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及楚辞的传承到此会逐渐灭绝吗?》
“网摘拾零”先借个引子:
“不会独立思考的人,虽然脑袋还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头脑中却早已是别人的思想,而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则能够明辨是非,不成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行尸走肉。”
~~~…~~~…~~~
~~~…~~~…~~~
《四言诗及楚辞的传承到此会逐渐灭绝吗?》!!
现搬来“玖九成”诗友近期发的咨询贴内容:
魏晋之后就很少看到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作品了,而楚辞虽然可以在汉赋和浪漫主义诗歌中看到其痕迹,但是先秦两汉之后却很少有人写真正的楚辞,还是说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二楼“老张不是我”诗友是这样回贴的:
“四言太简短,
楚辞太长
中庸之道
适者生存
故不长不短的五七言大行其道。”
~~~~~~~~~~~~~~~~~~~~~~
(现贴出:本楼主鲁韵同意以上观点,但认为这是其中原因之一。本下文内容与其观点并无冲突,仅从另一角度根据个人经验分析,细化展开观点随意一论。)
~~~~~~~~~~~
《本人全部的解读回答》
----------------------
本楼主鲁韵是这样理解的,现回贴答之:
(丑话在先: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切勿狂喷!!!)
随便说一下自己的感觉。各文体的应用选择是由自己的写作风格与习惯而定,四言诗或楚辞我是很乐意写的。首先四言简捷,词藻不必华丽,直抒胸臆。
对楚辞来说可写长篇叙事抒情,赋比兴共用,句子可长可短较为自由,几百字上千字一首不受格限。而且修词多种手法什么骊四骈六的形容方便,浪漫色彩浓浓有古香古味。
现在你用古风写起来虽得心应手,可四言以及长诗骚体类古风常被主流歧视,四言嫌句短,长诗赋没人看,只欣赏那种三言两语的五七言、且内容简单省时的多受普众青睐。
写一首长的楚辞古风类,先天条件要求高,一曰环境,二曰才识,三曰阅历,四曰决心。
屈原有改革创新许国之决心,有问天问地之探索精神,有一生穷达不变其志之经历,有浪漫的情怀与高境界视野,也有强烈的文学创新精神和艺术功底。最重要的还对诗词歌赋情有独钟,修养与独清独醒的人格风范与诗才的天赋。这样独创楚辞才成时代文学之奇葩。
我们只强调其赋之篇长,这只是一种掩饰己之不足的借囗,现代人写短诗内涵还空洞无物,怎么能写出内容丰富而成巨篇的长篇呢?就一些骊词骈句我们就没有那么上千言的文辞修为功底,何况不能整篇意深辞丰,如出现几处不配位的瑕疵既为败笔。所以现代人绝大多数是没本事写出来,也没人有这欣赏的耐心与细读弄懂的兴趣与求实精神。
有人说莺啼序长词难写而没发现写的很好的,这都是因词长而难于写而退缩之故,因长诗词写的人少而无法比较优劣,所以说无对比项而无竞争作品怎会出现名作呢?楚辞类和四言诗类亦然。咱这是认账之词的细化分析请勿喷为盼。
上面提到的四言诗,四言成诗者无不言简意赅,言虽少必须有浓缩成精句的本领。如曹操的四言诗很有力度,志大才高概括面全,有实践阅历,慷慨大方有气势,内涵深遂出语老辣,辞亦精炼。四言若写的水平低了无色彩难服众,所以也就因不易出彩出名世上写的就比较少了,这也不能说我们现在因嫌文词短简而不写,而是写精品难度增大,因难于写的原因造成少之又少是主要的,即“没这本事写”这说法就这么简单明了,不用强调任何理由为已辩护的。
现在人死要面子活受罪,都写容易写的,容易评检标定的体裁,可以用搜韵标评,再用电子智能写作改进成型,或借人家现成的韵脚填上点内容就完事了。华众取宠美其名曰“有才识”,几分钟一首招摇显摆,贴一贴就有对别人的指导权了。好为人师者对难写的深入不进去,却会贬低写的好的作品或再吹毛求疵,对精品四言或长调大赋不屑一顾,自已写不出来,还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大有人在,真风告逝大伪斯兴而兴灾乐祸还以美言遮盖。
(这是亲身经历的事实,在本人主贴刚发一贴之即,一位所谓高才伪师爷认为你这长篇古风虽不能再用律格标评了,却又发出了“那你的启承转合在那里呢,怎么不明显呢?这长诗也够衔接呀”等等,这种指责是半瓶子醋不懂还是故意找茬呢?他不知写诗的活泼性跳跃性与张力所在,更不知倒叙或开门见山等手法的贯用或兼用,只知用律诗的转合启承律条来胡乱要求律诗以外的文体。本人虽耐心给其解释了一下,但总觉象有搅屎棍样的东西祸及之间让人恶心倒胃口了。他不细读更不领会诗意及结构安排,开山给你一贴,让你的辛勤付之东流,这一纠结心情的谬论误导,使一般观众视野模糊不清,更让明白人啼笑皆非,损人不利己的人招摇诗吧显摆于市真另人扫兴而嗤之以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