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
6不懂就问,南京江宁的横溪话,是不是地道纯正南京话。
-
16江宁和当涂小丹阳一镇跨两省,但是当涂这边小丹阳方言和江宁那边不一样。具体表现为当涂境内为铜泾片宣吴,江宁境内靠近当涂的村子也是铜泾片宣吴,这也是南京江宁区极少数存在宣吴的村子。而靠近陶吴,铜山的村子则说正宗和县话。丹阳街上本说宣吴,现街上部分人讲话已丢失浊音。和县话在江宁南边的禄口,铜山,横溪,小丹阳大量存在,由清末民初的庐江、巢湖、和县移民带来
-
2晚上吃饭,芹菜干子,我妈说芹芽好吃。 我突然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讲过这个词咯。 好像芹芽是细芹菜,本地菜。芹菜是不是讲的西芹,粗芹菜,没得芹芽好吃,(还是讲芹菜是除去芹芽尖头高里的,下面的也叫芹菜?)
-
2
-
16
-
14不差,不丑,不孬,是安徽人(可能皖南皖北统一的)很高的评价。 评价的程度:上好好>不差>好>还好>一般>不中(不照、不好) 我也是出来才晓得,外省人不怎么理解,为什么不差是这么高的评价。这其实是安徽人的智慧,一种思维方式。
-
137
-
19/伢 nga 小家晓得个鬼啊。 挜 nga 搿啲啲饭挜都要挜下去。 晏 ae 太晏了,该困觉了。 畀 pah 畀了他一百块钱。 趵 pau 气得他趵跳八只脚。 滗 pih 拿
-
2
-
5
-
25
-
12
-
96比如“监”字,周本纪云:“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这段后面引出了著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唐张守义的《史记正义》注:监音口衔反。监,察也。以巫人神灵,有谤毁必察也。 口的声母,加上衔的韵母,就是监的发音。用普通话对不上,但用宣吴,就是读成“kian”,以前我以为是“看人”的看(一声),原来本字就是“监人”,表示监视人,不让人自由活动之意。 普通话的jian,jia之类的音,宣吴古音都是k,g一类,
-
16great江南春 1-8 19:56 评论 @masheng515 :宣城说吴语的人越来越少 ,宣州吴语名不副实,已成历史的记忆。宣 吴应该叫西吴更准确,我们太高片的博望高
-
5
-
181我是许镇人,祖上嘉兴。在家时爸妈只允许用土话(宣吴)交流。我记得高中在芜湖读书时说话带了淮音,结果我爸妈直接骂我:“你洋腔撇调的说给谁听?”他们总觉得淮语扭捏作怪(原话非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多现在大家都忘了的宣吴词汇我们还在说。
-
9
-
6
-
25112b站“吴语”发明家,造谣南京主城区有太湖片吴语,十分可恶,贬低西吴语历史文化区域。吧友要擦亮眼睛94昨天吃草头。我妈讲,草头以前田边上到处是,人家都不吃。叫红mo hu(音不太对,记不得了)。不晓得现在怎么这么多人吃。 我震惊了。20RT,欢迎补充1138403市口不好,就是店面位置不好的意思。 竟然屯溪人也说市口,秒懂。30在我研究我的家乡话的时候,我发现好像我们这的方言并不是完全清化,就想盆,普通话发音是pen 而我们这盆的发音并不是完全送气,就会用一点声带振动的感觉,而且发音很快,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家里人和我说话还是有一些浊音的,然后随着我上学,慢慢的,我家里人都慢慢有些音就直接用普通话代替了,我好像模糊记得,小时候我家这里的方言里甜的发音可以是din,现在基本都是tin,然后还有船,我们发音也是带一点浊音的,类似于csong,也不是36这是个贬义词。 例句: 他的交易,这事怎么能搞好哦,不中哦! 指人做事不靠谱,很可能失败,很难成功。不用于第一人称。 这词很可能是芜湖近代开埠以后传开的,交易可能是新词,然而,当时某次交易的结果很坏,于是民间有了这样的用法,流传至今。65扯九经指的是胡扯,瞎编。但是九经到底是哪些经典,现在已经不知道了。 再比如木骨,或者木里木骨,形容人脾气性格不好,对人有点狠。 禽唏鬼叫,形容扯开嗓子尖叫,好多宣吴地区也有。 疯不岔精,形容人疯了,不正常,但是不岔精(的人)就很有意思。 感觉繁昌话在有一段时期是经过迅速丰富和发展的,很多有趣的惯用语,丰富了语言的生命。186本字应该是苋菜,茭瓜,普通话读成xian ,jiao。 不过,宣吴的xi-好多都读h-,ji-好多都读g-, 比方讲,教人念书,读成高人念书。再比如下来,读哈来。杏子读hen子。 所以讲,汉菜,高瓜本字就是苋菜,茭瓜。 PS:大家夏天应该吃了不少吧?1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有些方言中没有的词进入来本地方言的时候,这些外来词的方言习惯。在我家这边的方言里面,很多外来词都是直接是普通话的发音,本人是马鞍山南部,沿江一带银塘镇的。就比如我们这说方言的时候,说到“关键”的关,按照方言发音习惯,应该是guong,但是直接发音就是guan,还有很多这样的发音习惯,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方言有没有这样的发音。7【《汉族·傩》完整版-哔哩哔哩】 网页链接 贵池傩戏,里面的词听不懂23太平天国对其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说才过了不过四五代,但以我爷爷为例,一大把年纪了,口音也能被影响(且蛮大的) 所以我想问在太平天国之前,皖南各地的音系相差会很大么?比如北吴,差距主要在变调及个别用词,音韵差距不很大,互通率较高。 看宣吴的话,以奉微母帮读为例,古三府皆有零散分布,那可否以为在以前在皖南算普遍的?比如来母定读,据赣语(读t)及南吴那边也都有,大概率不是突变,那以前可能也不是只有太平如此?40当涂博望话(宣吴语太高小片) 当涂大公圩话(宣吴铜泾小片) 妮——我 &04291.奉微b读 2.古来母遇古细d读 这两在吴吧那横向对比过,这里想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另外,资料上有些声母分开了,如见晓母一部分k,一部分j,没有什么明显规律。我是那种抱书啃的,没实践也没知识基础,像这一类该如何分认? k[lbk]晓母[rbk]XX(例字) j[lbk]晓母[rbk]XX(例字) 毕竟不是每个字书上都查的到,那随机取一个字(非例字也找不到),如何判断j or k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