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7,894贴子:73,673,906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赵元佐有武艺,善骑射,还曾经随宋太宗出征过太原、幽蓟。宋太宗迫害赵廷美时,赵元佐对此不满,满朝大臣没有谁敢为赵廷美求情,只有赵元佐一再上表为赵廷美求情。赵元佐公然同情赵廷美,便是等于选择站到了父亲的对立面。
后来赵廷美死于房州,赵元佐得知此事,悲愤成疾,竟然发狂。左右仆从若有小错,赵元佐即以刀棒伤人。宋太宗命太医治理,才稍有好转。


IP属地:广东393楼2018-07-10 17:13
回复
    雍熙二年(985)重阳节,宋太宗召集几个儿子在宫苑中设宴饮酒作乐,因赵元佐病未痊愈,就没有派人请他。
    陈王赵元佑将此事告知赵元佐,赵元佐得知后说:“唯独不叫我去,爹爹是抛弃我了。”气愤难平,一个劲喝酒,到了半夜放了一把火焚烧宫院。
    宋太宗得知后怒不可遏,将赵元佐废为庶人。有人说赵元佐是在装狂,以表示对父亲的不满和对皇位的拒绝。
    在赵元佐焚宫这件事中,有一特殊人物,即陈王赵元佑。宴会后,赵元佑去赵元佐府中,说了一番话后惹得赵元佐纵火焚宫。宋太宗因为赵元佐放火就决意废赵元佐为庶人。


    IP属地:广东394楼2018-07-10 17:14
    回复
      雍熙三年七月,赵元佑改名元僖,并封开封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储。
      同年,雍熙北伐失利。赵普上《谏雍熙北伐》奏疏,颇得太宗嘉赏。后来,赵元僖也上疏论及伐辽之事,被宋太宗采纳。宋太宗、赵元僖和赵普在处理对辽事宜方面有了很多的共识。
      赵元僖见宋太宗优待赵普,便与赵普交好,更是上疏建议宋太宗重新任用赵普为相。端拱元年(988),赵普第三次为相,威权一时又振。竭力支持和拉拢赵普的赵元僖也晋封许王,更加巩固了皇储地位。
      后来赵普罢相后,赵元僖又与另一位宰相吕蒙正关系密切。


      IP属地:广东395楼2018-07-10 17:14
      回复
        然而,事不如人愿。淳化三年(992)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便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宋太宗极为悲伤,罢朝五日,赠皇太子,并写下《思亡子诗》。
        赵元僖之死,据传是其侍妾张氏下毒所致。赵元僖不喜欢正妻李氏,宠爱张氏。张氏欲毒杀李夫人,但误毒死赵元僖。
        宋太宗后来得知事情真相,大怒。张氏畏罪自缢身亡,左右亲吏都被处罚。


        IP属地:广东396楼2018-07-10 17:14
        回复
          赵元佐被废,赵元僖暴死,储位空缺,冯拯等人上疏请早立太子。
          这是个敏感问题,宋太宗正为此心烦,便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
          不过,宋太宗被箭伤所扰,也知该早立储君,便就此私下询问当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在寇准的支持下,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桓。
          立了太子后,京城的百姓看见太子出来,说真是社稷之主啊。
          宋太宗不高兴了,欲置我何地?我才是社稷之主好吗?
          寇准就劝宋太宗说:“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肯定了千里马也肯定了伯乐,没必要跟儿子争。于是宋太宗释然。


          IP属地:广东397楼2018-07-10 17:15
          回复
            但是朝中有股力量,不希望赵桓登基,希望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重新登基。这在宋太宗晚年病重期间,尤为明显。
            李皇后,王继恩,李昌龄李继勋胡旦等人各有各的小算盘。
            李皇后生过儿子,却早夭。她无子,知道没有儿子,后位难保,所以一早就选了最有潜力的长子赵元佐,为了拉近关系,还将赵元佐的一个儿子养在身边。
            可是随着赵元佐被废为庶人,李皇后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IP属地:广东398楼2018-07-10 17:16
            回复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弥留之际,李皇后让王继恩到中书去召宰相吕端。吕端知道王继恩要故伎重演,就骗王继恩让他去诏书阁取宋太宗诏书,把王继恩锁在了里面,并让人看住王继恩,自己则立即进宫。
              吕端入宫探视,见赵桓不在宫中,便先在笏板上书写“大渐”两字,意思是宋太宗快不行了,急派亲信去通知赵恒立即进宫。
              很快,宋太宗驾崩,时年五十九岁。李皇后想要立已废太子赵元佐,问吕端:“宫车已晏驾(指帝王去世),立国君应当按照长幼顺序,吕相公怎么看?”


              IP属地:广东400楼2018-07-10 17:17
              回复
                吕端说:“先帝立太子元侃正是为了这件事,岂容另有异议!”
                因王继恩不在场,李皇后不知如何应对,便默然不语。
                随后只好奉太子赵恒到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进群臣。
                在即位仪式上,赵桓垂帘召见群臣。吕端立殿下不行君臣跪拜之礼,请卷帘相见,他亲自升殿审视,见确是赵桓,才下阶与群臣拜呼万岁。
                之前宋太宗想要立吕端为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任用吕端为相。
                近代学者南怀谨先生说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指的就是这个北宋宰相吕端。


                IP属地:广东401楼2018-07-10 17:17
                回复
                  不过宋太宗也并不是这么不堪,他也有大发善心的时候,比如说有年冬天很冷,宋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暖和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想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
                  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道:“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这就有了“雪中送炭”这个成语。


                  IP属地:广东404楼2018-07-10 17:18
                  回复
                    宋太宗还是一个霸道总裁,哦,不,是霸道帝王。有一天到相国寺,见僧人在看经,就问僧人是什么经。僧人答:“《仁王经》。”
                    宋太宗一听:噢,仁王,我不就是仁王吗?他就问僧人:“既是寡人的经,因甚在卿手里?”僧人听了非常无语。
                    开了寺里的宝塔之后,宋太宗又问僧人:“卿是什么人?”
                    僧人答:“塔主。”
                    宋太宗听了觉得疑惑,这整个国家都是我的好吗?更别说这个寺庙这个塔了。因而说:“朕的塔,为何卿做塔主?”
                    《五灯会元》上记载此时“僧无对”,就是说僧人无言以对,不过我猜想当时僧人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


                    IP属地:广东405楼2018-07-10 17:20
                    回复
                      说到僧人,不得不说一下经常看到电视剧里的痴男怨女常常为情所困剃头出家。但如果在宋朝也这么任性的话,我关心的是,在落发出家之前你有官方颁布的度牒吗?
                      在宋代,是严格执行僧人、尼姑由官方剃度的政策,禁止寺院、僧人私自剃度。一般来说,宋朝剃度僧人有三种途径:一是特恩度僧,即由皇帝因重大节日或某些特殊情况而颁布诏令剃度僧人,有些是专门针对某个寺院的;二是考试经业,就跟科举一样,合格者由中央政府统一颁发度牒;三是由寺院集体或僧人个人出资购买度牒。


                      IP属地:广东406楼2018-07-10 17:20
                      回复
                        是不是觉得前两种方式都好麻烦?你也许会想,大不了按第三种方法买个呗。
                        别以为度牒便宜,度牒价格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比如宋神宗时期价格在一百三十贯左右,就是十三万钱,相当于这个钱可以买宋神宗时期开封汴京的一套下等的房子。如果这个要出家的人身家穷一点儿的话,真的可以说是出个家都能出得倾家荡产。
                        所以有这些条件,宋神宗以后僧尼数量通常维持在二十五万人左右,至南宋时期也基本如此。


                        IP属地:广东407楼2018-07-10 17:21
                        回复
                          宋太宗在位时大开科举之门。宋太宗对左右近侍说:“朕想要科举长中博选才智杰出的人,不敢指望十人能得到五人,只得到一二个杰出的人,也就可以成为达到太平盛世的工具了。”据统计,太宗朝一共取进士一千四百七十八人。
                          太宗朝不仅取士多,而且提升也快,进士出身是最受优待的。如吕蒙正和张齐贤,在登科七年后就已位至执政,十二年后吕蒙正则担任宰相之职,无怪乎宋人有“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指宰相府)”的说法。
                          因为宋太宗急功好利,对外族的军事行动屡败,农民起义时有爆发,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宋太宗的去世,标志着宋朝开创局面的结束,守成时代的到来。


                          IP属地:广东408楼2018-07-10 17:21
                          回复
                            宋太宗朝完结,接下来是宋真宗


                            IP属地:广东409楼2018-07-10 17:22
                            回复
                              ·宋真宗篇
                              四十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宋真宗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他生于公元968年12月23日,卒于公元1022年3月23日,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在位25年。宋真宗好文学,善书法,著名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出自于他写的劝学诗。
                              国家要起用那么多文臣,而宋承五代长期的战乱,一般人都不喜欢读书,书读得好的就更少,所以宋朝廷想利用科举入仕来吸引人读书。一方面广开读书人登仕的途径,一方面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宋真宗于是亲自出动写下了著名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IP属地:广东410楼2018-07-10 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