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样的关心,没必要从宝塚歌剧团90年历史的创造者小林一三开始讲述。设立的经过或者为什么剧团只有女性这类话题,已经被众多的宝塚研究写尽了。我关注的不是宝塚歌剧团或者宝塚明星,说到底是粉丝的行动。在关注这方面的时候,或许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宝塚歌剧团自身的模样。那么,FC与宝塚歌剧团有着紧密的连接,硬要说的话,即使经历了低迷期也让这个剧团能继续存在下去的也许是粉丝,另外,光芒四射的Top Star或许也因为粉丝才诞生出来。当然说法没有这么单纯,并不是说“一切都是粉丝的功劳”,但稍微带有这样的视点也是必要的。因此本书的内容并不是某位明星作为舞台人有多么出色之类的故事。也就是说,并不是演剧评论家们论述的明星研究内容。
本书的对象与其说是宝塚歌剧团,不如说是与之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私设FC,在此基础上简单地列举了迄今为止的宝塚研究。关于宝塚歌剧团本身的历史,有很多公认的研究其80年或90年历史的书籍和过去的文献。将宝塚的历史从文化史意义角度阐述的川崎贤子的《宝塚,消费社会的奇观》,还有杰尼佛罗伯特孙的《舞动的帝国主义,围绕宝塚的性别政治学与大众文化》也是,从日本近代的背景下剖析宝塚歌剧,其中一部分内容也包含粉丝研究。关于宝塚粉丝,最近也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比如说,奥川结香的论文《宝塚饭的实态,华丽舞台不为人知的内幕》,这篇虽然对现在的私设FC进行了说明,但限于篇幅,并没有深入探究阐述其实态。从性别侧面考察宝塚歌剧舞台的东园子也有《给女人们展示的梦,粉丝如何看待“宝塚”》这样的粉丝研究。其中,使用了同

性

ai社会这个概念指出了女性之间的联系,但是关于使用这个概念分析的妥当性,今后也需要进一步的检讨。面向大众的宝塚歌剧介绍里,中本千晶的《为什么观众蜂拥而至观看宝塚歌剧,不景气也一扫而空的宝塚魅力》,虽然只有一部分,但比起学术性的书籍或者论文,更接近宝塚饭的实际状态。关于这点本书也有所提及。
本书首先对宝塚歌剧团的明星系统给予论述,之后关于FC的活动以及各类项目,从FC的角度和FC会员的角度分别进行说明。通过从两方面来观察同一种活动,可以看出双方的想法时而一致,时而偏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