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吧 关注:8,372贴子:96,171

回复:为龙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9楼2015-07-25 12:37
回复


    60楼2015-07-25 12:38
    回复
      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
      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
      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
      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
      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
      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
      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
      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
      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
      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二、巧妙地进行诗的构思


      61楼2015-07-25 12:38
      回复
        (一)诗的灵感
        构思是诗歌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构思是什么引起的?简单的回答是:创作的 冲
        动——灵感的爆发。
        艾青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的兴奋,瞬即消逝的
        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对
        于一首诗来说,灵感是因;对于客观世界而言,灵感是果。由客观世界获得灵感,由灵感开
        始创作。这是诗人写诗的过程。 在“灵感”爆发之后,创作就进入具体的构思。
        (二)诗的构思
        诗歌构思十分重要。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中说:“诗是要有巧妙的构思的。”“你提到 了
        构思,我觉得这是抓住了关键的”。关于诗的构思的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首
        先关于适合于诗的构思的内容,我们可以马上把纯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
        相对的程度上排除。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川风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状如
        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
        描绘,但是就连在这方面,诗也 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 什么
        是诗的构思方式呢?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黑格尔说:“诗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现全部丰
        满的精神内在意蕴,我们就应该要求诗人对他所表现的题材也有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体
        验。”“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袤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
        他的自我里去,对他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美学》第三
        卷下册,第54页)所以,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
        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遵循这个构思方法,在写作抒情诗时,由于
        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创作主体(诗人自己)的内心生活,诗人应该只表现“单纯的心情和感
        想之类,而无须就外表形状去描述具体外在 情境”。(黑格尔《美学》)。
        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以下的内容:
        (1)提炼诗情。就是从一般感受中寻觅显示一般感受的独特感受,从共同感受中寻觅 表
        现共同感受的具体感受。如艾青的《自由》。
        (2)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如闻一多的《口供》。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
        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 景
        写感。如前边提到的臧克家的《老马》。


        62楼2015-07-25 12:41
        回复
          (3)布局谋篇。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需要认真考虑。
          这就要思索:在这首诗中,我用什么把诗情串连起来?一般抒情诗,“总是以情绪(感情)
          的变化的层次来贯穿的。”(郭小川《谈诗》)
          (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我们将在本 章
          第三节作专门的研究。
          写诗应该重视诗歌构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张:“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
          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总结前人的经验,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鉴的。如:象征构思,辐射构思,“道具”构思,借代构思,命题构思,矛盾构思,虚拟构思,反意构思,
          侧面构思,对比构思,对话构思,等等。
          诗歌写作常识


          63楼2015-07-25 12:41
          回复
            格律诗与自由诗
            以诗歌的表现形式作标准,诗歌可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散文诗等几类。
            格律诗是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这种诗体在每首诗的行数、每
            行诗的字数、某一个诗句的节奏和某一个词的声韵等方面都有不能任意违反的格式和章法。
            在诗歌诞生的初期,人们为了便于朗诵和吟唱,就通过某些特定的格律来构成诗歌语言的音
            乐性。在诗歌文体漫长发展历史中又区分出了古代格律诗和现代格律诗。古代的律诗、绝句
            以及词、曲就是古代格律诗的具体样式。律诗只有8句,绝句只有4句,它们都限定于固定
            的平仄韵律中,律诗的中间4句两联还有严格的对仗。词和曲更有固定的词牌和曲调,它们
            虽然诗句长短不一,但它们的平仄格律比律诗和绝句有更严格的要求。这些严密的格式形成
            了诗歌一唱三叹、节奏和谐的音乐性。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规范正在探索中,闻一多在30年
            代、何其芳在50年代都曾提出过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规范并且自己还身体力行地付诸创作实
            践;现在的作者们也试验了“同字体”(如九言诗)、“同顿体”(如三行韵式)、“对称
            体”及“素体”(每行5音步,不押韵)等现代格律诗的形式,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产生真
            正意义上的有影响的现代格律诗。从诗歌文体特定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来说,中国当代诗歌非
            常需要现代格律诗的充分发育和生长。现代格律诗在借鉴外国格律诗的成功经验和继承中国
            古代格律诗的优秀传统方面,有着一片很值得写作者们探讨的广阔天地。


            65楼2015-07-25 12:42
            回复
              自由诗是与格律诗相对而言的。它特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
              体。每一行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篇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
              是根据作者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的节奏旋律。这种无诗歌形式束缚
              的自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诗体,也成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诗体。
              郭沫若的《天狗》、艾青的《光的赞歌》、舒婷的《致橡树》就是自由诗的优秀之作。
              (三)民歌与散文诗
              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碑相传的诗歌。民歌的形式生动活泼,它和自由诗一样
              不受固定样式和格律的拘束。诗歌语言具有浓厚的生活味,经常使用比兴和夸张来创造诗歌
              意象,体现出想象丰富、简洁明快、易记易唱的诗歌风格。
              散文诗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兼有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诗体。它是诗的某些表现性元素与散文的某些再现性元素的巧妙融合的产物。它采用散文的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
              达精炼内蕴的诗歌意象,它虽然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它的语言仍然是具有内在
              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暗喻和象征,在几百字的短小篇幅中,把诗情、
              画意、哲理融为情景交融的诗境。泰戈尔的《新月诗》、鲁迅的《野草》、郭风的《叶笛》
              都是优秀的散文诗作。


              66楼2015-07-25 12:42
              回复
                、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集中概括的抒情
                诗歌的艺术形象比起散文、小说来有一种高度的集中与概括的特点。臧克家的《三代》,
                用6行诗就概括了旧中国农民代代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这种集中与概括,要求进入诗歌的
                人、事、景、物、理的必须是典型的、精炼的,它们的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省约的。
                它没有了小说形象的逼真性和散文形象的写实性,没有叙事性文学的那种情节枝蔓和场面环
                境。诗歌艺术形象的大部分资源来自于诗歌作者的主观心灵,是诗歌作者主观感觉的具体化
                材料,体现了一种概括生活、超越生活、变形生活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证明诗歌是人类表达、渲泻情感的较好载体。诗歌作者在具体的写
                作过程中,以能否表达出主观情感为目的来选择和提炼诗歌意象,创立和设置诗歌意境,诗
                歌语言的种种使用技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更熨贴地抒情达意。离开了人类抒情的动
                机,诗歌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诗歌形象抒发的情感从表现形态上看是具体的、个性化的,它直接源于诗歌作者个人的
                诗美体验。但优秀诗歌的审美品质却是在这种个性化的情感里集中概括了人类深层的情感状
                态和人性深层的情绪体验。不同时代的人们喜欢吟咏李商隐的爱情诗,是因为“相见时难别
                已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歌意境概括了人类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痛摧肝肠的离别、生
                死不渝的忠贞这样的共同的情感体验。诗歌作者抒写的是“小我”的情感,但它走向人类
                “大我”的境界是诗歌艺术得以永久流传的根本原因。
                (二)大胆神奇的想象
                诗歌形象传达的情感虽然是概括的、典型的,但它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是具体的、形象的,
                诗歌艺术的关键就是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意象,将抽象的观念化为生动的具象,把作者
                的情感形象化。这种感情形象化是通过诗歌意象来具体实现的。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单位就
                是一个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作者的意中之象,是客观外界的人、事、景、物、理经过作者
                情感的孕育而重新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它是一种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又与生活物象截
                然不同的能在人们头脑中用想象感知的具象。客观性、主观性、独特性、概括性的融合是它
                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诗歌意象的数量来考察,一首诗可以是以一个意象为主来结构,也可以
                把多个意象并置结构。着眼于诗歌意象的性质来考察,意象又可以分为描述性意象和拟喻性
                意象。描述性意象是作者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时,客观物象大于主观情感的具象。它是
                饱蘸着作者的情感(有时也使用各种修辞方法)来对生活的形象作实景描摹,在意象形态上
                基本上不变形。拟喻性意象是作者主观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时产生的意象,它不是感官式的
                而是心理式的印象,它是作者记忆中的表象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的重塑,它超越生活的本相
                出现了变形。


                67楼2015-07-25 12:43
                回复
                  不管是哪一种意象,诗歌作者需要运用大胆的、神奇的想象把它们组合为特定的诗歌意
                  境。在大胆的、神奇的想象的作用下,诗歌意象的组合不像小说那样是一种体现因果关系的
                  联贯式组合,也不象散文那样是一种突出作者个性的散跳式的组合。诗歌意象是一种突出作
                  者情感的飞宕式组合。这种飞宕式组合,既没有时间线索来串连,也没有空间位置来依附,它完全根据作者抒情表意的需要来排列、组合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有巨大的跌幅,意象与
                  意象之间有快速的转换。这种飞宕式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诗歌意境。
                  (三)分行排列与精炼优美的语言
                  诗歌意象在语言呈现方式上更有显著的特征。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意象采用了行列的
                  形式来展现形体。当代诗歌理论总结的诗歌语言的行列方式有: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代表
                  的9字4顿的“整饬的行列”;以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为代表的或长或短的“参差的行
                  列”;有以贺敬之《放声歌唱》为代表的“递进的行列”;有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代表的
                  “回环的行列”。行列的形式产生了诗歌语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语言的内涵上,诗
                  歌语言在物化意象时特别讲究精炼的内蕴,它要通过大力度的炼字、炼句,以较小的篇幅来
                  完美地容纳高度概括的内容。诗歌语言以这样的外观与内涵形成了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新奇
                  优美的审美特征。
                  三、诗歌的写作
                  (一)培养发现、捕捉诗歌意象和诗歌灵感的能力
                  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是一个意象。诗歌的写作常常是从作者对生活中某个人、
                  事、景、物、理产生了独特的诗美体验而获得的第一个意象开始的。诗歌创作的灵感就是诗
                  歌作者对情感能够具象化、主观情志能够文字化的一种突然顿悟和把握。无形的情绪突然有
                  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观念突然有了具象,这使得诗歌作者的心理结构和语言结构有了豁然
                  的改组更新。这种诗歌的写作灵感有短暂性、突变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长期艰苦的文学修
                  养和积极努力的艺术构思是诗歌写作灵感得以爆发的基础。
                  诗歌灵感出现后,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地意象化;灵感体验意象化后,
                  应及时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这就是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阶
                  段。相当多的人不能完成这个三阶段的写诗过程。有的人虽有灵感体验,但未能及时地将诗
                  美体验化为诗歌意象;有的人在脑海里虽然形成了诗歌意象,但不能及时准确地将诗歌意象
                  词语化、文字化,这样一首诗仍然活跃在作者的脑海里而不能成形。因此,发现诗美,体验
                  诗美,传达诗美是一个诗歌作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能力。这种心理结构和语言能力
                  不是天生的,虽然它与人的诗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来培养、提高。初学诗歌写作,反复学习、吟咏优秀诗歌,排除一些日常生活的功利内容,
                  静心地投入感情去咀嚼生活,努力培养一种把抽象情感有形化、把内心体验意象化、把内心
                  意象词语化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使“灵感——寻象——寻言”的诗歌写作三阶段顺利地
                  连接和实现。


                  68楼2015-07-25 12:48
                  回复
                    (二)用新奇精美的语言传达诗歌意象
                    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语言,而是一种新奇的精美
                    的变形语言。初学诗歌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种诗歌语言能力的贫弱。可以从下面几条途
                    径来训练、提高诗歌语言的能力。
                    1、精选动词
                    诗语在传达诗美意象时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锤炼表现意象动态的动词。动态的意象较
                    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凝聚读者的审美注意。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美、确切的动词而曜曜
                    生辉。艾青的诗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阮章竞的诗句:“层
                    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一个“封锁”,一个“断”,使诗歌意象非常生动地立
                    于纸上。
                    2、嫁接词语
                    汉语和其它语言比较起来,它的词法最自由,词性最不固定。诗歌作者可以利用汉语的
                    这个特点,改变某些诗句中词语的性质,使诗歌意象出现新奇、陌生的形态。台湾诗人洛夫的诗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台湾诗人蓉子的诗句:“每回西
                    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在这时嫁接为动词,
                    整个意象便生动活泼起来。蓉子诗句中因有了“走过”,后一旬嫁接“踩痛”使意象显得新
                    颖又独特。


                    69楼2015-07-25 12:48
                    回复
                      一词多义
                      小说、散文的语言一般为了避免歧义,往往只显示一种意义,而在诗歌语言里,诗歌作
                      者为了制造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却有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句。张烨的《妙龄时光》这
                      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
                      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涵着两层不同
                      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4、跳跃省略
                      小说、散文的语言因为侧重再现意象,它的语言形态比较平实细密,讲究句与句之间清
                      晰的纹路。诗歌语言要侧重于表现主观心灵,再加上它的篇幅限制,它必须借助跳跃和省略,
                      跨跃一些过程性的叙述,省约一些小说、散文语言中必不可少的连接语和转折语,创造一种
                      “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歌语言,以此来引发诗歌读者丰富的自由联想。
                      5、超常组合
                      精选动词和一词多义是尽可能发挥一个词的多重内容,跳跃省略是从删减某个词的角度
                      来增加内涵。超常组合则是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词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
                      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
                      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以这种陌生的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诗歌作者微妙
                      的情感体验。臧克家《春鸟》里写的:“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就是典
                      型的例证。
                      6、句法多变
                      这是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陌生的手段。像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
                      我轻轻的来”的倒装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形态,以陌生化的效果来表达诗歌作者的独特的
                      内心感觉。


                      70楼2015-07-25 12:48
                      回复
                        (三)用丰富神奇的想象组合诗歌意象
                        诗歌作者在把意象词语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借助想象把一个一个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诗
                        歌意象系统。组合成什么样的诗歌意象系统就会产生什么样特定的诗歌意境,传达出什么样
                        的诗美体验。诗歌作者的组合意象方法因为神奇想象的介入,显得比其它文学文体的组合方
                        法更自由、更大胆、更出奇不意。许多一般人很难发现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在诗歌作者独特
                        的主观心灵的体验下奇妙地连结组合为一个艺术结构,产生令人惊奇的诗歌意境。诗歌意象
                        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
                        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
                        邹获帆一首题为《蕾》的诗歌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
                        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
                        的风姿。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
                        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
                        接了,5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这种并置式组合是把表面上
                        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意象,由诗歌作者内在感情体验将它们联结起来。
                        这种组合方式是从意象开始又终于意象,读者几乎直接读不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需要读
                        者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
                        方法。 2、交错式组合


                        71楼2015-07-25 12:48
                        回复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
                          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
                          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
                          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常见。
                          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
                          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
                          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
                          显豁与深刻。
                          3、突反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写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
                          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
                          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3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
                          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这种组合
                          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
                          浅谈现代诗歌写作技巧
                          浅谈现代诗歌写作技巧浅谈现代诗歌写作技巧
                          浅谈现代诗歌写作技巧
                          “诗者
                          诗者诗者
                          诗者,
                          ,,
                          ,在心为志
                          在心为志在心为志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发言为诗发言为诗
                          发言为诗”,
                          ,,
                          ,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关
                          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关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关
                          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关
                          于解释现代诗歌的话
                          于解释现代诗歌的话于解释现代诗歌的话
                          于解释现代诗歌的话
                          而在
                          而在而在
                          而在《
                          《《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一书上对现代诗歌的描述则是
                          一书上对现代诗歌的描述则是一书上对现代诗歌的描述则是
                          一书上对现代诗歌的描述则是:
                          ::
                          :诗歌
                          诗歌诗歌
                          诗歌,
                          ,,
                          ,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
                          。。
                          。我想
                          我想我想
                          我想,
                          ,,

                          这里
                          这里这里
                          这里“最古老
                          最古老最古老
                          最古老”的定义肯定是广义的
                          的定义肯定是广义的的定义肯定是广义的
                          的定义肯定是广义的,
                          ,,
                          ,因这指向的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
                          因这指向的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因这指向的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
                          因这指向的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
                          。。
                          。我们都知
                          我们都知我们都知
                          我们都知

                          道道
                          道,
                          ,,
                          ,现代诗歌在我们国家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
                          现代诗歌在我们国家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现代诗歌在我们国家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
                          现代诗歌在我们国家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
                          。。
                          。然而就是这短短数十年
                          然而就是这短短数十年然而就是这短短数十年
                          然而就是这短短数十年,
                          ,,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突
                          突突

                          飞猛进
                          飞猛进飞猛进
                          飞猛进,
                          ,,
                          ,取得了很大可以骄傲的成果
                          取得了很大可以骄傲的成果取得了很大可以骄傲的成果
                          取得了很大可以骄傲的成果。
                          。。
                          。其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诗人
                          其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诗人其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诗人
                          其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诗人。
                          。。



                          72楼2015-07-25 12:49
                          回复
                            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
                            唐朝皇帝——政事堂——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具体分工。
                            作用1宰相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2三省之间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
                            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4、宋朝
                            1二府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
                            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分割军政权
                            2参知政事——副丞相分割行政权
                            3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财政权
                            作用削弱宰相职权加强皇权。
                            5、元朝综合蒙汉政治制度
                            1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2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3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方式自下而上标准孝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3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殿试——武则天武举
                            影响1科举制将考试、读书和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阶级的垄断扩大了官
                            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科举制将人才的选拔官吏的任免权由世家大族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权此制度为历朝沿用后世影响深远。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 集地方权力于中央废行省设三司。
                            三司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监察。
                            2 集中央权力与皇帝废丞相权分六部从此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强。


                            75楼2015-07-25 13:00
                            回复
                              方面面制作没发完 不同口味的


                              80楼2015-07-25 1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