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567贴子:6,156,558

回复:【书痴】自己的读书记录,书评+摘抄+书讯,愿意结交每一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评的书,我一本没看过,工作六年看的书加起来也就不到十本,是不是很杯具


来自手机贴吧168楼2016-10-05 21:01
收起回复
    自觉不太会思考,想学点逻辑学,楼主大神有什么建议和推荐吗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69楼2016-10-05 23:19
    收起回复
      楼主看过的书都没怎么看过最近在看文化苦旅 看了好几个月了 感觉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 比如中间我三天就看完了解忧杂货店 所以想问楼主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书应该说服自己去看吗 我们看书应该是兴趣使然 还是单纯看书 好纠结这个问题 ……


      来自iPhone客户端170楼2016-10-05 23:33
      收起回复
        咕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16-10-06 09:53
        收起回复
          楼主要不要加入我的私人读书群读书之余可以聊天唠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楼2016-10-06 17:40
          收起回复
            已收藏 待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16-10-06 18:02
            回复
              好,真的很不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楼2016-10-08 07:31
              回复
                有没有书名字好听的书……
                推荐,我发现我每次买书都是看书名,和销量,好多畅销书, 感觉不好,看书没得什么方向……


                来自iPhone客户端176楼2016-10-08 19:55
                收起回复
                  表白楼主


                  来自iPhone客户端177楼2016-10-08 21:09
                  收起回复
                    水神登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楼2016-10-09 19:20
                    收起回复
                      路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1楼2016-10-11 01:01
                      回复
                        想问一下水瓶,《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你认为买哪个出版社的哪个版本比较好呢?
                        每个出版社参照的底本和编辑校对似乎都有些不一样…看的都晕了,而且不知道编排风格上的差异。
                        我最近在微信读书app上第一次开始读脂批的红楼梦,觉得读起来分外有趣,但电子版没写根据的版本,考虑入纸本的。
                        求推荐~


                        来自iPhone客户端182楼2016-10-11 23:58
                        收起回复
                          Q2417312609,望楼主不吝赐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3楼2016-10-12 00:39
                          收起回复
                            【书评17】
                            《杀戮的艰难》书评
                            张娟芬的《杀戮与艰难》是近几年来我看到的有关反思死刑最好的华语作品。在宝岛台湾2010年刑法改进,死刑存废沸沸扬扬的那一年《杀戮与艰难》诞生了。也是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废死联盟的存在,知道一批批社会志愿者、法官、律师、记者、自由撰稿人甚至是普通百姓组成的这个团体,几年间在台湾奔波,采访死刑犯,提交释宪申请书、呼吁改革量刑制度、缩小甚至废除死刑等等的努力。张娟芬作为联盟成员之一,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把很多我们不愿听到,不忍听到的故事记录了下来。虽然读完这些故事,我自己的心情很不好,甚至不想吃饭,但是我知道作者写下的每一个伤痛的文字背后,都有一个不变的目标,请不要再出现第二个卢正、邱和顺、徐自强。哪怕我们前进三步倒退两步也不要放弃。冤假错案背后凸显的问题,可能是每一个国家都会面对的—漏洞百出的审判品质、善于贴标签的舆论、薄弱到近乎无的公设辩护人制度还有芸芸众生的我们放弃思考,了解真相的勇气共同促成了书中悲伤的故事。死刑不是通向正义的唯一一条道路,无论法律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为人性尊严保留一块空间。全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反思媒体的文字,因为张娟芬是新闻学硕士,对新闻框架理论的运用非常纯属,也是全书中最有思辨性的一章。简单地说新闻框架理论来源于社会学,框架好比一条脉络,把同一条新闻放到不同脉络里产生的结果会南辕北辙。当媒体面对死刑犯时的框架逻辑往往是“司法全能框架”即相信司法的完全公正无误,“民意框架”即老百姓通过舆论的一轮标签坚持死刑犯是绝对的恶人,“重大刑案框架”即多数人偏好对犯罪嫌疑人持有罪推定而不是无罪推定。这些框架不是媒体应该对死刑犯时所具有的。悲剧可能就在这一环套一环的框架下诞生。当然了作者没有幼稚到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一家,而是均摊,就是说死刑存废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每个环节的改进,一点一滴的改进才会解决。
                            卡尔维诺在小说《看不见的城市》讲的一个故事或许用来比喻现代人与媒体的关系。忽必烈拥有整个鞑靼帝国,但是不知道自己具体拥有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臣民是什么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君王,直到有一天碰到马可波罗,脑子里多年的问号才化解。多年后这个君王的世界观都靠这位会讲故事的商人维持。而我们每个现代人,每天面对庞大的媒体信息,就如同几百年前的忽必烈面对自己的疆土一样茫然,而媒体恰恰就是马可波罗。我们不可能杀死马可波罗,除非自己想堕入无知的深渊,只能批判的检视媒体。这只是作者在媒体一章给我们的思考结果,其他章节探讨了其他方面棘手的问题。看完这本书自己比较震撼,感到死刑存废问题离我们并不远,好像就在眼前,不是因为作者笔下的人都是普通人,而是作者通过死刑存废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标签盛行、理性干枯、思维极端的背后,是认知的懒惰对教条的信服”。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盯着看,一种是太阳,另一种是死亡。不同的是太阳以其灿烂刺痛我们的眼睛,死亡以其阴郁刺痛我们的心。当人类摆脱无知愚昧野蛮进入文明之境时,死亡及其所连带的死刑存废问题,就变成一场考验现代人的心智游戏。可惜这场游戏到目前还没有结果,但是也端赖这没有结果的思考,使人类对死刑的观念在慢慢的改变,观念的水位在慢慢的上升,我想多年后涓涓细流终会变成奔腾不息的江河之水,滋养人类这块文明的土地。


                            IP属地:辽宁185楼2016-10-14 0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