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吧 关注:86,984贴子:501,490

回复:文案分享,要的拿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的不错呢,


来自手机贴吧168楼2015-06-16 11:06
回复
    马克


    来自iPhone客户端169楼2015-07-01 12:17
    回复
      各位好久不见,最近看到不错的东西,发上来大家品味品味——注意,本帖非原创,仅供诸位学习,莫抄袭以作商业用途哈


      IP属地:广东172楼2015-07-23 15:38
      回复
        什么叫“走心的文案”?
        怎么写“走心的文案“?
        ——本楼主忍不住插一句:这肯定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IP属地:广东173楼2015-07-23 15:39
        回复
          “如果说文案写两句煽情的话,或是巧妙运用了排比之类的技巧,我认为那还称不上走心,走心的文案背后,一定有一个牛逼的洞察。”
          ——一开始,本楼主觉得“洞察”俩字挺不错,可是现在复制的时候忽然感觉不是很合适,诸位且看且思考哈


          IP属地:广东174楼2015-07-23 15:40
          回复
            好了,闲话少叙,以下是原文,诸位且看:
            洞察,这个词就很精妙,就像隔洞窥视,发现消费者心底的秘密。2011年,参加过台北奥美的一个培训,很精彩,我还记得讲师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纸,他对洞察(insight)的描述是我听过最精妙的。他说,一个牛逼的洞察能激发消费者的3重反应。
            “啊!你怎么会知道!”(惊讶)
            “我也有这种感觉啊!”(强烈的共鸣)
            强烈的情绪平复后,TA会对你刮目相看。
            “这么多牌子,只有你懂我。”
            碰到g点才算赢,其他都输。按这个标准,90%的情感诉求广告都没洞察。不是吗?卖车,就豪华尊贵成功人士,卖鞋,挑战极限永不服输,卖化妆品,就我更美啦我好自信,面对这种广告,观众只能玩手机上厕所剪指甲。而有洞察的广告,能吸住你的眼球,让你陷入思考。


            IP属地:广东175楼2015-07-23 15:41
            收起回复
              诚然,作者说的有道理,我们接着看——
              那么,如何写出洞察犀利的文案呢?很多书会告诉你,去做消费者调研。当然很重要,但不意味你就能写出杰作。你了解消费者,不代表你能打动他。你很了解你爸,可是你考了43分,你没给出一个好理由,他照样会打扁你。收集经典广告时,我不断思考它们背后的运作原理,慢慢总结出6个洞察消费者的方法,并附上案例。


              IP属地:广东176楼2015-07-23 15:42
              回复
                一、用消费者“错误”的思维去思考。


                IP属地:广东177楼2015-07-23 15:43
                回复
                  现在社会很多元化,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营销人应该放下偏见,充分尊重。就算顾客喜欢臭豆腐味的牙膏,你也要理解他。消费者觉得你和他on the same side,情感诉求才可能成功。
                  一个杰出的案例是《我害怕阅读的人》。
                  当时是天下文化出版社25周年庆,请台湾奥美来做推广,动员目标受众多读书。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很快,每天都有很多创富故事刺激眼球,大家都急着往上爬,工作、应酬、交际,却静不下心读书。一种很常规的营销诉求会是“追求名利太疲惫,在书里找回自己”,或是“富有的不该只是钱包,还有头脑,”类似这样的劝服。但是台湾奥美不这样做。受众不是追求名利吗?我理解你。你做生意,免不了应酬交际,总有一些博学的人侃侃而谈,谈到生意,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聊到茶杯,他能说出茶叶的发展历史,他们总是充满魅力,主导话题,当然更容易赢得尊敬和订单,如果你脑袋空空,陪太子读书,岂不是难受?所以兄弟,读点书吧,别被淘汰啦。大家品味下,是这样诉求好,还是劝服好?


                  IP属地:广东178楼2015-07-23 15:44
                  收起回复
                    我插一句话哈。有的人会说哎呀这也算文案吗,那么长!好吧,文案当然有长文案短文案,更何况我前面楼层也说过,文案无长短,关键是好。闲话不多说,继续看原文——
                    网络上针对这篇文案的评论都是讲他文采如何好,其实他背后的策略才是真正牛逼的,这就是大师和新手的差距。


                    IP属地:广东180楼2015-07-23 15:49
                    回复
                      二、描述发烧友的“神奇”举动


                      IP属地:广东181楼2015-07-23 15:50
                      回复
                        无论是玩什么产品,总有一群发烧友,他们非同寻常的痴迷,也非同寻常的专业。营销人可以描述他们的特质,打动发烧友,继而通过这群意见领袖去影响小白用户。


                        IP属地:广东182楼2015-07-23 15:51
                        回复
                          我喜欢耳机。有一次逛数码店,我试听了beat耳机,我不喜欢它的音质,放下耳机我看到包装盒,第一句话就打动了我。Dr.Dre写的,people aren't hearing all the music。全文看图。


                          IP属地:广东183楼2015-07-23 15: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