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吃的很少,运动很多,但减肥一直不成功?
有一些教练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通常都是在指导某个女会员减脂时,发现该会员运动量足够大,自己报告的食谱也吃的足够少,但就是一点都瘦不下来。
这种奇怪的现象是为什么?其实没什么神秘,除了极个别个体存在病理性肥胖之外,大多数出现类似问题的减肥者,都是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就是低估了自己摄入的饮食热量。
营养流行病学在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时,需要了解人们都吃了什么。过去一般使用24小时膳食回忆法或食物频率问卷法(FFQ)。但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较大,现在研究者一般喜欢用膳食记录法,就是让受试者详细记录下一天或几天的膳食清单。记录的方法一般有录像口述和笔录。做膳食纪录之前要对受试者进行培训,包括对食物进行分类和称重。这种方法一般被认为是评价膳食营养和热量摄入最准确的方法。
但是,随着双标记水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发现,即便是用膳食记录法,报告量与实际摄入量之间误差也很大,主要是受试者在热量摄入上普遍有低报情况。
双标记水技术,可以精确了解受试者一天或几天之内到底摄入和消耗了多少热量,准确率很高。有了这种技术,研究者就知道,受试者的膳食记录是否准确,有没有多报或少报。
很多研究都发现,摄入热量少报是普遍现象,比如Kim等(1984)在一年期的研究中发现,受试者膳食热量摄入量低估了8%-30%,平均低估20%。而且,还有很多研究发现,胖人对热量摄入的低估程度超过瘦人。Lichtman等(1992)发现,年轻的肥胖者热量摄入低估了47%。Lansky和Brownell(1982)报告,肥胖症患者的热量摄入低估了53%。而且,很多研究都证实,女性比男性低报热量的量更大。
也就是说,有些人群,尤其是较胖的女性(无意冒犯),真实的热量摄入可能比自我报告的热量摄入高一倍。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BBC的纪录片,里面就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对一个肥胖的女电台主播进行的试验发现,双标记水显示,她每天实际热量摄入达到3000多千卡,但她自我报告的详细膳食记录显示,她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1000千卡出头。这个女人多年来一直在喊冤,为什么自己吃的很少,却一直肥胖,通过这次试验才找到了答案。
普遍低估热量摄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要从心理学角度去解读。这些人并非有意漏报饮食,而是在不经意间,不知不觉把每天吃下的热量的两成甚至一半忽略掉了。这部分热量一般包括很多人认为没有多少热量的水果和蔬菜、调味酱料、和称重时的不精确。尤其是肥胖人群,他们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吃的很少,而这种潜在的倾向,不知不觉也影响了膳食记录的真实性。
所以,对大多数少吃还胖的人来说,首先应该考虑他(她)是不是准确地计算了膳食热量。
有一些教练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通常都是在指导某个女会员减脂时,发现该会员运动量足够大,自己报告的食谱也吃的足够少,但就是一点都瘦不下来。
这种奇怪的现象是为什么?其实没什么神秘,除了极个别个体存在病理性肥胖之外,大多数出现类似问题的减肥者,都是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就是低估了自己摄入的饮食热量。
营养流行病学在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时,需要了解人们都吃了什么。过去一般使用24小时膳食回忆法或食物频率问卷法(FFQ)。但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较大,现在研究者一般喜欢用膳食记录法,就是让受试者详细记录下一天或几天的膳食清单。记录的方法一般有录像口述和笔录。做膳食纪录之前要对受试者进行培训,包括对食物进行分类和称重。这种方法一般被认为是评价膳食营养和热量摄入最准确的方法。
但是,随着双标记水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者发现,即便是用膳食记录法,报告量与实际摄入量之间误差也很大,主要是受试者在热量摄入上普遍有低报情况。
双标记水技术,可以精确了解受试者一天或几天之内到底摄入和消耗了多少热量,准确率很高。有了这种技术,研究者就知道,受试者的膳食记录是否准确,有没有多报或少报。
很多研究都发现,摄入热量少报是普遍现象,比如Kim等(1984)在一年期的研究中发现,受试者膳食热量摄入量低估了8%-30%,平均低估20%。而且,还有很多研究发现,胖人对热量摄入的低估程度超过瘦人。Lichtman等(1992)发现,年轻的肥胖者热量摄入低估了47%。Lansky和Brownell(1982)报告,肥胖症患者的热量摄入低估了53%。而且,很多研究都证实,女性比男性低报热量的量更大。
也就是说,有些人群,尤其是较胖的女性(无意冒犯),真实的热量摄入可能比自我报告的热量摄入高一倍。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BBC的纪录片,里面就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对一个肥胖的女电台主播进行的试验发现,双标记水显示,她每天实际热量摄入达到3000多千卡,但她自我报告的详细膳食记录显示,她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1000千卡出头。这个女人多年来一直在喊冤,为什么自己吃的很少,却一直肥胖,通过这次试验才找到了答案。
普遍低估热量摄入,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要从心理学角度去解读。这些人并非有意漏报饮食,而是在不经意间,不知不觉把每天吃下的热量的两成甚至一半忽略掉了。这部分热量一般包括很多人认为没有多少热量的水果和蔬菜、调味酱料、和称重时的不精确。尤其是肥胖人群,他们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吃的很少,而这种潜在的倾向,不知不觉也影响了膳食记录的真实性。
所以,对大多数少吃还胖的人来说,首先应该考虑他(她)是不是准确地计算了膳食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