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
禅修时,各种觉受和念头都有可能浮现。如果没有练习观照呼吸,这些念头很快就会诱你偏离正念,但呼吸不只是个籍以驱赶这些念头和觉受的工具;呼吸是联系身心并开启智能之门的工具。
当某种觉受或念头浮现时,你不该刻意地去驱赶它,只要持续专注于呼吸,这种觉受和念头自然会从你心中消失。
你不能只想着躲避它,憎恨它,气恼它或是惧怕它。
那么,对于这些觉受和念头,你到底该做什么?其实你只需要认知到它们的存在。
举例来说,当悲伤悄悄浮现,你要立即辨认到它的存在:“一种悲伤的感觉刚刚在我心中生起"。如果这悲伤的感觉持续,就继续觉知:″这悲伤的感受仍在我心里",假如有这样的念头浮现:″已经很晚了,可是邻居还在制造噪音。"那就要觉知到自己冒出了这个念头。
假如这念头继续存在,就继续觉知它。
如果浮现了另外一种觉受或念头,就用同样的方式辨识它。
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觉受或念头浮现却不加以观照。
要像皇宫守卫一样,对所有经过前廊的人的脸孔都保持清清楚楚的觉察。
假如现在没有任何觉受或念头,那么就觉知自己此刻没有什么觉受或念头,你这样练习,你就能敏于觉知自己的觉受和念头。
很快就能掌握。自己的心。
你可以将观呼吸和观照觉受和念头的方法结合运用。
练习正念时,不要去区分好坏善恶,因为那会引发修行者内心的战争。
不论什么时候,当好的念头升起,就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好的念头″,而当坏念头升起,也要认知:我升起了一个坏念头″。
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都别老想着或试着消抹它。
认知到它就够了。
如果你已经离开了,你必须知道你已经离开了,而如果你还停留原处,也要知道你还在原处。
一旦你有了这样的醒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但是,事实上,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就是愤怒本身。
当我们快乐时,我们自己就是快乐本身。
当我们产生某些念头,我们本身就是那些念头。
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
我们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
因此,驱赶或执着于任何念头都没必要。
重要的是去觉察到这个念头。
心只能观察它自己。
这种观察不是在观察某个独立于观察者之外的事物。
即受观受,即心观心。
在刚开始习禅的前六个月,只要试着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定力),创造内在的平静和安详的喜悦。
你会摆脱焦虑不安,享受到彻底的休息,并且使心安静下来。
你会焕然一新,对事物将会更广泛,更清明的认识,内心的爱也会更深,更强。
然后,你就能对于周遭的一切做出更有建设性的回应。
坐禅乃是精神和身体的滋养剂。
籍由静坐,我们的身体达到和谐,感觉更轻盈,也更深入平和中。
从观察自心至见到自性,这条路其实并不难。
一旦你能够让心平静,一旦觉受和念头都不再能扰乱你,你的心就开始安住在自身了。
你的心会以一种直接且不可思议的方式掌握它自己,而这种方式从不会去区隔主体和客体。
涣散的心也是心,就像浪花也还是水一样。
当心掌握了自身,被蒙蔽的心(妄心)也就变成真实的心(真心)。
真心就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佛陀一一就是未被分割,完完整整的“纯一",它不会被孤立个体这样的虚妄分别所分割,而这些虚妄分别则是由概念和语言制造出来的。
本文选自《正念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