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吧 关注:80,454贴子:2,553,352

回复:开一个楼,记录我的读书与看番日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594楼2021-07-04 19:24
收起回复
    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曾经在学术界与读书界影响巨大,以至于现在研究中外交通史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经典。我从很早就开始注意到这位二十世纪下半叶领军美国唐代研究乃至整个西方的学者。柯睿甚至认为薛爱华与中古中国研究可以划等号,我觉得虽然评价稍显夸张,但是这从侧面能体现出薛的学术成就有多么的高。三联出版的这本《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是首次汉译,这本书论述的主题可以说相当精彩,就是把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标志的意象神女主题拿出来,作系统研究。在薛爱华之前,虽然有人研究过文学中的神女,比如闻一多先生的名文《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但是旁征博引古典文献,纵横中西方比较文学之研究的人,薛爱华算第一位,所以说他是领军也不过分。


    IP属地:辽宁595楼2021-07-04 19:25
    回复
      中国古典文学中神女形象可谓所在多有,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是比较早的例子。宋玉与楚襄王神游高唐的典故此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引用与改写的摹本。更具有神话色彩的女娲,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与传奇小说中屡屡登场,比巫山神女更加家喻户晓。再比如托名屈原的两篇作品,即《湘君》与《湘夫人》,为我们描绘了上古时期南方湘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神祇,湘水尤其是洞庭湖流域在古代很长时间盛行有关她的祭祀。还有曹植笔下的洛神等等。我们可以看到神女主题在中国文学中一直是一个特别耀眼的存在,有关她的主题在历代很多文学作品中流传,当然这些神女的具体形象经历了种种变迁。薛爱华这本书就是从文献学语言学宗教以及民俗学等角度研究这个变迁,因为重点放在了唐代,所以题目中有唐代文学的字样。但是读者需要注意的是,要讲清楚一个观念更不用说文学主题的变迁,是一定要先讲源头的,所以有关龙女与雨女(两者在中国古代是神女的具象化表现)的论述要追溯到很远。推而广之,作者讲了水与神女的密切关系。这些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文献语境下有何不同,它的发展与变化是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此外由于作者是海外汉学家,对于欧洲古典文学亦有很深的造诣,他行文中往往引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形象来扩展视角,对于一个喜欢掉书袋的人来说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IP属地:辽宁596楼2021-07-04 19:26
      回复
        从抽象层面来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女人本质上代表着繁殖,潮湿以及接受的天性。因此在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她们化身为潮湿的土地,甚至是水。女性和水联系在一起,因为水能带来万物生长的隐喻意义。在宇宙论中,女性这种象征代表了月亮,在欧洲文学谱系中月亮女神的想象一直不绝如缕。于是女性在水与天之间构成一个重要联结。在中国文学中水的一面体现的更加丰富,这从文献数量上能判断出来。这里面说一个正史中的故事,《资治通鉴》中记载过唐宪宗公元813年的夏天,唐帝国发生了一次严重洪灾,有人劝谏天子,这是因为阴气太重导致的。需要调节一下阴阳,于是当月从宫中放出了200多车宫女。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女性代表了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水。而神女为何在中国文学中从江河湖海出现就有一定隐喻意义了。薛爱华进而讨论了龙在中国的形象,龙或者蛇其实与水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龙或者蛇往往是雨的使者,这种比喻有可能是从印度经由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本生故事中有很多蛇女,在考古学的佛教壁画中例子也不少。而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龙王是很晚的产物,且龙王是人形是男性,这和早期神女的形象已经完全不同,但是功能隐喻意义上是一样的,雨水带来丰产。薛爱华根据高本汉构拟的七世纪中国语音体系,总结了龙、虹、弓、隆、空、穹等等词语的词尾相似性,这就是我说的具有欧洲汉学家素养的语言学功底,这个是国内学者缺乏的。龙是弯曲的,像弓一样,像天穹一样,彩虹与雨的关系,但是这些东西在本质层面能体现在词源学中。拥有语言学功底,对于研究历史可以说是如虎添翼的能力,你的眼界与看问题的深度一定会高于普通人几个级别。薛爱华在论文中还举出一些非洲与东南亚龙的例子来说明,在此我不去岔开话题,如果你想了解更深刻一些,还是请读这本书。


        IP属地:辽宁597楼2021-07-06 22:43
        回复
          中国上古时期那些伟大的水神往往就是龙女雨女,或者龙的化身。而在中国史书中有一种故事类型,帝王是龙所生,或者是帝王母亲受到龙感孕出了后来的帝王。薛爱华把这种模式叫做龙母故事。这种故事拥有加强君主合法性与神圣性的意义,所以不仅仅局限在神话之中。像舜(在这里不谈有没有此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仅仅依据中国正史的文本记载,不作考古学思考)的母亲曾见一条大虹(龙),感而有孕。北魏的始祖是雨女所生,北魏孝文帝第二子也就是后来的宣武皇帝,母亲高夫人梦见龙,被龙盘绕后来出生了拓跋恪。再比如唐太宗出生的故事,她母亲分娩时候,有一对龙守护。这些都是正史的记载。其实西方例子也有,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奥林匹亚斯因为埃及太阳神阿蒙的造访,当时阿蒙是以巨蛇的形象出现。所以我们要知道龙女雨女这些神女的具象化产物,在根源上是龙是可以变形的观念导致的。在总括说明神女象征意义之后,作者分门别类讨论了中国文学上几个神女形象,而这些才是本书的主体。


          IP属地:辽宁598楼2021-07-07 23:30
          回复
            神女的形象在中古时期中国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你阅读唐代诗歌与散文会发现,作家们喜欢把神女表现为缥缈而空灵的人类,简单一点说神女的自然属性不再是诗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是把神女拉向了人间,神女开始世俗化。所以人类可以有机会和神相会,而这种相会往往是异性之间的爱情为主题。通常是一个国王或者一个儒生,与神女遇合,按部就班的。当然不同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润饰,神女已经不是上古时期那种自然神,完全变成人类模样,或者能以人形存在。唐代传奇相比诗歌更加世俗化,如果说诗歌中还有某些上古的影子,其实这也是不多的。唐代唯一一个特殊例子是李贺,李贺笔下的神女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唐代最厉害的。不管是李白,孟郊,韩愈,贯休,李商隐,罗虬等人都不及李贺的天马行空。


            IP属地:辽宁601楼2021-07-08 13:08
            回复


              IP属地:辽宁602楼2021-07-08 13:16
              回复
                这也是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的原因,在他现存诗篇中,以奇异与超自然为主题的诗作占了一大部分。这些诗歌中充满了牛gui蛇神,女巫,神出鬼没的动物,魔法,梦魇以及可怖的气氛,所以想读懂李贺的诗歌相当的难。薛爱华给了李贺高度评价,甚至把他处理古典题材的原创性与莎士比亚比拟。如果仔细看李贺诗歌文本,确实能感到他想象力之奇崛,他创造的神女很多是古典文学中所没有的,比如《楚辞》中也没有。其次李贺不像同时代人把神女世俗化,唐代诗歌中很多神女其实就是大众人物加上神的外衣,比如某个有名的妓女可以被诗人写成神女。李贺不是这样,李贺的神女不像人类,神灵与人类生活经验截然不同。或许可以用一个宗教学词语形容李贺,就是他属于入迷的一类诗人。这种诗作是几百年能出一个天才才会写出来的,韩愈有一段话形容李贺,我觉得很生动,直接引用一下。


                IP属地:辽宁603楼2021-07-08 13:19
                回复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
                  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
                  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
                  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
                  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
                  鲸呿鳌掷,牛gui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IP属地:辽宁604楼2021-07-08 13:24
                  回复
                    而其他诗人与唐代传奇代表了另一个路数,就是我前文说的神女世俗化模型。唐代传奇自有其伟大之处,简单举一点,我们后来看到的才子佳人式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代神女故事模型。所以薛爱华在本书中用了一章专门讲李贺,一章专门讲唐传奇。李贺之伟大在于他的独具一格的写法,这是天才。唐传奇毋宁说影响后世更重要一些,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故事没有不去到唐传奇中找原型的。像《太平广记》中为什么收了那么多故事,我们看《聊斋志异》看《西厢记》甚至是四大名著。能从《太平广记》中找到太多东西,它影响后世太大了,所以《太平广记》在经历唐代传奇故事几百年的积累之后才编纂出来。


                    IP属地:辽宁605楼2021-07-08 13:33
                    回复
                      薛爱华的这本书篇章非常规整,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按照时间顺序,上古—中古—唐诗—李贺—唐传奇。每一章中都会提到几个类型神女,这样读者可以根据时间与文学体裁作横向与纵向对比。也就是说当你看完一遍,再看的时候,可以专门拿出一个类型,在每一章中找着看。书前译者写的那篇文章(四裔、名物、宗教与历史想象—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及其唐研究),同样很精彩,是我所见过国内介绍薛爱华最完整的文字。该文从学术史意义上论述薛爱华的成就以及他的治学方法论,对于他所有论著有一个概要介绍,目前国内已经翻译了他的四部著作。我想薛爱华其他著作翻译过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他对唐代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经典,他每一本书都值得一看。国内越来越多学者和读书人也开始了解其人。


                      IP属地:辽宁606楼2021-07-08 13:38
                      回复
                        神—神尾观铃,龙—龙女仆。虽然历史学是本人研究专业,但是7月也是本人生日月份,看这本书,有点纪念的意义。祝贺京阿尼,龙女仆上映以及京电最新CM出炉。


                        IP属地:辽宁607楼2021-07-08 13:46
                        回复
                          今年第32本《闽国》薛爱华 上海文化出版社


                          IP属地:辽宁608楼2021-07-10 17:21
                          回复
                            今年第32本《闽国》薛爱华 上海文化出版社


                            IP属地:辽宁609楼2021-07-10 17:25
                            回复


                              IP属地:辽宁610楼2021-07-10 17: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