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709贴子:6,157,255

回复:【书痴】自己的读书记录,书评+摘抄+书讯,愿意结交每一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书讯】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创作了一部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这一部部喜剧作品犹如生活的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世人的愚昧、盲目和自负。
简奥斯丁全集修订译林版上市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16-10-03 20:24
回复
    【书评17】
    《杀戮的艰难》书评
    张娟芬的《杀戮与艰难》是近几年来我看到的有关反思死刑最好的华语作品。在宝岛台湾2010年刑法改进,死刑存废沸沸扬扬的那一年《杀戮与艰难》诞生了。也是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废死联盟的存在,知道一批批社会志愿者、法官、律师、记者、自由撰稿人甚至是普通百姓组成的这个团体,几年间在台湾奔波,采访死刑犯,提交释宪申请书、呼吁改革量刑制度、缩小甚至废除死刑等等的努力。张娟芬作为联盟成员之一,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把很多我们不愿听到,不忍听到的故事记录了下来。虽然读完这些故事,我自己的心情很不好,甚至不想吃饭,但是我知道作者写下的每一个伤痛的文字背后,都有一个不变的目标,请不要再出现第二个卢正、邱和顺、徐自强。哪怕我们前进三步倒退两步也不要放弃。冤假错案背后凸显的问题,可能是每一个国家都会面对的—漏洞百出的审判品质、善于贴标签的舆论、薄弱到近乎无的公设辩护人制度还有芸芸众生的我们放弃思考,了解真相的勇气共同促成了书中悲伤的故事。死刑不是通向正义的唯一一条道路,无论法律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要为人性尊严保留一块空间。全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反思媒体的文字,因为张娟芬是新闻学硕士,对新闻框架理论的运用非常纯属,也是全书中最有思辨性的一章。简单地说新闻框架理论来源于社会学,框架好比一条脉络,把同一条新闻放到不同脉络里产生的结果会南辕北辙。当媒体面对死刑犯时的框架逻辑往往是“司法全能框架”即相信司法的完全公正无误,“民意框架”即老百姓通过舆论的一轮标签坚持死刑犯是绝对的恶人,“重大刑案框架”即多数人偏好对犯罪嫌疑人持有罪推定而不是无罪推定。这些框架不是媒体应该对死刑犯时所具有的。悲剧可能就在这一环套一环的框架下诞生。当然了作者没有幼稚到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一家,而是均摊,就是说死刑存废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每个环节的改进,一点一滴的改进才会解决。
    卡尔维诺在小说《看不见的城市》讲的一个故事或许用来比喻现代人与媒体的关系。忽必烈拥有整个鞑靼帝国,但是不知道自己具体拥有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臣民是什么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君王,直到有一天碰到马可波罗,脑子里多年的问号才化解。多年后这个君王的世界观都靠这位会讲故事的商人维持。而我们每个现代人,每天面对庞大的媒体信息,就如同几百年前的忽必烈面对自己的疆土一样茫然,而媒体恰恰就是马可波罗。我们不可能杀死马可波罗,除非自己想堕入无知的深渊,只能批判的检视媒体。这只是作者在媒体一章给我们的思考结果,其他章节探讨了其他方面棘手的问题。看完这本书自己比较震撼,感到死刑存废问题离我们并不远,好像就在眼前,不是因为作者笔下的人都是普通人,而是作者通过死刑存废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标签盛行、理性干枯、思维极端的背后,是认知的懒惰对教条的信服”。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盯着看,一种是太阳,另一种是死亡。不同的是太阳以其灿烂刺痛我们的眼睛,死亡以其阴郁刺痛我们的心。当人类摆脱无知愚昧野蛮进入文明之境时,死亡及其所连带的死刑存废问题,就变成一场考验现代人的心智游戏。可惜这场游戏到目前还没有结果,但是也端赖这没有结果的思考,使人类对死刑的观念在慢慢的改变,观念的水位在慢慢的上升,我想多年后涓涓细流终会变成奔腾不息的江河之水,滋养人类这块文明的土地。


    IP属地:辽宁185楼2016-10-14 01:14
    回复
      本来昨天写完,因为诺奖刚发,就又去写了点有关音乐与诗的文字,吃了点夜宵,修改修改这篇书评,就发出来了。这次介绍一本有关法律(死刑存废)的书,自己读的津津有味,写感想也是出奇的快,可能太久没看到这么酣畅淋漓的文字了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16-10-14 01:19
      收起回复
        书评17被shan,我只能分段重新发出。。。


        IP属地:辽宁189楼2016-10-15 21:48
        回复


          IP属地:辽宁190楼2016-10-15 21:49
          收起回复
            最近在看胡洪侠写的《书情书色》,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书缘书话书掌故,水瓶选择几则与大家分享分享。
            【1】纽顿的《藏书之爱》的脚注中有一则故事说,美国藏书家约翰.阿伦曾患扁桃腺囊肿,病情严重,行将就木。某日他隐约听见朋友们在商量如何瓜分他死后的藏书,大怒。孰知他的囊肿因这冲天一怒竟然当场破裂,结果发了一阵高烧后,已入膏肓的病即不药而愈。后来才知道这是朋友们为救他性命特设的计谋。
            【2】有些古籍收藏家同时也是古籍破坏家。布列地斯举例说,一个叫约翰.白格福的人,十八世纪初游逛藏书楼,最喜欢将各种古籍的扉页撕下来集藏。日后他将这些扉页按国别和城市分类装订,竟有百余巨册。许多珍本书籍成了残品。
            【3】日本丸善书店有盛名,鲁迅留学日本时常去买书。1911年他回日本时曾重游此地,后写信给许寿裳说:”两月前乘间东行,局半月而返,不访一友,亦不游一览,仅一看丸善所陈书,咸非故有,所欲得者极多,遂索性不购一书。”姜德明感叹说爱书爱到连一本亦不买的程度,可见丸善书店藏书之丰和鲁迅先生对书的感情有多么深沉。
            【4】下面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嗜书瘾君子》里是这样讲的,话说一位财大气粗的藏书家,某日向来访的客人炫耀藏书。客人问到,阁下可否愿意出借藏书?那位财主回答得斩钉截铁:”绝不!只有傻瓜才会借书给别人。“随后他扬手往偌大的藏书室一挥,补上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这里头所有的藏书,全是从一群傻瓜那儿借来的。“


            IP属地:辽宁191楼2016-10-15 23:14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16-10-15 23:32
              收起回复
                两天时间如饥似渴的捧读完这本小说,掩卷深思,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地面上,如果少了几十年的固执坚守,如果少了那必要的距离感。会怎样?我可以确信一件事,这位与诺奖失之交臂的文曲星(1985年诺奖提名卡尔维诺,卡氏却因为访学时脑溢血突发,倒在了自己坚守40年的文学之路上)以及他留下的小说最多在这个希望与痛苦相互交织,理性与反思并存的20世纪,排到二三流的位置上,多年之后谁也不会记住他。但是卡尔维诺在最需要一跃而起,把人拉到半空中以看清尘世时,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读完这本书在朋友圈交流时,有位书友问我卡尔维诺是不是只是在描写一个厌世者,一个想与世隔绝的人。或者简单的崇尚自然抗拒工业文明而已。我说不是的,卡尔维诺确实由于家学的原因(父亲农学家、母亲植物学家)而爱好园艺,你从书中连成串的让人叫不出名字的树中,就能感觉出卡尔维诺不愧为童年在父母的植物园中度过的孩子。对自然的把握能力非我们可比,《树上的男爵》中对翁布罗萨的景色描写也确实美。我有时读着读着都会搁笔闭眼遐想。但是柯希莫在寻找的不是田园诗歌般的生活,而是在寻找完整的人生。他上树不是为了疏远人,恰恰相反,柯希莫说了“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换句话说先否定再肯定,否定的是卡尔维诺生活的那个世界,一个没有奇迹,没有个性,而被压缩成抽象的集合体的世界。柯希莫害怕自我的全部丧失,甚至部分丧失也接受不了,而是把它紧紧的抓在手里。所以当柯希莫最后选择纵身一跃时,我会为卡尔维诺设置的最后结局而流泪激动。甚至在薇莪拉离开时我也觉得卡尔维诺的选择是真实的,为了守护自己也解释不清的理想,他可以放弃爱情,如果那爱情非要他回到“地面”上来的话。
                《树上的男爵》创作于1956年,二战刚结束的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强调哲学提问又用激越的抒情方式解决问题的年代。与当时大多数小说家选择现实主义的写法不同,卡尔维诺把时间拉回到18世纪,一个人文精神尚存的世纪。选择了一个忠于理想,不满足于大地,仰望苍穹的“战士”,为了追寻那即将逝去的精神,用一生去守护,并且在临终时高傲的说出“许多年来,我为一些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树上。”一个人一半在尘世,一半在天空,让人着迷。


                IP属地:辽宁194楼2016-10-20 22:55
                收起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4833114047 百花小开本介绍帖
                  http://tieba.baidu.com/p/4836774817 书趣文丛介绍帖
                  由于双十一快到了,周围很多人要我推书,然后买回家看,我就在自己的贴吧陆续发了两个帖子,介绍了很多好书,这边由于也有个书帖,就在这里贴一下了,如果路过的朋友有喜欢的欢迎随时交流,在下水瓶呦


                  IP属地:辽宁203楼2016-10-25 21:53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楼2016-11-01 13:38
                    收起回复
                      双十一第一批到货








                      IP属地:辽宁205楼2016-11-08 21:59
                      收起回复
                        当当店庆又下了一单,买了套《李太白全集》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书。。。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7楼2016-11-09 18:26
                        收起回复
                          第二批到货(两边)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8楼2016-11-11 20:24
                          收起回复
                            书吧的朋友们都买什么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9楼2016-11-11 20:25
                            收起回复
                              感觉这次活动还是很值得,虽然会暂时吃土,但是痛并快乐着,收获阅读的体验更美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0楼2016-11-11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