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19贴子:73,655,184

回复:将星陨落(二):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副军长-佟麟阁上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将星陨落(六十九):邓铁梅中将
邓铁梅(1892 -1934),,原名邓古儒,字铁梅,1892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县磨石峪邓家村。父亲邓继新在当地私塾任教。 邓铁梅出身镶红旗满洲佐领。
1898年进入私塾学习。
1917年,邓铁梅考入本溪县警察教练所,1921年调到凤城县警察大队任大队长。1928年,邓铁梅被晋升为凤城县公安局长。

1931年冬,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的邓铁梅,深感W国之痛,于10月下旬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
一个多月后,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活动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他们到处袭击日军,解救抗日爱国同胞,震慑敌胆,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吸引更多的抗日志士参加到自卫军中来。
1931年12月26日夜,东北民众自卫军兵分4路,第一路负责切断电话线使凤城守敌断绝与安东(今丹东市)站的敌人联系;第二路在四台子伏击从连山关、鸡冠山北来的增援之敌;第三路进攻火车站,消灭火车站守敌;第四路冲进县城进攻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署。
晚10时,战斗开始,次日凌晨4时结束。战斗共击毙日军1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捣毁了日伪行政机关。解救出监狱中的抗日人士50余人。
战斗结束后自卫军退出凤城。此次战斗的胜利使自卫军的队伍更加壮大。自卫军编制由大队扩编为9个团。
1932年初,军队编制由大队扩编为9个团。同年3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苗可秀等人到邓铁梅部考察,后将邓部统编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28路军,邓铁梅任司令。
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邓铁梅率领的东北民众自卫军被改编为第13路军,委任邓铁梅为司令。
1932年5月,作战人员发展到1.6万人。
至1932年,邓铁梅率东北民众自卫军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同时东北各地小股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前来归附,民众自卫军的队伍得到迅速壮大。
连同收编的各地武装力量,部队总员已达15000人,成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劲旅,活跃在安东(今丹东)、凤城、岫岩、庄河等地的数百里宽阔地域,并联合抗日义勇军刘景文、李春润等部,不断打击日军。
东北民众自卫军坚持不懈的抗日斗争使日本侵略者深感威胁,在对邓铁梅几次诱降失败后,敌人开始集中兵力对自卫军实行大规模武装“围剿”。
1932年12月,日调集1万余人进行围剿,由于自卫军火力与指挥经验的不足,自卫军在围剿只剩下5000余人。
1933年4月15日再次进行围剿,日军采用步步为营,实行保甲连坐法,使自卫军损失惨重,只剩下1000余人。自卫军只得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
1934年5月27日,邓铁梅因患了痢疾,被秘密送到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一家张姓亲属家中养病,但被叛徒沈廷辅探知。
5月30日晚,邓铁梅被沈廷辅带领的伪便衣暗杀队捕获。
1934年9月28日夜,邓铁梅在日军百般劝降无效下被杀害,时年43岁。
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中,称他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1988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六十八):方叔洪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七):廖磊上将
将星陨落(六十六):韩炳宸少将
将星陨落(六十五):马玉仁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四):戴民权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三):陈烈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二):燕鼎九少将
将星陨落(六十一):陈中柱少将
将星陨落系列:(四十一~六十)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中国抗战大事记:1937-1945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下)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上)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四)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三)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二)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一)
往期文章 武汉会战纪实
往期文章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往期文章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
往期文章 土木系名将:陈诚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227楼2019-11-28 14:36
回复
    陈安宝决心响应号召,为北伐军作内应。此举使北伐军于11月不费力就占领了军事重镇九江。次年,陈安宝在樊崧甫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7年至1928年冬,他分别担任二十六军第一师的营长和第六师三十三团的营长,参加了两浙、苏、皖、直、鲁、豫、鄂等北伐西征,前后参加40多次重大战役,都取得了胜利。
    1930年春因功升为第三十三团团长,1931年10月提升为第十七旅旅长,1933年10月调升第七十九师副师长;
    1935年秋代理师长,冬晋升为师长。
    1936年,他率第七十九师驻在贵阳南部的独山镇。“西安事变”后,第七十九师奉令调到陕西潼关一带驻防,受第四十六军军长樊崧甫节制,与东北军对峙。
    不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同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当时陈安宝将军深虑内战大爆发,必引起w国危险,因而,他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避免内战,一致抗日表示衷心的拥护和赞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多次请缨上阵杀敌。陈安宝将军奉令率全师到河南省辉县一带集结,加入程潜将军领导的第一战区的战斗序列。
    10月,陈安宝奉命向南开拔到松沪一带;坚持该防线数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牵制敌人的任务。
    1938年2月,陈安宝奉命率部队从诸暨渡富春江向余杭的敌人攻击。
    1938年12月因战功升至29军军长,官拜中将。


    229楼2019-11-29 14:21
    回复
      1939年3月17日,南昌会战打响,陈安宝在南浔一线阻击101师团。27日南昌失守,陈率79、26、预6师及江西保安12团,守卫鄱阳湖东西两岸和抚河东岸。
      4月22日,南昌反击战开始,79师划归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渡抚河,克谢埠市,攻至南昌附近冈下、关村、莲塘,与各主攻部队向纵深发展,克复机场、车站,突入南昌城防工事。
      27日,日机狂轰滥炸,并施放毒气;日军增援部队突破阻击。双方主力在莲塘血战,反复争夺,79师伤亡惨重,段朗如被上官云相以“胆怯畏缩,贻误战机”的罪名,军前正法。
      5月5日,陈安宝赴莲塘指挥3个师主攻南昌。6日晨,日军增援部队赶到 ,日机狂炸指挥部。日军主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攻,经激烈反复争夺,阵地逐渐缩小 。
      下午4时,敌军一部分已侵入桐树庙西北高地,直接威胁到整个部队的安全。陈安宝急率师长刘雨卿、参谋长徐志勋督促、带领身边仅余的特务排向敌人反攻,很快夺回了被敌侵占的桐树庙西北高地,而26师师长刘雨卿受重伤。
      5时10分在左翼龙里张阵地,战士们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预备队拼光。
      陈安宝仅带数人冒炮火往前沿督战,途经姚庄中弹牺牲,壮烈殉国,战场仅拾一腿,终年48岁。南昌会战第二战役失败。灵柩返乡,沿途群众自发设祭。
      5月7日。正在策划组织反攻南昌的薛岳将军,惊闻陈安宝军长以身殉国的噩耗,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230楼2019-11-29 14:22
      回复
        反攻南昌的战斗已进行了半个多月。薛岳将军面对旷野之上尸山血海,深知已无**复南昌。决心主动承担南昌失守责任,向蒋去电:“安宝南浔苦战,迭挫凶锋。今安宝壮烈殉国,伤悼已深,敬请重恤。岳指挥无方,南昌未克,而丧我忠良,敬请重罚,以慰英烈。”
        蒋接收到薛岳电报的当天,向薛岳和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将回电:“国军对南昌之攻击兼旬,师久无功,屯兵坚城之下,敌已有备,难以奏效。令第三、第九两战区停止对南昌之攻击。”
        5月9日。我军已完全停止攻城,南昌会战结束。此次会战,日军伤亡共计:24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总计:51378人。
        1939年夏,陈安宝烈士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在家乡横街山,沿途数万群众设祭,悼念抗日英雄魂归故里。
        1940年7日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陈安宝烈士为陆军上将。褒扬令中提到:“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久经战阵,夙著勋劳,珔领军符,盖以捍卫国家自矢,南浔诸役,督率所部,奋勇转战,屡挫凶锋,不幸在莲塘阵地殉职,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以彰忠烈。”
        1940年8月,延安为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陈安宝、郑作民、钟毅绪将军举行公祭,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朱、周恩来亲自题写了挽词,还以延安各界名义给他们的家属发了慰问电。
        10月7日《新华日报》第二版曾报导了“延安各界追悼张司令自忠、陈军长安宝、郑师长作民、钟师长毅诸将军大会”的消息。
        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12月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安宝为革命烈士。
        1984年4月6日,黄岩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抗战初期陈将军捐资重建的作新小学,恢复以烈士命名的“安宝小学”。

        陈安宝塑像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六十九):邓铁梅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八):方叔洪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七):廖磊上将
        将星陨落(六十六):韩炳宸少将
        将星陨落(六十五):马玉仁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四):戴民权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三):陈烈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二):燕鼎九少将
        将星陨落(六十一):陈中柱少将
        将星陨落系列:(四十一~六十)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中国抗战大事记:1937-1945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下)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上)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四)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三)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二)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一)
        往期文章 武汉会战纪实
        往期文章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往期文章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
        往期文章 土木系名将:陈诚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231楼2019-11-29 14:23
        回复
          将星陨落(七十一):唐聚五中将
          唐聚五(1898-1939年),原名唐福隆,字甲洲。1898年4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今属黑龙江),11岁进私塾念书,16岁到城里学木工手艺。
          1915年入奉军27师当兵。投奔奉军后,并随奉系新兵队伍到达奉天(今沈阳)。不久,编入奉军第27师卫队旅。
          1921年5月,奉军扩编为10个旅,张学良将军任第3旅旅长时,唐聚五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排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唐聚五升任营长。
          1926年春,张学良保送唐聚五到东北讲武堂第6期步兵科深造。
          1927年军校毕业后任第3军团卫队旅4团团长、4军团卫队旅4团团长。
          1928年12月29日任辽宁省防军1旅1团中校团副,驻防凤城。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事变后 ,日军发动了对东北守军的攻击。事变的第二天,日军突袭凤城,1团团长被俘后投降。
          这时唐聚五未在凤城,他惊闻事变后,只身来到北平,向东北军司令张学良面陈抗日殷情。张学良升任他为第1团团长,让他回东北就职。唐聚五将军率领部队,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
          1931年9月25日升任新建1团团长兼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统率19路抗日军队(后增加到37路)。


          232楼2019-11-30 14:42
          回复
            1938年8月,唐聚五将军被任命为东北游击队总司令,率领部队从汉口北上 。于9月到达冀东宝坻石臼窝,并且开始宣传抗战,同时开展组建游击队的工作。
            唐将军亲自动员群众,用抗战必胜等道理教育群众,动员大家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积极参加抗战工作。
            投身抗日队伍,在当地形成一股热潮,就连“九一八”事变前拉杆子聚山头的土匪,也都为东北父老的抗日热情感化,带队伍下山,投入了抗日义勇军的阵营。
            1939年1月、2月期间,唐聚五将军率领部队在迁安平台山一带,前后作战9次,击毙敌人约两百余人,缴获了轻机枪4挺、步枪200余枝。
            4月期间,唐聚五将军所部又在热河青龙县、都山县一带作战5次,歼敌一部,而国军则无一伤亡,屡立战功。
            1939年5月18日晨8时,日军为了消灭唐聚五将军所率领的抗战部队,消除我军游击部队对其后方的威胁,秘密集中了优势兵力,乘着大雾天气,暗中包围了迁安县平台山国军驻扎地区,发动了对国军的进攻。


            234楼2019-11-30 14:45
            回复
              唐将军得知日军发动进攻的消息后,立即率部队应战,顽强阻击进犯的敌军。他镇定地判断敌情,深知敌众我寡,不适宜久战,立即决定转移目标,将部队分成两部进行突围。
              大部队向北突围,唐将军亲自率领指挥部向南移动,准备杀出重围,转移到其他地区。
              双方血战多时,由于敌我双方兵力、火力差距悬殊,国军将士多次冲锋均失利。血战中,唐聚五将军,重伤殉国。
              其部下二百余官兵,也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与唐聚五将军一同殉国。战斗至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牺牲时,时年41岁。
              唐聚五将军牺牲后,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在重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冯玉祥将军和孙科分别送来挽联:“气壮山河,忠光简册,早复东北,告慰英灵”和“忠烈壮千秋,自有殊勋腾上国,乾坤存正气,那堪挥泪吊忠魂。”当时的东北著名人士李杜、莫德惠、刘尚清等也送了挽联。
              1940年2月18日,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专题社论,指出:“唐聚五将军是‘九一八’后揭起抗日旗帜的民族英雄之一。”
              1940年4月10日,中华民国政府特以1260号褒扬令明令褒扬。

              唐聚五将军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唐聚五将军后被追认为抗战烈士,以纪念他为抗战所做的贡献和他的爱国精神。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七十):陈安宝上将
              将星陨落(六十九):邓铁梅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八):方叔洪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七):廖磊上将
              将星陨落(六十六):韩炳宸少将
              将星陨落(六十五):马玉仁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四):戴民权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三):陈烈中将
              将星陨落(六十二):燕鼎九少将
              将星陨落(六十一):陈中柱少将
              将星陨落系列:(四十一~六十)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中国抗战大事记:1937-1945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下)
              抗战之最和不朽历史经典画面(上)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四)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三)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二)
              近代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一)
              往期文章 武汉会战纪实
              往期文章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往期文章 钢军军长李本一传奇
              往期文章 土木系名将:陈诚
              国军王牌军系列
              国民革命军军长系列
              北伐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大败退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韩战系列
              蒋介石日记秘闻之权斗系列
              往期文章:蒋公介石系列
              往期文章(一)


              235楼2019-11-30 14:46
              回复
                将星陨落(七十二):张谞行中将
                张谞行(1905—1939),字春生、春笙,张谞行幼年时即机警过人,中小学时期学习成绩斐然,考试成绩无不名列前茅。
                1913 年秋,在北平读书,成绩斐然。中学虽只读四年便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研读兵学。两年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适逢直奉战爆发,学校无法上课,学员纷纷归籍,他则考入北京大学。
                1921 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复课,张谞行再次弃文从武,返校研读韬略。
                1922 年毕业后,到浙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任见习官。后任该军第四团连长,开赴宁海,对孙传芳的周荫人部作战,会师南京。



                236楼2019-12-01 14:54
                回复
                  1926年,入北伐军,参加浙、苏等地作战。
                  1927年春,蒋组建徐州行营时,任总部高级参谋团办公室上校主任。
                  1928 年,升任行营高级参谋团办公室上校主任,辅助指挥作战。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张谞行因长于文事,被调任军委会编纂委员。
                   1932 年,张谞行在二千多名报考的将校中,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陆军大学正科第十期。在校期间,他孜孜研求,学业猛进。这期学员,以研究战略战术为主。
                  第三学年,张谞行在华北平绥一带演习中,战术方案有创意。德籍教官史培曼将军采用这个方案为演习的基本方案,并当场宣布给予120 分。这一成绩创下了陆军大学战术作业记分的最高纪录。
                  史培曼说:“春笙思考高逸,对敌军判断以及处置的决心,多有独到处,甚至可以说完美与卓越超过了原拟方案,哪能不多给20 分呢? ”,他被称为“天才学员”。毕业后留校入研究院深造。


                  237楼2019-12-01 14:55
                  回复
                     1935 年,经过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的张谞行,被调任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华北的军事扩张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抗日形势下,南京国民党政府不得不着手国防准备工作。
                    张谞行奉命勘查南京地形,并拟定了南京和长江攻防作战计划,督导增强长江上下游要塞炮台。
                    同时,还勘察了江苏、浙江沿海一线防御阵地,以及京、沪、苏、嘉、常、锡、镇江等第二、三、四阵地,拟定的大军作战指导纲领及作战计划,被国民党政府采纳。
                    1936年,调任中Y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作战处处长,与林蔚赴广州调处两广事件。
                    1937年5月25日,调任国民党中Y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作战处处长。
                    卢沟桥事变后,兼任保定行营作战组组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主持作战任务,被誉为“战区灵魂”。
                    1937年11月15日,升至少将军衔。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


                    238楼2019-12-01 14:55
                    回复
                      在台儿庄战役前,张谞行被蒋召见汇报各项作战部署和计划。战幕拉开后,他不断适时调动和部署部队支援第五战区作战,并指挥部队以“飘忽战术”在台儿庄以北牵制、阻滞和疲惫日军,配合友军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后,日军重新调集重兵合围徐州。在指挥大兵团通过敌军包围线撤离的巨大困难面前,张谞行拟订了大部队转进方案。
                      廖耀湘兵团、汤恩伯兵团、孙震兵团、关鳞征兵团、川军一部及机械化兵团在其指挥下,都按照预定计划突破日军封锁网,安全到达指定地点,使日军的企图落了空。
                      日本时报报道说:“日军进至徐州城附近时,发现中国军队不过千人,无不大为惊奇”。
                      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1938年张谞行晋升为中将,时年35岁。同年,为阻止日军南下,拟制黄河决口计划,报经蒋批准实施。
                      1939年春武汉失守后,蒋采纳张谞行的计划,重新调整作战部署,将长江以南各战区划归桂林行营指挥;筹组天水行营,将长江以北第一、二、五、八、十各战区及敌后冀察、苏鲁等战区划归天水行营指挥。程潜任天水行营主任。张谞行任副参谋长,全盘负责行营作战指挥。
                      张谞行被蒋召至重庆面授机宜后返回西安前线,全盘指挥作战,所辖七个战区,14个省,250多个师。


                      239楼2019-12-01 14:56
                      回复
                        将星陨落(七十三):李国良中将
                        李国良(1896—1939),字兆彬,长沙人。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生。
                        李国良青年时期就心系国家大事,满怀革命热情。在国家命运坎坷的时候,为了寻找救国强国的出路,辗转去了日本。


                        241楼2019-12-02 13:35
                        回复
                          1921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四期辎重兵科。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242楼2019-12-02 13:35
                          回复
                            1923 年,他决定回国,希望能学以致用。当时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状态,李国良在广州投奔孙中山。
                            由于他才华出众,很快被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中校参谋,同时兼任陆军讲武学校教官。
                            此后他还担任过第二军官学校主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六军讲武学校教育长、第六军学生总队总队长。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深受好评。


                            243楼2019-12-02 13:37
                            回复
                              1924年秋,任建国攻鄂军总司令程潜部上校参谋。随后任第二军军官学校主任教官、第六军讲武学校教育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入伍生部部副(部长方鼎英)、第六军学生队总队长等职,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大批干部。
                              1926 年春,广州各军校并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他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副。在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他任第六军教导团少将团长,亲自率军参加战斗,转战湘、赣、苏诸省,战绩显著,在战斗中表现得有勇有谋,立下不少战功,深受军长程潜赏识。
                              1927 年,升为第十七师副师长。

                              1928 年后,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军阀混战局面基本结束,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这时,李国良回到南京,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少将团长,继续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后任训练总监部辎重兵监,负责全国军队教育训练,长达十一年,因表现出色,很受上司重视。
                              1933年秋被授予中将军衔,辎重兵学校成立,兼辎重兵学校教育长,(蒋兼任校长)他负该校实际责任。
                              1935年冬,交通兵学校和辎重兵学校合并,离教育长职。
                              1936年以辎重兵监任国民党军委会警卫执行部第二组第三庭主任,被授予少将军衔。由于成绩显著,同年10 月,军衔晋升为中将。


                              244楼2019-12-02 1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