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怎么区分各种科学研究的可信度?(下)
2,随机对照试验。就是所谓RCT实验,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有对照组的随机化分组盲实验。大多数生物医学领域对防治手段或药品的效果进行的实验,都是随机对照实验。这种实验需要满足3个条件:设置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盲法实验。
当然,实验设计和样本人数也很重要。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质量高低。总的来说,一个实验设计较好的特别是双盲设计的,大样本的RCT实验,公认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仅次于系统评述或荟萃分析。
3,队列研究。也叫前瞻性研究或随访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营养学领域,队列研究是观察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反应,获得一个相关性的结论。比如某地区居民饱和脂肪消费量高,和心脏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就属于队列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也叫回顾性研究。先选择一组病例,再选择一组不患该病的对象,比较两组人群在疾病发病之前的营养摄入情况。病例研究和病例报告,于此方法有类似的地方。
5,专家的观点和评论。这在医学研究领域其实可信度就很有限了,专家的水平和说话的倾向性,直接决定观点的可信度。所以这类证据公认论证强度都很低。但老百姓很喜欢信这类东西,前阵子贴吧里有个朋友,非要用北京某医院某主任的话,来否定公认的医学常识,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把论证强度很低的证据,拿来推翻众多论证强度更高的证据。
中国文化缺乏科学理性传统,是一种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伦常文化。所以中国人看来,信任的人嘴里所说出来的话,往往比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更有说服力,这点特别不好。我们要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必须具备客观理性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6,基础性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这类证据论证强度最低,一般都是在没有人体试验的情况下,用动物实验或体外试验辅助描述研究课题的倾向性。但因为这类实验最好做,容易控制,成本也低,所以这类实验的数量还最多。
很多营养补充剂厂家,做广告特别爱用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不明就理的老百姓,还以为有个老鼠或猴子的成功实验,结论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其实只有这类基础性研究还差的远。人体试验后来推翻了动物实验或体外试验结论的例子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