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打开一轴山水长卷而发现所画的峰峦溪壑都呈现着大同小异、甚至彼此雷同的面貌,那么,不管画家勾勒点染的技法有多么高明,也难免使人产生厌怠之感。同时,如果杜甫的这二十多首诗以同样的角度或用同样的手法来摹写陇蜀山川,那么也是无法引人入胜的。可是杜甫毕竟是"巨笔屠龙手"(《苏拭《次韵张安道读杜诗》,《东坡集》卷二),他没有用同一的模式来写这些诗。从而使这些诗与其所反映的对象一样地气象万千。首先,这两组诗在题材的安排上是颇见匠心的。虽然山川之险壮与道路之艰难是贯穿整个组诗的主要内容,但是具体到每一首诗上,却各有侧重,而且还融入了许多其他内容,诸如国步之艰危、民生之凋弊等,这就使这些诗不仅在内容上无一雷同,而且十分充实。
泥功山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远,乃将泪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龙门阁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
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泥功山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远,乃将泪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龙门阁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
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