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吧 关注:88,098贴子:431,726

回复:【每日一篇诗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5.7.4】
《殷其雷》
殷其雷,
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
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
归哉归哉!
殷其雷,
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
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
归哉归哉!
殷其雷,
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
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
归哉归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5楼2015-07-04 11:45
回复
    【字译】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6楼2015-07-04 11:45
    回复
      【译】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7楼2015-07-04 11:46
      回复
        【2015.7.5】
        《鸿雁》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
        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
        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
        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
        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
        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
        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
        谓我宣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9楼2015-07-05 10:18
        回复
          【字译】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0楼2015-07-05 10:19
          回复
            【译】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1楼2015-07-05 10:19
            回复
              【赏析】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2楼2015-07-05 10:20
              回复
                【2015.7.5】
                《简兮》
                简兮简兮,
                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
                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
                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
                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
                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
                公言锡爵。
                山有榛,
                隰有苓。
                云谁之思?
                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
                西方之人兮。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3楼2015-07-06 16:16
                回复
                  【字译】
                  ⑴简:一说鼓声,一说大貌。
                  ⑵方将:将要。万舞:舞名。
                  ⑶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⑷硕:大貌。俣俣(yǔ与):魁梧健美。
                  ⑸辔(pèi配):马缰。组:丝织的宽带子。
                  ⑹龠(yuè月):古乐器。三孔笛。
                  ⑺秉:持。翟(dí敌):野鸡的尾羽。
                  ⑻赫:红色。渥(wò握):厚。赭:赤褐色,赭石。
                  ⑼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⑽榛(zhēn真):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⑾隰(xí席):低下的湿地。苓(líng零):一说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4楼2015-07-06 16:16
                  回复
                    【译】
                    鼓声咚咚擂得响, 舞师将要演万舞。
                    日头高照正当顶, 舞师正在排前头。
                    身材高大又魁梧, 公庭里面当众舞。
                    强壮有力如猛虎, 手执缰绳真英武。
                    左手拿着六孔笛, 右手挥动雉尾毛。
                    面色通红如褐土, 国君赐他一杯酒。
                    榛树生长在山上, 苦苓长在低湿地。
                    心里思念是谁人, 正是西方那美人。
                    西方美人真英俊, 他是西方来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5楼2015-07-06 16:17
                    回复
                      【赏析】
                       全诗四章,第一章写卫国宫廷举行大型舞蹈,交待了舞名、时间、地点和领舞者的位置,第二章写舞师武舞时的雄壮勇猛,突出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和威武健美的舞姿,第三章写他文舞时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舞师的多才多艺使得这位女子赞美有加,心生爱慕。第四章是这位女性情感发展的高潮,倾诉了她对舞师的深切慕悦和刻骨相思。
                       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第四章,有人曾说“末章词微意远,缥缈无端”,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6楼2015-07-06 16:19
                      回复
                        【2015.7.7】
                        《蜉蝣》
                        蜉蝣之羽,
                        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
                        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
                        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
                        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
                        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
                        于我归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7楼2015-07-07 13:09
                        回复
                          【字译】
                          ⑴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⑵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⑶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
                          ⑷采采:光洁鲜艳状。
                          ⑸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
                          ⑹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⑺说:(音睡):住,居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8楼2015-07-07 13:09
                          回复
                            【译】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9楼2015-07-07 13:10
                            回复
                              【赏析】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人生百年”——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本诗内容简单,结构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 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0楼2015-07-07 1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