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宝钗与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4
脂评本原文之所以会对宝钗与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大书特书,这显然又是在为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这个全书大结局而预作铺垫。事实上,也只有宝钗肩负了引导顽石复返大荒山的重任,且宝玉甘心听从宝钗的劝导,癞头和尚才会为宝钗、宝玉安排这么一场金玉良姻。而关于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脂评本中亦有不少提示性内容。
一是第22回的《山门•寄生草》与第63回的《邯郸梦•赏花时》。在《红楼梦》所引录的诸多昆剧曲文中,唯有这两首曲子被曹雪芹全文照录,足见其关涉非常。且这两支曲子皆与宝钗、宝玉密切相关。《山门•寄生草》写的是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从悲凉愤懑到出世解脱的心路转变历程。故从“漫揾英雄泪”起始,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收结。此曲原是宝钗的最爱,被宝钗评价为“填的极妙”。在宝钗生日宴上,由宝钗亲口推荐给宝玉。稍后宝玉平生第一次“悟禅机”,即由宝钗所推荐的这支《山门•寄生草》给引出。而《邯郸梦•赏花时》写的是吕洞宾下凡度化世人,何仙姑嘱咐他莫要留恋人间的酒色财气,应尽快完成任务,速返天界,故曰:“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此曲被安插于宝玉生日宴上、宝钗抽取“艳冠群芳”花名签的时刻。作者专门写出宝玉听闻此曲时的态度乃是颠来倒去念叨宝钗花名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显然是有意用何仙姑对吕洞宾的劝告,来隐喻后文中宝钗对宝玉的引导。由此两曲合看,脂本的大结局乃是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这已可谓是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是戚序本第7回脂批亦明言:“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点明宝钗即使面对与丈夫离别、自身沦为弃妇的结局,她依然能够做到内心“自安”,而且将天下女子所在乎的一切(婚姻、名利等等)都看冷、看空,给舍弃掉了。很显然,若不是宝钗主动引导宝玉悟道出家,她肯定不会是这种“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大彻悟心境。
三是第17回宝玉给宝钗蘅芜苑预先题写的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这也是对宝钗一生最好的概括。作为青春少女时,宝钗乃是大观园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日后即使经历了丈夫的出家为僧,她依然拥有“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内心安宁与幸福!按,酴醿,又写作荼蘼,蔷薇科悬钩子属观赏植物,别名佛见笑。因其花期在百花凋残的春末夏初,与牡丹同时,所以古诗文中酴醿(荼蘼)常与牡丹联用,代表“春归”、“终了”等意象:“不缘天气浑无准,要护荼蘼继牡丹”、“纵百卉千花已离披,也趁得,酴醿、牡丹时候”。具体到《红楼梦》中,酴醿又象征宝玉出家。故麝月所抽花名签有曰“开到荼靡花事了”。而宝钗、麝月正是宝玉出家的见证人,她们在书中的象征正是牡丹、酴醿(荼蘼)。所以“睡足酴醿梦也香”象征的正是宝钗面对丈夫出家时的内心安宁。这也同样说明了宝玉的出家为僧,正是基于宝钗的主动引导,而不可能是出于宝钗主观意志之外的事件。
四是第8回《嘲通灵顽石》首联有云:“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其中,“又向荒唐演大荒”指的也是宝钗引导宝玉出家一事。按,该诗以“女娲炼石”起首,到颔联时却突然转向吟咏宝钗、宝玉的金玉良姻:“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脂砚斋注明:“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甲戌本第8回侧批)已知贾宝玉系顽石后身,则宝钗必定是女娲转世,整个诗联才具有前后贯通的完整意义,而不至于是虚图对偶工仗。由此反观首联,“又向荒唐演大荒”的确切含义就只能是指女娲炼石以后,又转世成为宝钗,向这块行事荒唐的顽石(贾宝玉)演说复返大荒山的真谛。因此,宝钗不仅担负了引导宝玉悟道出家的重任,她还是顽石的创生者女娲,本来就负有拯救和度化顽石的责任。这也就是脂本中癞僧、跛道、警幻等仙界人物皆一边倒地支持金玉良姻,反对木石姻缘的缘故所在!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脂评本原文之所以会对宝钗与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大书特书,这显然又是在为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这个全书大结局而预作铺垫。事实上,也只有宝钗肩负了引导顽石复返大荒山的重任,且宝玉甘心听从宝钗的劝导,癞头和尚才会为宝钗、宝玉安排这么一场金玉良姻。而关于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脂评本中亦有不少提示性内容。
一是第22回的《山门•寄生草》与第63回的《邯郸梦•赏花时》。在《红楼梦》所引录的诸多昆剧曲文中,唯有这两首曲子被曹雪芹全文照录,足见其关涉非常。且这两支曲子皆与宝钗、宝玉密切相关。《山门•寄生草》写的是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从悲凉愤懑到出世解脱的心路转变历程。故从“漫揾英雄泪”起始,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收结。此曲原是宝钗的最爱,被宝钗评价为“填的极妙”。在宝钗生日宴上,由宝钗亲口推荐给宝玉。稍后宝玉平生第一次“悟禅机”,即由宝钗所推荐的这支《山门•寄生草》给引出。而《邯郸梦•赏花时》写的是吕洞宾下凡度化世人,何仙姑嘱咐他莫要留恋人间的酒色财气,应尽快完成任务,速返天界,故曰:“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此曲被安插于宝玉生日宴上、宝钗抽取“艳冠群芳”花名签的时刻。作者专门写出宝玉听闻此曲时的态度乃是颠来倒去念叨宝钗花名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显然是有意用何仙姑对吕洞宾的劝告,来隐喻后文中宝钗对宝玉的引导。由此两曲合看,脂本的大结局乃是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这已可谓是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是戚序本第7回脂批亦明言:“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点明宝钗即使面对与丈夫离别、自身沦为弃妇的结局,她依然能够做到内心“自安”,而且将天下女子所在乎的一切(婚姻、名利等等)都看冷、看空,给舍弃掉了。很显然,若不是宝钗主动引导宝玉悟道出家,她肯定不会是这种“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大彻悟心境。
三是第17回宝玉给宝钗蘅芜苑预先题写的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这也是对宝钗一生最好的概括。作为青春少女时,宝钗乃是大观园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日后即使经历了丈夫的出家为僧,她依然拥有“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内心安宁与幸福!按,酴醿,又写作荼蘼,蔷薇科悬钩子属观赏植物,别名佛见笑。因其花期在百花凋残的春末夏初,与牡丹同时,所以古诗文中酴醿(荼蘼)常与牡丹联用,代表“春归”、“终了”等意象:“不缘天气浑无准,要护荼蘼继牡丹”、“纵百卉千花已离披,也趁得,酴醿、牡丹时候”。具体到《红楼梦》中,酴醿又象征宝玉出家。故麝月所抽花名签有曰“开到荼靡花事了”。而宝钗、麝月正是宝玉出家的见证人,她们在书中的象征正是牡丹、酴醿(荼蘼)。所以“睡足酴醿梦也香”象征的正是宝钗面对丈夫出家时的内心安宁。这也同样说明了宝玉的出家为僧,正是基于宝钗的主动引导,而不可能是出于宝钗主观意志之外的事件。
四是第8回《嘲通灵顽石》首联有云:“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其中,“又向荒唐演大荒”指的也是宝钗引导宝玉出家一事。按,该诗以“女娲炼石”起首,到颔联时却突然转向吟咏宝钗、宝玉的金玉良姻:“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脂砚斋注明:“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甲戌本第8回侧批)已知贾宝玉系顽石后身,则宝钗必定是女娲转世,整个诗联才具有前后贯通的完整意义,而不至于是虚图对偶工仗。由此反观首联,“又向荒唐演大荒”的确切含义就只能是指女娲炼石以后,又转世成为宝钗,向这块行事荒唐的顽石(贾宝玉)演说复返大荒山的真谛。因此,宝钗不仅担负了引导宝玉悟道出家的重任,她还是顽石的创生者女娲,本来就负有拯救和度化顽石的责任。这也就是脂本中癞僧、跛道、警幻等仙界人物皆一边倒地支持金玉良姻,反对木石姻缘的缘故所在!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