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两组诗的长处并非仅仅在于它们所叙述的行役过程在客观上具有时间的连续性,也不仅仅在于它们清晰地勾勒了一条没有间断的行役路线,而在于它们采取了化整为零又合零为整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空间跨度极大的陇蜀山水和历时三月的行役过程。正如苏拭所云:"老杜自秦州越成都,所历辄作一诗,数千里山川在人目中,古今诗人殆无可拟者。"(朱卉《风月堂诗话》卷上引)
蜀道山川,自古闻名遐迩。从张载的《剑阁铭》到李白的《蜀道难》,无数骚人墨客咏叹过它的险峻雄壮。但是那些作品往往未能展示它的全貌,因为它确实不是一篇诗文的篇幅所能包涵的。只有当杜甫找到了组诗这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诗的容量之后,才有可能对蜀道山川的全貌进行描绘。我们读这两组诗时,无异展开了一幅山水长卷,赤谷、铁堂峡、盐井……一一接踵而至,进入眼帘。我们仿佛跟随着诗人登绝顶、穿峡谷、经栈道、渡急流,最后来到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很难想象,除了这种组诗的方式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诗歌形式能够描摹出千里蜀道的全部雄姿。这是杜甫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对山水诗表现形式之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
----------------------------
① 《万丈潭》一诗作于杜甫逗留于同谷时,注家或以为非纪行诗,如宋人崔鷃曰:"诗题两纪行:《发秦州》至《凤凰台》,《发同谷县》至《成都》。二十四首皆以纪行为先后,无复差舛。"(《杜诗详注》卷八引)我们也认为它不属于"发秦州"、"发同谷"两组组诗,但它所描写的对象也是蜀道山川,故本节中仍论及之。
②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二《诗话新集》中引网山《送蕲帅》诗句。按:来人林亦之号网山先生。
-----------------------------
蜀道山川,自古闻名遐迩。从张载的《剑阁铭》到李白的《蜀道难》,无数骚人墨客咏叹过它的险峻雄壮。但是那些作品往往未能展示它的全貌,因为它确实不是一篇诗文的篇幅所能包涵的。只有当杜甫找到了组诗这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诗的容量之后,才有可能对蜀道山川的全貌进行描绘。我们读这两组诗时,无异展开了一幅山水长卷,赤谷、铁堂峡、盐井……一一接踵而至,进入眼帘。我们仿佛跟随着诗人登绝顶、穿峡谷、经栈道、渡急流,最后来到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很难想象,除了这种组诗的方式之外,还有什么别的诗歌形式能够描摹出千里蜀道的全部雄姿。这是杜甫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对山水诗表现形式之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
----------------------------
① 《万丈潭》一诗作于杜甫逗留于同谷时,注家或以为非纪行诗,如宋人崔鷃曰:"诗题两纪行:《发秦州》至《凤凰台》,《发同谷县》至《成都》。二十四首皆以纪行为先后,无复差舛。"(《杜诗详注》卷八引)我们也认为它不属于"发秦州"、"发同谷"两组组诗,但它所描写的对象也是蜀道山川,故本节中仍论及之。
②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二《诗话新集》中引网山《送蕲帅》诗句。按:来人林亦之号网山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