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3,074贴子:73,769,981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了唐代的中晚期,出现了这么一个说法“茶为食物,无异于米盐”。烹茶法到了唐代的中晚期,开始有了较大的改良,人们会将茶饼或茶团碾成小米大小的茶末再去煮,虽然未必会加葱姜之类的佐料,但是食盐还是要加的。
后来在唐代的晚期出现了还点茶法,到了北宋时已非常盛行。点茶法已经完全摆脱了烹茶法的煮茶方式,改成用沸水冲茶。
点茶法是用茶末冲泡,有点像如今很多人喜爱的抹茶,先在碗中加入茶末,然后倒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之后再慢慢倒入沸水,然后用搅拌工具茶筅搅起泡沫后就可以饮用了。
宋人斗茶斗的一个是看搅拌的泡沫是否干净,一个就是看茶喝下去后杯壁有无水痕,没有水痕则胜。


IP属地:广东660楼2018-07-11 15:00
回复
    我们都知道福建是盛产好茶叶的地方,从古至今都出过许多名茶。蔡襄是福建人,他长期在福建为官,而且蔡襄本人对茶也非常热爱,对茶也非常有研究,另外他还是一个制茶大师。宋太宗时期,福建建安的凤凰山出产的一种贡品茶叶叫“龙凤团”,到了蔡襄这里经过改良后,制成了“小龙团”。
    小龙团十分珍贵,它的产量非常少,只能供宋仁宗一个人饮用,王公贵族们再有钱也买不到,当时人还说“黄金易得,而小龙团难得也”。


    IP属地:广东661楼2018-07-11 15:00
    回复
      宋仁宗在每年祭天的时候,都会拿出两块小龙团分送给中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和枢密院又会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块小龙团分成八份,分别送给宰相级的重臣。
      毕竟小龙团十分珍贵,而且又是官家赏赐的,当时很多大臣都舍不得喝,甚至是把小龙团供奉起来。
      很多年后,欧阳修在做枢密副使的时候,有幸分到了一小块小龙团。欧阳修得到了这一小块茶饼后特别高兴,因为这是人臣最大的殊荣,欧阳修也舍不得拿来喝,他也把小龙团供奉了起来。后来宋仁宗去世以后,欧阳修每次看到供奉着的小龙团就会思念宋仁宗。


      IP属地:广东662楼2018-07-11 15:01
      回复
        茶对于宋人十分重要,盐也一样是必需品。古代农民要下地干活,朝廷还时常有徭役,因此维持体力补充矿物质。不吃盐,人就会容易神经衰弱,全身乏力,发生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另外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就是俗称的大脖子病,因此,盐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必需品。盐在古代来之不易,属于珍贵食物,在宋朝,政府的茶、盐专卖导致常有百姓买不起盐。
        垄断性的专卖往往是既不利国又不利民。宋仁宗及其以后的几代帝王虽然明知茶、盐专卖的弊病甚多,但仍然在茶、盐专卖废止后又多次恢复专卖,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宋王朝维持经济命脉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强心剂。
        宋仁宗在死前第四年,他痛下决心废除茶、盐专卖,恢复自由贸易,对反对派的意见视而不见。宋仁宗这样做,是他基于执政三十多年来的体会和经验,深知茶、盐专卖不仅惹得民怨沸腾,而且对于国家长远利益来说也是弊大于利。


        IP属地:广东663楼2018-07-11 15:16
        回复
          北宋算是古代比较富裕的时期了,但仍然有不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在温饱线上辛苦挣扎。税收名目众多,还有许多豪强兼并穷苦百姓的土地,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农民起义和兵变时常爆发。四川人张俞目睹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不幸,他写下了著名的《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IP属地:广东664楼2018-07-11 15:16
          回复
            茶、盐专卖既然达不到改变国家财政赤字的目的,内外交困的宋仁宗在巨大压力下就寄希望于政治改革。于是,在庆历三年,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拉开帷幕。
            宋仁宗广开言路,增置谏官,以欧阳修、王素、蔡襄为秘书丞知谏院,余靖为右正言。
            欧阳修、蔡襄、余靖等人身为谏官,言权在握,互相配合,揭露弊政,荐举贤才,在宋仁宗年少时曾经担任老师的枢密使夏竦(sǒng)也被他们拉下马来。


            IP属地:广东665楼2018-07-11 15:17
            回复
              欧阳修、蔡襄弹劾夏竦,说他:“夏竦在陕西畏惧怯懦,不肯为朝廷出力,他还持诈用术,奸邪阴险。治理西方的军队,无功而返京,现在却让他任职枢密使如何能服人心?”
              当时夏竦正在回京复命的路上,言官们都请求不要让他入朝。右正言余靖说:“夏竦之前连续上表,以疾病为由引退,等到闻知任命他为枢密使召他回京,他就没病了,日夜兼程驰归。如果不早点下决断,夏竦必定在圣上面前哀求,叙往日旧恩,又有近臣为他说话,这样圣上就会很容易动摇!”
              于是宋仁宗又下诏书令夏竦回陕西。


              IP属地:广东666楼2018-07-11 15:17
              回复
                很快,吕夷简也被弹劾。庆历三年(1043年)五月,陕西转运使孙沔(miǎn)上疏说:“自从吕夷简执掌国政,罢黜忠言,废弃直道。待他以节度使身份到外地镇守许昌,便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为相。王随、陈尧叟二人才能平庸,担此重任,谋议不合,经常在中堂上争执,被士子取笑,国家政事逐渐荒废。吕夷简后来又推荐张士逊为首相,张士逊本来就缺乏远见,只会坏国家的大事。吕夷简之所以不进用贤才为相,只引用才能不如自己的人来代替自己,这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职位非他不可,希望陛下想念他的好而召用为相。陛下后来真的将吕夷简从大名府召回,入秉朝政,至今已有三年,根本就毫无作为。”


                IP属地:广东667楼2018-07-11 15:20
                回复
                  接着又给宋仁宗台阶下,将现如今政事状况一团糟的罪名全安到吕夷简的头上:“西方各州的将帅,屡次兵败于西夏,契丹贪得无厌,乘此求得贿赂,兵尽祸乱,天下空虚枯竭,士民怨恨,国家隆盛的基业,忽然搞到这种地步,现在吕夷简以身体有病为由请求引退,陛下还亲手为他和制汤药。吕夷简在中书省二十年,三次担任首相,他所说的话陛下没有不听从的,他所请示的陛下没有不实行的,宋朝如此得到国君信用的,只有吕夷简一人而已,不知他怎样才能报答陛下的厚恩!吕夷简的罪过罄竹难书!”
                  蔡襄也上言说:“吕夷简自害病以来,中书、枢密二府的大臣都到他的府上请示政事,他害病时都仍然贪恋权势,不知休止。”
                  于是,宋仁宗就顺坡下驴任命吕夷简不得同议军国大事。


                  IP属地:广东668楼2018-07-11 15:20
                  回复
                    五十六章——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以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素以天下为己任,救世济民,强国强军是他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
                    范仲淹知道国家的衰弱、官场风气的腐败跟那些无所事事、徇私舞弊的官员逃脱不了干系,军队大额的开支也是国家财政的拖累。所以针对这些情况,范仲淹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给宋仁宗。
                    随后,宋仁宗又任命富弼为枢密副使。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认识到辽国“委实强盛”,西夏“日渐壮大”,已是中原的劲敌。
                    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了解,献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谏官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新政,宋仁宗大多都予以采纳,并逐渐颁布实施新政。


                    IP属地:广东669楼2018-07-11 15:21
                    回复
                      范仲淹又取消公费宴会、赐食、聚书和补贴膳食制度,以消除奢侈之风。派出多名转运按察使和提差邢狱,范仲淹翻阅班簿,发现不称职的一笔勾去,毫不留情。
                      富弼担忧地说:“ 一笔勾下去,这家人该痛哭了。”
                      范仲淹回答说:“ 一家哭总好过一个地区的百姓哭。”
                      经过严格考核,一大批碌碌无为或贪腐的官员被淘汰,一批务实官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官府行政效能提高了,财政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开始有了起色。正直的士大夫纷纷赋诗填词,赞扬新政。


                      IP属地:广东671楼2018-07-11 15:22
                      回复
                        在教育方面,范仲淹通令天下州县立学,他更定科举法,把原来科举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要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古代的赋税徭役明目众多,再经过地方官吏层层剥削,常激起农民起义反抗。范仲淹对此主张合并人口稀少的县,裁减徭役以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朝廷过去颁布的法令实行力度不够,且经常更改推翻,导致朝廷失去了威信,也给百姓带来了诸多不便。范仲淹提出今后颁行条令必须事先严格审定,一旦颁行,不得随意更改,必须遵守,否则要受到处罚。
                        宋代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祀,每次郊祀都会大赦天下,这个时候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是要免除的,但实际上经常会有不执行这个规定的情况出现。范仲淹要求取信于民,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施行,要从重处罚。


                        IP属地:广东672楼2018-07-11 15:23
                        回复


                          IP属地:广东673楼2018-07-11 15:25
                          回复
                            毕竟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利益,涉及的关系盘根错价,想要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久,朝中对范仲淹、富弼二人的诽谤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富弼等支持新政的官员是朋党的言论再度兴起,范仲淹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的说法予以反击,欧阳修也撰写《朋党论》上奏宋仁宗。


                            IP属地:广东674楼2018-07-11 15:25
                            回复
                              《朋党论》被评为是欧阳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中最好的文章之一。


                              IP属地:广东675楼2018-07-11 15: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