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4贴子:181,924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黛玉的那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也是红楼梦里的经典话语,出自《西厢记》。配合上崇祯帝就很容易理解了,多年来剿不完的农民起义,加上东北大清的威胁,整日对民情灾情国情忧心匆匆,憔悴不堪,都快变成“昏君”了,这就是黛玉这句话的深意,注意朱由检的谥号——明思宗。红楼梦里引用西厢记、牡丹亭里的浓词艳曲实际上是对这些台词的再次升华。书中后文写道【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此话就说得非常过分了,李自成都欺负到朱由检头上去了。这是要强行与明朝同床共眠,平分江山。正在此关键时刻,洪承畴使了个调虎离山之计。高桂英飞奔而来,说道:主力部队来了,还不快走。李自成听了不觉打了个焦雷一般,也顾不得别的,全线撤退。出城见茗烟(李自成的通讯部长)等他,便问:主力部队在何方?茗烟道:二爷快出来吧,敌将就在就在前方。一面说,一面催着李自成转过山角,李自成只顾心中狐疑,只听号角声处闪过一将,乃洪承畴(薛蟠)是也。然后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回归梦境!


IP属地:上海289楼2022-05-01 15:48
回复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IP属地:上海290楼2022-05-01 15:53
    回复
      周皇后与几位妃子素日知道崇祯这些年来的情性,世态繁杂,纷扰不断,总是闷闷不乐,愁容不展,长吁短叹,并且身体无恙的时候,也常常暗自流泪。起先还有妃子太监们劝解,怕他思念父母,哀念亡兄,想他那原先所在的信王府。谁知后来竟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常常如此,也看惯了,不大理论,所以也不再有人理,由他去。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预示将来的亡国日后的亡种日,亡种是汉人最担心的,虽然这历史并未发生,但要体会当时知识分子忧心如焚的心情。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亡国一过就是后朝成立,花神退位指明朝退位,在夏日里众臣民前来观礼,为崇祯送葬。当然,这是后事,此时写出成为风俗是不祥的预兆,天下都感应到明朝快不行了。


      IP属地:上海291楼2022-05-01 15:54
      回复
        【宝钗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IP属地:上海292楼2022-05-01 15:56
        回复
          吴三桂见李自成有事要与崇祯谈判,寻思李自成从崇祯即位以来就一直骚扰明朝,大顺与大明有什么问题纠纷,实是不好外臣参与,况崇祯喜怒无常,最爱猜忌弄小性子。想当年,袁崇焕(冯渊)就因为口出狂言,之后被崇祯胡乱的定了案(葫芦案),凌迟处死,贾雨村也改判不得。此刻我去插一脚,一则不知李自成的意图,二则怕崇祯嫌疑自己跟李自成会有什么来往。罢了,倒是回避为好,想毕抽身回山海关。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祸从口出起先就是指这明争暗斗的朝廷内外。至于这段时间,李自成与明朝有什么要互通信息的事件,只有确切知道历史信息才能详说。


          IP属地:上海293楼2022-05-01 15:56
          回复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隔子糊着纸。】


            IP属地:上海294楼2022-05-01 15:58
            回复
              以前想这是吴三桂在扑陈圆圆这只蝶,象征美好爱情之意,很适合文人抒情吧,殊不知仍然是在看表面。现在想法改变了,突然觉得另有他意。注意“双玉”,以前没注意到,这应该是在说书中双玉,贾宝玉和甄宝玉,此时吴三桂的处境非常艰难,腹背受敌,前有多尔衮后有李自成,书中这是在表达双线作战的形态,直打得筋疲力竭。期间滴翠亭事件,引起吴三桂驻足。至于下面情节对话暂时就不好分解了,因为还不太清楚小红和贾芸所隐之人。


              IP属地:上海295楼2022-05-01 16:00
              回复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IP属地:上海296楼2022-05-01 16:00
                回复
                  不过从这段看,应该是个明朝的大臣,有心投降至李自成阵营中的人,正忧郁不决之中。吴三桂抓了个正着,心想到:怪道古今那徇私卖国之贼,心机都不错。如果见我知道此事,他岂不是会狗急跳墙,造起反来。当今人才奇缺,又临阵内讧,岂不坏了我大事。但现下料也躲不及,就使个金蝉脱壳之法。便大声嚷嚷:皇帝御驾亲征,来此前线视察,你们都给我小心着伺候。一面嚷,一面故意往前赶。那红玉和贺人龙刚一推窗,听吴三桂如此说,唬慌起来。吴三桂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可听见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了么?贺人龙道:何处听说?吴三桂道:我前儿从朝廷来远远望见皇上的仪仗在此处,上前问个缘由,还没走到跟前,就朝东一拐就不见了,别是已经进到滴翠亭里来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找一番,然后抽身便走,口中说道:一定是往山里巡查去了,就不怕多尔衮偷袭吗。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好笑。


                  IP属地:上海297楼2022-05-01 16:00
                  回复
                    第二十八回,我们来看薛呆子最逗乐的情节,【薛播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便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方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做忘八,怎么不伤心呢?”众人笑的弯着腰说道:“你说的是!快说底下的罢。”薛蟠瞪瞪了眼,又说道:“女儿愁——”说了这句,又不言语了。众人道:“怎么愁?”蟠道:“绣房钻出个大马猴。”众人哈哈笑道:“该罚,该罚!先还可恕,这句更不通了。”说着,便要斟酒。宝玉道:“押韵就好。”薛蟠道:“令官都准了,你们闹什么!”众人听说方罢了。云儿笑道:“下两句越发难说了,我替你说罢。”薛蟠道:“胡说!当真我就没好的了?听我说罢: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众人听了,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雅?”薛蟠道:“女儿乐,一根往里戳。”众人听了,都回头说道:“该死,该死!快唱了罢。”薛蟠便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众人都怔了,说道:“这是什么曲儿?”薛蟠还唱道:“两个苍蝇嗡嗡嗡。”众人都道:“罢,罢,罢!”薛蟠道:“爱听不听,这是新鲜曲儿,叫做‘哼哼韵’,你们要懒怠听,连酒底儿都免了,我就不唱。”众人都道:“免了罢,倒别耽误了别人家。”】


                    IP属地:上海298楼2022-05-01 16:04
                    回复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这就是在讽刺李自成(贾宝玉),洪承畴是在说你高桂英(花袭人)呀,原来嫁了个男人是个乌龟***,连系书中宝黛同看西厢书的情节,宝玉要为黛玉去做王八,要为崇祯驮一辈子的碑去。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这就不成样子了,是下流语,指赤条条的男人。众人说前面一句还有意味,后面一句不通得很,该罚酒,李自成说押韵就行,饶了他。洪承畴说,我讽刺的人都饶了我,你们闹什么!接着继续下一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这句正儿八经显露出洪承畴那文人本色了,众人诧异他够雅。最后一句,女儿乐,一根柱儿往里戳。天差地别越发下流了,洪承畴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曲名叫做“哼哼韵”,嚯~~我已经疯了。这叫做诗文攻击,代替战场攻击。不是斯文攻击,这可真是不斯文,所以荒唐愈可悲,终成满纸荒唐言。不管你如何喜爱这部小说,小说就是比不了《四书五经》。薛蟠整个四句令词,代表着洪承畴降清后,开始说胡话开始唱胡曲了,同时又开始帮助满族人学习汉文化。华夷相融,相互交流,汉人也学习了琵琶、二胡、钢琴等众多他族乐器。


                      IP属地:上海299楼2022-05-01 16:04
                      回复
                        关于“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情节,这大段情节也是颇多意味。元春这个皇太极送来的礼物,“红麝串”当然是代表了大清典型特征的礼物,宝钗收下了,暗指将来宝钗降清,与宝玉结拜。为什么是“羞笼”,这就是耻辱的含义,吴三桂算是明代汉臣,世代食君禄沐皇恩,降清一事毁了他一生的名节,作者遮掩的太巧妙了,把观众的眼光引向“肌肤丰泽”“雪白一段酥臂”,真是令人心荡神怡呵,一张嘴说两家话,风月鉴说风月事。宝玉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真是意淫的可以,把朱由检和吴三桂都意淫得体无完肤。就这样作者还不罢休,接着写了宝钗的姿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为任是无情也动人做了很好的添加,吴三桂的才能和气魄真真是极具诱惑力。接着黛玉这个朱由检开始登台表演了,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这呆雁在小说里自然说的是贾宝玉,现在知道确切的影射人物,就很容易分辨了,实际上说的是吴三桂“‘忒儿’一声飞了”,而且这种指桑骂槐的成分也在接下来的笔墨中点出了,“我失了手”,“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说明作者不是指贾宝玉而是转向薛宝钗。还有第八回,黛玉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明面指宝玉来自己就不来了,实际指的是宝钗来了贾府,自己就不来了。这情节跟那诗句“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是穿插着抒写的。【葬花吟】中有句“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李自成1644年三月在京师登基称帝,这就是垒成香巢,招降吴三桂无果,吴三桂就是燕子,太无情,大悲剧。大厦倾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全在这一首乱世情中,字字皆是血泪。


                        IP属地:上海300楼2022-05-01 16:08
                        回复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今日听王蒙老师的视频又又清晰了一点,书中五处大场面(历史大事纪):秦可卿葬礼(皇太极为宸妃举办的隆重葬礼)、元妃省亲(己巳之变)、清虚观打醮(多尔衮征伐蒙古)、大观园抄检(李自成灭明)、宁荣二府抄家(明朝灭亡同时满清入关之后,大顺亡、大西亡、大周亡)。此回说道这清虚观打醮,只用书中一句就能感受到这宏大气势:【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一位青年公子骑着银鞍白马,彩辔朱缨,在那八人轿前领着,那些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却是鸦雀无闻,只有车轮马蹄之声。】当然还有其他更多描述,呼应后文书第六十三回的耶律雄奴情节。蒙古人信仰长生天,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蒙语读作“腾格里”。【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当日荣国公的替身,现在对荣国公有进一步认识,这称呼要说到汉族祖宗似乎太深远了些,应该说是明代祖宗明太祖朱元璋,而宁国公指的是大金祖宗金世祖完颜劾里钵。金世祖在前十一世纪,是哥哥,明太祖在后十四世纪,是弟弟。所以,宁国公是哥哥荣国公是弟弟。替身,就是代替出家,蒙元被元末农民起义赶出中原。朱元璋本是和尚出身,做了皇帝,相当于元朝皇帝退位代替朱元璋出家。先皇,就是指努尔哈赤。道录司印,隐意就是掌管着通往明朝交通要道的职责,清朝不拔除这个障碍,就很难进攻明朝。清朝王公藩镇都称为其为长生天(神仙),所以不敢轻敌。林丹汗察觉努尔哈赤野心后停止对抗明朝,转而联明抗金。蒙古起源也很久远,早期以部落形式存在,到成吉思汗时代十三世纪才逐步统一各部,形成强大的政权。元末农民起义,蒙古人退回草原,但政权依然存在。蒙古(1206年-1271年)、元朝(1271年-1368年)、北元(1368年-1388年)、鞑靼(1388年-1635年)。林丹汗成为末代大汗,就是红楼梦书中的张道士,又称“终了真人”,这终了二字,了就是好,好就是了,意思就是蒙古灭亡,归入清朝。1921年7月11日蒙古复国就不在曹雪芹所知范围了。【张道士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林丹汗叹道,我见李自成怎么就和当年朱元璋一样的形容身段一样的言谈举动。注意其中这“言谈”指口号,朱元璋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李自成的口号是:均田免赋,割富济贫。历来凡农民起义基本都作口号,一样的稿子临摹出来的,“举动”就是指起义。秦良玉听了两眼酸酸的,由不得有些戚惨,说道:正是呢,我们汉人这些儿孙中,也就只有李自成还象朱元璋的样儿。于是林丹汗陪着落泪。接着,林丹汗又对着和硕郑亲王(贾珍)说道:我想着王爷也该提亲了,将我蒙古族的美丽姑娘,又聪慧的,根基家当般配的介绍给多尔衮王爷(甄宝玉)。


                          IP属地:上海301楼2022-05-01 16:09
                          回复
                            贾珍,多尔衮的亲族,随多尔衮出征攻打蒙古,经长途开拔到达蒙古前线阵地后开始整顿,问道:我孩儿到哪里去了。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蒙古大帐里跑出来。贾珍道:你瞧瞧,我这里还没开始热身战,他倒先凉快去了!喝令兵卒啐他。那手下小兵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脾气,违令不得,就有个小兵上来向蓉将军脸上啐了一口。贾珍不满意,要那小兵质问蓉将军:王爷都还没歇着,将军你怎么倒先凉快去了?贾蓉跪地求饶,一声不敢言语。贾珍影射人物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和硕郑亲王)。理由一,在皇太极出征期间,济尔哈朗常驻留守盛京 。理由二,舒尔哈齐是济尔哈朗的父亲。理由三,济尔哈朗与多尔衮齐名,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贾蓉影射济尔哈朗二子爱新觉罗·济度(和硕简纯亲王)。


                            IP属地:上海303楼2022-05-01 16:27
                            回复
                              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虽然影射明末历史,但由于要隐藏,所以需要些表面故事来遮掩,这表明故事的创作来源在哪里呢,那就作者生活中接触的戏曲。书中提到的有很多,如《还魂》《弹词》《双官诰》《荆钗记》《男祭》《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豪宴》《乞巧》《仙缘》《离魂》《游园》《惊梦》《相约》《相骂》《刘二当衣》《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寄生草》《妆疯》《西厢记》《牡丹亭》《荆钗记》《八义》《寻梦》《惠明下书》《玉簪记》《琵琶记》《续琵琶》《占花魁》《乐记》等等,这些戏曲基本上都有对应的红楼梦情节。都是被作者精心筛选出来的,并对其原曲文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提升,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出新。或许曹雪芹已经做好了今后让红楼梦改编成戏曲的思想准备。


                              IP属地:上海305楼2022-05-01 16: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