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9贴子:181,935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今日起,细读一下《剿闯小史》


IP属地:上海677楼2023-01-12 15:58
回复
    《剿闯小说》叙
    君父之仇,天不共戴。国家之事,下不与谋。仇不共戴,则除凶雪耻之心同。事不与谋,则愤时忧世之情鬰(郁)。于是乎,闻贼之盛则怒,闻有绌首拜贼之人则愈怒。闻贼贼之衰则喜,闻有奋气剿贼之人则愈喜。怒则眦裂发竖,恨不得挺剑而揕(刺)其胸。喜则振足扬睂(眉),恨不得执鞭而佐其役。此天理人心之必然而之变,天摧地裂,日月无光。举朝肉食之夫,既悠悠忽忽,以酿此巨祸。迨乎(等到)溃败决裂,死者死,降者降,迯(逃)者迯,刑辱者刑辱。辱降者贪一日之荣,迯者徼(求)一时之幸,刑辱者偷一夕之生。罪有重轻,失节则一。即死者亦仅了一身之局,而于国何补?国家养士近三百年,而食报区区若此,岂不痛哉!吴三桂舍孝取忠,弃家急国。效申胥(伍子胥)依墙之泣,以遂秦哀遂吴之功,真正奇男子大丈夫作用。虽匡扶之局未结,而中兴之业已肇(开始),是恶可无传?余结夏半月泉精舍,适懒道人从吴下来,口述此事甚详。因及西平剿贼一事,娓娓可听,大块人意。命童子援笔録之,可怒可喜,具在编中。用以激发忠义,惩创叛逆其于天理人心,大有关系,非泛尝因果平话比。故兴文馆请以付梓(木板印刷),而余为叙数行于首。
    西吴九十翁无竞氏,题于云溪之半月泉。


    IP属地:上海678楼2023-01-12 17:11
    收起回复
      惜春道“我今日正要送过去,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朝廷的刑罚,打就是杖责,杀就是斩首,卖就是发配戍边。或诛或戍或夺(抄家)或锢(监禁)。


      IP属地:上海679楼2023-01-12 22:35
      收起回复
        一百零一回散花寺王熙凤求签,与五十四回掰谎记一段书是一样的调侃,两处的古人都有个叫王熙凤的,很神奇。所以,两处内容都隐含了王熙凤这个影射人物的故事。


        IP属地:上海681楼2023-01-12 23:10
        回复
          【一宿无话,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预示将来第九十八回的亡国日。作者甚至写了亡国的具体时间点,“这日未时”,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下午一点钟到三点钟之间。此时刻明朝灭亡,清朝顺治元年起始点,明朝退位清朝上台,载入正史。假(贾)事将尽,真(甄)事欲显。


          IP属地:上海682楼2023-01-12 23:55
          收起回复
            追加影射人物:
              素云 —— 沈云英(1624年—1660年)
            李纨的丫鬟素云,可能影射沈云英,明末巾帼英雄。云英,出身武将世家,文武全才有胆识,青年遂父从军。献贼围道州,父沈至绪陷阵死。云英遂帅父旧部奋击以解道州之危。赠沈至绪昭武将军,建祠麻滩驿,敕封沈云英游击将军。夫贾万策任荆州都司,贼攻荆州时战阵死。云英受诏扶父夫灵柩归葬家乡。后清兵南渡,终因报国无门,于顺治十七年秋忧郁而卒。故里长巷有"云英将军讲学处",长巷沈氏宗祠内留存"将军讲学处"石匾,名垂青史。后人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近三百年后,秋瑾推崇她和另一位巾帼英雄秦良玉,写下了一首诗:
                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
                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
                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
                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IP属地:上海684楼2023-01-13 12:29
            收起回复
              洪升著《长生殿》,是对前朝先帝崇祯的追思之情,以唐朝杨贵妃自缢马嵬坡来隐含崇祯帝自缢煤山。这种就是文人常有的借古言今的伤怀之情。


              IP属地:上海685楼2023-01-13 14:12
              收起回复
                贾家是个和睦的家族吗?从表面看显然也不是。以前也有以家族为主线的野史小说,如《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呼家将演义》、《南唐演义薛家将》等等,都是些刻画大是大非、春秋大义为主的家族关系,绝不会多加描写家族内的个人恩怨、儿女情长等琐事。因为私情永远都不会高于国家之情,民族之义。《红楼梦》作者只是为了吸引醉淫饱卧、避世去愁之人把此一玩,敷衍出一套表面故事来。即使看不真切,也能让人或多或少感受到表面之下亡国的滋味,败家的面貌。不管是大义凛然也好,还是寓意诱善也罢,同样都是为了教化。何谓教化?教导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


                IP属地:上海687楼2023-01-13 20:39
                收起回复
                  历史小说永恒的旋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何谓平天下?天下有不公,需要平;天下有灾异,需要平;天下有兵祸,更需要平。贾宝玉身上闪光之处,从远古至今都存在,尽在四书五经之中。平天下便是补天的意义所在。


                  IP属地:上海688楼2023-01-13 21:28
                  回复
                    下面说说几条批语
                    《燃藜图》的典故,《拾遗记》载:“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说开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至向子歆,从向受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所以,这是一幅劝人勤俭治学的画。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因为贾宝玉(李自成)是个叛逆者,正人君子才喜欢此画联。圣人是不做梦的,无知者才想做美梦。对联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甲戌双行夹批:“看此联极俗,用于此则极妙。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批文意思是,此句是俗世间已经用烂了的句子,但用在此处极其恰当正确。因为已经有古之王孙公子的前车之鉴。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这条批文说明,此批语者不知立意何在。他认为只有前批书人才知道,为什么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或者,这条就是脂砚斋本人批语,他就不说出真意,让读者自己领会。我的理解是,原因就在于“兼美”二字。【警幻道:“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作者把秦可卿(宸妃)的美艳比作武媚娘、赵飞燕、杨玉环、寿昌公主、同昌公主,此所谓兼美,美色乱政的隐喻。所以,神仙用美色引导甄贾宝玉入梦,又用美色引导甄贾宝玉出梦。贾宝玉(李自成)堕入迷津,不悟。甄宝玉(多尔衮)在九十三回渡过迷津,醒悟。


                    IP属地:上海689楼2023-01-14 19:32
                    收起回复
                      【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戚序(蒙府)夹批:“特用形如犒木心如死灰句,以消其念,可谓善于读矣。”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此句出自《庄子·齐物论》:“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道家学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只有悟道成仙者和顿悟成佛者,才能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神妙难测的太虚幻境。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冰封,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凛冽的暴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遨游于四海之外。死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不会起一丝波澜。更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又怎能动木居士、灰侍者的心!


                      IP属地:上海690楼2023-01-15 13:32
                      收起回复
                        宁武关大战,总兵周遇吉督数千兵斩贼万余。贼兵后至者甚多,遇吉日夜城巡守,援兵外绝,城遂破。犹率众巷战,杀贼数百,力竭被擒。贼愤其不降,磔遇吉于市。焚其家,一城百姓悉遭屠戮。有诗赞云:
                            宁武将军报国恩,呼兵巷战拒妖气。
                            一时身死军民戮,忠义如君有几人?
                        追加影射人物:
                          碧月—— 刘熙祚(1587年—1643年)
                        碧月可能影射刘熙祚。刘熙祚,字仲缉,江苏武进人。崇祯十四年擢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崇祯十五年为湖广巡按。崇祯十六年,《剿闯小史》曰:【湖广巡按刘熙祚亲督水兵,庇让二藩。贼兵追之甚急。刘公遣中军护二藩星夜前行,自己入永州城为死守计,以遏贼冲。不期贼预有奸细在城,里应外合,开门纳贼。公被获,贼欲降之。公不屈,贼乃闭之一室。公闭口合目,饮食不进,贼临以刀锯。公入骂不已,遂被杀于宁乡县宗师庙。刘公既死全楚尽亡,公死后壁上题有辞世诗二首:
                            倥偬军旅已逾年,家室迢遥久别颜。嶺北骷髅惊作垒,湘南宫殿倏成烟。
                            鹃血不沾无冢骨,乌啼偏集有狐田。死生迟速皆前定,坚此丹心映楚天。
                            故园隔别又经年,今颜非复旧时颜。山川草木俱含泪,貔虎旌旗尽作烟。
                            老妇漫劳寻蝶梦,儿孙切莫种书田。苌弘化碧非奇事,留取孤忠向九天。】


                        IP属地:上海691楼2023-01-15 17:43
                        收起回复
                          明清小说小品中很多这样的文字游戏。又如,明末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善占卜,造妖篆妖言: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给予李自成极大的信心。《明史》载:“十八子,主神器。”十八子三个字合起来就是“李”字,此句表达李闯王将问鼎天下。


                          IP属地:上海693楼2023-01-16 16:21
                          回复
                            追加说明,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同一个人
                            第一回中,甄士隐解注好了歌,甲戌本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就已经说明不是同一个人,不然会直接写成宝玉一干人。


                            IP属地:上海694楼2023-01-17 11:32
                            回复
                              各版本批文,有知者批语,有不知者批语,所以要注意取舍


                              IP属地:上海696楼2023-01-17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