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即一九二四年的新学年开始,十四岁的郭林昭转入同一个区的炮台街男中( Boys High School , Fort Street ) ,进入中学读书。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郭林昭皆品学兼优,学校的历次报告都很令人满意,以至于一九二五年八月五日,永安果栏经理郭朝特别致信内务部秘书,称其为中国人留学澳大利亚之榜样。
澳洲官方在处理郭林昭的申请时,他的父亲公司之背景显然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内务部并没有像接受其他人的同类申请那样,对其所要进入实习的公司进行调查核实,也没有核查其监护人和财政担保人的个人品行与财务状况,显然永安果栏亦即永安公司在内务部那里已经挂号为声誉卓著的华商进出口公司,算得上是信得过的企业,从而免掉了上述程序。当然,档案资料也表明,郭林昭本人是很想留在雪梨甚至成为澳洲永久居民的。就在郭林昭获得转换身份签证之后的两周左右,澳洲众议员暨联邦政府财政部部长裴杰( E . Page )致函内务部部长马尔( C. W. Z. C . Marr ), 告知他的弟弟是鸟加示中学( Newcastle High School )的校长,与炮台街男中校长汤普森 ( Thompson )是同行老友也是故交,后者曾写信给裴杰部长的弟弟,特别说明郭林昭在炮台街男中四年,学习成绩近乎完美,是他见到的最好的学生之一。而郭林昭现在却有一问题,即眼睛受了伤,还没有治好,他希望能永久地留在澳洲工作,同时也好有足够的时间治疗其眼病。为此,他希望前者能协助郭林昭实现这一愿望。众议员裴杰接受了这一请托,因而转请内务部部长将此作为特殊例子对待,以成全郭林昭。然而,担任内务部部长的众议员马尔没有如其所请,他于十二月三日复函裴杰部长,表示已经准其转变签证 ,但无法批准其成为澳洲永久居民;至于其眼病,他个人认为,这位年轻的中国人在其目前签证有效期内予以治疗即可。尽管如此,这些函电表明,郭林昭之能留在澳洲工作,除了其自身学业优秀为人称赞之外,还有父荫庇护,许多人帮忙,包括澳洲联邦政府部长级的高官。
一九三二年四月九日,在雪梨( Sydney )与人合股开有同昌果栏( Toong Chong & Co. )的郭亚开( Ah Hoy ) ,为其已年近十七周岁的儿子郭章赞能来澳大利亚留学,向位于同城的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递交申请,办理郭章赞的中国学生护照并请协助其子获得来澳留学签证。为此,郭亚开以位于雪梨中国城沙厘希区禧街( Hay Street , Surry Hills )七十二号的同昌果栏作保,应承每年供给膏火五十二镑,申请其子郭章赞入读位于雪梨中国城金宝街( Campbell Street )的唐人英文书馆( Chinese School of English )。为支持这一申请,郭亚开签署了监护人声明和财政担保书,谓其本人已来澳定居达四十七年之久,业已加入澳籍,参股同昌果栏,生意价值为三百五十镑,品行端正。
郭亚开生于一八六五年,早在一八八五年就已从香山桴海南渡,进入澳大利亚追寻梦想,经艰苦打拼,小有所成。此时,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生身父亲以监护人的身份作为担保,这符合新的中国学生签证条例的第一个条件。此外,郭亚开还向唐人英文书馆的馆长戴雯丽小姐( Miss Winifred M Davies )要到了接受其子入学的承诺信函(可视之为入学录取信),还有其子郭章赞在香港雪厂街的华南英文书院( Hwa Nan College )就读之时任校长 Lam Choi Chiu (林彩昭,译音)的推荐信,加上郭章赞本人在该书院的一份英文作业稿,以证明其子已具初步的英文基础,可以胜任在澳留学。中国总领事馆在接到上述申请后,经初步审核,便送往澳大利亚内务部为其申请入境签证。
一九三四年新学年开始,郭章赞转入位于市区东部达令赫斯特区 ( Darlinghurst )的圣母昆仲会中学( Marist Brothers High School )就读。这是一所天主教会主办的私立学校,属于名校,校规较严,收费也不菲,当时有许多来雪梨留学的中国学生选择到此校读书,颇负盛名。虽然学习成绩及在校表现依然保持优良,但郭章赞只是在这所中学读了一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没有在这里继续求学下去。到一九三五年初,又转回到唐人英文书馆继续读书。这一次,他算是定下心来,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再也没有转校,也保持原有的学习成绩,只是其间因骑摩托出事,受了点轻伤,为此请病假休息了一个星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