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甘、曰 为同源字,“口”本为嘴巴象形,和楷书不一样的是,篆书和甲骨文的“口”下部份为弯曲的,而上部分为一条横线,而非四四方方字型,“甘”为口内含一点,“曰”则是口外呼出含义,到了楷书以后,“口”化为正四方形状,而“曰”直接变成“甘”的字型,在“口”内加一横,而“甘”为了区分拉长了嘴巴形状形成“廿”加一横写法,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廿”和“甘”没有关系,“廿”为两个“十”组合拼成了,和嘴巴没有关系。这样一变,导致“口”与“囗(表城邑)”和表示圆形的指事符号彻底混淆,如“囗”为更大的浑圆形状,“曰”和“日”变成非常类似的形状。这是由于楷书缺乏曲线,导致一些需要弯曲度区分的汉字到了楷书彻底无法区分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