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28贴子:613,595

回复:淮阳演义(3.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朝政府到最后直接把科举考试给取消了。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科举考试停考将近30年之久。一直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科举考试才重新举行。


IP属地:河南77楼2025-02-13 10:56
回复
    根据甲骨文的资料,大致而言,殷商宗教文化是环绕三种神灵信仰而发展的:祖宗神、自然神以及凌驾于两者之上,殷人称之为“帝”或“上帝”的最高神。在殷人心目中,人世秩序之外,有一个神灵秩序,但这两个秩序是紧密相连的。殷王不仅是综理人间事务的政治领袖,也是衔接宇宙中神灵秩序与人间秩序的枢纽。


    IP属地:河南78楼2025-02-13 12:03
    回复
      元仁宗9岁便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在刚刚继位不久,他就张贴榜文昭告天下,皇庆二年恢复科举制度,天下儒生尽可报名。不管你科举成绩如何,只要你是汉族人,那你的品级就要比同科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低一些。


      IP属地:河南79楼2025-02-13 16:34
      回复
        蒙古族人中普遍流行的是议婚,也就是男女双方通过说媒等方式协商婚约的一种形式。通常是男方先来提亲,女方则召开家族会议或以其他形式来商量是否接受男方的求亲。有时,男方的父亲可以替儿子去向女方求婚,一般还要多求几遍,这样才会被人尊重,如果求一遍就同意了,会被人看轻。


        IP属地:河南80楼2025-02-13 16:36
        回复
          跟汉族传统新年喜欢用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不同,蒙古族崇尚白色,他们将正月称为“白月”,将春节称为“希恩吉勒”,也称“白节”。《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正月初一那一天,蒙古大汗及蒙古臣民“皆衣白袍”,并且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


          IP属地:河南81楼2025-02-13 16:41
          回复
            在宋代有关包拯的正史记载中,并没有黑脸的记载。在京剧脸谱中,黑色代表刚正威武、铁面无私,武人中黑脸的代表是张飞,而文人中黑脸的代表则是包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龙图公案》中,包拯可通阴阳,将人间未断之事,送到阴间去解决。


            IP属地:河南82楼2025-02-13 16:46
            回复
              一个年老无子的伐竹翁一日去伐竹,竟在竹子中发现了一个小女孩。取名为“辉夜”,意指照亮黑夜的美貌。得到辉夜后,阀竹翁每次去伐竹都会发现金子。辉夜的美貌传遍天下,有许多男子向她求婚。辉夜向他们提出找宝物的要求,可是这些人不是造价蒙骗辉夜,就是因为寻物之苦而放弃了追求辉夜。
              天皇得知她的美貌,便暗中去看她。这一看不打紧,天皇深深地迷恋上了她。从此与辉夜互通书信,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辉夜却总是对着月亮落泪。原来,辉夜本是住在月亮上的人,因为犯了错,才被贬到人间吃苦。到了八月十五,月宫的人就要把赎完罪的辉夜接回天上。
              伐竹翁夫妇难过得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天皇带来许多官兵想阻止辉夜姬被天兵带走。然而,辉夜最终被带走,她临走给天皇留下不死药,因此后世把天皇烧掉不死药所在的山叫做“富士山”(富士日语与不死同音)。


              IP属地:河南83楼2025-02-14 03:32
              回复
                《辉夜姬物语》讲述了伐竹老翁从竹子中发现身高仅三寸辉月姬,将之抚养长大,成年的辉月姬美貌灼灼,吸引到公卿大臣乃至天皇的求婚。她拒绝并坦白自己乃月上仙人,因犯错受罚下凡,随后飞升月宫的故事。
                辉夜姬说,如果我是这国家的人,我就替皇帝服役,但我不是这国土生出来的人,皇上没有理由带我走。皇上不听,非要拉辉夜姬上车,她竟然凭空消失了,皇上意识到辉夜姬不是普通人,只好不再强求,请她回来。皇上念念不忘辉夜姬,与她通信了三年。三年后八月十五的晚上,天上降下来很多天人,拉着车子将辉夜姬接走了。
                辉夜姬对竹取翁夫妻非常不舍,遗憾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但也只能披上羽衣离开了。临走前,将脱下的衣服给竹取翁做纪念,在写给皇上的信中留下了不死药。皇上见辉夜姬离开了,不愿意吃不死药,他派人将写给辉夜姬的回信和不死药,送上附近最高的山顶烧毁,这座山就是不死山,也就是富士山。


                IP属地:河南84楼2025-02-14 03:33
                回复
                  长谷川角行,原本是日本贵族,18岁时出家修行,先是在富士山下一个叫做人穴的洞穴修行了1000天,1572年开始攀登富士山,一生中攀登富士山达126次。成书于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的文献《义楚六帖》中有这样的记载:来自日本的僧侣弘顺曾这样介绍日本的富士山,“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徐福至此,谓蓬莱”。


                  IP属地:河南85楼2025-02-14 03:34
                  回复
                    修验道的信徒往往被称为“修验者”或者“山伏”,意思就是隐居在深山当中的人。开创修验道的人叫贺茂役君小角,他是阴阳家安倍晴明的师父,也是日本最初的“仙人”。
                    修验道有一种非常极端的修炼方式,叫“千日回峰行”。千日回峰行,顾名思义就是修行者要不断往返灵山、礼拜堂塔神衹,修行各种苦难和苦行来超越自己。从这里来看,千日回峰行就是苦行僧。“千日”指的是每年的四个月,持续九年的登山修行,凌晨又被当做是混沌初开之际,因此他们每天凌晨开始攀登。在1300多年当中,仅仅只有三人修行成功。


                    IP属地:河南86楼2025-02-14 03:35
                    回复
                      自唐代始,人们将“娼”与“优”区别开来。娼便是专门以色侍人的女子;而优则需要不断学习诗词书画,练习歌舞,以便与客人进行艺术与精神上的沟通。《马可·波罗行记》:“凡卖笑妇女,不居城内,皆居附郭……计有二万有余,皆能以缠头自给,可以想见居民之众。”


                      IP属地:河南87楼2025-02-14 03:42
                      回复
                        覃仕勇《戏说水浒:梁山好汉的B面》(40章,2024年)
                        金圣叹评《水浒传》,称“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是百看不厌”。
                        节,原指使者出使外国所持凭证,称符节或使节。孙权设置掌管军粮的官职,称节度使,当时“节度”二字的意思是节制调度、管辖、管理。


                        IP属地:河南88楼2025-02-14 06:05
                        回复
                          节度使位高权重、坐镇一方,不但要代表国家对外交涉,甚至在军情紧急时还要代表国家对外战斗。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出身。


                          IP属地:河南89楼2025-02-14 06:08
                          回复
                            大宋开国,宋太祖惩于前训,杯酒释兵权,从兵、财、权三方面下手,解除了来自节度使的威胁。从此,节度使一般只作为宰相卸任之后的荣誉职务,称“某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而对于旌节的赏赐,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节度使了。只要手中掌有军权的要员,朝廷都会给予赏赐,以笼络人心。得到了旌节的官员,除了建立“节堂”来供奉之外,每月还要设祭坛,派人巡视,以示敬重皇家的恩典和威严。除了“商议军机大事”外,谁都不提擅自闯入,否则就是冒犯天威、亵渎皇权,罪该万死。


                            IP属地:河南90楼2025-02-14 06:09
                            回复
                              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李逵去赌钱,大闹赌场,把赌场砸得一片狼藉;去买鱼,大闹鱼档,把鱼档打得乱七八糟;就连回家接老娘,不但把老娘送入了虎口,自己的命差点也丢了。从此以后,凡要外出,宋江都会安排人员特别看管着他:搬请公孙胜,看管他的是戴宗;策反卢俊义,看管他的是吴用;去泰州,看管他的是燕青……


                              IP属地:河南91楼2025-02-14 06: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