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09,975贴子:947,964

回复:20l7年8月4日开始站桩,打坐,抄法,听法,从未间断,刚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清除阿赖耶识储存的业习?
答:背诵,朗读, 听闻,抄写佛经,让灵魂本质的紧缩感,融化在心灵慈悲,布施之中,远离一切索取,则远离所有痛苦。
能够印证修行者道路的,唯有佛陀教法,而非神迹感受或者权势地位;检验修行者成就的,唯有客尘烦恼,仔细甄别心性在世间八风的影响下,是否有所挂碍染着;验收行者一生精进的一一唯有死亡,那深沉公正的死亡,将呈现出众生最真实的心性,禅修就是在拥抱死亡,当我执融化于心灵纯明,则死亡即现菩提心。
一切正法皆因离舍而成就,一切修行的基础皆是出离心。
你们若想一世解脱,这颗心要时时刻刻提起,这就是虔诚的根本,坚定的基础,勇猛的方向,一切觉者,皆因出离心而成就圆觉。
深刻体验这三句话:
第一句,一切都会过去,无论痛苦还是喜悦,皆是心灵的梦境,梦境中,没有什么是值得挂碍。
第二句,未来起始于当下,心一一是命运真正的主人,此刻用来看世界的心,决定了未来生命的性质与命运走向,选择佛法解脱,还是选择因果轮回!决定了,就不要后悔,无论遇到任何苦难,刀山火海,不要回头!
第三句,一切境皆生于心,心是生灭的,散乱的,迷茫的,人生就是无奈的,痛苦的,没有希望的,让阿弥陀佛住进心灵,成为心灵的主体,一切思虑,感受,念头,情绪,思维,皆围绕阿弥陀佛去赞叹,去感恩,让心与阿弥陀佛的心相融合,让阿弥陀佛成为心灵唯一的需求与光明,阿弥陀佛一定能够听到我们的心声,因为此刻,我们实质上,就活在阿弥陀佛的心灵光明世界中,彻底遗忘我执贪爱的取舍,我们的自性就是佛心。
返观诸相,相即是心,心即是攀缘,离舍攀缘,一切如梦幻,观身心如幻,不辨真实,无有能受的你,无有所受的磨难。
生活中,行住坐卧,吃穿住行,吃喝拉撒,油盐酱醋茶,……等等,一系列的生活中,皆是心的行动,皆是心的行走,皆是心的动机,皆是心的操控,在所有的这些过程中,时时觉察心的波动,每一刻不放过心的起伏,每一秒警惕心的妙变,每一个过程不放松对于心的过滤,这就是修行的核心。
可是这个过程不单单是修行的重要核心,还是进入初禅,禅定,甚深禅定的初始过程。
但是修心不单单是入定的起始,又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妙明真心,圆觉自性,寂静涅槃的启程。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9-11-18 22:10
回复
    赞叹师兄!师兄真修行人!阿弥陀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9-11-18 22:21
    回复
      观心
      禅修时,各种觉受和念头都有可能浮现。如果没有练习观照呼吸,这些念头很快就会诱你偏离正念,但呼吸不只是个籍以驱赶这些念头和觉受的工具;呼吸是联系身心并开启智能之门的工具。
      当某种觉受或念头浮现时,你不该刻意地去驱赶它,只要持续专注于呼吸,这种觉受和念头自然会从你心中消失。
      你不能只想着躲避它,憎恨它,气恼它或是惧怕它。
      那么,对于这些觉受和念头,你到底该做什么?其实你只需要认知到它们的存在。
      举例来说,当悲伤悄悄浮现,你要立即辨认到它的存在:“一种悲伤的感觉刚刚在我心中生起"。如果这悲伤的感觉持续,就继续觉知:″这悲伤的感受仍在我心里",假如有这样的念头浮现:″已经很晚了,可是邻居还在制造噪音。"那就要觉知到自己冒出了这个念头。
      假如这念头继续存在,就继续觉知它。
      如果浮现了另外一种觉受或念头,就用同样的方式辨识它。
      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觉受或念头浮现却不加以观照。
      要像皇宫守卫一样,对所有经过前廊的人的脸孔都保持清清楚楚的觉察。
      假如现在没有任何觉受或念头,那么就觉知自己此刻没有什么觉受或念头,你这样练习,你就能敏于觉知自己的觉受和念头。
      很快就能掌握。自己的心。
      你可以将观呼吸和观照觉受和念头的方法结合运用。
      练习正念时,不要去区分好坏善恶,因为那会引发修行者内心的战争。
      不论什么时候,当好的念头升起,就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好的念头″,而当坏念头升起,也要认知:我升起了一个坏念头″。
      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都别老想着或试着消抹它。
      认知到它就够了。
      如果你已经离开了,你必须知道你已经离开了,而如果你还停留原处,也要知道你还在原处。
      一旦你有了这样的醒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但是,事实上,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就是愤怒本身。
      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
      当我们产生某些念头,我们本身就是那些念头。
      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
      我们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
      因此,驱赶或执着于任何念头都没必要。
      重要的是去觉察到这个念头。
      心只能观察它自己。
      这种观察不是在观察某个独立于观察者之外的事物。
      即受观受,即心观心。
      在刚开始习禅的前六个月,只要试着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定力),创造内在的平静和安详的喜悦。
      你会摆脱焦虑不安,享受到彻底的休息,并且使心安静下来。
      你会焕然一新,对事物将会更广泛,更清明的认识,内心的爱也会更深,更强。
      然后,你就能对于周遭的一切做出更有建设性的回应。
      坐禅乃是精神和身体的滋养剂。
      籍由静坐,我们的身体达到和谐,感觉更轻盈,也更深入平和中。
      从观察自心至见到自性,这条路其实并不难。
      一旦你能够让心平静,一旦觉受和念头都不再能扰乱你,你的心就开始安住在自身了。
      你的心会以一种直接且不可思议的方式掌握它自己,而这种方式从不会去区隔主体和客体。
      涣散的心也是心,就像浪花也还是水一样。
      当心掌握了自身,被蒙蔽的心(妄心)也就变成真实的心(真心)。
      真心就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佛陀一一就是未被分割,完完整整的“纯一",它不会被孤立个体这样的虚妄分别所分割,而这些虚妄分别则是由概念和语言制造出来的。
      本文选自《正念的奇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9-11-20 22:07
      回复
        人们汲汲安排世间诸事,安排未来事业规化,挣多少钱,博得大地位,买多大房子车子,孩子上多好学校,做多少善事,盖多少庙;唯独不考虑一件事:死亡。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死后遗产分配,往生地方等。
        这是颇有意思的现象,人们热衷于死前死后事,唯独回避死亡本身。
        因为若面对死亡,前后之事当下成空!一一一澄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9-12-15 12:43
        回复
          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念头?那纷杂流淌的念头,要么被记忆中的故事占据,要么被将来的故事占据,唯独不在当下。
          你会发现,念头在当下无法立足!为什么?因为念头是幻的,当下是空的。一一一澄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9-12-15 12:52
          回复
            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的同事的老公在今年大伏天,突发疾病去世了,才47岁左右 ,两个人的感情特别好,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整天说人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好。人也变得特别憔悴,呆滞。
            失去亲人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真的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在当时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希望尽我的能力帮助她,陪她说说话,告诉她人生的无常,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想开了就好了。教她念佛,学佛,教她站桩治病。
            前段时间她对我说:幸亏有你在,我特别想和你一起干活,想与你说话。
            听了她的话,我真的很欣慰。
            上师说信受佛法者,福虽未至 ,祸已远行。她刚回来上班时,很多人对她都不友好,领导要开除她,嫌她懒。
            现在她变得特别勤快,而且每天笑口常开。别人对她的态度也好多了。
            她前几天对我说,她的同班同学已经有7/8个人都去世了,还有两个现在是身患重病。
            其实有很多病在早期,通过站桩,打坐,学佛,调整身心,是可以治愈的。只是因为自己的福德资粮不够,遇不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信佛,学佛,(在佛法佛经中日夜熏习之人,犹如与神佛每日交流。
            文字背后的深奥法义,是十方无尽护法神灵,会全力护佑我们法身慧命---上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9-12-16 23:12
            回复
              为国人祈祷,祈祷健康安顺,阖家团圆。
              为祖国祈祷,祈祷国泰民安,繁荣强大。
              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你是怎样的心态?会有怎样的心愿?
              推己及人,当厄运来临时,面对身处险境的人,我们也应同样之悲切。
              如果可能,我愿将自己毕生修行之功德,布施给灾区人民。
              如果能够,以修行累积的资粮福报,来换取灾难中人的平安,我毫无疑虑。
              可是,现实之中,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什么哪?
              只有祈祷上苍,祈祷十方诸佛,愿牺牲生命所有,换取众生困境的解脱。
              一颗温暖的心,胜过信仰之纯。
              修行人,首先是人,才谈得上修行。
              为人处事,最基本的善良宽容,是大于信仰的。
              绝不能因为信仰,而泯灭了心中良知。
              绝不能因为法义,迷失天性的悲悯纯洁。
              那些自诩为佛的人,高高在上志得意满,最终成为了魔。
              那些渴望成神的人,自私冷漠眼高于顶,最终变成了鬼。
              那些朴实善良的人,一心成为好人的人,最终归入圣灵。
              为了自我成就而修行,很容易受到魔鬼的诱惑,只因自我体验就是魔王世界的基石。
              不为自我而为他人者,虽然平淡无奇默默无闻,却因心中的宽恕善良而纯净了三界。
              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你才谈得上修行。
              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若国存危难,何以为家?
              灾难临头时,能顾全大局,舍身取义之人,是真正的神灵。
              身在国外,无法为你们做什么,忧心如焚。
              如果说,宇宙中真的有神,真的有十方诸佛。
              此刻,唯一的心愿,是衷心祈求,牺牲我的修行,去换取众生平安。
              并不在意,这些人我是否认识,与我有何关系。
              舍己救人,是作为人最基本的,心灵本能冲动。
              不知道能够为你们做些什么?
              希望我们能够顾全大局,为别人健康考虑,稳定社会秩序。
              我与你们同在!
              ~~~~~~~~~~~~~
              中医预防方案有二: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一10天)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
              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一10天)。
              这个是湖北省中医胡克教授提供的方案。
              ~~~~~~~~~~~~~~~~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而会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过去的MERS和SARS,正是此类。
              板蓝根和奥斯它伟都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
              在此开个有效预防的方子给大家。
              清瘟救苦方:
              生黄芪15g,北沙参12g,银翘10g,玄参10g,神曲10g,生甘草6g。可以抓7一10付。隔一至两天喝一付预防即可。一一一仅参考!!!
              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0-01-25 20:47
              回复
                坚持下去功德自生。


                IP属地:山东77楼2020-01-26 10:11
                回复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提高免疫力艾炙方:
                  大椎,神阙,中脘,关元,足三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0-01-26 20:41
                  回复
                    在禅定中体察舒适。
                    在舒适中觉受安宁。
                    在安宁中培育觉知。
                    在觉知中净化安宁。
                    于是,空间会在身心中呈现。
                    熟悉失去意识的状态。
                    熟悉失去心愿的状态。
                    熟悉失去身体的状态。
                    熟悉圆明朗寂的空间。
                    于是,复苏将在空间中发生。
                    复苏中,未曾有空间。
                    一切存在皆是疑虑,不被疑虑所存在的。
                    那就是事实。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0-02-24 22:59
                    回复
                      “在禅定中体察舒适。/在舒适中觉受安宁。/在安宁中培育觉知。/在觉知中净化安宁。”请教老师或师兄:在安宁中培育觉知,这个“培育”能举例说明一下吗?另外,感受、体验与舒适三者的区别是什么?舒适与安宁的差异在哪?感恩老师!
                      答:所谓的培育,指的是柔软的心,一颗柔软纯洁的心,就可以在柔软中体验到安宁,在安宁中体会明晰,明晰就是觉知,恒久的处于安宁明晰的状态,就是培养觉知,一颗纯洁的心,离开所有欲望,纯洁本身会具有观察性,犹如镜面一样,观察中有觉察,觉察就是觉知的作用,恒久纯洁,觉察清醒不动,这就是培养觉知。
                      舒适是安宁的前期,身体感受很柔软轻松,这是基础;感受中会有柔和的体验,这是舒适,舒适的身心感受,持续性发展下去,体验深处会出现内心的清澈,这是心光发动。
                      就好像忙碌一天后 你完成所有的事情,独自一人休息,内心放下一切挂碍,心与身不被外界牵引 ,处在自然停止的状态,就会有舒适的体验由内而外绽放,舒适的感受中,会有柔软的体验,柔软体验中会有,不被思维与情绪,所紧张所焦虑的安宁,安宁是成道的路标,内心深处何时有不变的安宁,你就快脱离生死了。
                      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0-02-25 23:02
                      回复
                        直面自己的心,让心灵直视自己。
                        不要为自己做任何解释。
                        在内心的纯真直视下。
                        你的自我,没有赫然,没有羞愧 ,没有躲避,没有愧疚。
                        没有内疚,没有恐惧,没有焦虑,没有丝毫的胆怯躲避。
                        自我在纯净内心面前,坦坦荡荡,安详爽朗,真实纯洁。
                        你就是一位入道者。
                        不需要法义的装点,不需要身份的抬举,不需要禅定的境界。
                        心灵不会与意识讲道理的,因此头脑编造的一切,祂都不需要。
                        正如死神不会与你讲道理,自我营造出修心养性,骗不到因果。
                        死神,是“自我”遮蔽心灵时,投下的阴暗魅影。
                        能直面内心的你,一定没有隐藏的罪恶。
                        与自我相拥的心,安宁纯洁是你的样子。
                        纯洁失去阴暗,你就是灵。
                        安宁失去恐惧,你就是神。
                        心灵失去自我 ,你是光明。
                        因果,只是浮光掠影。
                        死神,成为你的护法。
                        俯仰无愧,是我的信仰。
                        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0-02-26 22:57
                        回复
                          惚兮恍兮,其中有精。
                          懵懂恍惚 ,精性纯澈。
                          在最后的圆满过程中,切忌用力。
                          你的人壳子无论是好是坏,不要改变他。
                          人性的表面无论是善是恶,不要改造他。
                          圆满是不讲道理的,一切道理只对分别心有用。
                          觉悟是无道理可言,所有解释语言只针对意识。
                          禅定中,将要走完最后的圆满次第,最最重要的是一一一不要改变。
                          你是谦谦君子,正大光明,你就保持君子心态,无需分别。
                          你是市井小人,忙忙碌碌,你就保持小人情志,不要触及。
                          身心意识,以及现实世界,犹如虚空中漂浮的云彩。
                          云彩只有浅薄的表面,却没有了根基,烦恼欲望失去了 ,再生相续的能力。
                          你不再是云彩的相,你是云彩中,虚空的性质。
                          禅定中,最后的人性人身,人类思想,人性我执,请保持他的原貌 ,要保持他的常态。
                          不要去改变,不要去净化,无需分别,无需在意,无需努力,无需分离。
                          在普普通通中,自然的先天觉性,如雾中之光,纯精圆妙。
                          在懵懵懂懂中自性的安然明晰,如虚空之性,明灵无挂。
                          保持身心自我的平凡普通,无需拒绝。
                          保持意识心愿的烦恼感受,无需理睬。
                          保持生活常态,在常态中体会,那不动的清澈。
                          保持欲望烦恼,在烦恼中觉知,那纯洁的安详。
                          觉醒前的最后,是无需对烦恼讲道理的。
                          最后的圆满中,要避免惊动昏沉的身心。
                          你已经不再是你,不再受身心浑噩左右,理睬他作甚?
                          不再挂碍的本性,何必对烦恼的自我,解释前因后果。
                          保持原貌,切忌用力,安住烦恼,明晰安详。
                          当光明绽放时,黑暗自动消散,光明需要给黑暗讲道理吗?
                          当睡梦苏醒时,迷梦自然消散,清醒会执着去解释梦境吗?
                          孰好孰坏,就这样吧,安然无分辨。
                          孰善孰恶,就这样吧,寂静无触及。
                          孰是孰非,就这样吧,清净无增减。
                          孰真孰假,就这样吧,无生亦无灭。
                          孰我孰人,就这样吧,无来亦无去。
                          圆满的最终过程,就好像电影内容,播放完了全部的高潮情节。
                          屏幕上开始出现,制作班底人员字幕时,你要准备离开剧场了。
                          人生确是心识,体验与认知构建了命运。
                          觉性在心识内,解脱命运以及心识梦境。
                          禅定中的最终圆满,就好像看完了今生剧情,乃至生生世世的电影情节。
                          最终“观”自己现有的身心意识,已经索然无味,犹如看影片结束时,制作人员的名单。
                          现实中的我们,已经不再是人生的参与者,而是一件即将脱掉的外套。
                          无论这件外套,在你今生的命运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是善是恶,是好是坏。
                          角色的剧情已经接近了尾声 ,你不会再意他,善恶对错的表现。
                          不触及他,不改变他,不牵挂他,不分辨他,不惊动他。
                          由他庸庸碌碌,由他烦恼苦闷,由他生生死死,由他七情六欲。
                          不改变,不离开,不触及,不分别,不沾染,不贪恋。
                          于是,烦恼中,无所动摇是你。
                          于是,身心中,凝聚清澈是你。
                          于是,心意中,了然无挂是你。
                          于是,语言中,无所分别是你。
                          于是,欲望中,随欲不贪是你。
                          于是,情感中,纯净离缘是你。
                          觉醒,无法与沉迷讲道理。
                          因此,就在身心的沉迷中,令清醒保持寂静。
                          不要惊动身心
                          2020.2-9.15:15
                          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0-03-09 21:48
                          回复
                            任何能够被指称的,绝无实体。
                            一切能确认存在的,皆是心识。
                            当心灵紧张的时候,反复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暂时的。
                            你仔细观察,看看世界中,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长久。
                            你觉知感受,觉察体验中,任何一念认知,都不可能长留。
                            事实真相,会瓦解你对“自我”,以及”世界”的沉迷。
                            在生活中,被瓦解惊讶了的觉察,将在迷梦中,暂时睁开眼睛。
                            无论电影多么精彩纷呈,段落多么扣人心弦,背景多么波澜壮阔,剧情多么荡气回肠。
                            他只是,一帧一帧的画面,将设计好的剧情,连续播放出来的投影。
                            无论人生多么丰富美好,命运多么跌宕起伏,亲情爱情缠绵悱恻,爱恨情仇动人心魄。
                            他只是,一念一念的分别,因前世宿因情债,相续因果聚合的现象。
                            轮回,犹如目光陷入了景象。
                            景象,扰乱目光就成为境界。
                            境界就是一一人生 ,鬼生,**,神灵,修罗。
                            境界中被景象吸引的一一目光,穿上境界中体验塑造的衣服,就是此刻的”你“。
                            无论你是皇帝,无论你是乞丐,在不同的角色之中,体验感受的”你“不会消失。
                            其实你的“自我”,仅仅是目光而已。
                            能见一切,却不染一切;周遍一切,却无挂一切。
                            只是被“你”,牵绊在人生的“境界”中。
                            无论美梦,无论噩梦,都是心灵的沉醉。
                            无论是生,无论是死,心中目光未离开。
                            经常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暂时的。
                            用心体验,一切都是暂时的,认真思考,一切都是暂时的。
                            你会在,心灵离开固有世界,离开固有自我的刹那间,短暂苏醒。
                            这就是一一观无常。
                            深入禅定中,让心灵感受,与意识记忆,全部归于遗忘。
                            犹如陷入沉醉的人,只需要保持内心残留的一丝清醒,就是最好的状态。
                            类似人类临终前,身心分崩离析,而觉知赤裸现前。让身心意识陷入遗忘的沉醉中。
                            沉醉之人,内心失去了愿望,头脑失去了思维,意识失去了分别。
                            可是他的心一定是清醒的。
                            保持住这一丝清醒。
                            清醒是目光的直视。
                            久而久之 ,清醒中荡然无物,懵懵懂懂却明明了了,失去分辨却清澈明晰。
                            对了,就是这里,这就是觉知。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让觉知替代自己,身心中会呈现空间。
                            觉知呈现的空间,与外界的空间,是一体的。
                            这是凡夫所不知道的,也是三界众生所不知道的。
                            当觉知空间充满了心灵,就意味着身心灵,头脑意识都被空间净化。
                            那么 ,外界的虚空宇宙空间无限,就会像你内在的心灵一样,呈现出灵动的生命力。
                            你会,清清楚楚,真切无比的“普照”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十方三世,无量神灵世界。
                            确实,历历在目,洞照无漏的,“觉照”微尘世界,兆兆兆亿,神魔鬼畜,心意一丝一念。
                            觉悟是不讲道理的。
                            生死就是因为,目光对所见,试图讲道理
                            2020.2-15
                            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0-03-10 22:11
                            回复
                              当心灵,不再进入头脑的时候,安宁就会发生。
                              当心灵,不再进入愿望的时候,苏醒就会发生。伴随着极耀清澈。
                              当心灵,不再染着肉身的时候,自由就会确立。伴随着透明i袤。
                              神灵,绝非人们想象中的故事,或者是传说中的童话。
                              神灵,是无比真切,鲜活的灵动智慧。
                              脱落身心的沉默中,苏醒着那“圣光觉照”。觉满之纯灵耀十方。
                              照破了苦难,结束了生死,熄灭了存在。
                              我,非我心。
                              一切,非我。
                              一一一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0-05-05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