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吧 关注:404,432贴子:1,765,101

回复:运动与营养十万个为什么【每日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62,夏天训练到底该不该开空调?
很多人认为夏天训练不能开空调,容易受凉,或所谓“内湿散不出去”云云。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误解。
在中国搞医学科普比较难,部分原因是因为老有中医那一套跟着掺和。对于中医,目争论很激烈,拥护中医的人会从很多方面极尽粉饰中医的所谓神奇功效,有些言论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往往经不住细致的推敲。但不管怎么讲,中医的基本理论,始终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科学。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证明中医的主体基本理论是正确的。
我们的传统保健观念,对“受凉”很敏感,实际上现代医学没有过多这方面的讲究。空调降低了室内温度,很简单,就相当于把我们放到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里去训练一样。
热环境下训练,对健美爱好者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潜在的弊端。
首先,热环境下运动,身体对能量物质的利用,趋向于增加糖类物质的氧化,减少脂肪的氧化。这从呼吸交换率的升高就可以反映出来。具体来说,热环境下运动,肌糖原的消耗会增加,乳酸堆积会增加。这都可能引起人过早疲劳,降低高强度无氧运动能力,降低训练质量。
另外,最近有研究发现,热环境下运动,蛋白质的分解速率提高了。具体表现在热环境下运动时,氨的积累会增加,有证据提示,肌肉内氨积累的增加,是支链氨基酸氧化增加的结果。实际上,肌糖原的消耗,跟蛋白质的分解本身就有关系。肌糖原的大量消耗,会激活支链氨基酸氧化酶,造成支链氨基酸氧化比例提高。
并且,有些研究报告(Mills等,1996。等),热环境下运动,有可能造成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增加,破坏细胞的功能。
所以,夏天在热环境下运动应该格外注意,一方面应该注意补液和补糖。另外,不管在健身房或在家,如果有条件开空调,就开,只要温度不调的过低就可以。


585楼2015-07-06 14:37
回复
    有个优点没说到:热环境下锻炼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跟寒冷环境锻炼道理一样。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6楼2015-07-06 15:42
    收起回复
      163,跑步时的能量消耗,是看跑多远,还是看跑多久?
      最近有几个人都在私信问这个问题,我集中讲一下。
      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习惯上一般用代谢当量来衡量。代谢当量(MET)就是运动时能量消耗跟静息能量消耗的比值。1MET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某种运动消耗热量相当于静息时的1倍。
      用代谢当量来衡量运动时能量消耗,主要的目的是校正体重。因为运动时能量消耗跟体重有关,不同体重的人做同样的运动,能量消耗肯定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书也喜欢干脆把运动时能量消耗,用每公斤体重/千卡/小时来表示,这样计算起来也很方便。
      具体到跑步,跟能量消耗有关的变量,主要是这么几个:体重、速度、时间,而跟距离没什么关系。举个例子:都是10公里,根据Montoye(1996)的书中附录的运动能量消耗表,5公里/小时速度步行,能量消耗大概是3.6千卡/公斤体重/小时。那么走完10公里,一个70公斤的人需要消耗70x3.6x2=504千卡热量。而10公里/小时速度慢跑,消耗的热量大约是10.9千卡/公斤/小时。那么这个人跑完10公里,消耗热量为70x10.9x1=763千卡热量。
      所以,同样的距离,不同的速度跑下来,消耗的热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一定速度范围内,速度越高,直接消耗的热量也越多。


      587楼2015-07-08 12:47
      回复
        164,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吃的很少,运动很多,但减肥一直不成功?
        有一些教练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通常都是在指导某个女会员减脂时,发现该会员运动量足够大,自己报告的食谱也吃的足够少,但就是一点都瘦不下来。
        这种奇怪的现象是为什么?其实没什么神秘,除了极个别个体存在病理性肥胖之外,大多数出现类似问题的减肥者,都是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就是低估了自己摄入的饮食热量。
        营养流行病学在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时,需要了解人们都吃了什么。过去一般使用24小时膳食回忆法或食物频率问卷法(FFQ)。但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较大,现在研究者一般喜欢用膳食记录法,就是让受试者详细记录下一天或几天的膳食清单。记录的方法一般有录像口述和笔录。做膳食纪录之前要对受试者进行培训,包括对食物进行分类和称重。这种方法一般被认为是评价膳食营养和热量摄入最准确的方法。
        但是,随着双标记水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发现,即便是用膳食记录法,报告量与实际摄入量之间误差也很大,主要是受试者在热量摄入上普遍有低报情况。
        双标记水技术,可以精确了解受试者一天或几天之内到底摄入和消耗了多少热量,准确率很高。有了这种技术,研究者就知道,受试者的膳食记录是否准确,有没有多报或少报。
        很多研究都发现,摄入热量少报是普遍现象,比如Kim等(1984)在一年期的研究中发现,受试者膳食热量摄入量低估了8%-30%,平均低估20%。而且,还有很多研究发现,胖人对热量摄入的低估程度超过瘦人。Lichtman等(1992)发现,年轻的肥胖者热量摄入低估了47%。Lansky和Brownell(1982)报告,肥胖症患者的热量摄入低估了53%。而且,很多研究都证实,女性比男性低报热量的量更大。
        也就是说,有些人群,尤其是较胖的女性(无意冒犯),真实的热量摄入可能比自我报告的热量摄入高一倍。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BBC的纪录片,里面就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对一个肥胖的女电台主播进行的试验发现,双标记水显示,她每天实际热量摄入达到3000多千卡,但她自我报告的详细膳食记录显示,她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1000千卡出头。这个女人多年来一直在喊冤,为什么自己吃的很少,却一直肥胖,通过这次试验才找到了答案。
        普遍低估热量摄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要从心理学角度去解读。这些人并非有意漏报饮食,而是在不经意间,不知不觉把每天吃下的热量的两成甚至一半忽略掉了。这部分热量一般包括很多人认为没有多少热量的水果和蔬菜、调味酱料、和称重时的不精确。尤其是肥胖人群,他们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吃的很少,而这种潜在的倾向,不知不觉也影响了膳食记录的真实性。
        所以,对大多数少吃还胖的人来说,首先应该考虑他(她)是不是准确地计算了膳食热量。


        588楼2015-07-09 13:30
        回复
          165,膳食纤维到底该怎么摄入?(上)
          关于膳食纤维,我要说两个问题,首先,纤维种类很多,出于保健的目的摄入膳食纤维,要分清种类。第二,不要过于迷信膳食纤维的种种所谓“神奇功效”,膳食纤维很可能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先说第一点。膳食纤维这个词我们听的很多,实际上膳食纤维究竟怎么定义,目前营养学界和各国食品标准上的定义还有一些冲突。食品生产产家都想宣称自己的产品含有更多膳食纤维,是健康食品,但有些东西营养学界不认为属于膳食纤维,很多国家的国家食品标准要顾及两方面,有时候处境比较尴尬。
          一般来说,我们印象中的膳食纤维,就是粗纤维。粗粮、蔬菜里面,那些难以消化的东西。这部分食物多属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但膳食纤维的品种很多,还有很多看起来不像“纤维”的东西,也是膳食纤维。
          比如低聚果糖、抗性淀粉、果胶,实际上都属于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很多潜在有益的功效,其实都是这部分不像纤维的膳食纤维在起作用。因为过于复杂,所以我们对膳食纤维的定义不必做过多了解。
          过去说膳食纤维,一般用水溶解性来区分,分成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现在很多书还在使用这种标准。实际上这种分法比较粗陋,营养学界已经不建议继续使用。比如,过去认为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大便量,有助于改善便秘。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胆固醇。但实际上,某些可溶性膳食纤维也能增加大便量,也并非所有可溶性膳食纤维都能降低胆固醇。


          589楼2015-07-13 12:20
          回复
            166,膳食纤维到底该怎么摄入?(中)
            所以,比较好的方法一般是用黏度和发酵特性来区分膳食纤维的功能。以下内容大家干脆死记硬背,记住几种膳食纤维的黏度和发酵特性。黏度好理解,发酵特性的意思,是这种膳食纤维被肠道细菌发酵分解的程度。
            黏度方面,常见黏度高的膳食纤维有:瓜尔豆胶、贝塔-葡聚糖、葡糖甘露聚糖、果胶、海藻多糖、车前草、角豆胶、改性纤维等。黏度较低或没有黏度的有:阿拉伯胶、低聚果糖、菊糖、纤维素、木质素、玉米麦麸、小麦麸等。
            发酵特性方面,高可发酵性的膳食纤维有:瓜尔豆胶、贝塔-葡聚糖、葡糖甘露聚糖、果胶、阿拉伯胶、低聚果糖、菊糖等。低发酵性的有:车前草、改性纤维、黄原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接下来说说不同黏度和发酵特性的膳食纤维,都有什么功能。
            黏度高的膳食纤维,一般对降低血胆固醇效果较好,而发酵特性不是降低胆固醇的必要条件。黏度高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不改变高密度脂蛋白(HDL),这一般认为对心血管大有好处。而且这些东西也不用吃太多,荟萃分析报告,2-10克黏度较高的膳食纤维就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一般认为,粘性高的膳食纤维可能能降低餐后升血糖速度,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争议。
            发酵性方面,发酵性弱的膳食纤维,对增加粪便量,改善便秘效果较好。发酵性越强,这方面效果越差。


            590楼2015-07-13 12:23
            回复
              167,膳食纤维到底该怎么摄入?(下)
              再说第二点,膳食纤维的功能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膳食纤维摄入量跟很多疾病的低发有关,比如高膳食纤维摄入跟肠道疾病低发相关。但相关性不代表因果关系,很可能是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的其它有益成分,比如某些维生素或植物化学营养素,对身体造成了有利的影响。
              为了弄清楚,到底是膳食纤维起作用,还是其它营养成分在起作用,有些研究使用纯化膳食纤维。但膳食纤维的纯化可能会改变膳食纤维的物理性质和形式,这又导致这类研究失去意义。
              所以,目前被营养学界普遍接受的膳食纤维的有益作用,仅仅有降低血胆固醇、调节血糖反应、改善大肠功能这三种。至于膳食纤维能否降低人类慢性病发病率等问题,目前严肃的科学研究还不能下结论。
              膳食纤维的推荐量,一般推荐成人每日摄入25-30克。过量摄入膳食纤维,潜在的坏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会造成胃肠不适。比如胃肠胀气等,严重的可能造成肠梗阻。另外,还有研究认为膳食纤维可能会抑制某些营养素的吸收,比如体外试验发现,各种膳食纤维都能抑制各种消化酶饿活性。但在人体内的情况还不很清楚。
              膳食纤维对大多数维生素的吸收影响轻微。一般可抑制矿物质如钙、铁、锌、铜等的吸收,但还不至于对这些营养素的平衡造成有害影响。


              591楼2015-07-13 12:24
              回复
                请问楼主,煎鸡蛋吃健康不。平时我都是贪快煎一煎炒一炒然后或者煎煮汤。这样脂肪高不


                IP属地:广东592楼2015-07-16 11:12
                收起回复
                  请问楼主 如果我当头摄入的碳水不足,我是一天摄入244~366碳水。要是我碳水摄入不足,能不能喝点葡萄糖喝?


                  IP属地:广东593楼2015-07-17 10:04
                  收起回复
                    我1米90,体重140,很瘦,早上运动,5.30起来吃点面包,6.20慢跑热身,6点半开始健身,8点多吃早餐,我想问,这时摄入蛋白质是不最好?我一般都是,鸡蛋牛奶,牛肉,和少量面包,是不是应该多加些碳水化合物?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94楼2015-07-18 07:01
                    收起回复
                      收藏
                      ——想偷偷陪你一起看星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5楼2015-07-18 07:04
                      回复
                        蛋白粉用沸水冲好还是用温水冲好?


                        IP属地:宁夏来自iPhone客户端596楼2015-07-18 16:25
                        收起回复
                          169,牛奶和水果能不能一起吃?(下)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步拆解蛋白质大分子的过程。在胃里,胃酸首先使蛋白质变性,把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打开,让蛋白质大分子更容易与胃蛋白酶接触。胃蛋白酶再把残破的蛋白质分子拆成更小的结构,比如蛋白质进入小肠的时候,基本就是二肽或三肽的形式了,之后胰蛋白酶再把它们拆分成氨基酸来吸收。
                          所以,让蛋白质变性,是消化蛋白质的第一步。变性后的蛋白质更易于消化,而不是不能消化。
                          顺便提一句,蛋白质怎么变,就真的变的无法消化了?那就是蛋白质和还原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反应的产物是一种很香的褐色物质,这东西是真的无法消化了。
                          再说说肾结石的事。
                          我们知道,肾结石一般是一些难溶的盐,比如草酸钙等。牛奶中的钙和草酸结合,确实会变成极难溶的草酸钙。但是,注意这个但是,这俩东西那也是要在尿里碰上,才有可能形成肾结石啊……
                          牛奶和水果,或者,哪怕牛奶直接跟大量草酸一起吃,结合形成的草酸钙,也是在消化道里,而不会跑到肾脏里面。这种结合在一起无法消化的钙盐,会直接从肠道排出,根本不可能引起肾结石。
                          而且,钙和食物一起吃,尤其是和含有较多草酸的食物一起吃,反而能降低肾结石的发病率(Curhan GC,Willett WC,Rumm EB,et al.1993)。一项对照试验证明,增加钙摄入,并且保证钙与食物一同摄入,可以使肾结石发病率降低一半(Borghi L,Schianchi T,Meschi T,et al.2002)。
                          原理也很简单,钙跟含草酸的食物一起摄入,在肠道内结合成草酸钙,之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就降低了尿中草酸盐的排泄,这样就降低了肾结石的发病率。反过来说,如果单独补充钙,不和膳食一起食用,则有可能因为钙摄入增加,而增加尿钙排泄,对已有肾结石问题的人来说,有可能加重肾结石的形成。
                          所以说,牛奶和含草酸的食物一起喝,恰恰是预防肾结石的。
                          当然,结合的草酸钙等无法消化吸收,钙的获得会减少。所以说,单独从钙吸收的角度来说,和含有草酸或植酸的食物一起吃,的确是会影响吸收的。


                          598楼2015-07-21 12:40
                          回复
                            楼主懂得好多啊!!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9楼2015-07-23 10:42
                            回复
                              早上一个鸡蛋 一杯牛奶 一个馒头。 锻炼后两个鸡蛋 不吃蛋黄 可以吗 刚开始练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00楼2015-07-27 07: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