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19贴子:73,655,184

回复:将星陨落(二):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副军长-佟麟阁上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征结束后,姚中英复进黄埔军校深造, 后考入北平陆军大学学习,


323楼2019-12-21 13:51
回复
    毕业后转回广东,在陈济棠部下任独立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任中校团副,后调任广东燕塘军校任上校教官。


    324楼2019-12-21 13:51
    回复
      陈济棠下野后,在余汉谋部下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156师团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当即上书军事当局,表达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国、杀敌立功的决心。
      为了排除后顾之忧,专心杀敌,他把妻子儿女送回平远乡下居住。送回乡后,只在家居住两日,便急着要返回部队,亲人们都挽留在家多住些日子。
      他慷慨陈言,劝说家人:“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


      325楼2019-12-21 13:52
      回复
        淞沪会战爆发后,姚中英率部由广东韶关开拔,奔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淞沪会战。姚中英凭借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武器,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率部顽强地阻击敌人。
        1937年10月,他以作战有功晋升为邓龙光的陆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会战失利后,移防镇江。
        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我方守军陆续撤离上海。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犯。南京告急。
        上海沦陷后,姚将军又奉令率部移防镇江。当日军分数路进攻南京时,他所在的156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路北犯。姚将军与师长亲临前线视察工事,指挥部队调整部署,用保家卫国为军人之天职的道理教育士兵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
        12月初,镇江被日军占领。第156师接到驰援光华门的命令,该师边打边退,并于当天下午接替了光华门至通济门一线城墙的守备任务。
        8日,奉命率部与三十六师预备二团在紫金山以东的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惨重退入太平门。


        326楼2019-12-21 13:54
        回复
          将星陨落(九十三):刘启文少将
          刘启文1899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宋湾镇单岗村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他的幼年正处于腐朽的清朝末期,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向帝国主义列强割地赔款,卑躬屈膝,丧权辱国的事件接连发生。
          清王朝倒台后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和复辟活动,更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无比愤怒。积贫积弱的祖国,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在刘启文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留下烙印,使他自小就产生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1912年为寻求新知识,弱冠之年的刘启文只身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1915年中学毕业后他决意投笔从戎,后考入保定军官讲武堂。
          1918年毕业后任吴佩孚部排长。
          1921年考入陆军大学第七期。


          329楼2019-12-22 13:05
          回复
            192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将领董英斌部下任连长,因其治军严明,勇猛顽强,且富于爱国热忱,深得张学良和董英斌的器重,不断受到提拔,委以重任。

            1936年初晋升为东北军115师少将师长。“西安事变”中,张学良调刘启文至西安担任城防任务,旋即发动了闻名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因护送蒋返回南京被软禁。
            1937年初,东北军从陕西调往河南商丘进行整编,由于刘启文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蒋耿耿于怀,借整编之机将其降为67军108师322旅旅长。
            淞沪会战发生后,刘部奉命调往前线。行前托人捎给家里一封信,曰:“此次赴前方抗日救亡,是洗雪国耻之良机,我身为一介武夫,是中华儿女,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你们回老家去要依靠弟弟把孩子抚养长大,我愿足矣。”
            1937年11月,刘启文率部驰援上海右翼松江防线。11月8日,驻防松江县南口阵地,狙击金山卫登陆日军。


            330楼2019-12-22 13:06
            回复
              将星陨落(九十四):朱赤少将
              朱赤(1903—1937)字幼卿,号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勤奋好学,感于国家衰败,遂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军校学习受训期间,他刻苦训练,学习努力。加之以他沉默寡言的个性,行为端正,办事沉稳老练,颇有儒家风度,很受校方赏识。
              军校毕业后,次年,朱赤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投身革命洪流,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见习军官。随部队进攻湖南平江,转战江西九江南昌等地。他作战勇敢,战功卓著,颇有建树,升任排、连长等职。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立有军功。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团长,主动请缨杀敌,率部参战。由于屡立战功,朱赤33岁就当上了旅长,升任少将。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驻沪的第19路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蒋以张治中为第5军军长,指挥第87师、第88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第1团山炮营等部,驰赴上海增援。
              第88师奉命接替江湾至苏州河的防御阵地,与日军周旋十余日,作为南京国府嫡系部队首次亮相局部抗日战场,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庙行一役,是上海抗战中打得非常漂亮的一仗,也是日军在上海的第一次大惨败。
              南京统帅部在贺电中说:“自二十二日庙行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我国精勇无敌,而倭寇军誉则一落千丈。”
              此后,朱赤等在江湾一带继续抗击日军。直到三月初,上海休战协定签订,才奉令撤退。不久,朱赤因功升任营长。


              332楼2019-12-23 14:36
              回复
                1936年1月,朱赤升任第528团上校团长。不久,第88师列入第二期调整单位,人员和武器进一步得到充实,成为接受德式训练、装备相对比较完整的轻装步兵师。现在有很多军迷喜欢称之为“德械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朱赤时任第88师262旅团长,听闻消息,发誓要以生命报效国家,加紧训练部队,同时经常对将士们进行爱国教育,以激发官兵们的爱国热情。并且屡次请战效命。
                1937年8月上旬,日军在上海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第88师是当时中国陆军的精锐主力,88师奉命开赴上海,准备应战。这时,朱赤升任262旅少将旅长。
                8月12日,朱赤率部向上海开进,于次日到达真如待命。到达防守区后,朱赤发现有的士兵上街看热闹,有轻敌思想,立即召开团营军官会议,命令全体官兵:
                一、坚守战斗岗位,不许上街;二、熟悉了解地形,掌握日军动态;三、推迟两小时吃晚饭,抢修加固防守工事。


                333楼2019-12-23 14:38
                回复
                  此时,日军加紧向上海集结兵力,战事一触即发。朱赤奉命率262旅迅速向闸北推进,占领北火车站,八字桥、江湾一线。
                  八字桥是两次淞沪战役的引火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3日,会战正式展开,朱赤率部在八字桥等地首战日军。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双方几十万大军聚集在狭小的地区拼死争斗,反复争夺。
                  朱赤将军和广大抗战将士们,冒着敌人猛烈地进攻,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
                  鼓舞了全国抗战军民的信心,同时也赢得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支持。成功粉碎了日军妄图“二十四小时内占领上海”的狂妄野心。
                  到了11月初,我军伤亡过大,为抗战大局计,我军撤出上海一线,淞沪会战失利。


                  334楼2019-12-23 14:38
                  回复
                    11月初,日军在杭州湾登陆,进攻上海中国守军侧背、形成包围之势,朱赤奉命率部撤退,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防御阵地转进。
                    但由于既设阵地上没有留守部队,也没有向导人员,军队进入时无法疏散,乱作一团。
                    262旅立足末稳,日军追踪而来,迅速突破既设阵地。朱赤率部退往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
                    敌军步步进逼南京,形势危急。南京为当时的国M政府首都,地理位置重要,更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不容有失。
                    日军亦知南京的重要意义,势必拿下南京,逼迫国M政府屈服。军事当局决定在南京与敌血战到底,以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令八十八师担任腹廓阵地的防御,朱赤旅守卫雨花台。
                    朱赤将军亲自视察阵地,教育士兵宁为战死鬼、不作亡G奴,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敌,誓死与首都南京共存亡。


                    335楼2019-12-23 14:39
                    回复
                      12月初开始,日军主力十余万人开始疯狂进攻南京的外围我守军阵地,日军分兵三路进迫南京,取包围之势。第六师团为西路,经宣城进攻芜湖,企图截断南京守军的退路。
                      敌军由于在先前战斗中进攻虽多次得手,但由于抗战军民的英勇抵抗,敌每次进攻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了迅速拿下南京,日军集中火力,猛烈进攻,我守军各部经淞沪会战后未经修整便立即投入南京保卫战,战斗力减弱。外围阵地经过激战后,多沦于敌手,情况危急。
                      9日,西路日军突破首山。1937年12月11日,日军主力攻至中华门雨花台一线,与朱赤将军的第262旅发生激烈战斗。
                      朱赤以两个团扼守离雨花台4公里的平堰,以一个团固守雨花台,旅指挥部设在雨花台山上。
                      日军用飞机、大炮向雨花台阵地猛烈轰炸,工事大部被毁,朱赤率部顽强抗击,不让日军前进一步,保住了阵地。
                      激战中,面对敌密集疯狂的集团冲锋,朱赤将军亲临指挥阵地,指挥我军作战。以步兵火力与敌相持,敌军死伤惨重。
                      在多次阵地危急时,朱赤将军亲率敢死队,杀入敌群,将士们勇气倍增,跟随旅长冲入敌群,不怕牺牲,以血肉与敌相搏。
                      日军的进攻愈来愈厉害,262旅友邻部队的阵地纷纷动摇。朱赤此时深明大义,为救国救民,抱一死决心。
                      他用手枪指挥士兵,只许前进,不能后退,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由于所部新兵居多,缺乏充足的时间休整,连续作战,部队损失严重,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务连的兵力。
                      日军仍如潮水般地扑来,朱赤意识到突围已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决一死战。
                      他命令士兵把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绳子把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等到日军进攻至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遗尸遍地。


                      336楼2019-12-23 14:39
                      回复
                        12日晨,多次进攻失败的敌军恼羞成怒,集中了百余架轰炸机和数十门重炮猛攻雨花台阵地,再以优势步兵进行集团冲锋。
                        朱赤将军率领部队拼死抵抗,宁死不屈。日军再次发动组织进攻,由于朱赤将军所部弹尽力竭,我军阵地全毁。
                        朱赤将军与全体官兵壮烈殉国,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朱赤将军牺牲时,年仅33岁。
                        在朱赤将军和全体官兵壮烈牺牲之后,郭永柱和战友把他的遗体就地掩埋在了雨花台阵地上,以防被日本人找到。此后,雨花台阵地失陷。
                        朱赤将军与所部全体官兵为保卫国土,壮烈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朱赤将军后被追认为抗战烈士,以纪念他为抗战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牺牲74年后确切方位终于被找到
                        据介绍,朱赤是8年抗战中为国捐躯的64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朱赤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由于当年朱赤率领的军队伤亡殆尽,少数的幸存者流落在全国各地,此后多年里外界对朱赤的事迹知之甚少。
                        在2011年以前,外界对朱赤将军的牺牲地只知道是在雨花台一带,却不清楚具体的方位,直到当年与朱赤一同抗战的战友郭永柱的后人郭学礼现身,讲述了父亲生前的回忆,才揭开了埋藏多年的秘密。


                        337楼2019-12-23 14:40
                        回复


                          IP属地:浙江339楼2019-12-24 14:54
                          回复
                            将星陨落(九十六):秦霖中将
                            秦霖(1900年-1937年10月23日),原名同观,字松涛,号沛然,广西桂林丁字村人。秦霖自幼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先后在广西省立模范两级小学和桂林旧制中学读书。他聪明勤勉,成绩优秀。
                            青年时代,秦霖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同情国民的悲惨遭遇和处境,他立志投笔从戎,以求效命疆场,富国强兵。为此,他更名为秦霖,号沛然。
                            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在讲武堂的秦霖学习期间,他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军事学术,认真读书,颇有造诣。在一段时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西讲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


                            340楼2019-12-25 12:05
                            回复
                              尤其以南京龙潭之战,军阀孙传芳数万大军渡江反扑,气势汹汹,秦霖率部在“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将军的指挥下,不畏强敌,奋勇作战,血战数日,击败了孙传芳军队的进攻,保障了南京的安全。
                              1929年3月,新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兵败,秦霖返乡编练民团。
                              1930年至1933年,秦霖分别担任李宗仁部桂林行营少校参谋、教导团少校团副和第7军第19师第56团中校团长。秦霖也是桂军中的五虎少将之一。


                              342楼2019-12-25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