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26贴子:1,328,443

中游记:江苏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安忆《五湖四海》


IP属地:河南1楼2025-03-02 08:46回复
    王安忆《五湖四海》(8章)
    【第1章】
    有一次,行船到洪泽湖一个小河湾。这时候,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四处都是小工厂的大烟囱。沿岸找僻静处停靠做饭,岸上几行旱柳,棵棵都是合抱,出枝很旺,连成厚密的屏障,却传来鸡鸣狗吠,就晓得有村庄。叫爹妈在舱里午眠,修国妹独自在甲板点炉子坐水。这边淘米切菜,那边锅就开了,下进米去,不一时,饭香就起来。
    换了炒勺,倾了油瓶,一条细线下去,嗞啦啦响起来。煎三五条小鱼,炒大碗青菜,臭豆腐早焖在饭里,然后叫:吃饭了!


    IP属地:河南2楼2025-03-02 08:47
    回复
      一老一少,面对面吃喝,酒上了头,说话的声气大起来。
      老的说:大侄子的船什么不缺,独缺一双女人的手!
      小的应:女人好找,知己难寻!
      老的道:知己不是“找”,是“相处”的!
      小的又应:伯父听没听过“一见钟情”?
      老的摇头:这就难了,天下哪有这般准的事?
      小的抬手拦住:您别说,我真就对上一个!


      IP属地:河南3楼2025-03-02 08:47
      回复
        那一年,张建设和弟弟张跃进,一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都不成人。有人出主意,报个虚岁,送大的当兵,每月津贴供养小的,可是当兵的名额让大队书记的儿占去了。再有人想到结亲,哥哥成家,弟弟也算有了怙恃,但头无片瓦,足无寸地,八尺长的汉子都难娶媳妇,更何论未成年。如此,只剩一条路,列入“五保”,生产队养到十八岁。
        这是一段凄苦的日子,弟弟住读学校,他在大队运输船做小工。大队的船往往走的长线,出行十天半月不在话下。上岸第一要去的地方就是小学校,等弟弟下课,将些攒下的吃食塞到书包,手掌心摁进几个分币。
        第二去的就是自家的破船,泊在河湾里。揭开油布一角,爬进去,黑洞里无数只眼睛射向他,是破绽的口子。船和房屋一样,没有人气顶,便一径颓圮下去。他抱膝坐下,四下里一片静,仿佛神灵出窍,又仿佛魂兮归来。


        IP属地:河南4楼2025-03-02 08:47
        回复
          父母的遗物,所谓遗物就是被褥衣服,清点无数遍了,可用的拣出来,实在糟烂用不上的就烧了。板壁墙上,他们兄弟的奖状,三好学生、普通话比赛、年级最优,揭下收进藤条箱。箱子垫着桌椅床柜架起来,依然受了潮。母亲的针线匣子,一枚银顶针,氧化变成黑色。
          万事开头难,起初是咬着牙一天一天熬,熬到某个阶段,就渐渐尝出些甜头。他交了相好,一个寡妇,带一群儿女,鞋都露着小脚指头,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十八岁那年,他从大队船上出来,单立门户。自家船稍作修葺,货舱重铺一层水泥,重置马达、柴油机、锚链、缆绳。新添一座船钟,从蚌埠旧货市场淘来的。


          IP属地:河南5楼2025-03-02 08:47
          回复
            父母在世,他只是看;父母离世,便是亲历。到如今,独驾一条船,则有了感悟。归纳起来,天下祸福无论大小轻重,端底就一个“争”字。落到水上世界,不外争河道,争先后,争上下游、顺逆风。
            但有更高一筹的,就是不争。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守着一个“让”字,让掉的那些利好,用“勤”补上,计算起来,也并不见得有亏缺,倒积蓄起人缘。有了纷乱,往往请他做仲裁,这时候,“理”就出台了。“理”这东西,本是天下为公,却很怕霸蛮,扛不住会偏倚。
            霸蛮怕一件东西,就是“让”,于是,他这样不争的人才有胜算。他自认在弱势,但弱势有弱势的活法。他相信,这世上既然容下一个人,必有一份衣食。他忽然发现已经长大到,这船盛不下自己了,猛一鼓气就能撑破它,好像鸡雏撑破蛋壳。


            IP属地:河南6楼2025-03-02 08:48
            回复
              离开水道,天地变得宽广,似乎没有边际,陡然间,人被解放了,同时也生出渺茫,不晓得前面什么等着。可是,一步一步走过去,自然看得见,他信的就是这个。
              现在,他从返青的麦田间走上公路,稍等片刻,班车来了。近午时分,汽车驶过水泥大桥,迎面一座拱门,塑成三面红旗的形状,就晓得进县城了。下了桥,农田迅速向后退去,两边房屋稠了,将车路挤得越来越窄,跑着马车、牛车、拖拉机、汽车、手推车,自行车在车缝里游龙似的穿行。
              班车沿途停靠几次,下去些人,又上来些人,下去多,上来少,渐渐只剩二三人。卖票的看他,好像问去什么地方。他不回答,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他自来的活动范围都在河道周围,经过无数大小城镇,也只在临水的边际,没有进入中心区域。


              IP属地:河南7楼2025-03-02 08:48
              回复
                【第2章】
                张建设和修国妹来往走动半年,正式喝了订婚酒。船上人家因是过着流动的生活,多半亲戚少,尤其张建设,连个家长都没有。请书记大伯做大人,和修国妹父亲母亲并为上首,下首坐了两人的弟妹,再加书记带来的小子。


                IP属地:河南8楼2025-03-04 00:17
                回复
                  小子复员回家几年,还穿着军装,说普通话部。他当兵在徐州卫戍部队,驻扎军分区大院,外勤站岗放哨,内务则洒扫庭除,替首长做些杂役。首长都是战争中过来,吃过苦的人,作风朴素,也没有架子。儿女们就不同了,养尊处优,难免有些浮浪。徐州历史很久,人物说话颇有古风。那里生活三年,见过些世面,又怕家乡人不知道,因此滔滔不绝,席上的话让他全包。


                  IP属地:河南9楼2025-03-04 00:20
                  回复
                    他的头生女要让这人娶走了,仿佛看见吃奶娃腰里系根绳子在甲板上爬,爬着,爬着,眨眼的工夫,长成个大姑娘,姑爷都坐到跟前了。真是割肉啊,由不得生出恨意来。可是呢,俗话说得好,女婿是半儿。他倒是有儿子,可儿子没长兄总归孤单,所以听见那担当的誓言,又是欢喜的。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3-04 00:22
                    回复
                      婚事定了,成亲又过了一年。这一年里,银行的贷款还去大半,又积攒下迎娶的费用。前边说过,乡镇企业大兴。物流几十倍上百倍增加,旧路不够用,新路不及开,高速公路还是遥远的传说,内河运输就夺得先机,变成主要渠道。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3-04 00:24
                      回复
                        迎娶修国妹,他的船油漆一新,舱里满满当当。玻璃门的柜橱、梳妆台,大件有自行车缝纫机,俗话叫“两轮一转”,小件是热水瓶、三五牌台钟、双面绣的插屏。当然少不了“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3-04 00:26
                        回复
                          喜酒摆了十条船,大船三席,小船两席。两边的客人多是同行业。修老大行船日子久,结识在三四代以上;张建设走得远,都有隔了省的朋友来贺礼。下午三时开宴,入夜八九点还未散去,条条船掌了灯,河湾里点了火似的,红通通一片。直到东方露白,才一艘艘相继离开,马达突突响着,渐渐远去,消失在晨曦中。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3-04 00:26
                          回复
                            这场夜宴,可说象征了水上运输的黄金时代。拉不完的货,接不完的单子,卸载的空船,被厂家拉住不放走,又装一载到下一家。沿河挤挤挨挨着大小码头,码头后面,新厂连老厂。天际线改变了形状,原先平缓的弧度上,凸起许多锐角,视野变得狭窄。听觉呢,也是壅塞,岸上是机器的隆隆声,岸下是船的马达和鸣笛。直至暮色下沉,夜色渐深,方才消停。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3-04 00:27
                            回复
                              这是张建设喜欢的时刻。白昼里麻木的知觉此时恢复了,甚至更加灵敏。头一个孩子生在船上,取名舟生。其时,他们在巢湖那边。皖南比皖北发达,运费几乎翻番,一单接一单,几上几下,回程的日子一推再推。终于挨过日子,分娩了。修国妹说可自己给自己接生,母亲生弟妹的时候,她就在跟前,看不看都进眼睛里。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3-04 0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