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45贴子:87,748,674

回复:到底是谁或什么创造了世界,揭露宇宙终极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奢摩他也即是止,只有在你对轮回具有某种出离心时才会发生。我们稍早谈了一点出离心,记得我们谈过的领带吗?要如何了解出离心?就像一条领带,很荒谬,但是你依然戴着它,然后一直想着它很荒谬,这真的是出离心的最佳形式。不要剥夺自己享有领带,如果你剥夺,那就有点像是声闻乘的出离心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6楼2018-03-31 18:19
回复
    基本上你们必须了解,所有这些所谓世俗的快乐、世俗的成功、世俗的获得,全都没有自性。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真的,它们没有终了,没有自性。我们已经做了这么许多事,已经得到这么许多东西,已经达到这么多目的,但是永远不够,我们仍然想要更多。我们认为这是必需的,但往往并非如此。记得吗,就像是购物,也许十二条牛仔裤就够了,但是你购物的方式像是要活上一千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7楼2018-03-31 18:20
    回复
      你们知道为什么出离这么困难吗?当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执着,以及被美丽的亚曼尼或便宜耐穿的佐丹奴所吸引,但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认为自己拥有的总是不够的,缺乏不安全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8楼2018-03-31 18:20
      回复
        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无止尽的、像链状的不清净感知?当你想到海滩,这个海滩联系到加州,加州海滩联系到好莱坞,好莱坞联系到珍妮弗•洛佩兹,珍妮弗•洛佩兹又联系到另外一个东西……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不清净;感知就像一条没有终点、非常强壮结实的链子,无止尽地来到我们这里。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给它们机会。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不清净感知,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不清净感知,就好像我们对它上瘾了。我们对不清净感知上瘾,若没有以某种方式注射,以某种方式娱乐――像是舞蹈、音乐、电视,或是读一本小说,──即使是一分钟我们也坐不住。我们需要不停地注射娱乐,那就是为何它们不断前来,让你愈来愈沉迷的原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1楼2018-03-31 18:36
        回复
          修「止」或禅定使你对它们完全放手,唯一想的只是有点呆呆的蓝花。当任何其他念头出现时,你只要回到花朵上。藉由这样做,当你思考时,所有的念头自然出现,但这次你所想的只是蓝花或是呼吸,不清净感知被猛然吓到了,不知如何对你是好。因为通常你都饥渴地等在那里,张开双臂与嘴,像是永远不够,但是这次你突然不注意它们了。就是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2楼2018-03-31 18:38
          回复
            「止」的襌修根本上是不理会、非娱乐的艺术,是当你只专注在呼吸或蓝色的花时,不理会不清净感知的艺术。所有的不清净感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头几个月它们会叮叮作响地来干扰:「嘿,注意我们!」就像个被宠坏的顽皮小孩。它们想要你注意它们,但是你才不管,你只是看着这朵蓝花,然后不清净感知逐渐投降,然后你知道如何处理它们。假如你想要两个不清净感知,你可以有两个,假如你想要三点前开除它们,你可以开除它们。因此不清净感知是在你的控制之下,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觉受现分。这只是对「止」非常简短的介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3楼2018-03-31 18:40
            收起回复
              发展出「止」的良好基础后,然后修「观」。 有很多修「观」的方法。基本上,「观」是了知无我的智慧,你可以做声闻乘与大乘通常做的分析式的襌修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5楼2018-03-31 19:01
              回复
                1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6楼2018-03-31 19:01
                回复
                  像我曾经说过的,没法多谈这个清净感知。清净感知超越我们,它是一位成就者观看的方式,或是成就者所具有的那种感知。假如今天一位成就者来此,他会如此看事物吗?他仍然会去摊贩中心,经历四处逛逛、选择那一摊比较好、那一摊比较不好的麻烦吗?成就者意谓什么?成就者意指没有自我、没有骄慢、没有嫉妒、没有执着的人,他完全没有这些情绪。
                  所以我们只能猜测。当某个热爱榴莲的人看着榴莲时,甚至榴莲的形状都是美丽的,那就是为什么有人甚至设计一个像是榴莲的房子;但是对我们一些厌恶榴莲的人来说,我们无法忍受榴莲。这是非常有分别的感知。我不知道,要是有人供养榴莲给一个没有分别的人,他或她会有何种感知。或是他是「他」还是「她」?都不是,他超越了「他」和「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7楼2018-03-31 19:03
                  回复
                    我们大多数人说想要成佛时,我们所想要的只是比现在好一点的生活──不需要工作,也许周休六天、工作一天,也许连一天工作都不需要,因为能请假,路上开车没有红灯,沙发椅按个钮就能变成浴缸......各式各样的东西;这是我们想要的,不是吗?真的,实际上就是这样。
                    我们读佛经,然后在心里创造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轮回──思维上的轮回;然后我们读佛经,在心里创造出一个思维上的涅槃。有一个真的轮回,有一个真的涅槃,但是我们佛教徒试着摆脱思维上的轮回,并且试着去获得思维上的涅槃,我们却一点也没有更接近摆脱真正的轮回,我们甚至不去想真正的涅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8楼2018-03-31 19:0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1楼2018-03-31 19:28
                      回复
                        真正的涅槃超越我们的情绪。假如我成佛的话,我能即刻遍知一切――立即知道过去和未来发生什么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4楼2018-03-31 20:47
                        回复
                          17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5楼2018-03-31 20:48
                          回复
                            证悟空性光明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邃,随着众生的根机,而显现应化身。清亮明澈的水中,月亮的影子自然会显现。同样,如果众生根机成熟,佛的显现也随处可见,处处都有佛的化身为迷茫众生指点迷津。
                            应化身的形象是各种各样的,有时是人,有时是动物,有时甚至是除了六道众生以外的一些物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6楼2018-03-31 21:08
                            回复
                              佛在传法的时候,听得懂所讲内容的人,就成了佛的首批弟子;而旁边一些飞鸟、昆虫,虽然听不懂佛法,但毕竟听到了佛的声音,故而也播下了菩提的种子。这都是根机不同的结果。
                              有的众生根机非常成熟,不但亲自被佛度化,而且佛仅仅讲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能当下开悟,成为阿罗汉,或发了菩提心。
                              即使像我们这样的人,也是曾在释迦牟尼佛修道的时候,依靠佛的种种方便而令根机成熟了的众生,所以才有机会听闻修持佛法。但因为我们是释迦牟尼佛弟子中比较野蛮、不够精进的众生,根机成熟的程度还不够,所以我们不能被释迦牟尼佛亲自度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7楼2018-03-31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