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9贴子:412,792

回复:陆游其实不及元稹情深善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地方官府热衷于乱摊派,本质原因是中央集拳制下,无可避免的财权不断上收、事责不断下卸。因为煌蒂、官员都是人,都倾向于趋利避害,整体上不可能逃出人性规律。中央集拳制下,凡事皆决于上,这就意味着越往上,越不受监督,越倾向于将好处与权力揽到自己手里,将责任和义务往下推。下面也是如此,一层层推下来,当时的州县就是最基层。事责最大,财权却最小。即使不提贪污腐败,基层官员要办更多的事,要孝敬上级各路神仙的勒索,也必须在正税之外另行摊派。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刀,下面一个头”。基层官府只能把压力传导向最弱势的贫民。贫民能看到的表面现象是,灭门的知县、虎狼的皂吏,但问题的根源却不是县令和他的衙役,而是出在紫禁城。


IP属地:四川118楼2024-07-15 16:50
回复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记载:(王)锡爵尝语(顾)宪成曰:“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顾)宪成曰:“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遂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明清这种体制下,“庙堂”的是非与“天下”的是非,本来就是相反的。


    IP属地:四川119楼2024-07-15 16:58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0楼2024-07-15 21:58
      回复
        啥?电视剧又骗我感情感动?我也知道雍正推行新政也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维护国家利益,说白了,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但是客观上确实减轻了百姓负担,国库空虚,不拿官绅开刀,那就只能鸭炸百姓了,如果百姓还能榨出油来,他也不会得罪官绅给自己找麻烦。柿子找软的捏,鸭炸百姓不是更容易?总不能指望他拿自己和更有特权利益的亲贵开刀吧?呵呵,抄了一个王爷的家就有国库十几年税收,其实宰只大肥羊比搜刮官绅百姓都来得多来得快。想必,皇帝自己私人财产都不少,空虚的只是国库公款,这些皇亲权贵哪个不肥?跟上层更有特权利益的皇亲权贵相比,官绅都是弱势群体,站在官绅立场,跟百姓比他们是特权阶级,可是跟比他们更特权的比,他们也在遭受不公平待遇,也难怪他们不服气。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1楼2024-07-16 07:49
        回复
          雍正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但主观上一样是为了维护统治,为了维持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煌蒂与文官是相互需要的关系,煌蒂需要借助文官进行统治,文官“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需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向统治者出售来换取功名富贵。但煌蒂掌握着强大的暴力,所以在两者的博弈中煌蒂占据绝对优势。但文官也有自己的价码,就是文官相对于诸侯、外戚、武将实际上更没有自己的根基,除了煌蒂赋予的代理权则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领地、没有自己的军队、跟皇家也没有血缘关系,因此更不容易造反。在煌蒂面前,除了宦官以外,就没有比文官更容易拿捏的了。所以煌蒂必需要重用文官,给他们很多好处、甜头,让他们出力、背锅。当然了,这些好处、甜头,煌蒂只要强硬起来也是随时可以收回的。雍正的算盘就是算的这笔账


          IP属地:四川122楼2024-07-16 08:52
          回复
            这么说来,这个剧还是在黑官绅捧雍正了?或者说掩护更大的特权者,让官绅成为矛头挡枪?好像他们才是自私自利中饱私囊造成国库空虚的罪魁祸首?剧里雍正呕心沥血地推行新政却阻力重重,执行官员田文镜也身体力行地在修堤工程现场搭的漏雨篷里指挥修堤,还得对付那些不愿来当差服役的官绅,黑了也憔悴了,脾气越来越暴躁,看的时候我还蛮感动激愤的,看到他被迫向孔子牌位下跪的时候我还觉得憋屈看得气死。支持雍正新政的刘墨林也被文官集体孤立排斥。雍正当皇帝也没享受啥啊,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最后也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不过也许对于皇帝来说享受的就是权力欲带来的筷感和满足。还有,野史和戏说里雍正几乎都是暴君形象,甚至连他的皇位都是篡位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得罪了读书人有关?毕竟老百姓有个屁的话语权,读书人才会心怀怨恨有能力写书立传带节奏。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3楼2024-07-16 13:53
            回复
              《雍正王朝》这个剧过分夸大了煌蒂与文官集团的矛盾,而且采用样板戏式的“三突出”,凡雍正这一方的一律美化,跟雍正对立的其它皇子、文官集团则一律丑化。实际上,雍正也有不堪之处,胤禩等人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能说雍正上台,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底层贫民负担,有利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另外,雍正废除溅籍,给予千百年来受歧视压迫最深的乐户、疍民等人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也是一项德政。还有改土归流,虽然未必有利于当地人,却加强了清廷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这也可以算雍正的功绩。但雍正的劣迹,包括迫害兄弟的手段比较过分,大搞特务统治,不懂军事瞎指挥而导致辛亥兵败。《雍正王朝》这个剧就几乎完全不提了。另外,胤禩等人在雍正初年就被收拾了,也跟剧中一直充当反雍正的幕后黑手的描述不同。只是有一点,我同意这个剧,雍正在历史上还是算一个比较杰出、比较正面的煌蒂


              IP属地:四川124楼2024-07-16 15:18
              回复
                我觉得《雍正王朝》还挺好看的,虽然也有一些我觉得离谱的地方。你不能要求电视剧完全符合历史,这是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况,这部剧里也不是没有关于雍正的负面情节,比如一直被人诟病的仅仅被江夏镇怠慢,后面雍正就把江夏镇端了。还有坞先生害怕鸟尽弓藏或是伴君如伴虎,在雍正登基后就自请归隐。雍正也有做为帝王的深险、疑心和城府,出于控制防范坞先生和年羹尧强娶和坞先生相爱的年羹尧妹妹。还有心情不好拿奴才发泄的一些小事。还有剧里雍正还喜欢装逼装无辜,经常跟人说他不想当皇帝,是康熙硬要把江山交给他,他勉为其难(捂脸),太装了。再说了,野史戏说里雍正被黑得够惨了,我印象里其他影视剧里雍正都是阴险城府的暴君形象,要么就是不是在谈恋爱就是在谈恋爱的路上。所以别人吐槽,历史上的雍正是个工作狂,忙得连后宫都很少去,但是那些年的电视剧里雍正天天都在谈恋爱。你也说了,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杰出正面的帝王,就算这部剧有些过誉饰非也无可厚非,毕竟除了这部剧我印象里其他剧都是在黑雍正。在不懂历史的人们眼里,雍正就是个暴君形象,这部剧难得地普及一点雍正的历史正面形象也不错了。你说的雍正对兄弟的残忍过分没人不知道,太多影视反映这点甚至抹黑雍正篡位杀弟,但雍正的德政功绩对不懂历史的人们还真知之甚少,所以这部作为我印象里唯一一部正面展现雍正的影视也不必苛责了。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5楼2024-07-17 09:13
                回复
                  《雍正王朝》这部剧强行给胤禩延寿,把雍正四年以后发生的各种不利于雍正的事情,都说成是胤禩的幕后操弄。把雍正与兄弟的权力之争,强行涂抹成正邪之争,采用样板戏三突出的做法,把雍正这一方美化得过于高大,这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这部剧肯于正视雍正的诸多历史功绩,当然比之前一味诋毁雍正的文艺作品要好。但这部剧刻意隐藏了雍正的负面问题,包括残害兄弟、特务统治、军事失败、迷恋丹药等等,显然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其实,雍正本身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和风采的人,完全用不着刻意隐恶扬善。拿雍正自己的话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直截了当地表现出其思想性格全貌就很好


                  IP属地:四川126楼2024-07-17 18:28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27楼2024-07-18 08:05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8楼2024-07-18 08:08
                      回复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哇!历史上的雍正形象跟剧里的感觉真的挺不同的。光这句话就有种扑面而来的不畏人言我行我素的自信、任性和霸气,确实挺带感的!剧里雍正很苦逼憋屈委屈不容易,我完全感受不到你总说的皇权不受制约,我反而觉得皇帝要做个什么事挺不容易的。群臣反对,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政敌虎视眈眈,皇帝做个事阻力重重的感觉。我反而觉得皇帝被掣肘得厉害,哪怕是像历史上都算能干铁腕的雍正都这么憋屈不容易。我正要吐槽呢,剧里的雍正我感觉弱鸡无能了点,完全不像我以为的铁腕帝王形象。因为疏忽险些就被八王和四亲王逼宫架空权力,要不是张廷玉和十三爷,雍正就完蛋了,这么弱鸡无能的吗?没想到历史上八爷在初年就被收拾了,果然还是历史上的雍正牛逼。要看皇权不受制约专横霸气,还得看隔壁电视剧《汉武大帝》,《雍正王朝》里的雍正其实挺苦逼委屈不容易。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9楼2024-07-18 12:44
                        回复
                          历史上雍正的秉性跟《雍正王朝》这部剧中不同。剧中雍正被胤禩为首的宗室党、文臣党处处掣肘处处刁难,但历史上胤禩在雍正初年就被弄死了。先是康熙六十一年,雍正还未正式登基,先册封胤禩为廉亲王,表面予以笼络,但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雍正欲擒故纵。所以胤禩之妻郭络罗氏面对道贺之人直接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意思是,没啥可喜可贺的,总有一天会被煌蒂杀头。果然,从雍正初年开始,雍正就不断训斥胤禩,动辄将其罚跪、停俸,同时不断逮捕剪除胤禩的党羽,到雍正四年就直接把胤禩抓起来,不久就弄死在幽禁之所。对于胤禩之妻郭络罗氏,雍正也不放过,直接代弟休妻,将郭络罗氏休逐回娘家,郭络罗氏亦不久自杀。倒是乾隆上台以后,认为胤禩谋反罪名不实,予以平反。所以胤禩根本不可能像剧中所写,煽动大一堆人,甚至包括雍正儿子来反对雍正。事实上应该反过来才对,胤禩在争位失败以后就认输躺平,期望雍正放过自己,但雍正仍然不肯留他一命。另外,胤禩其实性格软弱,在家都是听老婆的。事实也证明郭络罗氏也很有政治眼光,比胤禩本人看的更准,所以雍正对自己这个弟媳也不会放过。历史上雍正对臣下讲出“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煌蒂”这话,反映了雍正极度自信的一面。他的施政也体现了这一面,虽千万人吾往矣。不过,雍正最终也死在极度自负上面。他贪图长生,迷恋丹药,结果反而因服食丹药,重金属中毒身亡,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死于服食丹药的煌蒂


                          IP属地:四川130楼2024-07-18 14:38
                          回复
                            雍正批奏折,非常有个性,嬉笑怒骂,洋溢于纸面,完全不像一般煌蒂处理公文的风格。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雍正批给田文镜的,全文是:“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煌蒂。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又如,雍正批给年羹尧的:“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雍正批给石文焯的:“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雍正批给李卫的:“好事好事!此等事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煌蒂也!”
                            雍正批给王国栋、赵弘恩的:“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惧,特谕。”“灯下所批,字画潦草,汝其详加审视。”
                            雍正批给阿克敦的:“岂有是理!朕心寒之极,未料王士俊如此待朕也。”
                            雍正批给吴关杰的:“你本不是什么超群之才,料理好你份内的事就足可以了。”
                            雍正批给曹頫的:“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IP属地:四川131楼2024-07-18 14:58
                            回复
                              更正:雍正批给阿克敦的:“今到广西,若仍皮软欺隐,莫想生还北京也。”


                              IP属地:四川132楼2024-07-18 1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