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吧 关注:1,277,515贴子:5,266,619

回复:简单科普量子纠缠以及人类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证明纠缠的存在最近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讲得很好,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0-07-22 21:43
回复
    可以啊(来自某个刚初中毕业又要去上高中学而思班的苦逼)


    51楼2020-07-22 23:29
    回复
      下午觉刚睡醒,想鸽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3楼2020-07-23 17:34
      回复
        楼主快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0-07-23 17:50
        收起回复
          楼主GKD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0-07-23 18:06
          收起回复
            4.量子纠缠的实验(CHSH不等式)
            昨天我们讨论了EPR悖论,量子纠缠好像和狭义相对论杠上了。狭义相对论:任何有因果的传播一定不能大于光速。量子纠缠:抱歉爷超速了。
            这里我们思考一下,如果经典物理是正确的,也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是命中注定的,只要我知道一个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系统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演算出未来任意时刻发生的事情。那么同理,两个粒子在分裂之后,他们的自旋就已经命中注定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论只要足够成熟,就能算出来他们的自旋是多少。注意这里的自旋不一定是恒定的,也可以是随时间变化,随空间变化。但不管他是不是常量,自旋一定是一个关于t、x的函数。可问题是人们一直没办法算出来这两个粒子的自旋。
            这一点量子力学就能解释:你铁定是算不出来的,因为他压根就没有确切的自旋。
            而爱因斯坦认为,你这种纠缠态都违背相对论了,万物就应该是命中注定的,你之所以算不出来是因为你太菜,量子力学还不够完备,解释不了这个东西。很可能自旋不只是t和x的函数,他还可能是其他变量的函数。你怎么知道宇宙就只是四维呢?万一是5维,t,x,y,z,λ呢?你之所以不会算他们的自旋,没准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些变量在掌管自旋,只不过人们还没发现。这个人们还没发现的变量我们就叫他隐变量λ。而人们一旦发现了这些隐变量,就可通过实验,总结出自旋的函数:f(t,x,y,z,λ). 也就是说,当两个粒子分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入相应的变量t,x,y,z,λ来计算出这两个粒子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自旋。而这两个粒子在分离的那一刻就没有任何联系了,对其中任意一个粒子做这样那样的事情,也绝对不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自旋,因为另一个粒子的自旋之和t,x,y,z,λ有关。
            因为这里很重要,我再解释一遍,这两个粒子在出生之前,还是一个粒子的时候,他们或许还有联系。当他们出生,分裂出去的时候,就没有联系了。他们的自旋变量分别是(t1,x1,y1,z1,λ1)和(t2,x2,y2,z2,λ2)。这两组变量之间都是互相独立的。为什么这么强调他俩在分开之后就没有关联了呢?因为如果你对其中一个进行操作会同时影响另一个,那么这就相当于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而且还是有因果的,因为你进行的操作,所以另一个粒子受影响了。而我们知道在狭义相对论里,这种超光速行为是不可取的呢~
            总而言之,爱因斯坦和其他科学家们认为,至少有这么一个隐变量λ,如果我们摸透了这个隐变量,就可以计算自旋啦。


            IP属地:美国56楼2020-07-23 21:14
            收起回复
              还是再强调一下,如果经典物理是对的,那么这两个粒子的一切行为,都在分离的那一刻命中注定了,我们一定可以通过t,x,y,z,λ来计算出确切的自旋,确切的动量,确切的位置等等所有的行为。至于怎么去计算,计算公式是啥,隐变量λ怎么发现,有待科学家们发现
              但是,这些都是在经典物理是对的情况下,才成立。
              同理,我们通过某些方法,发现,这样的隐变量λ,根本就不存在,那反而会证明量子力学才是正派,经典物理是邪门歪道!
              不过要怎样的实验,才能证明这样一个隐变量不存在呢?


              IP属地:美国57楼2020-07-23 21:23
              回复
                在说实验之前,还是再补充一下自旋的相关知识吧。
                一个粒子的自旋,有顺时针,有逆时针,还要有对应的旋转轴。就跟地球自转似的。通过右手定则👍,四指方向是旋转方向,规定大拇指方向是自旋方向。
                而人们在测量自旋的时候,不巧,只能测量这个自旋在某一个轴上的分量是多少。下图就是一个球体的自旋在z轴的分量。而人们能测到的就是Sz。显然,旋转轴和z轴的夹角不一样,测得的自旋Sz也就不一样。有的小一点,有的大一点,有的是负的,有的是正的。
                但是!世界就是这么的奇怪,人们在测量电子的自旋的时候,就只能测到两个值+1/2和-1/2。那么有人会说了,既然这样,那我就把z轴转一些角度,然后分别测一下这些个电子的自旋,总会测出其他数值吧。抱歉,即便是换成了其他z轴,测到的电子自旋结果也不是+1/2就是-1/2。具体为什么,本帖就不讨论了。实验结论。
                反正就是电子的自旋,只能是向上或者向下。无论选择什么角度的坐标轴。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9楼2020-07-23 21:53
                回复
                  下面我们考虑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自旋为0的pi粒子(这个粒子的名字就叫pi粒子),分裂成了两个电子。然后在两边分别放上测量自旋的装置。左边叫装置A,右边叫装置B。当然,测量自旋得设定一下我们选取的z轴吧。为了方便,先规定测量的z轴选取只选与电子运动的x轴垂直的那个平面里的某个角度。再规定,竖直向上为0度。然后调整测量电子A的仪器的z轴的角度是a,测B的仪器的z轴的角度选取是b(我们这两个z轴选取的方向不一定是一样的,a不一定就等于b)。当然,我们知道电子的自旋无论是在哪个方向测,得到的结果要么向上,要么向下。

                  然后A测得的自旋结果就用A来表示,其中如果测得结果是+1/2,那么A=+1。如果测得结果是-1/2,那么A=-1。
                  同理B测得的自旋结果就用B来表示。
                  注意,因为我们是想看看隐变量到底存不存在,所以我们事先假设隐变量是存在的。所以一个粒子的自旋一定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那么我们用仪器测得的结果自然也可以预先计算出来,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怎么算。
                  所以,测得的结果A就至少与两个变量有关:z轴角度a和隐变量λ。那么A和B就是关于角度和隐变量λ的函数。
                  写作:A(a,λ)和B(b,λ)。注意,这里A和B的取值只能是+1或者-1。例如,带入角度a=10,λ=-2,A(a,λ)=-1/2之类的。


                  IP属地:美国60楼2020-07-23 22:21
                  收起回复
                    🌿,歇会,吃根香蕉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61楼2020-07-23 22:29
                    回复
                      八错,楼主我和你妈量子纠缠你喜欢吗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62楼2020-07-23 22:29
                      收起回复
                        之后呢,我们想算一下A(a,λ)的平均值。怎么算呢?就是保持角度是a不变,测n组这样的电子对。+1,+1,-1,+1,-1,-1,+1.。。。然后把这些值加起来,除以测量的次数n。就是A的平均值了。同理,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对应的B的平均值。


                        IP属地:美国63楼2020-07-24 00:03
                        回复
                          以上是实验中计算样本平均值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总体平均值在数学上是怎么计算的
                          首先,我们想计算在角度是a的情况下,A(λ)的平均值是多少。
                          那我们就要把λ=-11,λ=-2.6,λ=5,λ=根号6等等,所有的λ可以等于的数都带到A(λ),然后把这些A都加起来,在除以总数。但是我们知道λ的取值范围是整个实数。也就是说,我们要带进去无数次。这是就不能用离散的分布来考虑。要用连续的分布。
                          这里我们类比求质心的方法。假如有两个质点m1,m2。所在位置分别为r1,r2.
                          那么他们的质心就是(r1*m1+r2*m2)/(m1+m2)对吧
                          那么一个连续的物体的质量密度是ρ(r)的情况下,这个物体的质心是什么呢?
                          就是 ∫ rρ(r) dr 对吧
                          同理,A(λ)的平均值怎么求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个分布密度ρ(λ)
                          使得A在a这个角度的平均值是:∫ A(a,λ)ρ(λ) dλ
                          对应的B在b这个角度的平均值是:∫ B(b,λ)ρ(λ) dλ


                          IP属地:美国64楼2020-07-24 00:20
                          回复
                            那我现在要是想求A(a,λ)*B(b,λ)的平均值呢?就是两个测量结果相乘的平均值。
                            自然就是 ∫ A(a,λ)*B(b,λ)*ρ(λ) dλ。
                            我们记做:E(a,b)=∫ A(a,λ)*B(b,λ)*ρ(λ) dλ


                            IP属地:美国65楼2020-07-24 00:24
                            回复
                              现在我们令A和B分别测两个不同的方向。A有a,a‘。B有b,b’
                              那么测得的结果就是A(a,λ),A(a‘,λ),B(b,λ),B(b’,λ)
                              但不管结果是多少,他们的取值都只能是+1或者-1.
                              我们就单看A(a,λ)和A(a‘,λ)。现在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两个值不同,另一种是这两个值相同。
                              相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情况分别是:

                              不管是哪种情况,A+A和A-A肯定有一个是0。
                              那么我们在A+A旁边乘一个B(b,λ),A-A旁边乘一个B(b‘,λ),再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不是只能是+2或者-2(别忘了B的取值也只能是正负1):


                              IP属地:美国66楼2020-07-24 0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