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7,928贴子:73,674,532

回复:将星陨落(二):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副军长-佟麟阁上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他们把捐款汇到上海后,上海则寄回一些进步书刊,有时也夹带着红军学校的招生广告。由于当时军中规定只可阅读《蒋W员长言论集》和《曾胡治兵语录》等书,因此他们收到书刊后只能在比较要好的军官中秘密传阅。
王禹九阅读了这些救亡刊物后,曾激昂地说:“我们是有四万万人口、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难道能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人国吃了吗?我不信!”
1937年四月,丁保良、郝守隆等被人告发为“G党分子”,郝被处决,丁判刑,王禹九被撤职。王禹九起初软禁在南昌,后来被送到汉口关押。
在被软禁、关押期间,王禹九写了四十多篇日记、二十六首诗词。他填词的《虞美人》中有“酒酣无奈愁肠结,谁把匈奴灭?书生报国愿成空,剩有床头匣剑气如虹”的句子,抒发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抗战爆发后,蒋经常住在庐山。“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的陈诚等许多将军纷纷向蒋进言,称赞王禹九文武双全,治军有方,应该让他出来带兵抗战。
蒋任命王禹九为九十八师一旅少将旅长。王禹九重赴戎机,请缨杀敌于上海嘉定前线。在奔赴抗日前线的征途中,王禹九路过南京致函夫人胡远清女士。“远清吾妻: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敌保土之责。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分所应尔。疆场拼搏,生死难期;设有不测,务须节哀。并望择人更适。”豪言壮语,掷地有声。
淞沪会战3个月,王禹九屡建战功。1938年11月,上海失守,王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王以战功升任226旅副旅长,后又升为少将旅长。
不久98师扩编为79军,军长夏楚中,王升任79军少将参谋处长,丁保良任军部书记,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
为了打通浙赣线,日军早在1938年武汉作战之初,就企图“根据情况占领南昌”。攻占武汉以后,其大本营立即下达“来年阳春之际,攻占南昌”的命令。
1939年3月,日军以全力压向江西南昌。79军奉命在江西安义、高安一带布防。
3月17日,日军第6、101、106、116师团在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向南昌进犯。79军处于日军进攻的中路方向。
3月20日,日军在200余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强渡修水河,与79军所部展开激战。


249楼2019-12-04 14:10
回复
    将星陨落(七十六):林英灿少将

    林英灿(1898—1939),字子文,湖北省黄冈(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1898年生,自幼喜好读书,刻苦自勉。


    251楼2019-12-05 13:35
    回复
      青年时代他目睹了国家的S败,帝国主义横行B道,加之军阀Z府F败无能,国家军力不整,难以御敌保国,于是立下了投身军旅,报效国家,救国救民的志向。
      林英灿于是投笔从戎,考入了当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学习,在军校的学习期间,林英灿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加之以他性格坚毅,沉默寡言;做事胸有成竹,老练有成,深为同学所拥护和学校以及当局的赏识。


      252楼2019-12-05 13:36
      回复
        在军校学习毕业之后,林英灿到军队服役,由于他带兵有方,赏罚分明,而且作战勇敢,调度有方,


        253楼2019-12-05 13:50
        回复
          在军队中,得到将士们的拥戴和敬仰。他也因功由排长升为连长、营长、团长、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务。
          1931年,林英灿被任命为陆军第152师少将参谋长。
          1936年,林英灿将军奉命率领部队驻防海南琼崖。
          1936年奉令率部驻防海南琼崖。


          254楼2019-12-05 13:50
          回复
            将星陨落(七十七):徐积璋少将
            徐积璋(1906—1938),字耀堂。山西襄陵(今襄汾)西徐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富有正义感。
            他目睹列强入侵,军阀政府腐败无能,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立下救国救民志愿,遂投身军旅。在襄汾赵曲第二小学毕业后,考入阎锡山部山西学兵团(后改称北方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后又入南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回山西。徐积璋以其作战勇敢,治军有方,深得上级和士兵的赏识和拥戴,逐步在军旅生涯中擢升为团长、旅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徐积璋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率部英勇杀敌。
            10月,日军侵入山西腹地,中国各路抗日军队云集晋中,在忻口一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256楼2019-12-06 14:48
            回复
              将星陨落(七十九):郁仁治少将
              郁仁治,1905年5月19日出生于海门县天补镇一个士绅家庭。兄弟四人,郁仁治排行第二。他小时曾在本乡宝兴小学、天补高级小学读书。
              1918年考入私立海门中学。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尤其喜爱体育活动,在海门中学求学时,是一员足球健将,还经常破晓起床,练习武艺拳术,体力充沛。
              1924年,郁仁治于私立海门中学毕业后,经其兄郁仁麟商请旧时日本同学、山西省督军李烈钧推荐,自费去日本留学,考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第二十一期深造。
              1929年夏学成归国,担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师上尉教官。

              1930年春节告假返乡,与黄齐贤女士结婚。郁仁治多年未归,此次回家,仍然勤劳俭朴,并关心乡里民众的生活疾苦,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一天,他家从启东运回一船肥料,船上捎带一坛30斤装的家用食盐,船行至海门三星镇附近时,遇盐警数人上船搜查,图谋敲诈。


              259楼2019-12-08 13:17
              回复
                郁仁治了解实情后换上一套黄呢军装,随盐警同往海门县政府评理,痛斥盐警的勒索行为,提议撤销缉私营,县官听他言之有理,不敢冒犯,连连赔礼道歉。
                是年5月,郁仁治假期已满回南京,调任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司令部工兵训练处少校连长,后又调往陕西刘茂恩部队任职。
                不久,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创建工兵学校,郁仁治被荐调该校筹备处工作,南京工兵学校成立后,郁仁治先后在校任中校、上校教官。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郁仁治奉命赴上海,在十九路军翁照垣旅指挥部任参谋,他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全身心地投入设计构筑上海市区的防御工程,并亲自赴前线与十九路军的指战员们一起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
                战事结束后,郁仁治仍回南京工兵学校任职。当郁仁治离开十九路军时,抗日名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赠送望远镜、军毯、铜质暖水壶等,留作纪念。
                不久,南京工兵学校校长林伯森调他去江西省南城县驻地担任国民党某部工兵营上校营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鲁苏等省前线紧张,郁仁治奉调去山东青岛,担任国防工程处处长兼军警督察处处长。
                后因日军进逼,奉命撤退。在撤退时,郁仁治指挥部属将青岛几家日商纱厂焚毁。日本商人事先曾托人向他说情,贿以巨款,企图收买,以保全纱厂。郁仁治严词拒绝,坚持执行军令,表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民族气节。
                由于郁仁治卓越的军事才能及高尚的民族气节,随后调至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任高级参谋。撤出青岛后,郁仁治经莒县退往临沂,后到曹县。


                260楼2019-12-08 13:18
                回复
                  1938年12月23日,山东旅外同乡战地服务团在重庆银行举行“山东抗日殉国诸先烈追悼大会”,追悼范筑先(山东省政府委员、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聊城之役牺牲)、郁仁治及刘震东(游击司令、莒县之役牺牲)等21位先烈,由国民D中央委员丁惟汾亲祭。
                  参加追悼会的有行政院长孔祥熙以及社会名流、学生、记者等600余人。与会者对郁仁治等抗日先烈表示沉痛哀悼。国共两党军政领导人都送了花圈和挽联、挽词。
                  林森的挽词是“忠烈光荣”四个字,蒋的挽联是︰“碧血卫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
                  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我侪尚在势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是年,重庆《新华日报》以三版显着位置报道郁仁治等光荣殉国追悼大会的消息和实况,全国其他各大报纸也都作了报道。


                  263楼2019-12-08 13:21
                  回复
                    将星陨落(八十):钟芳峻少将
                    钟芳峻(1898—1938),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第一五三师第四五九旅少将旅长。1898年夏天出生在广东省河源县黄村区宁山一个农民家庭。后移居该区红十月乡。
                    钟芳峻少年时期就读于家乡的崇伊中学。父亲是个铁匠,钟芳峻在家时帮助父亲干活,学得一手铁工技艺。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身逢乱世、土豪肆虐,即使山野村夫得不到片刻安宁天降横祸,因为一场官司,钟家被弄得倾家荡产。
                    身为长子的钟芳峻,无奈之下,只得出外谋生。钟芳峻离家之后的那段经历,没有详细记载而未人知晓。有传他上了黄埔军校之后参军,也有传他直接参军。不过,他最终投奔粤军的事实确凿无疑。
                    1920年,钟芳峻投奔粤军,开始了军旅生涯。在粤军时,他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数次,屡立战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1934年任第一军第三师上校团长。
                    1936年任第六十三军第一五三师第四五九旅副旅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8年升任少将旅长。
                    1938年10月17日,日军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发动了广州增城之战。由台湾调来敌军4万余人,军舰30余艘,飞机七八十架,在日寇华南派遣军司令官后藤中将指挥下,进攻广州。
                    当日,日军先遣部队约千余人,在空军的掩护下,沿博罗至增城公路搜索前进,向省城广州进发。
                    于19日进抵罗浮山麓“福田”附近,遭遇到153师459旅的阻击,于是展开剧烈的战斗。


                    265楼2019-12-09 11:35
                    回复
                      原来防守广东前线的153师(师长张瑞贵)担任由虎门至宝安这一带防线,陈耀枢的457旅分驻宝安、乌石岩、西乡一带。
                      钟芳峻的459旅分驻北栅、居奇、沙井、新桥、楼村各地。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命令,留陈耀枢旅在宝安不动,调钟芳峻旅向博罗方面进发。
                      钟芳峻旅所辖之916黄志鸿团,914之张孚亨团,于10月16日由宝太公路向宁步、大朗、石马、常平沿途开进,钟芳峻于17日到达九子潭附近。
                      稍事休息,打探敌情,侦悉敌人自陷惠阳后,未受任何部队阻击,向惠博公路日夜兼程,长驱直入。钟芳峻获悉敌人态势,于是17晚三更做饭,由九子潭连夜开向罗浮山麓福田之线前进。
                      拂晓前到达福田阵地时,已看见敌人沿途灯火,钟芳峻以坦克车为前导,掩护步兵行进,大部队掩蔽在小树林内,出敌不意,迎头痛击,机枪、步枪、迫击炮一时并发,响声震天,山谷雷鸣。打得敌人乱作一团。
                      不久,天色大明,敌人后续部队亦继续开到,于是展开剧烈的战斗。战至上午8时左右,见敌人炮兵已推进罗浮山上,居高临下,向国军射击,敌人骑兵,向国军两翼包抄,在地形上敌人比中国军队有利,在人数上敌众我寡,战斗形势显然于国军不利,但中国军队上下同心,激于义愤,不顾成败,只有拼命战斗。
                      敌我战斗激烈,双方尸骸遍地。战至中午时分,国军伤亡较多,人数渐少,敌人已分清形势,随即出动大批飞机向中国军队轰炸,于是国军伤亡更重。
                      916团团长黄志鸿见已无部队使用,即亲率团部特务连向敌冲锋,敌人集中火力,向黄志鸿射击,黄志鸿团长被机枪击中,身负重伤。
                      钟芳峻旅长自福田战斗结束后,他以部队战败,后援不继,请缨再战,又无可能。是晚行抵石滩,思前想后,不胜悲愤,即行拔枪自杀。
                      为卫士抢救,伤后未死,但他已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见卫士离开身边,即奔出投河。以伤后淹水,无人及时拯救,发觉时,业已牺牲,经地方群众备棺埋葬石滩。
                      消息传来,全军悲恸。后153师师部于1939年春派原459旅旅部军官程琦前往石滩,寻觅钟旅长尸首,重备棺殓,将柩运回五华原籍安葬。
                      据《民国广东将领志》记录,旅长钟芳峻“在增城阻击日军战斗中捐躯”。史学界认为钟芳峻是日军入侵广东后第一个捐躯的少将,也是广州会战中惟一捐躯的高级将领。


                      266楼2019-12-09 11:35
                      回复
                        不过,知情人士并没有亲眼见到钟芳峻投河身亡,只是根据前线的报告得出这一结论。
                        《申报》的报道是,钟芳峻“弹从胸入,斜出左肩,未中要害不死”。随后,部下将重伤的钟芳峻由石滩运过东江,但该部中途又遇日军,遂一路曲折来到三多祝,与另一部国民党军队会合。
                        追击的日军以为459旅已是败残之兵,颇为轻视。“钟旅长虽在受伤中仍下令反攻,日军卒在三多祝、白芒花(今惠东县白花镇)各处,被钟部将之歼灭二千余。”
                        此举不仅切断了日军大鹏湾至惠阳的交通线,而且“获军用品粮食甚多,尽移入紫金山中”。
                        此役后,就再没有钟芳峻的消息。而钟芳峻在福田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了很多将士。
                        虽然这位威震日寇的孤胆旅长何时、何地殉国,成了一个不小的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钟芳峻是一个值得后人纪念的抗日英雄。
                        在其事迹传到家乡河源时,当时河源县在县忠烈祠专门召开追悼会,会上有人撰挽联如下:“气吞河岳,日寇长蛇遭痛创;长留忠骨,槎城各界奠英灵。”
                        如今,位于广州从化的国民党陆军第6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里,有一块小小的石碑,就是为了纪念钟芳峻而立。
                        石碑上刻有“钟旅长芳峻”字样,两旁刻有“精忠报国,百世流芳”对联。1985年,从化政府重修公墓,特邀钟芳峻子女、亲属等出席竣工典礼;
                        同时还将该墓园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举行祭扫,2002年又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7楼2019-12-09 11:38
                        回复
                          将星陨落(八十一):冯安邦中将
                          冯安邦(1884 - 1938.11.3),字化民,山东省无棣县人,1884年生。先世以耕读传家,在乡间很有声望。父亲冯维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五品把总。可惜家道中落,贫困不堪。


                          269楼2019-12-11 14:55
                          回复
                            十几岁的冯安邦只得到县城扛麻袋度日。那天,他中午歇工,恰好遇到了张道长,从此徒缘造就一代英才。这道长名叫张立青(音),是沾化县下洼镇哈喇庄人。
                            1900年,正值清末,民不L生,他只得远走他乡,海丰义和拳兴起,冯安邦参与其中。随后,冯安邦从戎。

                            1911年辛亥革命后转隶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麾下。


                            270楼2019-12-11 14:55
                            回复
                              1931年春.冯安邦随第二十六路军由山东开往江西兴国、瑞金、宁都一带,参加对工农红军的围剿。
                              1931年十二月,该军将领赵博生、董振堂率一万七千余人在宁都举行起义,投向红军。二十六路军元气大伤,孙连仲被迫收容残部,重新整编,冯安邦出任新组建的第七十四旅旅长,下辖两个团。
                              1932年,第二十六路军在宜黄遭到红军惨重打击,实力更减。孙连仲被迫再次实行改编,将原第二十五师缩编为一个旅,由冯安邦任旅长,第二十七师也缩编为一个旅;两个旅合编为第二十七师;二十七师与独立第四十四旅组成第四十二军。师长、军长职均由孙自兼;冯安邦担任陆军第27师第80旅旅长。
                              1932年年十二月,冯安邦晋升第二十七师师长,率军进驻安乐县。
                              1933年初,奉命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第二期受训。结业后,返回江西。
                              1934年,蒋命二十六路军开往宜昌、宜都一带,“围剿”湘鄂边区红军。冯安邦部奉派公安、石首参加“围剿”作战。
                              1935年,调往江苏淮阴一带整训。
                              1937年七七事变生的爆发引燃了民族抗战的圣火。
                              1937年七月九日,二十六路军即接到了开赴保定、石家庄结集,支援第二十九军保卫平洋的命令。
                              1937年七月十二日,部队开投北上,踏上了抗击日寇的光荣征途。行前,冯安邦慷慨激昂地表示:“杀敌报国,就在此时!贪生怕死,保存实力的军人,是国民革命的败类,不算是炎黄的子孙”!北上后,冯安邦率第二十七师布防于北平以南琉璃河一线。
                              1937年八月中旬,北京失陷后,日军第二十师团沿平汉路南下,向二十七师阵地发起攻击。冯安邦指挥官兵奋起应战,多次挫败其攻势。
                              1937年九月十八日,二十七师奉命撤离琉璃河,退往石家庄休整。
                              1937年九月下旬,受命担任平汉线以南、淖沦河北岸一线的守备。
                              1937年九月三十日,第二十六路军被扩编为第二集团军,孙连仲任总司令,冯安邦升任第四十二军军长,辖第二十七师(自兼)和独立第四十四旅。
                              1937年十月上旬,沿平汉路南下的日军第二十师团连克津沦河北昆的灵寿、平山、新安、正定,


                              272楼2019-12-11 14: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