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劫
嬴政×李世民耽美向
本故事纯属虚构,与历史和人物不符,如有雷同,不负责任。
公元626年9月4日,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第一章、李世民在登基之日梦游战国
在孔雀翎美丽翠绿的掌扇前,和金瑵羽保的九重华盖下,在內侍和女官的层层簇拥中,新的天子穿戴着象征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的衮冕,坐于正殿宽阔的御塌上,接受文武群臣的朝拜。
隔着十二旒白珠,如一道帘幕,将新君的面容半隐在珠玉后,看不清他脸上此时的神情。
左庶子长孙无忌穿戴进贤冠朝服,列在群臣之中,距离皇帝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排在他的前面还有裴寂、封德彝、萧瑀、陈叔达等几位宰相。跪拜中他偶尔抬眼,越过重重峨冠博带,望见台上那人迤逦的纁裳,铺开如一团烈火。
纁,正是火的颜色;
而玄,是纯黑浸透鲜血后呈现的颜色。
所谓玄衣、纁裳、十二章纹,如同黑夜中的厮杀,在血与火的交迸后,此时落罩在他高大、强健的体魄上。
有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传说的秦王天子,有时夺目得令人移不开眼。而他暴躁、激烈的性格,从战场上走过来的杀伐果决的气魄,又常常令人不敢直视他。
他有时表现得冷酷无情,极为铁血,有时候又多情婉约儿女情长,就像他写的一些辞藻浮华的诗。
这些年陪着他一步步走过来,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长孙无忌,有时也会对这位至交好友所做的事感到震惊。比如他赦免了曾欲置他于死地的前东宫冼马魏征,此时身为谏议大夫的魏征也在朝拜队伍之中。
凌晨銮驾即出发,祭祀完天、地、宗社,宣告自己受命于上天和祖先;然后是隆重的登基大典,接受百官朝贺,确立君臣之分;之后还有更隆重的大宴会.....一套完整的礼仪施行下来,竟比一天行军打仗更令人疲倦不堪。
李世民回到内殿,正要更换通天冠、绛纱袍,忽有执事太监进来禀报:“太史令求见。”
李世民在御床上坐下道:“叫他进来。”
一个身穿道袍的中年男人,手捧着一个锦盒,满面风尘,急步进来,跪拜于地:“臣太史令傅奕祝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从旒珠后低头看他,道:“你此时觐见有何急事?难道有天意示警?”
“正是。”傅奕再叩首道:“请陛下恕臣打扰。”
李世民脸色微变,挥手命身边侍从全部退下,然后敛声问:“是吉是凶?”
傅奕回答:“吉凶难定,伏惟圣裁。”
他将手中的锦盒高高举起,呈送李世民,一面口中缓缓讲来:
“数日前臣夜观天象,见有慧星西落,所谓太白见秦分,也曾禀奏太上皇。数日来臣更是夜夜观察,探究天机,昨夜上天再降启示,有霞光落入长安城东北郊,臣率弟子寻迹而往,到骊山脚下,见一处土石下生出明光,掘土而得一物,想是上天启示,臣不敢怠慢,急回奉献陛下。”
李世民起身前趋,广袖拂过傅奕脸畔,就着他手中打开锦盒的盖子。
盒中金黄色丝绸衬着一块圆形碧玉,玉质十分莹润,环边雕刻盘龙鸣凤图案,中心点朱,围绕红心被刻上一圈古篆字,刀工有些粗拙,看得出并非出自工匠之手。
莫非是玉佩的主人作为,在那碧玉正面用刀刻上了“秦王与二凤约”六个小字。
看到玉佩的一刹那,李世民不觉心中一颤,似乎有什么电光火石般闪过心头,然而寻思又什么都没有。
他明明是第一次看到这块玉佩,心却如被惊动的湖水难以平静。
他像是被吸引般,伸手指捻起玉佩,但觉冰凉如水,翻过来又见反面是一个落款――“正七年十月丁酉”字。
李世民忽然身形一颤,踉跄一步,十二旒白珠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的沙沙声。
“陛下!”傅奕忙起身扶住他的手臂,只觉皇帝整个人的重量都向他靠了过来,几乎要倒在他身上。
“我没事……”李世民后退几步,坐倒在御床上。他神色疲惫,气息深重,问道:“这是什么意思?你为朕解释来。”
“依臣愚见,秦王便是陛下,陛下可是曾对天盟誓,抑或曾与人有约?”
李世民眉头深皱,只觉脑海中如乌云沉沉,压得他神思恍惚,耳中却似乎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说道:
――你我打一个赌,一举定雌雄,输了可不许反悔!
那声音十分空茫,若有若无,如同幻觉。
――我还是不放心,到时候你输了翻脸不认账,朕口说无凭,能奈你何?你我刻石为证,天日共鉴!
是谁的声音……
“许下诺言,却未践约,因此天降启示,或未可知......”
眼前的一切逐渐被黑夜笼罩,李世民摇了摇头,耳中听到傅奕还在说着什么,却偏偏听不分明,脑中嗡嗡作响,就好像陷入虚无缥缈的梦境里。
“……陛下!陛下!”傅奕连声呼唤,却见天子一手撑额,支在凭几上,闭目不语,良久,才向他摆了摆手道:“你退下吧。若再解得天机,速来禀奏。”
嬴政×李世民耽美向
本故事纯属虚构,与历史和人物不符,如有雷同,不负责任。
公元626年9月4日,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第一章、李世民在登基之日梦游战国
在孔雀翎美丽翠绿的掌扇前,和金瑵羽保的九重华盖下,在內侍和女官的层层簇拥中,新的天子穿戴着象征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的衮冕,坐于正殿宽阔的御塌上,接受文武群臣的朝拜。
隔着十二旒白珠,如一道帘幕,将新君的面容半隐在珠玉后,看不清他脸上此时的神情。
左庶子长孙无忌穿戴进贤冠朝服,列在群臣之中,距离皇帝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排在他的前面还有裴寂、封德彝、萧瑀、陈叔达等几位宰相。跪拜中他偶尔抬眼,越过重重峨冠博带,望见台上那人迤逦的纁裳,铺开如一团烈火。
纁,正是火的颜色;
而玄,是纯黑浸透鲜血后呈现的颜色。
所谓玄衣、纁裳、十二章纹,如同黑夜中的厮杀,在血与火的交迸后,此时落罩在他高大、强健的体魄上。
有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传说的秦王天子,有时夺目得令人移不开眼。而他暴躁、激烈的性格,从战场上走过来的杀伐果决的气魄,又常常令人不敢直视他。
他有时表现得冷酷无情,极为铁血,有时候又多情婉约儿女情长,就像他写的一些辞藻浮华的诗。
这些年陪着他一步步走过来,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长孙无忌,有时也会对这位至交好友所做的事感到震惊。比如他赦免了曾欲置他于死地的前东宫冼马魏征,此时身为谏议大夫的魏征也在朝拜队伍之中。
凌晨銮驾即出发,祭祀完天、地、宗社,宣告自己受命于上天和祖先;然后是隆重的登基大典,接受百官朝贺,确立君臣之分;之后还有更隆重的大宴会.....一套完整的礼仪施行下来,竟比一天行军打仗更令人疲倦不堪。
李世民回到内殿,正要更换通天冠、绛纱袍,忽有执事太监进来禀报:“太史令求见。”
李世民在御床上坐下道:“叫他进来。”
一个身穿道袍的中年男人,手捧着一个锦盒,满面风尘,急步进来,跪拜于地:“臣太史令傅奕祝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从旒珠后低头看他,道:“你此时觐见有何急事?难道有天意示警?”
“正是。”傅奕再叩首道:“请陛下恕臣打扰。”
李世民脸色微变,挥手命身边侍从全部退下,然后敛声问:“是吉是凶?”
傅奕回答:“吉凶难定,伏惟圣裁。”
他将手中的锦盒高高举起,呈送李世民,一面口中缓缓讲来:
“数日前臣夜观天象,见有慧星西落,所谓太白见秦分,也曾禀奏太上皇。数日来臣更是夜夜观察,探究天机,昨夜上天再降启示,有霞光落入长安城东北郊,臣率弟子寻迹而往,到骊山脚下,见一处土石下生出明光,掘土而得一物,想是上天启示,臣不敢怠慢,急回奉献陛下。”
李世民起身前趋,广袖拂过傅奕脸畔,就着他手中打开锦盒的盖子。
盒中金黄色丝绸衬着一块圆形碧玉,玉质十分莹润,环边雕刻盘龙鸣凤图案,中心点朱,围绕红心被刻上一圈古篆字,刀工有些粗拙,看得出并非出自工匠之手。
莫非是玉佩的主人作为,在那碧玉正面用刀刻上了“秦王与二凤约”六个小字。
看到玉佩的一刹那,李世民不觉心中一颤,似乎有什么电光火石般闪过心头,然而寻思又什么都没有。
他明明是第一次看到这块玉佩,心却如被惊动的湖水难以平静。
他像是被吸引般,伸手指捻起玉佩,但觉冰凉如水,翻过来又见反面是一个落款――“正七年十月丁酉”字。
李世民忽然身形一颤,踉跄一步,十二旒白珠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的沙沙声。
“陛下!”傅奕忙起身扶住他的手臂,只觉皇帝整个人的重量都向他靠了过来,几乎要倒在他身上。
“我没事……”李世民后退几步,坐倒在御床上。他神色疲惫,气息深重,问道:“这是什么意思?你为朕解释来。”
“依臣愚见,秦王便是陛下,陛下可是曾对天盟誓,抑或曾与人有约?”
李世民眉头深皱,只觉脑海中如乌云沉沉,压得他神思恍惚,耳中却似乎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说道:
――你我打一个赌,一举定雌雄,输了可不许反悔!
那声音十分空茫,若有若无,如同幻觉。
――我还是不放心,到时候你输了翻脸不认账,朕口说无凭,能奈你何?你我刻石为证,天日共鉴!
是谁的声音……
“许下诺言,却未践约,因此天降启示,或未可知......”
眼前的一切逐渐被黑夜笼罩,李世民摇了摇头,耳中听到傅奕还在说着什么,却偏偏听不分明,脑中嗡嗡作响,就好像陷入虚无缥缈的梦境里。
“……陛下!陛下!”傅奕连声呼唤,却见天子一手撑额,支在凭几上,闭目不语,良久,才向他摆了摆手道:“你退下吧。若再解得天机,速来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