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7贴子:613,395

回复:淮阳子(7.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礼,其功能在于使人各守其分而不违犯;所谓乐,其功能在于使人和乐共欢、消弭冲突,而不生灾殃;所谓仁,其功能在于使人友爱、亲和,皆能与人为善、同此所好;所谓义,其功能在于使人、物各得其宜


IP属地:河南77楼2025-02-18 09:13
回复
    人之所以不能够得到提挈,因其自身不能成器用;人之所以被他人轻视,因其自身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船于渡河的中流倾覆,这个时候,一只可以捆绑在腰间以渡河的葫芦便可以价值千金。物的珍贵与微贱、有用与无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不同情况等可以造成同一物的珍贵与否、有用与否。


    IP属地:河南78楼2025-02-18 09:15
    回复
      《慎子》(中华书局,2016年)
      天有明亮,它无私照于天下,不会去考虑人间的某处幽暗。地有出产,它无私分于天下,不会去考虑某一家人的贫困。圣人有德,它布公德于天下人,不会救某个人的危险困厄。
      天有明亮,人们开门推窗而取之,不是天要给予他们,所以说天无为。地有出产,而人伐木刈草自取之,不是地要给予他们,所以说地无为。圣人有德,人们将圣人的德行作为榜样而时刻砥砺自己,不是圣人强迫他们而为之,所以说圣人无为。


      IP属地:河南79楼2025-02-18 09:26
      回复
        圣人居上,不伤害人民,然而也因为居于上,因此不能阻止庶民之间的相互伤害;而庶民之间的相互伤害,也只能由庶民之间自行解决。圣人享有天下,不是用力取,而是用德行昭示天下。百姓需要效法圣人以砥砺自己的人格,不是依托圣人而取私利,所以说圣人无为。


        IP属地:河南80楼2025-02-18 09:29
        回复
          贤能的人屈居于不肖的人之下,就是因为贤能的人缺少权势。不肖的人能使贤能的人折服,就是因为不肖的人具有显赫地位的缘故。尧是平民的时候,不能使唤邻居;一旦南面称王,就令行禁止。


          IP属地:河南81楼2025-02-18 09:34
          回复
            古代的人,立天子之位并尊贵天子,不是为了让天子一个人得利。如果天下没有一个最尊贵的天子,那么治理天下的法令就不会通畅地传达下去。让法令行得通是为了治理好天下。因此设立天子是为了让天子治理天下,并不是设立天下来为天子一个人服务;设立官员是为了让他们来治理地方,并不是设置官职来为满足长官个人享乐的。


            IP属地:河南82楼2025-02-18 09:36
            回复
              《太经》曰:眼者神之牖,鼻者气之户,尾闾者精之路。人多视则神耗,多息则气虚,多欲则精竭。务须闭目以养神,调息以养气,坚闭下元以养精。精气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完。是谓道家三宝。
              《太经》说:眼睛是精神的窗户,鼻子是气息的门户,尾闾穴是精气的通路。人用眼过多就耗精神,呼吸过多就会气息虚弱,欲望过多就会精气枯竭。所以必须闭上眼睛来养神,调理呼吸来养气,清心寡欲来养精。精气充足,那么气息也就充裕,气息充实那么神气也就完足。这就是道家的“三宝”。


              IP属地:河南83楼2025-02-21 03:09
              回复
                《洞灵经》曰:导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路则福全。保此三全,是谓圣贤。
                《洞灵经》(即《庚桑子》、《亢仓子》)说:引导筋骨多活动就可保全形体,剪除情欲就可保全精神,少说话就可保全福气。保这三全,就是所谓的圣贤。


                IP属地:河南84楼2025-02-21 03:13
                回复
                  以眼不视,而魂在肝;以耳不听,而精在肾;以舌不声,而神在心;以鼻不嗅,而魄在肺;以四肢不动,而意在脾:名曰五气朝元。
                  不用眼睛看,那么魂就安放在肝里;不用耳朵去听,那么精就安放在肾里;不用舌头说话,那么神就在心里;不用鼻子去闻,那么魄就在肺里;不用四肢去运动,那么意就在脾里,这就叫作“五气朝元”。


                  IP属地:河南85楼2025-02-21 03:15
                  回复
                    袁小兵《听王国维谈国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7章)
                    “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他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便点出了“境界”这一概念:“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IP属地:河南86楼2025-03-22 07:38
                    回复
                      王国维阐释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的“境界说”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与境浑”“意境两忘,物我一体”是特别加以强调的。
                      王国维认为所谓有“境界”,就是把逼真传神的写景与真诚真切的抒情统一起来,所以他主张表现真情实感,比如:追求真情实感反对虚情假意;追求形神兼备,反对只求形似;推崇自然本色,反对人工雕琢;注重人品修养,反对格调低下。


                      IP属地:河南87楼2025-03-22 07:48
                      回复
                        除了对真感情和真景物“情景交融”的强调之外,王国维还特别推崇“语语如在目前”,认为只有言情真切、写景鲜明、言辞自然的作品才是有境界的作品。
                        “羔雁”指的是小羊和雁,在古代是卿、大夫相见时赠送的贽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卿执羔,大夫执雁。”“羔雁之具”比喻某种事物(如文学作品或礼品)已经沦为形式化的应酬之物,失去了真情实感。


                        IP属地:河南88楼2025-03-22 08:03
                        回复
                          王国维从创作原则上将意境分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在真的前提下,写实家着重描写“自然之物”,而理想家则在“自然之物”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艺术加工。


                          IP属地:河南89楼2025-03-22 08:04
                          回复
                            所谓造境,是虚构之境,但“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造境”是想象和联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自由的驰骋,主要侧重于对内心情感与理想进行真切感人的抒发和表达。


                            IP属地:河南90楼2025-03-22 08:05
                            回复
                              写境侧重于以写实的方式反映客观现实和主体情感,对“真”的要求更为突出,真景物与真感情缺一不可。在王国维看来“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就成了应酬之作。


                              IP属地:河南91楼2025-03-22 0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