历史吧 关注:4,077,924贴子:73,702,730

回复:华夏战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发生了重大事件都要向鲁国汇报,鲁国史官的特殊地位,究竟是因为鲁国强大,还是因为鲁国肇始者是周公姬旦的缘故?
二、郑庄公为了宋国公子冯而得罪宋殇公,究竟是愚蠢的惹祸行为,还是高明的布局行为?
三、宋殇公不去朝觐周天子,究竟是因为藐视,还是有其它的原因?


IP属地:湖南146楼2019-05-17 13:2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19-05-17 14:38
    收起回复
      一进入春秋,格局立即复杂起来了。


      148楼2019-05-19 00:38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18:繻葛之战
        犬戎之乱,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周王朝的实力大不如从前。郑庄公姬寤生拥有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但他明白,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依靠周王室是绝对不行的,而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因此,郑庄公决定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置于郑国。

        郑国经营得当,实力日益雄厚,周平王深怀戒备。公元前720年,平王打算以郑庄公很少履职为借口,分权给虢(guó)公忌父。郑庄公得知后,马上赶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向平王施加压力。平王矢口否认,但庄公根本不信,最后,为了平息事端,平王提出,让周王子姬狐到郑国去做人质,而将庄公的儿子忽送来周王室做人质。


        IP属地:湖南149楼2019-05-20 20:18
        收起回复
          “周郑交质”没过多久,周平王和王太子姬泄父相续去世,王太孙姬林即位,是为周桓王。桓王对郑庄公的强势极为不满,重新起用虢公忌父,任命其为右卿士,降庄公为左卿士,以削弱其权力。庄公大怒,派祭(zhài)足率军强行收割了周王畿内温邑(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和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两地的庄稼。周郑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首次入朝觐见周桓王,想借机缓和一下同周王室的矛盾,但却受到桓王的冷落。周公黑肩对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IP属地:湖南150楼2019-05-20 20:21
          回复
            公元前715年,郑庄公与鲁桓公姬允在垂亭(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内)会面。在没有禀告周桓王姬林的情况下,庄公擅自以“不祭祀泰山,改祭祀周公”为由,将周王室赐与的祊田(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南,郑国飞地,为郑国助祭泰山的汤沐之所)与鲁国掌握的许田(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鲁国飞地,为鲁君朝见周天子时的汤沐之所)进行交换。郑鲁两国擅自交换周王室所赐的田土,虽然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但对周桓王而言,却是极大的侮辱。

            同年八月,郑庄公又以周王朝卿士的身份引荐齐僖公姜禄甫来朝觐周桓王,表现出尊王的姿态。
            公元前714年,宋殇公子与夷不去觐见周桓王。公元前713年6月,郑庄公联合齐僖公、鲁隐公姬息姑发兵讨伐宋国。


            IP属地:湖南151楼2019-05-20 20:25
            回复
              郑国越是强大,周桓王就越是忌惮。公元前712年,桓王将属于郑国的邬、刘、蒍(wěi)、邘四个邑收为王室所有,然后给了郑国原属于前周王室大臣苏忿生的十二个封邑:温、原、絺(chī)、樊、隰(xí)郕、欑(cuán)茅、向、盟、州、陉、隤(tuí)、怀。这些地方,同郑国隔着黄河,实际上处于卫、晋两国的势力范围,不仅增加了管理麻烦,还增加了与卫、晋两国的矛盾和磨擦。

              公元前707年,自觉羽翼丰满的周桓王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周郑矛盾激化,庄公拒绝再去朝觐周天子。
              同年正月,陈桓公妫鲍去世,其弟公子佗杀死太子妫免,自立为君主,使陈国陷入动乱之中。
              为了维护王室尊严,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亲率王师并征调陈、蔡、卫三国之军大举讨伐郑国。郑庄公闻报之后,果断率军迎战,很快,两军便在繻(xū)葛(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北)相遇了。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


              IP属地:湖南152楼2019-05-20 20:31
              收起回复
                周桓王将联军分为右、左、中三军,以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配属的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军;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
                针对周桓王联军的布阵特点,郑国的子元建议郑庄公设立左、右两个拒阵,以左拒对付蔡国和卫国之师,以右拒对付陈国之师,并说:“陈国在闹内乱,兵无斗志,如果首先向陈军发起攻击,他们必定会向后逃跑;王师中军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军心骚动;蔡、卫两国的军队看到后也会不战自乱,向后逃窜。这时我们再集中兵力攻击王师,必将赢得胜利。”
                于是,郑庄公命大夫曼伯为右拒统帅,攻桓王联军左翼;祭足为左拒统帅,攻桓王联军右翼;大夫原繁和高渠弥随同自己统帅中军,相机而动。
                高渠弥也向郑庄公提议:改变以往传统的车战战斗队形,将通常配置于战车之后的隶属步卒,以伍(五个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三方,好填补车与车间的空隙,从而形成步车相互掩护,密切协同、攻守自如的“鱼丽之阵”。
                郑庄公欣然接受了这一新战术。


                IP属地:湖南154楼2019-05-20 20:37
                回复
                  战争开始后,郑军“旗动而鼓,击鼓而进”,按照既定的作战部署向周桓王联军主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曼伯指挥郑军右拒首先攻击桓王联军的左翼,陈军果然一触即溃,逃离了战场;随后,祭足也指挥郑军左拒向桓王联军右翼发起进攻,稍经交锋,蔡、卫军便纷纷败退;桓王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命令原繁和高渠弥领兵向桓王中军发动攻击;曼伯、祭足所指挥的两个拒阵也乘势掩杀过来,合击桓王中军。

                  桓王中军无法抵挡郑军三路的合击,混乱之中,周桓王被郑将祝聃射中了肩膀,不得指挥军队撤退。


                  IP属地:湖南155楼2019-05-20 20:40
                  回复
                    见桓王联军溃败,郑军十分振奋,祝聃等将领建议立即追击,扩大战果,但郑庄公拒绝道:“君子不希望欺人太甚,哪里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够挽救自己,国家免于危亡,这就足够了。”
                    当晚,郑庄公委派祭足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

                    繻葛之战,周桓王本想通过亲自讨伐制服郑国,以儆效尤,来恢复周王室的权威,但事与愿违。此战惨败,沉重打击了周王室的威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传统从此消亡。军事上,先以战车冲阵,让步兵在后跟随以弥补空隙的“鱼丽之阵”出现,使中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结合郑军“先击弱、后击强”的作战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IP属地:湖南156楼2019-05-20 20:43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周郑交质,究竟是缓解矛盾,还是埋下祸根?
                      二、周郑矛盾激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究竟是周王室的愚蠢,还是郑庄公的骄横?
                      三、如果郑庄公姬寤生效法周公姬旦,究竟会是周王室重振,还是周郑一齐衰落?


                      IP属地:湖南157楼2019-05-20 20:46
                      收起回复
                        还没更新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19-05-20 22:02
                        收起回复
                          不催一下你没有动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19-05-21 00:06
                          收起回复
                            我一般是,养几天,在细细品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19-05-21 20:03
                            收起回复
                              是原创吗


                              来自手机贴吧163楼2019-05-21 22: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