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8,134贴子:73,705,362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寇准的话让宋真宗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宋真宗就问寇准:“现在胡虏骑兵急驰南下,天雄军驻地是军事重镇,万一陷落,河北地区会很容易沦陷,应该派谁领兵抵御?”
寇准想着参知政事王钦若为人奸邪险伪,善迎合宋真宗的意愿,为了消除王钦若对宋真宗的影响,寇准推荐他去天雄军前线抵御辽兵,并且说:“应速召王钦若当面谕令授职,兵贵神速,令他即刻出发。”


IP属地:广东429楼2018-07-10 17:36
回复
    四十二章——澶渊之盟
    宋廷在北部边境上的军事布置,并没有因为太宗时代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而有所修正,仍然把军力分散在各个城镇,所以契丹兵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十一月下旬便已抵达澶(chán)州(河南濮阳)。
    契丹兵直逼前军摆阵,尚未接战之前,萧挞览(也译作萧挞凛)出营巡视地形,李继隆的部将张瓌(guī)用强弩将萧挞览射杀。萧挞览所统领的全部是精兵,他的死让契丹士兵士气大挫。
    萧挞览死的那天是十一月二十四日,当时宋真宗刚进到卫南县。萧挞览的死确是澶渊战役的关键,但其死因,双方的记载不同:《辽史·圣宗纪》说萧挞览中伏弩死。《宋史·毕士安传》记载也与《辽史》大致相同。


    IP属地:广东431楼2018-07-10 17:37
    回复
      《续资治通鉴长编》则说是宋方的张瓌见到敌方有“异其旗帜“的人出而独占,断定他必是敌方的统帅人物萧挞览,遂即向他发弩,果然一发命中,遂成奇捷,造成了全部战役的转折点。
      但如果宋方确知被射死者为敌人的统帅,则势必乘机进攻,断无明知对方的主帅已死而静止不动。
      所以由此可知萧挞览被射杀宋军毫不知情,所以在后来议和商定之时在议和的条件上宋真宗才肯对议和使臣曹利用说:若契丹肯罢兵,宋方除不能应允割让关南至地外,岁输金帛之数,不得已的话百万钱也可以答应。


      IP属地:广东432楼2018-07-10 17:38
      回复
        十一月底,宋真宗进驻澶州。又有人建议迁都金陵,宋真宗的意志就又开始动摇,召见寇准问他对这个事的看法。寇准说:“陛下亲征可以前行一尺却不能退后一步!河北各军都盼望着圣上的銮驾,如果车驾往回撤,士兵的士气也会瞬间瓦解。这个时候契丹再追击,陛下想去金陵恐怕都是难事了。”
        宋真宗听了默然不语,他不敢去前线,契丹人这么厉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IP属地:广东433楼2018-07-10 17:38
        回复
          寇准见宋真宗一言不发,只得告退。出来遇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就问他:“太尉深受国家厚恩,今日有什么能用来报答的吗?”
          高琼说:“愿效死报国!”
          寇准带着高琼回到真宗殿内对宋真宗说:“陛下不信臣的话,可以问问高琼。”
          高琼便说:“寇准的话不无道理。随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不会愿意抛弃家中老小而只身逃往江南的。”
          于是宋真宗得以被说动。


          IP属地:广东434楼2018-07-10 17:39
          回复
            宋真宗起驾后,高琼与寇准二人不离左右,适时进谏,坚定真宗抗敌的信心。到了澶州南城,探子报告说辽军士气很盛。宋真宗听了就不愿意再往前走。
            高琼劝道:“陛下若不渡河,难定军心,请火速进军!”
            佥书枢密院事冯拯大声斥责:“太尉无理!”
            高琼也怒声对冯拯大喝:“学士因为文才,官至两府(指中书省与枢密院),如今敌军骑兵这么多,还责备我无礼,你为何不赋诗退敌?”
            哈哈,高琼真是太有才了!


            IP属地:广东435楼2018-07-10 17:39
            回复
              接着高琼便请宋真宗立即动身渡河,寇准不等宋真宗回答就说:“陛下如果不往北渡河,会使人我军人心愈发恐惧,敌人的气焰就更嚣张了,这对于我军取胜毫无帮助。况且王超统领的精兵驻扎在中山以扼守澶州的咽喉,李继龙、石保吉也扼守澶州左右,四方前来援助的大军很快就会到达,不能再迟疑了!”
              宋真宗听了纠结不已,一方面是因为惧怕契丹,一方面又觉得寇准说得很有道理,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寇准向高琼使了个眼色,然后就与高琼将宋真宗一路强行架过河。


              IP属地:广东436楼2018-07-10 17:40
              回复
                镇楼图666


                来自iPhone客户端437楼2018-07-10 17:43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438楼2018-07-10 17:43
                  回复
                    睡王也是厉害了哈哈哈


                    来自iPhone客户端439楼2018-07-10 17:45
                    回复
                      宋真宗渡河到了澶州北城门楼召见众将领安抚慰问,士兵们望见天子銮驾上的御盖,踊跃高呼“万岁”,喊声传至数十里外。适逢郓州俘获间谍,被捆绑送到,当场斩首,士气空前高涨。
                      宋真宗在北城转了一圈后,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也就安下心来,并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付给寇准。不久,契丹数千名骑兵逼近城下,诏令士兵出城迎击,斩获敌人一大半,剩余的契丹骑兵仓皇逃脱。
                      宋真宗住回行宫,留寇准在北城楼上居住,又派人监视寇准在做什么。探子回答说:“寇准在饮酒博弈,唱歌高呼。”
                      宋真宗得知寇准这么不紧张,必然是胸有成竹,于是就放下心来。


                      IP属地:广东440楼2018-07-10 17:48
                      回复
                        这个时候,契丹尽管出兵进展顺利,但是却因为战线拉得过长,造成补给困难,又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本是宋人的降将王继忠仍然心系宋廷,他趁此机会向萧太后建议议和,萧太后本来在出兵之前就做好了可战、可和的两手准备,于是就听从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前往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这正好符合宋真宗的心意,当即回信表示大宋也不喜欢穷兵黩武,愿与契丹达成和解,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去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


                        IP属地:广东441楼2018-07-10 17:48
                        回复
                          寇准在听到消息后,向宋真宗进言说:“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趁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如此可保百年无虞,不然的话,数十年以后,戎狄还要产生南下的念头。”
                          宋真宗说:“数十年以后,必当有能够抵御契丹的人,我不忍见生灵困难加重,姑且听任他们的和议吧。”
                          唉,能抵御契丹的人就在当下,杨延昭这么好的人才都被浪费了。


                          IP属地:广东442楼2018-07-10 17:49
                          回复
                            宋朝军事之所以被后世诟病,原因其实在于宋朝的帝王,无论北宋还是南宋,优秀的武将真的不少,但是如杨业、杨延昭、岳飞、虞允文等武将都没能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干。
                            另外除了武将之外,宋朝还有许多文人也在军事上颇有建树,如范仲淹、宗泽、辛弃疾等人,如果不是因为宋朝的帝王太怂包,哪能被辽国、西夏、金、蒙古轮番欺负呢?


                            IP属地:广东443楼2018-07-10 17:49
                            回复
                              宋真宗也不在乎钱,但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于是就对使臣曹利用说道:“钱可以给,割地免谈。”又说:“实在不得已,百万亦可。”
                              寇准闻知后,召曹利用到自己帐中,对他说:“虽然有天子的旨意,但你如果敢答应超过三十万钱数,我就斩你的头!”


                              IP属地:广东444楼2018-07-10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