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代背景之一: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唐帝国建立以后,有过两个被史家称为盛世的时期,前一个是唐太宗贞观时期(627-649),后一个是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论政治清明,当然是贞观胜过开元,但如论经济发达,则开元堪称后来居上。因为自从贞观以来,虽然政治上也出现过比较混乱的阶段,但唐初制定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等开明的措施却一直在促进着生产的发展,经过一百年的积聚,唐帝国在开元年间达到了隆盛的顶点。
唐玄宗是通过诛韦后,杀太平公主等斗争而得以登基并巩固帝位的,即位之初尚能励精图治,头脑比较清醒。开元元年(713)擢姚崇为相,姚建议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玄宗皆纳之。开元四年(716),以宋璟代姚为相,宋主张限制女宠,疏远馅臣,精简刑法,减轻苛政,严格控制边将轻动干戈,玄宗亦多听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云:"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这是后代史家的评价。元稹《元昌宫词》(《元氏长庆集》卷二四)云:"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这是后代诗人的赞颂。待到开元末、天宝初,唐帝国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之间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斜,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新唐书·食货志》)到天宝十三载(754),唐帝国的户口数达到了最高纪录:"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资治通鉴》卷二一七)。
唐帝国建立以后,有过两个被史家称为盛世的时期,前一个是唐太宗贞观时期(627-649),后一个是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论政治清明,当然是贞观胜过开元,但如论经济发达,则开元堪称后来居上。因为自从贞观以来,虽然政治上也出现过比较混乱的阶段,但唐初制定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等开明的措施却一直在促进着生产的发展,经过一百年的积聚,唐帝国在开元年间达到了隆盛的顶点。
唐玄宗是通过诛韦后,杀太平公主等斗争而得以登基并巩固帝位的,即位之初尚能励精图治,头脑比较清醒。开元元年(713)擢姚崇为相,姚建议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玄宗皆纳之。开元四年(716),以宋璟代姚为相,宋主张限制女宠,疏远馅臣,精简刑法,减轻苛政,严格控制边将轻动干戈,玄宗亦多听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云:"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这是后代史家的评价。元稹《元昌宫词》(《元氏长庆集》卷二四)云:"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这是后代诗人的赞颂。待到开元末、天宝初,唐帝国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之间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斜,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新唐书·食货志》)到天宝十三载(754),唐帝国的户口数达到了最高纪录:"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资治通鉴》卷二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