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8贴子:412,818

回复:陆游其实不及元稹情深善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求刘彻忠于妻子,这个是不现实的。哪怕是现代,虽然现代婚恋观夫妻彼此要忠诚,但是如果条件悬殊的双方,经济条件优越的男方出轨,女方也管不住的,甚至很多女方为了钱不得不委曲求全。如果原配接受不了,那就离婚呗,但是很多原配还是会为了钱委曲求全。如果是这样,又感觉是你情我愿,似乎也谈不上对不起原配?所以这种你能怎么评嘛?甚至我都敢说,如果原配让位,一堆女人排队想上位的,哈哈哈哈!所以感觉即使是现代,门当户对条件相当的才讲得起忠诚。要求刘彻忠于妻子,这个是不现实的。哪怕是现代,虽然现代婚恋观夫妻彼此要忠诚,但是如果条件悬殊的双方,经济条件优越的男方出轨,女方也管不住的,甚至很多女方为了钱不得不委曲求全。如果原配接受不了,那就离婚呗,但是很多原配还是会为了钱委曲求全。如果是这样,又感觉是你情我愿,似乎也谈不上对不起原配?所以这种你能怎么评嘛?甚至我都敢说,如果原配让位,一堆女人排队想上位的,哈哈哈哈!所以感觉即使是现代,门当户对条件相当的才讲得起忠诚。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69楼2025-01-23 08:55
回复
    卫子夫后来可能是如你所说放不下至上名位。这就是我说的一旦适应了某种利益,再想割舍掉就很难了。其实如果断臂求生退步抽身也是一条生路的话,像你前面说的自请辞去皇后之位和刘据去过地方诸侯的生活也不错的,卫子夫应该考虑一下的。当然我知道这很难,因为我自己割舍掉一些利益,心里也很难受舍不得的。人都是如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位信得过的智者推卫子夫一把,帮她分析利弊,疏通思想。人有时候光凭自己是很难痛下决心的,宝玉不也是靠宝钗引导出家的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0楼2025-01-23 09:15
    回复
      如果刘彻不是煌蒂,他跟陈阿娇基本算门当户对。放在现代,陈阿娇要求刘彻专一,也算合理。但刘彻是煌蒂,陈阿娇的娘家都是臣子,这就严重不平等了。所以皇后基本上很难要求煌蒂专一,只有独孤皇后等少数例外。还有一种婚配是男方虽然是掌握大权的权臣,但女方是公主郡主。比如,东晋桓温的正妻是南康郡主。南康郡主即以悍妒闻名,对桓温的小妾动辄打杀,桓温拿老婆也没办法。直到桓温纳了成汉国主李势的女儿做妾,南康郡主又上门打闹,这才弄出“我见犹怜,何况老奴”的名言。


      IP属地:四川471楼2025-01-23 09:38
      回复
        确实,人有时候光凭自己是很难痛下决心的,宝玉也是靠宝钗引导出家的。卫子夫应该是没人引导她,或者有人引导也不会听。


        IP属地:四川472楼2025-01-23 09:39
        回复
          比如,你是卫子夫,在刘彻对你甜言蜜语的时候,你代入看一下陈阿娇是什么下场,就可以知道一旦色衰爱驰,刘彻将会怎样对待你,赶紧汲取教训还来得及——说实话,还是很难啊!可能因为我本身在男女关系上也不是什么道德感很高的那种人。我年轻时付出惨重代价的也是一段不太光彩的感情,所以我也算自食恶果。正因为我有这些感受和经历,所以我也很明白还是会有一些女人沦陷。我怀疑李夫人能看清刘彻,没准是因为她不爱刘彻吧?我感觉那种纯为利益不爱或者压根就是鄙视这种人渣不爱的也能看清刘彻。道德感不高的,因利益而爱的还是容易沦陷。你知道那些即使看到陈阿娇下场但还是沦陷在刘彻的抬举里的女人心里怎么想的吗?即便像我这样理智上明白是非对错道德的,但内心还是情不自禁地有些得意,我知道这不光彩,可这又的确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渣男配贱女,表子配苟不是没有道理的。道德感强的女人也可以避免被渣男祸祸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3楼2025-01-23 11:07
          回复
            讲那些苍白的大道理,很容易。但是置身于诱惑中,真的很难把持得住自己。黄金动人心,美色迷人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4楼2025-01-23 11:45
            回复
              名利、情欲,都会让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有龙象之力能自拔的是少数,被人推一把能放下的也能避免毁灭,但是还是有很多最后付出惨重代价或者走向毁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6楼2025-01-24 07:26
              回复
                我觉得像卫子夫那种状况还好,因为一旦请辞就没有回头余地。一咬牙一跺脚去了,皇帝准了,也就决定了,无法反悔无法回头,剩下的就是一个适应过程。其实没准适应了地方诸侯生活,感觉也不错的,人生都是有利有弊的,没准会觉得地方诸侯的生活逍遥自在也说不定。我反而觉得最难断的是情欲,因为这个是会反反复复分手复合分手又复合分手又复合分手又复合……直到付出惨重代价或走向毁灭。情欲,真的反反复复好难断,即便最后无可奈何断了,也可能留下一辈子都无法完全放下的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7楼2025-01-24 07:29
                回复
                  已经说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能跳出人性的局限性,同时还要与狼共舞,那就只能说祸福自取,愿赌服输。赌赢了,荣华富贵一辈子得以善终,赌输了,反正也享受几十年了,不算亏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78楼2025-01-24 08:44
                  回复
                    你说的是,我当年其实也是在赌。靠,听你这么一说,其实我觉得我跟卫子夫差不多。我现在自视比一般女人清醒,可其实当年我在陷入情欲之中的时候,也无法做到自拔清醒。真的,即使现在再来一遍,我感觉我依然未必能把持得住。如果刘彻刚好是我喜欢的类型,前期这么对我的话,我还真招架不住,八成也会沦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79楼2025-01-24 09:29
                    回复
                      我当年的赌跟卫子夫差不多,几乎也是一个必输之赌,而且现在想来策略也是炸裂(捂脸)。我说如果我是卫子夫,会装可怜求饶,还真不一定(捂脸)。当年也是跟对方刚、吵,结果耗尽了对方对我的感情吧。人都是旁观者清,说别人都好容易,轮到自己稀碎。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80楼2025-01-24 09:32
                      回复
                        金燕西也对冷清秋说你全身上下哪样不是金家的?就跟你说卫子夫的一切都是刘彻赐予的一样,这话真的好伤人啊!所以高攀豪门,吵架都没得底气,换我我真的忍不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81楼2025-01-24 15:43
                        回复
                          所以《红楼梦》反复批判反思情痴情迷,因为一旦情迷,就可能丧失理智,作出错误的判断,陷入错爱孽缘之中。只有爱而不失理智,做到由情而悟,这才是更高境界的爱情


                          IP属地:四川482楼2025-01-24 15:51
                          回复
                            回复网友“爱明悟”: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山门·寄生草》,是因为这支曲子正好体现了鲁智深由愤世嫉俗走向淡泊出世的心路历程,这也恰恰跟宝钗的愤世嫉俗、淡泊出世的佛道精神本质高度契合。书中的宝钗最爱《山门·寄生草》,而我最初也是因为宝钗向宝玉推荐《山门·寄生草》而领悟到宝钗愤世嫉俗、淡泊出世、法爱慈悲的思想境界。实际上,中国古代表现佛理禅机的诗词曲赋很多,但像《山门·寄生草》这样由愤世走向出世的,并不多见。苏轼《定风波》虽然也很好,但苏轼更多地是自身经历仕途坎坷、牢狱之灾以后,才开始渐近于佛道,而且一开始还不愿意完全接受,始终保留有强烈的儒家入世欲念。鲁智深、宝钗却不是因为自身遭遇不幸才亲近佛道的,鲁智深是在打抱不平以后才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宝钗是在极富极贵的时候就猛烈抨击官场黑暗。鲁智深、宝钗皆是因为追求社会正义,才深刻领会到现实的黑暗,转而走向了佛、道的大彻悟境界。所以,在出发点上是高于苏轼的。苏轼尚未破“我执”,宝钗的“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则最终做到了破“法、我二执”。
                            回复网友“爱明悟”:
                            跟苏轼相比,王维更早亲近于佛教。所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并不是在经历仕途坎坷以后,再接受佛理,而是他天然比苏轼更倾向于佛教。所以王维从早年开始,诗风就有恬淡之风。苏轼则本来是纯儒家,他是自身经历仕途坎坷、牢狱之灾以后,才开始渐近于佛道,而且一开始还不愿意完全接受,始终保留有强烈的儒家入世欲念。所以,苏轼尚未破“我执”,王维则是破了“我执”,尚未破“法执”。如果拿王维跟宝钗相比,王维是“小乘”,对社会正义没兴趣,爱佛教纯粹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内心恬静。宝钗则是“大乘”,强烈追求社会社会,爱护芸芸众生,具有“怜愍众生,故有法爱”的“如来性品”(见《大般涅槃经》)。所以,宝钗是连“法、我二执”都一并破了,“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回复网友“爱明悟”:
                            脂砚斋明说,“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就诗风来说,宝钗“自写身份”的作品,比较理性冷峻,接近于宋风;宝钗“讽刺时事”的作品,则酣畅犀利,颇有几分唐韵。所以,很难单说宝钗的作品是宗唐或宗宋。不过,林黛玉的诗作倒确实是宗明。林黛玉的诗作也可以概括为“何幸邀恩宠”、“满纸自怜题素怨”两类。前者接近于明初三杨的台阁体,后者接近于晚明性灵文学,虽然也跨了两百多年,但都属于明代。
                            回复网友“火车”:
                            书中宝钗与宝玉之间具有“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的高度精神契合。而在书外,宝钗的愤世嫉俗、淡泊出世、法爱慈悲,跟我的思想也是高度契合!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3楼2025-01-24 16:08
                            回复
                              我之所以觉得曹雪芹的正义带有文人的天真幼稚和书生意气,是因为他只是打出一个口号,消灭脏官。这玩意谁能说是错呢?但是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实现,全是空白,当然一部讲述闺中故事的小说也根本不可能具体展开官场斗争,又不是权谋郑智剧。事实上我觉得像曹雪芹或宝玉这样的文人进入官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还是写小说的写小说,出家的出家,怎么看他们也不像混官场搞郑智的料(捂脸)。只有一个高大上的口号,而没有任何郑智智慧和能力,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正义要怎么实现,哈哈哈哈!比如像宝玉这样空有热血正义的青年,毫无郑智眼光智慧和能力,进入官场后,没准被人当枪使,成为某些派系争权夺利的工具棋子而已。难道你不知道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吗?宝玉以为他是在伸张正义,其实不过是别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棋子罢了,最后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你方唱罢我登场,官场该咋样还咋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84楼2025-01-24 17: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