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774贴子:611,216

淮阳演义(2.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轩起
淮阳书社,2025年1月


IP属地:河南1楼2025-01-13 13:23回复
    喻中《风与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1章)
    把君与民的关系比作风与草的关系,亦见于唐朝经学著作《毛诗正义》的首篇:“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又说:“君上风教,能鼓动万物,如风之偃草也……风之始,谓教天下之始也……风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无往不沾。”这几句话,几乎就是对周成王“尔惟风,下民惟草”的注释。


    IP属地:河南2楼2025-01-13 13:27
    回复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段话旨在表达的道理是:为政不须刑杀,只要君主自正,民众自然会受到感化。孔子认为,只要君主一心向善,民众自然会随之向善。君主为政之德若风,小民从化之德如草,加草以风,无不倒伏;犹如化民以正,无不追随。孔子试图通过“风与草”这个比喻,劝诫季康子谨守正道。


      IP属地:河南3楼2025-01-13 13:29
      回复
        如果说“风与草”的隐喻主要流行于先秦典籍,那么,到了东汉时期,在君民关系这个问题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表述,那就是“舟与水”。据《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记载,汉质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梁太后执政,其兄梁冀以大将军的身份,专横跋扈。
        在这样的背景下,皇甫规向朝廷提出了一份建议,他说:“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乘舟者,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驰,将沦波涛。不可慎乎!”


        IP属地:河南4楼2025-01-13 13:31
        回复
          在“舟与水”的隐喻中,舟虽然飘浮在水面上,但是,舟的沉浮却取决于水的态度。这就意味着,民众具有独立的意志,他们的意志甚至可以决定君主的命运。由“风与草”的隐喻转向“舟与水”的隐喻,表明君主的神奇魅力已经大为褪色——相对于周成王自我期许的“化民之风”,唐太宗具有更强的现实感、危机感。


          IP属地:河南5楼2025-01-13 13:33
          回复
            “风与草”的隐喻主要流行于儒家经典之中。无论是《诗》、《书》还是《论语》,都是儒家学派的核心典籍。在“风与草”的隐喻中,君主应当具有圣人气象,他在芸芸众生面前,应当具有超凡入圣的能力。在“舟与水”的隐喻中,君主“应当如何”的问题被避开了,问题转换成:君主能否,以及怎样,在民众面前牢固地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显然,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IP属地:河南6楼2025-01-13 15:20
            回复
              《尚书》各篇侧重于记言,但也有少数几篇侧重于记事,《顾命》就是其中之一。《顾命》主要叙述了周成王死亡、太子姬钊继承王位的过程。如果略写,六个字就够了:“成王崩,康王立”。但是,《顾命》却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绘。


              IP属地:河南7楼2025-01-13 15:21
              回复
                公元前1025年4月,病中的周成王洗了头,洗了脸,戴了王冠,披了朝服,靠着玉几,最后一次召见三公、六卿,及其他官员。成王说:“我快不行了,只能简单地讲讲后事。从前,先君文王、武王散发出日月般的光芒,他们发布教命,臣民们都能认真奉行,因而能够讨伐纣王,成就我们周王室的天下。后来,我恪守文王、武王的教命,一直不敢随意变更。但是现在,我已经不能起床说话了。希望你们协助我的儿子姬钊,怀柔远人,亲善近邻,安抚天下。”次日,成王就去世了。


                IP属地:河南8楼2025-01-13 15:24
                回复
                  周成王去世的当天,太保命令仲桓与南宫毛两个人分别拿着干戈,率领一百勇士,到南门外去迎接太子姬钊,并请太子到一间偏房暂住。第二天,主事者制定出书面的丧礼。


                  IP属地:河南9楼2025-01-13 15:29
                  回复
                    周成王去世的当天,太保命令仲桓与南宫毛两个人分别拿着干戈,率领一百勇士,到南门外去迎接太子姬钊,并请太子到一间偏房暂住。第二天,主事者制定出书面的丧礼。太史说:“先王临终前,任命您继承王位,治理天下,弘扬文、武的圣德。”太保走出大堂,表示典礼结束,太子姬钊已经正式成为了新任的周康王。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1-13 15:31
                    回复
                      先王在临死之前公开宣布遗命,可以让所有的大臣都来见证先王的真实意图,有助于维护事先选定的继任者的政治利益。君主在临死之前,如果没有对继任人选作出明确的、公开的安排,那么,就有可能引发两方或多方政治势力之间的相互残杀。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1-13 15:34
                      回复
                        借助于严格的程序与复杂的道具,继任仪式就会给所有的参与者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与心理震撼。由此,就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增加了某些宗教气氛,从而为继任仪式,以及天子的权力赋予某些神秘的色彩,既有助于提升天子权力的有效性,也有助于强化既有的政治秩序。
                        第二,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效果,不仅有助于从理智上促成参与者对于最高权力的认同,而且还有助于调动人的情绪,让现场的参与者从情感上接受、服从眼前的政治权威。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1-13 15:52
                        回复
                          《尚书·康王之诰》的重心主要在于:周康王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公开亮相,也是他第一次公开履行天子的职责。西周时期,君王出入之门为正门,君王是“应天之命”而为人君,因称天子,天子行走之门就是正门,因此称应门。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1-13 15:55
                          回复
                            继任仪式结束之后,姬钊以天子的身份走出大堂,来到应门之内。这时候,召公率领西部地区的诸侯走进应门的左侧,毕公率领东部地区的诸侯走进应门的右侧。诸侯们都穿着法定的礼服,手上拿着上朝用的命圭,向天子进献了贡物。康王以天子的身份,答谢诸侯。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1-13 15:55
                            回复
                              听完了康王的诰命之后,群臣退出。诸侯们各自回归自己的封国,朝臣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康王则脱去吉服,返回居丧的厢房,穿起丧服,继续为新近去世的成王守丧。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1-13 15: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