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14贴子:73,680,509

回复:华夏战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夏战史No.21:乾时之战
齐国,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有渔盐之利,太公立国后,推行“因其俗,简其礼”、“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举贤而上功”、“修道法”、礼法并用等一系列正确政策,因而经济发达,实力雄厚,从西周至春秋,一直是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可齐襄公姜诸儿执政期间,由于政令混乱,荒淫无道,从而导致人人自危。鲍叔牙因此断言:“君上役使臣民的态度轻慢,叛乱将要发生了。”因为齐襄公幼弟公子小白的母亲是莒国(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于是,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投奔到莒国避难。

公元前686年,由于在处理戍守葵丘将士的轮换问题上出尔反尔,边防将领连称、管至父勾结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发动政变,无知率众入宫篡弑襄公,史称齐前废公,齐国陷入到内乱之中。


IP属地:湖南197楼2019-05-26 20:44
回复
    齐襄公二弟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于是管仲、召忽二人辅佐公子纠匆匆投奔鲁国。
    公元前685年春,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齐国渠丘大夫雍廪(lǐn )趁机袭杀了公孙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
    齐国上卿高、国两大家族暗中派出使者飞速前往莒国迎接公子小白。机不可失,鲍叔牙当即决定亲自为小白驾车,快马加鞭向齐国奔去。
    鲁庄公姬同得知齐国无君后,也果断发兵,亲自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更是自请先行,希望能率兵抢占住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将小白截击下来。

    管仲如愿于中途碰上了护送公子小白归国的人马,两军相遇,管仲瞅准就是一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虽将此箭挡住,但小白却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应声倒下装死。管仲不虞有诈骗,返回报捷,公子纠一行因此没有再火急火燎的赶路。而经此一劫的鲍叔牙和小白,更加不敢放松,日夜兼程向齐国挺进。


    IP属地:湖南198楼2019-05-26 20:46
    回复
      小白返回齐国后,在高傒等重臣的拥戴之下,得以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而准备不够充分的鲁庄公,虽然仅仅晚到了六天,却也只得悻悻然地率军返回。

      同年秋,鲁庄公为了助公子纠争位,集结起军队,再度向东进攻齐国。齐桓公姜小白亲率齐军迎战,两军在乾时(今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相遇。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鲁军。庄公丢弃所乘战车,其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急中生智,打着庄公的旗帜,在道旁将齐军诱骗过来,二人虽然被俘虏,但庄公却籍此机会改乘轻车逃回了鲁国。


      IP属地:湖南199楼2019-05-26 20:48
      回复
        随后,齐国大夫鲍叔牙率军逼近鲁国,并致信鲁庄公道:“公子纠,是寡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君自己杀他。管仲、召忽,是寡君的仇人,请把他俩交给我齐国处置,这样我国才能甘心。”
        鲁庄公担心齐国的入侵,于是在笙渎(dòu,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北)处死了公子纠。召忽选择了自杀,而管仲则被押回了齐国。
        齐桓公想杀管仲,鲍叔牙劝谏道:“臣有幸能追随君上,现在君上成为了国君,如果您只是想治理好齐国,那么有我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则非管仲不可,绝不可以失去他。”

        齐桓公便与管仲谈论霸王之术,一连谈了三天三夜,无不合乎心意。桓公大喜过望,于是拜管仲为相,委以政事。
        乾时之战,齐桓公打败了强敌鲁国,解决了潜在威胁公子纠,得到了贤相管仲,巩固了自己在齐国的统治地位。


        IP属地:湖南200楼2019-05-26 20:50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齐襄公在葵丘戍卒轮换问题上出尔反尔,究竟是别有苦衷,还是任性妄为?
          二、管仲和鲍叔牙情同手足,却一个辅佐公子小白,一个辅佐公子纠,这究竟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栽花?
          三、鲁庄公囚送管仲,究竟是迫于齐军压境,还是缺乏识人之明?


          IP属地:湖南201楼2019-05-26 20:52
          收起回复
            二我估计是狡兔三窟之计,只有这样,管鲍二位才可稳坐钓鱼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19-05-27 11:37
            收起回复
              华夏战史No.22: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姜小白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相国管仲“先富国强兵”的谏阻,执意派大夫鲍叔牙领兵伐鲁,以报复鲁国一年之前帮助公子纠夺位的宿怨,并试图乘机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
              就在鲁庄公姬同动员全国之力,准备与齐国一决胜负之时,一个名叫曹刿(guì)的人,不忍心看到国家遭受齐军的蹂躏,决心去拜见庄公。

              他的同乡人问:“那些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回答道:“当权的人目光短浅,没有深谋远虑。”


              IP属地:湖南205楼2019-05-28 21:33
              收起回复
                鲁庄公不仅热情地接待了曹刿,并开诚布公地和曹刿一起探讨形势。
                曹刿问:“君上凭什么觉得可以一战?”
                鲁庄公说:“衣食之物,寡人从来不敢独自占有,一定与大家分享。”
                曹刿道:“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寡人从来不敢弄虚作假,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曹刿道:“小小信用,不足以感动神灵,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鲁庄公补充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全都做到明察秋毫,但寡人必定酌情度理地予以裁决。”
                曹刿赞许道:“这是为百姓尽职的一种表现,凭这个可以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一同前往。”


                IP属地:湖南206楼2019-05-28 21:35
                回复
                  鲁庄公答应了曹刿的请求,两人同乘一辆兵车,前往长勺(shuò,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迎击来犯的齐军。

                  两军布阵完毕,都摆开决战的架势,但由于乾时之战的胜利,鲍叔牙率领的齐军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率先击鼓发起了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开始发动进攻,也准备按传统作战方法,传令擂鼓迎击齐军。
                  曹刿赶紧劝阻道:“还不行!”
                  等齐军击了三通鼓之后,曹刿才说:“可以了。”


                  IP属地:湖南207楼2019-05-28 21:38
                  回复
                    于是,鲁庄公亲自擂起战鼓,传令全线出击,鲁军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勇猛地冲向齐军,双方战车相错,短兵格斗后,齐军战败退走。

                    鲁庄公急欲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曹刿就下了战车,仔细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得到鲁庄公进击的命令之后,鲁军猛追猛打,把齐军赶出了国境,并俘获了大量甲兵和辎重,一洗乾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

                    战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敌我交战,所凭恃的是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敌方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敌军。但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情况难以揣测,还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混乱,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击他们。”


                    IP属地:湖南208楼2019-05-28 21:41
                    收起回复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进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车战,此前的车战战法,通常是双方相隔一段距离列阵,同时击鼓相向推进。前进一段,鸣金暂停,稍事整顿,再第二次击鼓前进,步伐稍快。相互进至弓箭射程边缘时,再鸣金整顿,作冲锋准备。第三次击鼓,“车驰徒走”,一面射箭,一面呐喊冲锋。齐军第一次击鼓前进时,体力既好,士气亦高,但发现鲁军未按惯例对进时,必然惊讶;第二次击鼓前进,鲁军仍然不动,这时不仅更增齐军疑虑,而且齐军进程相对增加了一倍,虽然对乘车甲士影响不大,但对执矛持盾的车下徒兵,则相当吃力,体能、士气必然有所下降;第三次击鼓冲锋时,齐军徒兵业已疲惫,相反,第一鼓的鲁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体力、勇气均处最佳状态。可见,曹刿打破常规,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是赢得这场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曹刿“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也对后世战争理论的逐步完善,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

                      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牧野之战中商纣王同样是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甚至还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但却惨败于周武王之军。可见,新的战术并非万试万灵的绝胜窍门,鲁庄公通过战前“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赢得人民支持,这应该才是鲁国能够取得长勺之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从古至今,要赢得战争的胜利,不仅要有敢战之君,还得有能战之将,更得有愿战之民。


                      IP属地:湖南209楼2019-05-28 21:45
                      收起回复
                        最后,还是向广大历史爱好者们请教三个问题:
                        一、长勺之战齐国之所以战败,究竟是齐桓公的决策失误,还是鲍叔牙的指挥失当?
                        二、长勺之战鲁国得以取胜的关键人物,究竟是曹刿,还是鲁庄公?
                        三、对战役胜负起决定性作用的,究竟是战略,还是战术?


                        IP属地:湖南210楼2019-05-28 21:45
                        收起回复
                          这几天忙,没怎么看,感觉一下子跟不上了


                          211楼2019-05-28 23:35
                          收起回复
                            真是个浩大工程啊!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12楼2019-05-28 23: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