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9,378贴子:73,700,972

回复:华夏战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胞弟弟姬段(即共叔段)在母亲武姜地支持下,阴谋兴兵叛乱,被庄公击败后,逃亡到共国(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避难,而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则逃到了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郑、卫两国关系恶化。

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元年),共叔段的朋友卫国公子州吁篡杀哥哥卫桓公姬完,自立为君,即卫前废公。
得知卫国政变的消息,前一年继位的宋殇公子与夷心里变得不安起来,因为他有一个深得人心的堂弟公子冯寄居在郑国,他生怕哪天公子冯也像州吁一样谋夺了自己的君位。


IP属地:湖南135楼2019-05-15 19:53
收起回复
    而州吁在夺位后,急于立威,震慑诸侯,挟制国人,于是以帮共叔段、公孙滑父子报仇为名,说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并纠合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两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四国人多势众来势汹汹。郑军势单力孤,退入国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固守。州吁命联军围困东门,郑国形势十分严峻。

    郑庄公分析,陈国、蔡国与郑国不曾结仇,估计不会全力进攻,而宋国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公子冯。于是,庄公将公子冯护送到长葛(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居住。果然,宋殇公得知消息后,立即脱离联军,向长葛扑去。


    IP属地:湖南136楼2019-05-15 19:56
    回复
      宋国一撤兵,陈、蔡二国更无斗志,州吁本也无死磕郑国的打算,决定见好就收。联军在围困新郑五天之间,抢掠了郑国大批粮食后,匆匆结束了“东门之战”,扬长而去。

      同年九月,卫国大臣石碏(què)联合陈桓公妫鲍,杀死了卫前废公州吁,迎公子晋回国即位,是为卫宣公。
      公元前718年,郕国(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乘卫国动乱之机,向西出兵进攻卫国,卫宣公姬晋率兵反击。


      IP属地:湖南137楼2019-05-15 19:58
      回复
        郑庄公正欲一雪前耻,闻讯后,立即抓住战机,于四月率军北上进攻卫国。卫国军队一时无法从西边战场脱身,于是卫宣公命令属国南燕(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胙城乡)出兵南下进攻郑国。郑庄公打破常规,派遣大夫祭足、原繁、泄驾率领三军主力从正面与南燕军对阵,以吸引其注意;又另遣公子曼伯、公子子元率领一直奇兵秘密迂回到南燕军侧后的北制(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伺机发动突袭。南燕军并不了解郑庄公的意图和部署,以为北制地形险峻无虞,仍按传统正面进攻的战法,专注于当前之敌。六月,曼伯、子元乘南燕军毫无警觉戒备之机,从侧后发起突袭,而郑军主力也适时从正面发起猛烈进攻,将南燕军打得落荒而逃。

        南燕虽然大败,却替卫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卫宣公顺利攻入郕国,然后火速班师,不让郑国再有可乘之机。
        北制之战,南燕军因“不备不虞”而大败,成为后世用兵的鉴戒,故孙武总结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战,郑庄公打破传统战法,创造性地运用迂回进攻赢得胜利,为中国军事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IP属地:湖南138楼2019-05-15 20:01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郑庄公既是周朝卿士,又是诸侯国君,那么,他事业的重点,究竟该是周王室,还是郑国?
          二、郑庄公究竟是真英雄,还是伪君子?
          三、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究竟是恪守传统的精神,还是别出机杼的胆识?


          IP属地:湖南139楼2019-05-15 20:04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17:戴之战
            公元前718年8月,宋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殷商后裔国家掠取了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北)的土地。邾国知道,去年宋国参与了卫、陈、蔡三国对郑国发动的“东门之战”,郑国不会不想报复,于是派出使者对郑庄公姬寤生说:“请君王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我国愿意为贵国做向导。”

            郑庄公很清楚,犬戎之乱后,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没有自己的实力,仅仅依靠周王室是绝对不行的了,而郑国处于四战之地,四邻中东周、晋、鲁、齐、楚等国家一时无法与之争锋,唯有从东面的宋国突破,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于是,郑庄公率领周、郑、邾联军向宋国发起进攻,直入宋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外城,然后退军。


            IP属地:湖南140楼2019-05-17 13:02
            回复
              十二月,宋殇公子与夷出兵包围了郑国的长葛(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以报郑国伐宋之仇。公元前717年秋,宋军将城攻破,占领了长葛。
              郑庄公意识到宋国实力不容小觑,不能急于求成。
              公元前716年,郑国与宋国讲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国(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南)结盟。
              十二月,郑国与陈国结盟,陈桓公妫鲍将女儿许配给郑国的公子忽。

              公元前715年,在齐国的斡旋之下,郑庄公放弃“东门之战”的恩怨,与宋、卫两国讲和,秋季,在温国瓦屋(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结盟。
              公元前714年,宋殇公不去朝见周桓王姬林,身兼周王室卿士的郑庄公决定借此机会,用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秋季,郑庄公用天子的名义向鲁隐公姬息姑通报伐宋的计划。冬季,鲁隐公和齐僖公姜禄甫在防邑(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费城镇)会面,策划与郑国一起进攻宋国。


              IP属地:湖南141楼2019-05-17 13:07
              收起回复
                但不凑巧的是,郑国这时遭到了北戎的入侵。郑庄公出兵抵御,探知戎人力量强大,颇为担忧地说:“我们用战车,戎人是步兵,比我们要灵活,我很担心他们突然绕到我军的后面袭击我们。”
                公子突说:“父亲可以先设下三批伏兵,然后派遣一些勇敢而不刚毅的兵士前去挑战,和敌人一接触就赶紧退走。戎人轻率而不整肃,贪婪而不团结,打赢了各不相让,打败了各不相救。前军见到有财物俘虏,必然一意追赶,前进一旦遭遇伏兵,必然疯狂逃窜。后军不肯救援,前军就成了孤军。这样,我们就能得胜了。”

                郑庄公听从了公子突的意见,设伏挑战,佯败诱敌,果然把戎人的前军引入了伏击圈。郑军三处伏兵同时出击,切断北戎前、后军的联系,郑军诱兵此时亦转身夹击,郑大夫祝聃部全歼北戎前军后,立即进击北戎后军。十一月二十六日,郑军把戎军打得大败而逃。
                在赢得“抗北戎之战”的胜利后,郑庄公正式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宋国。


                IP属地:湖南142楼2019-05-17 13:10
                收起回复
                  公元前713年正月,郑庄公与齐僖公、鲁隐公在中丘(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北)会面;二月,虽然蔡国、卫国、郕国违背天子的命令,不肯前来,但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仍在邓地(今山东省汶河南、运河北)结盟,商定出兵伐宋的日期;五月,鲁国权臣羽父率军在鲁隐公之前出发,与郑庄公、齐僖公会合之后,联军随即对宋国展开了进攻。

                  六月初,郑、齐、鲁三国之君在老桃(今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桃城村)会面。六月七日,鲁军首败宋军于菅地(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北);十五日至二十五日间,郑军先后攻占了宋国东北部的郜(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东南)、防(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西南)两邑,并将这两地送给了鲁国;七月五日,郑国撤兵回国,驻扎于新郑远郊。


                  IP属地:湖南143楼2019-05-17 13:13
                  回复
                    宋殇公以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联合卫国进攻郑国。宋、卫联军进入郑国之后,为了分散郑国的兵力,才又邀请蔡国一同出兵进攻郑国的附庸戴国(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东),蔡桓侯姬封人非常不高兴。

                    八月八日,郑庄公率军前来救援戴国,将宋、卫、蔡联军包围在戴都之外。三国联军貌合神离,缺乏配合,仅仅只支撑了一天,就被郑军全歼。九月,郑军乘胜反击,再度攻入了宋国。


                    IP属地:湖南144楼2019-05-17 13:16
                    回复
                      郕国因为没有遵照周天子的命令会师讨伐宋国,冬季,郑国与齐国联军攻入了郕国。

                      在戴之战之后,郑国这才对宋国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然而,胜利来得并不容易。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与这两个邻国都有矛盾,不断遭到两国的夹击。在此危局下,郑庄公毫不屈服,沉着应对,他一方面选拔人才,加强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经过多年的运筹谋划,郑庄公抓住宋殇公不去朝觐的机会,借周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终于赢得了“戴之战”的胜利,从众多不甘平庸的诸侯中率先崛起。


                      IP属地:湖南145楼2019-05-17 13:19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发生了重大事件都要向鲁国汇报,鲁国史官的特殊地位,究竟是因为鲁国强大,还是因为鲁国肇始者是周公姬旦的缘故?
                        二、郑庄公为了宋国公子冯而得罪宋殇公,究竟是愚蠢的惹祸行为,还是高明的布局行为?
                        三、宋殇公不去朝觐周天子,究竟是因为藐视,还是有其它的原因?


                        IP属地:湖南146楼2019-05-17 13:21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18:繻葛之战
                          犬戎之乱,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周王朝的实力大不如从前。郑庄公姬寤生拥有周朝卿士和诸侯国君的双重身份,但他明白,要想号召列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依靠周王室是绝对不行的,而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因此,郑庄公决定把自己事业的立足点放置于郑国。

                          郑国经营得当,实力日益雄厚,周平王深怀戒备。公元前720年,平王打算以郑庄公很少履职为借口,分权给虢(guó)公忌父。郑庄公得知后,马上赶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向平王施加压力。平王矢口否认,但庄公根本不信,最后,为了平息事端,平王提出,让周王子姬狐到郑国去做人质,而将庄公的儿子忽送来周王室做人质。


                          IP属地:湖南149楼2019-05-20 20:18
                          收起回复
                            “周郑交质”没过多久,周平王和王太子姬泄父相续去世,王太孙姬林即位,是为周桓王。桓王对郑庄公的强势极为不满,重新起用虢公忌父,任命其为右卿士,降庄公为左卿士,以削弱其权力。庄公大怒,派祭(zhài)足率军强行收割了周王畿内温邑(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和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两地的庄稼。周郑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首次入朝觐见周桓王,想借机缓和一下同周王室的矛盾,但却受到桓王的冷落。周公黑肩对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IP属地:湖南150楼2019-05-20 20:21
                            回复
                              公元前715年,郑庄公与鲁桓公姬允在垂亭(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内)会面。在没有禀告周桓王姬林的情况下,庄公擅自以“不祭祀泰山,改祭祀周公”为由,将周王室赐与的祊田(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南,郑国飞地,为郑国助祭泰山的汤沐之所)与鲁国掌握的许田(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鲁国飞地,为鲁君朝见周天子时的汤沐之所)进行交换。郑鲁两国擅自交换周王室所赐的田土,虽然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但对周桓王而言,却是极大的侮辱。

                              同年八月,郑庄公又以周王朝卿士的身份引荐齐僖公姜禄甫来朝觐周桓王,表现出尊王的姿态。
                              公元前714年,宋殇公子与夷不去觐见周桓王。公元前713年6月,郑庄公联合齐僖公、鲁隐公姬息姑发兵讨伐宋国。


                              IP属地:湖南151楼2019-05-20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