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吧 关注:33,273贴子:393,182

回复:【科普】小篆和隶、楷在演变时候产生的差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口”在构字之中,表示左边和下面的字型往往可以保持原型,但写作上面时候常常讹变为“亼”,“亼”本为倒写的“口”,与南北朝“集”的俗字“亼”为同形但没有任何关系,该字出现在“合”一类上方(有争议,今为一说),“合”为上下两个口(或一说上位器皿盖子),是“盒”的本字,类似字型还有“今”以及“命”,均有可能上为“口”倒写。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0-02-01 16:26
回复
    今日更新:
    “口”的另外一个讹变“厶”
    “厶”为“私”的本字,本义尚有争议,一说为环绕含义,但在少数楷书构字部件之中,“口”与“厶”产生混同,如“員”的异体字“貟”,“遠”的异体字“逺”,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讹变体不视为标准写法,多在异体字中存在,但少数如“滚”进入到了大陆标准字体之中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0-04-13 23:46
    回复
      “曰”
      “曰”为基于“口”产生的一个同源分化字,表示说话含义,在篆书以前以半弧形和原型和上面笔画分合区分,在隶书直线以后几乎和“口”以及“日”混同,如“者”和“香下部为“曰”而非“日”,今天已难以区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0-04-13 23:50
      回复
        你都更新了,我的帖子就不能终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0-04-14 12:23
        收起回复
          催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20-04-19 02:02
          回复
            話說,甘朝鮮的這個俗字好像比甘還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0-04-19 10:34
            收起回复
              通知:此贴暂停更新,在未来1,2个月内,本人将制作视频讲解隶变,到时候以视频形式和大家重新见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0-07-28 16:26
              收起回复
                路过,学习了


                88楼2020-08-13 22:44
                回复
                  求大神翻译一下谢谢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89楼2022-04-23 11:13
                  回复
                    呼啦圈先生,您在篆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一般的古汉语教授都不及您,对于隶变您不必耿耿于怀,秦朝是个短暂的王朝,小篆相对其它书体,小篆是使用最短,使用时间最长的是繁体楷书,据说隶书和小篆都是从大篆整理而来的,也就是说隶书不是从小篆变来的,这就不难理解隶书和小篆好多方面不一样了。其实了解篆书也不难,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十多种(简称十大法);小篆隶化的方法有六种(简称六大法)只要知道隶化六大法,那么小篆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IP属地:广东90楼2022-05-01 00:07
                    收起回复
                      为啥不更新了,做的挺好的,打脸繁体字党其实合并字是自古以来的习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22-05-02 12:03
                      回复
                        大神看看这个字念什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92楼2022-05-06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