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冢吧 关注:21,657贴子:298,525

回复:宝塚饭的社会学——明星形成于剧场之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将前排观众“卷入其中”的条件并不仅仅是盛妆上阵的生徒的眼神。身处前排特别能近身感受到的还有大阶段的壮观吧。眼前是比舞台还要远一些的高大的大阶段。虽然在二层后排座位看不见大阶段的上半部分,但一楼前排可以看到大阶段整体,穿着豪华的服装及巨大的羽毛装饰的明星们从最高的地方依次走下。而且前排座位还有来自剧场音响的大音量冲击。经常有人将宝塚歌剧的舞台称之为“梦的世界”,这个被极致华丽包围的临场感,也许是养成狂热宝塚粉丝的重要设置。不过,我想要强调的并不是舞台的华丽或者演出的效果,而是能让观众感受到极致的华丽或者可以说是极致的异样的冲击的前排座位的特殊性。大多数宝塚歌剧的粉丝,哪怕一次也好也非常希望能坐一次第一排,或者是前三排以内。只要坐了一次,就想再坐一次。正因为是很少有的机会,所以这个经验会成为贵重的记忆。在Top Star的会,虽然多是两边,但习惯了前排座位的话,反过来说由于太靠前,也会被台上的生徒看到,在演出期间反而不能放松,累的时候也很辛苦,比如很难打瞌睡。前排座位因为也要考虑到演员的感受的这种意义,是无处可逃的地方。不过这种感觉也同样表现出了前排座位的特别之处吧。
也就是说,前排座位是由演员和观众之间独特的交流构成的。虽然这可以称为示爱,也许也可以叫做夺爱。并不是单纯的舞台上的演员在演,观众单方面在看这种构造。特别是在秀的时候,会有来自生徒的刻意展示和眼神饭撒。另一方面粉丝会盯着特定的生徒看,来表现自己是她的粉丝,或者特意移开目光,表示自己并不是粉丝。还有,配合生徒的眼神积极参与鼓掌或者打拍子的人,也会因强烈的视觉·听觉要素而卷入其中。在宽广的剧场空间中,这个前排座位对粉丝来说是特殊的场所,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场所。在前排座位可以得到后排座位感受不到的体验。在这里不能不说的是,与舞台上的生徒产生联系的前排座位,和FC有着紧密的关系。大多数粉丝无论是否加入FC都憧憬着前排座位。就算不加入FC,经过各种努力,也会偶尔拿到前排的票。但是,如果加入FC并积极参与活动的话,特别是在Top会的话,某种程度上就可以频繁地坐在前排座位上。当然,这是以反复观看同样的演出这种条件为基础。
正因为这个“特殊的”前排座位与FC的关系很紧密,围绕着这些座位,宝塚粉丝在FC中,或者是FC外做着种种努力与竞争。本来在Top Star的FC,这个动力的源泉就是剧票。但是,比Top Star学年高的上级生生徒手里的生徒席也经常位于前排。在这个情况下,因为作为竞争对手的粉丝数量也比较少,也有人虽然不是粉丝,也选择加入上级生的FC。另外,在与剧团有特殊后门关系的人周围,也聚集着想要剧票的人。在这种“场外战”也风起云涌的情况下,在FC中以前排座位为目标而努力参加活动,可以说是正面进攻的方法了。在这里,有根据对活动的热情程度提升座位等级的设置,粉丝之间脚踏实地的竞争又支撑着FC的组织能力,进而炒热Top Star在剧场之外的舞台。


IP属地:北京112楼2022-05-01 16:31
回复
    顶顶楼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22-05-02 13:02
    回复
      第四章 连接舞台和观众席的FC
      2 从披露目到退团公演千秋乐
      宝塚歌剧团的宝塚间奴人生十分富有戏剧性。就像本书第1章曾经说明过的那样,从初舞台一起亮相的时间点开始,作为明星的竞赛就开始了,之后,有地位顺利上升的情况,也有出乎意料或者异动的情况。登上Top Star的位置后,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退团的临近。不仅仅是生徒自身,粉丝也同样,像生徒的家人一样喜忧参半地陪伴她们共同走过这个过程。像天海祐希那样,从入团第一年开始就在新人公演里被提拔为主演,研七就成为Top Star这种超快路线也同样很有戏剧性吧。不过像安蘭けい那样,以首席成绩入团,早早拿到新公主演,随后经历组替,被同期明星超越,经历了漫长的二番手时代,在研十六才终于成为Top的这个案例中,粉丝们也是像自己经历过一样一边担心一边持续支持她的吧。进入明星路线,随着成为Top Star的可能性越来越强,粉丝也会持续增加,当上Top的话会进一步暴涨。无论饭龄是长还是短,成为粉丝的话,大部分人的想法会趋于一致。成为Top Star,无论对生徒还是对粉丝都是最高潮。为了这个登顶的目标,粉丝的活动急切又热情。成为Top Star之后也不能放下心来,粉丝要继续向前奔跑。所有人都会迎来的终点是告别公演千秋乐的“毕业”。正因为有这个终点,也就是结局的存在,粉丝的活动才能极度的热情。
      路线明星的粉丝将这位生徒的退团纳入视野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无论哪位生徒,都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存在着退团的可能性。在明星路线上升过程中意识到这件事,大概就是从就任Top Star开始吧。具体来说意识上并不是什么时间,而是作为Top会有几部作品,在粉丝之间的对话中也会提到。只有两三作的话,就算粉丝不情愿,也不得不为了毕业做好心理准备。带有怎样的意识看待“退团”也因粉丝而异吧。某种程度上已经长年累月作为粉丝活动的人,在迎来不想到来的最终日时,也会有终于结束了这样类似放下心来的感情。作为FC会员花费在宝塚的时间和金钱以及精力,正因为在短时间内集中这些是有期限的才成为可能。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活动也不会那么激烈。实际上,多数人,特别是在金钱方面,是一边勉强自己一边参与活动。但是会“快到终点了,再坚持一下”,一边鼓励开导自己一边参与。其中,有人对生徒抱着特别的感情,希望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能见到她活跃在舞台上,也有饭龄还不长的人单纯不希望喜欢的人退团。但是,历经数年伴随这位生徒地位逐渐提高的粉丝们也不能那样说。在这个途中,就算多少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因为看到身边努力的粉丝同伴们,才不能在这里放弃。无法判断这种意识是作为粉丝对生徒的留恋,还是因为不能输给眼前的伙伴=竞争对手这种竞争意识。总之大部分粉丝是不会在这场直到告别公演千秋乐的长跑游戏中脱队的。能够看到终点的时候更是如此。


      IP属地:北京114楼2022-05-02 16:03
      回复
        沉下去了,赶紧捞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22-05-06 09:24
        回复
          顶顶楼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22-05-07 11:21
          回复
            才发现前两天更新过的几段怎么没有了,晕倒,我自己也没有存档,只能重新翻译了


            IP属地:北京118楼2022-05-09 13:45
            回复
              告别演出也像普通演出一样在宝塚大剧场和东京宝塚剧场两边举行,千秋乐和退团致辞,之后的人墙送别活动和告别Party等等,在宝塚市和日比谷都会举行。与大剧场及周边的人们致意,以及在东京的致意分别进行,即是所谓的毕业。对粉丝来说,在大剧场的告别演出和千秋乐也是再也不能在这个剧场看到这名明星了,想到这点感慨颇深的同时,也会意识到接下来仍然还有东京公演。真正的“终结之日”是东京公演的千秋乐。
              粉丝是如何迎接这两次告别演出的呢。恐怕几乎所有的粉丝都会比平时观剧更为频繁。因为带有“这就是最后了”的意识,常来的粉丝几乎会每天都来观剧。周末两天午场晚场连看四次也是理所应当的。


              IP属地:北京120楼2022-05-09 13:54
              回复
                首先在宝大的初日,粉丝一大早就为了入待人墙集合在一起。为此,从关西之外的地区赶来的远征组自不必说,就算在关西范围内但离宝大还有一段距离的粉丝,也是从前一天就在附近的宾馆住下了。虽然初日人墙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不过粉丝们也会抱着告别演出终于开始了这种意识目送生徒进入后台。然后,在观看初日的舞台时开始有了退团的实感。特别是在秀的终场部分之类的地方,会特意加入能与那名生徒自身退团重合在一起的演出方式或者歌词。组子们在华丽的群舞之后,那名Top Star独自留在舞台上,唱起回顾至今为止宝塚生活的歌,或者是组子们众星捧月一样支持着Top Star的场面。还有,将接任Top的二番手会登场唱起让人能回想到那位Top Star的歌,也有仿佛交接棒给二番手一样的演出方式。像这样,看到这些的话,无论哪位观众都能够意识到这就是那位Top Star最后的舞台了。Top Star的粉丝们就算是抱着看平时演出一样的打算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会再次实际感受到告别,其中也有粉丝会哭出来。像这样能包含直接的告别信息,也是秀的特性吧。虽然第一幕的音乐剧·戏剧里也可以加上让人联想到告别的台词,但没有比秀的终场演出方式更直接看到效果的了。这里完全就是,并非是特定的角色,而是演绎了男役的那名生徒自身作为宝塚明星的精彩场面,同时也是宣告终结的场面。感受到这种寂寞的时候,FC座位会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人安心感。周围都是同担,大家应该都是同样心情的安心感。


                IP属地:北京121楼2022-05-09 14:10
                回复
                  在初日迎来了能够实际感受到告别的场面,虽然对做了心理准备的粉丝来说也有冲击,但那之后就是像平时演出一样的观剧生活了。但不仅仅是观剧频率变高,也会更频繁地参与人墙,购买官方·非官方的周边。因为剧团也会趁着退团贩卖一些让人觉得“这样也行?”的纪念周边,粉丝追着买就非常辛苦。但是大多数粉丝几乎都完全不思考,出什么买什么。站在客观角度来看的话,买了也没什么用处,属于不正常的购买活动。不过当事人只是带着“因为这是最后了”或者“现在不买的话以后就买不到了”之类的心情事无巨细地购入。在告别演出初日的四个梦店内,经常能够观察到这种杀气腾腾的样子。在收银台前排队的人们手里拿的东西不可思议一般几乎是一致的。


                  IP属地:北京122楼2022-05-09 14:19
                  回复
                    在公演快结束的阶段,因为再见秀的排练要在演出结束后进行,所以出待人墙时间也会推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宣告告别演出千秋乐终于接近的预兆。然后,首先迎来的是被称为前乐的千秋乐前一天,再见秀从前乐这天就开始了。再见秀是为了回顾这名生徒至今为止出演过的作品,再现了之前的种种场面。虽然大概都是成为Top之后的作品,不过如果有在下级生时代就“爆红”的角色或者场面的话,也会被选入进来。因为也会考虑到和Top Star一起退团的生徒,比起在没有再见秀的普通演出退团,很多下级生会选择在有再见秀的Top Star退团公演一起退团。从这个前乐到出待人墙,再到第二天的千秋乐当天,气氛一口气上升。千秋乐初日的入待人墙,就像之前说明过的那样是固定人墙的活动,在剧场之外为特别之日的舞台做着准备。多数情况下千秋乐公演时所有座位上都会准备着手灯和留言条。这是Top Star的会为所有观众准备的,也就是说包括FC成员之外的座位,工作人员会在剧场开场前把东西用胶带贴在所有的椅子上。留言条上写明了在哪个场面大家一起点亮手灯挥动。虽然千秋乐的观众席气氛一直很热烈,但告别公演的热烈程度更胜一筹。普通人几乎没法买到退团演出千秋乐的票,因为买公开发售门票的也都是粉丝,首先这个场合就不存在完全搞不清楚什么情况的观众。正因如此,观众席被一位Top star在宝塚最后的舞台这种感慨完全覆盖。


                    IP属地:北京123楼2022-05-09 14:46
                    收起回复
                      接在演出后面的再见秀结束后,就是类似“毕业式”一样的仪式。组长在缎帐拉下的舞台前一个人一个人地介绍退团者。在这期间退团者们在后台换穿袴,准备着最后的致辞。大幕再次拉开之后,从下级生开始按顺序,一个一个人从大阶段上面慢慢走下来。下到舞台上之后,会由组内成员和同期生送上花束(这也是退团者FC事先准备的),再捧着花束对着观众席致辞。这些结束后,下一位退团者登场。像这样反复进行,最后是Top Star登场,同样接过花束向观众席做最后的致辞。FC的会员们百感交集地倾听。恐怕生徒自身的历史也和自己应援生徒的历史重合在了一起吧。致辞结束后退团者们最后会再次走过银桥,返回舞台后大幕降下。这就是剧场内的“仪式”。


                      IP属地:北京124楼2022-05-09 14:58
                      收起回复
                        接下来是剧场外的“仪式”,从观众席远远多于平时的人们加入人墙。粉丝们在宝大是在剧场里面,在东宝是在一楼大厅再次集合,按照贡献度划分区域。之后跟随工作人员的引导移动到各自的位置,形成人墙。退团的生徒一个个走过剧场外由人墙们组成的花道。无论人墙中的粉丝还是后面的围观群众都会鼓掌迎接,生徒们则挥手致意。走到记者位置前方还有拍照的时间,之后生徒就这样离开剧场。对宝塚粉丝来说,目送这样的场景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是最后的应援,也是最后的任务。


                        IP属地:北京125楼2022-05-09 15:12
                        回复
                          分成一段一段发了,希望不要再被吞掉了


                          IP属地:北京127楼2022-05-09 15:23
                          收起回复
                            第五章 FC的意义
                            1 遵守秩序的构造
                            就像至今为止见到的那样,FC作为支援生徒的组织,具有左右着自发的贩卖力(售卖剧票的能力)和动员力的作用。个中诀窍是一代又一代的FC开发出来,并在实践中继承,就算歌剧团的制度或方针、场所改变,也可以给予对应。Top Star的会不仅仅负责自身的一千人,有时候达到数千人的会员,还承担着统领组内所有FC的职责。会员们也诚恳地遵守着为此而制定的潜规则。但是从粉丝角度看,并非只是单纯遵守决定好的规矩。为了好座位的票或者生徒的重要活动,在与会员同伴们的竞争中,也会产生不得不遵从这个规则的结果。在这里,也稍微讨论一下这个部分。
                            FC内部的团体,随着参加活动越来越多会成为熟人,大家是支持同一位生徒的伙伴,或者说是共同体,但同时在水面之下,也是在座位等方面为了被优待的地位而扩大竞争的团体。越是响应FC的劝诱或者请求,座位就会越好。来的越是频繁,就越能感到自己成为了接近生徒的存在。到了这一步,就算最开始并没有那么想坐在前排,也会在确认“比那个人靠后”“比那个人靠前”这种相对地位的时候,不得不以更好的地位为目标。这种竞争让人更加会遵从FC的意向。粉丝们对FC来说成为了优秀会员。也就是说,申请更多的票,带来更多的熟人参加活动,参加更多次人墙。做这些事绝不是为了FC,而是为了对面的生徒本人。但是实际上,也无法轻视负责派票,分配座位的FC。FC这边也是,因为代表或者工作人员的好恶做出一些不公平的举动的话,会招致交换情报的会员们的不满,所以行为需要保持中立和公正。正因为是自主成立的团体,不了解这些的话活动就无法成立。在以喜欢同一位生徒并应援她这个共同点为前提的情况下,积极的努力(参加活动)和与之相对的评价(好座位等等)是有关联的,并随着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活动累计上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FC和会员之间的关系是紧张的。有一方不合作的话,另一方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对应。有时听到会员对FC的不满,就是两边的关系已经开始破裂的征兆吧。如果这只是一部分粉丝的过度反应的话还没有问题,但如果大多数会员都抱有同样不满的话,FC这边不让步的话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而且,存在紧张关系的不仅是FC和会员之间。会员同伴之间也存在着紧张感。就算是经常在一起行动的小团体,同伴以什么频率观剧,以什么频率参与人墙,坐在哪个位置上之类的,无论在哪都会意识到这些。小团体总是在一起,是因为人都有配合身边人活动的倾向。当然,反正都要去,有同伴在的话更开心,这也是个很大的理由。但是同时,行动步调一致,也使小团体的成员在FC内部的地位保持在相同的程度上。粉丝们并不是不考虑这个情况。在组人墙时老老实实整齐列队等待的姿态,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为了不让人互相抢先的构造。也就是说,因为大家组成了人墙,除了代表之外,谁都不能擅自接近生徒。虽然不知道实际上有多少粉丝想赶来现场,但只要想起艺人被狂热粉丝们挤在一起的影像,在宝塚也未必不会发生类似的事。实际上在组人墙成为习惯之前,也曾经见过这幅光景。这样考虑的话,组人墙是自己无法靠近,取而代之的是别人也同样无法接近,相互牵制的行动。FC的会员就算是生徒在秀下客席的时候坐在靠通路的座位也不会去触摸生徒的。但是,在全国巡演的地方剧场之类举行同样演出的时候,就像在相扑比赛观众席经常看见的那样,当地的观众会轻轻去拍打在身边经过的明星。是在FC会员座位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光景。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实际上想不想摸一下生徒另说)可以说是自己控制自己不去做擅自接近生徒这类行动,也可以说是被周围的视线监视着。就像之前叙述过的有关围绕着座位的激烈竞争那样,这是相对而言没那么激烈,但在沉默的情况下各自内心遵守的行动规范。因为在这里参与活动的人们在互相了解这些潜规则的同时不会去违反它,这个共同体才得以成立。人墙也好茶会也好,哪怕出现了想要擅自接近生徒的人,粉丝们也会向这个人投以责难的目光,或者出声制止吧。因为扰乱FC活动期间大家遵守的秩序的人,可能会被其他FC的粉丝扣上“某某家粉丝”的标签,会员本身就对此神经紧张。像这样的侧面,在网络上的匿名讨论区之类的地方偶尔就能看到。类似粉丝的人为了支持生徒写了一些自以为是的褒扬言辞,同样是这位生徒粉丝的其他人就会提醒说“作为同担希望你不要这么说”。这些发言的真伪暂且不论,参与FC活动的话,作为某某人粉丝而行动的意识就会自然萌芽。那是因为能让人意识到自己是在其他家粉丝或者普通粉丝面前——在这个意义上是在公共场合作为这名生徒的粉丝而存在。像这样各自的行动并非是因为FC的指示。FC内的活动,是基于身为特定生徒的粉丝这种共同体意识而行动的。


                            IP属地:北京128楼2022-05-11 13:47
                            回复
                              看到宝塚粉丝们组成的人墙,会有“像军队一样”的表现方式。只看到整整齐齐列队,一起站起坐下这类行动的话,也许就会这么认为。生徒自身在音校时代的情况也经常被用这个词形容。音校有着前后辈的严格关系,在走廊的走路方式或者擦肩而过的方式之类的细节规矩,的确给人如同军队一样的普遍印象。但是,被规则束缚的音校生活和FC自发的集体活动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不如说FC这种集团的存在状态,与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所说的“宫廷社会”的构造有相似的部分。在他的描述中,宫廷社会是其内部存在五种序列的贵族们,围绕着国王这个当权者的宠爱在水面下竞争,为了不让自己的地位下滑,或者被下位者突然超越,相互牵制保证全体秩序的稳定。就算是让人觉得很愚蠢的仪式,一件一件都展示着贵族内部的上下关系,因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所以谁也不能弃权。每个人都为了守护住自己的地位而日常对他人的举动保持着敏感,因为这些举动,以国王为顶点的宫廷社会的秩序得以整体维持。当然,和地位与人生密切相关的宫廷不同,不过在宝塚的FC,其中一点表现在座位的序列上。在宫廷社会地位最高的公爵必须有公爵的样子,就算勉力维持也要过奢华的生活,不这样的话就会被周围看轻。与这种危险性相同,在FC被认为是常客的人们,也必须要购买符合她们身份数量的票券,必须频繁地参加活动。“贵宾”也是如此,既然是从FC拿到的票,就没有例外。必须继续支援生徒,以和FC拿出的好座位相称。与活动相应的序列通过座位表现出来。然后,不要直接接近生徒,或者谁的座位变好或变坏,会员们也会相互监视这些事。如果不来参加会的活动,就会被会里的同伴遗忘。正因为有序列的变动,才产生了维持序列的运动。身处希望守护序列的集团之内,结果就成为全体成员都会遵守秩序,同时守护国王也就是Top Star的权威。
                              本书在对FC活动进行细致介绍及分析的同时也叙述了一点,宝塚的FC并不是一个只顾着疯狂追星的狂热团体。单纯陈述粉丝心理,就好像着眼点只是粉丝们因为对明星的热情而聚集到一起,并没有理解FC的意义。那简直就像明星与粉丝之间是真空状态,两者直接连接在一起的理解方式。但是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虽然同双方都有密切关系,但有一套相对自律系统的FC。倒不如说令粉丝们狂热的构造在FC的活动中随处可见,并将与之相关的会员慢慢卷入其中。会员们的视线不是仅仅注视着喜欢的Top Star,在关注明星的同时也会注视“身边”的会员同伴。在同一个FC内,身边能看到的其他粉丝的行动,也成为这个人行动的基准,这在社会学上被称为参照团体,也使FC的活动更加活性化。


                              IP属地:北京129楼2022-05-12 14: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