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吧 关注:6,181贴子:89,568

回复:噙泪悼于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外地的勤王军队也源源不断向北京开进,也先只是长驱直入,并没有取得周围的战略要点,宣府、大同都还在明军手里,也先要想获得胜利,就得速战速决,与北京的明军进行决战,不然很容易腹背受敌,弄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全军覆没。
明军还拥有武器上的优势,火器可以很好地实施远程打击,遏制骑兵的进攻,另外,也先的军队都是骑兵,骑兵不善攻城,可以联想到后来的后金和大明的宁锦大战,努尔哈赤的骑兵是何其的精良,在精良的武器和坚固的城墙面前,还不是被打得人仰马翻,连努尔哈赤同志自己都送了人头。
地理优势
北京作为大明的都城,城防工程是首屈一指的,周围有护城河环绕,易守难攻,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北京城的防御是极其精良的,李自成攻下北京是靠人从内部打开城门的,清兵攻下北京城是李自成放弃的,八国联军攻北京是慈禧主动放弃的等等,自明朝以来北京城真正经历过战火而被拿下来的次数一次都没有,三朝古都的城防工程不是浪得虚名的。

北京保卫战兵力分布_图
人和优势
北方的游牧民族被称为蛮夷,意为未开化的民族,野蛮、残暴是这些民族的特点。城破意味着家破人亡,所以面对外族的入侵,北京城的百姓团结度是空前的,这也不难怪于谦在短时间内就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据记载,一个月内就加固了北京城周围45里的城墙,整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特别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把城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构筑了城壕,加强了城防。
同时,命令工部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在城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沙栏木,共设置门扉11000余个、沙栏木长5100余丈,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在修建防御工事的同时还将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了北京,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多力量大永远是真理。


IP属地:广东145楼2021-05-25 11:53
回复

    北京保卫战地图_图
    可见于谦提出的固守北京并不是突出他的“另类”,而是有对形势的认真分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也先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了。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再一次出现两宋时期战略被动的局面,保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于谦也成为了民族英雄,于谦与岳飞、张煌言被世人称为“西湖三杰”,他的坚持力战,避免了历史的改写。


    IP属地:广东146楼2021-05-25 11:54
    回复
      于谦冤死后,朝廷下令抄家,但锦衣卫搜查发现堂堂一品大官家里却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是供奉着朱祁钰赐予的蟒袍、剑器。奉命抄家的锦衣卫看到此情此景无不落泪,感慨于谦大人的清正廉明。
      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的部下,但十分推崇于谦的为人,他在于谦死去的地方敬酒祭奠,忍不住大哭。
      曹吉祥对此感到很愤怒,下令鞭打他。但尽管如此,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敬酒祭奠于谦。久居深宫之中的皇太后消息不通,很多天后才得知这一消息,为此叹息哀悼了很久,一度悲愤到水米不进。
      沉冤得雪,大义永昭于谦死后他的职位便空出来了,这一抢手的大官职被石亨的党羽陈汝言顶替。但不到一年,他被被人检举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达到了几万两白银。
      明英宗下令查处后,铁非常愤怒的质问:"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后来,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终于获得了平反。


      IP属地:广东147楼2021-06-20 00:09
      回复
        因观王金陵效白乐天何处难忘酒之作,喜其切近人情,乃亦效颦,非敢追踪前人,不过遣兴而已二首 明.于谦
        其一
        何处难忘酒,隆冬客异乡。
        门前风凛凛,天外雪茫茫。
        候馆人烟少,前途道路长。
        此时无一盏,安得解愁肠。
        其二
        何处难忘酒,承恩昼锦荣。
        宾朋相慰藉,儿女共攀迎。
        白发庭闱健,青春事业成。
        此时无一盏,安得叙欢情。
        -------附 白乐天 《何处难忘酒》七首
        何处难忘酒,长安喜气新。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
        省壁明张榜,朝衣稳称身。此时无一醆,争奈帝城春。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
        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此时无一醆,何以叙平生。
        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罗绮,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醆,争过艳阳天。
        何处难忘酒,霜庭老病翁。暗声啼蟋蟀,干叶落梧桐。
        鬓为愁先白,颜因醉暂红。此时无一醆,何计奈秋风。
        何处难忘酒,军功第一高。还乡随露布,半路授旌旄。
        玉柱剥葱手,金章烂椹袍。此时无一醆,何以骋雄豪。
        何处难忘酒,青门送别多。敛襟收涕泪,簇马听笙歌。
        烟树灞陵岸,风尘长乐坡。此时无一醆,争奈去留何。
        何处难忘酒,逐臣归故园。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
        半面瘴烟色,满衫乡泪痕。此时无一醆,何物可招魂。


        IP属地:广东148楼2024-03-18 07:24
        收起回复
          忆西湖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绝句
          梦里相逢西子湖,
          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
          添得新坟一座无?


          IP属地:广东149楼2024-04-12 21:48
          回复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明 于谦《上太行山》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彼时,半百之年的于谦虽已鬓染霜华,可犹奔波在巡抚河南、江西两省的旅途上,辗转千里,不辞劳苦。
            西风落日,斜阳向晚,倦鸟知还,孤身跋涉在太行途中的他虽离家越来越远,但却步履坚定,初心不改,立马太行,雄视千里。
            “霄汉翱翔应有自,生平不为稻粱谋。”,于谦有济世之才,志在四方,一生忧国忧民,舍己为公,造福于民,以兴国为己任。
            这首《上太行山》是其遭到宦官王振构陷昭雪后官复原职,二度出巡两省时所作,虽历尽万千苦辛,依然痴心不改,一往直前。


            IP属地:广东150楼2024-04-13 07:32
            回复
              “百炼玄金,溶为金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填御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若磐石……”在开封市龙亭区北郊乡的铁牛村,有一个铁牛庙,该庙没有供奉其他神灵,而是供奉了一尊铁犀牛,这段铭文就刻在铁犀背上。
              身高2.04米,围长2.66米,这尊铁犀独角朝天,双目炯炯,两肢前撑,躯体魁梧,面朝着日夜奔流的黄河方向,背后守护的就是“八朝古都”开封。
              这尊铁犀并非无名之辈,而是大有来历的,为明代时任河南巡抚于谦所铸造。在中国古代传统理念中,铁者金也,金生水,为水之母。犀即牛也,牛坤属,坤为土,性能克水,故铸置铁牛在此,以镇压黄河水患,保佑一方平安。


              IP属地:广东151楼2024-04-16 10:48
              回复
                于谦,这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爱国诗人,深受中华儿女爱戴和仰慕的清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便是治水能吏。
                宣德五年(1430年),33岁的于谦被委以重任,擢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巡抚衙门设在开封。在金秋九月,于谦单车赴任,没想到,此去开启的巡抚地方生涯,竟长达十八年之久。


                IP属地:广东152楼2024-04-16 10:49
                回复
                  于谦到开封的第二年,黄河暴溢,冲决堤岸,淹没开封府所属的民田达五千多顷。汹涌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咆哮着,撕咬着,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饿殍遍野,数不尽的百姓无家可归。
                  作为一方长官,于谦心急如焚。他顾不得自身安危,身先士卒,不分昼夜带领部属与民众治理水患,经过多日拼搏,才将水魔降伏。
                  在漫长的岁月里,于谦不辞辛劳地奔波于黄河岸边。为了防范洪水泛滥,他将修筑堤防作为重要任务,《明史》记载,“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IP属地:广东154楼2024-04-17 01:25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4-04-20 16:13
                    收起回复

                      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上的于公祠堂。


                      IP属地:广东156楼2024-04-20 16:57
                      回复

                        这是七年前的老照片 缅怀于大人


                        IP属地:广东157楼2024-04-20 17:01
                        回复
                          从 蔡东藩先生的《明史演义》第三十六回 摘录一段文字如下:
                          边将转奏朝廷,廷臣拟遣使往报,太监兴安出呼群臣道:“公等欲报使,何人堪为富弼、文天祥?”太监又来出头,然窥他语意,实是希承风旨。尚书王直道:“据汝所言,
                          莫非使上皇陷虏,再为徽、钦不成?”一语直诛其心,且以宋事答宋事,尤不啻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兴安语塞。乃命给事中李实为礼部侍郎,大理寺丞罗绮为少卿,及指挥马显等,令赍玺书,往谕瓦特君臣。既而脱脱不花及乜先,先后遣使至京,决计送还上皇。景帝犹豫未决,尚书王直首先上疏,请即遣使恭迎。胡濙等又复联名奏请。景帝乃御文华殿,召群臣会议,且谕道:“朝廷因通和坏事,欲与寇绝,卿等乃屡言和议,是何理由?”王直跪奏道:“上皇蒙尘,理宜迎复。今瓦剌既有意送归,何不乘此迎驾,免致后悔。”景帝面色顿变,徐答道:“朕非贪此位,乃卿等强欲立朕,今复出尔反尔,殊为不解。”贪恋帝位,连阿兄俱可忘却,富贵之误人大矣哉!众闻帝言,瞠目不知所答。
                          于谦从容道:“大位已定,何人敢有他议?惟上皇在外,理应奉迎,万一敌人怀诈,是彼曲我直,我得声罪致讨,何必言和。”景帝颜色少霁,乃对于谦道:“从汝从汝。”
                          帝位不移,自可曲从。乃再拟遣使。右都御史杨善,慨然请行,中书舍人赵荣亦请往,乃命二人为正使,更以都指挥同知王恩,锦衣卫千户汤胤为副,赍金银书币,出都北行。适礼部侍郎李实等南归,中途相值,实述乜先语,谓迎使夕来,大驾朝发。善额手道:“既如此,我等迎归上皇便了。”两下相别,南北分途,实等还京复命,不消细说。
                          善以此次出使,决不虚行,检阅所赍各物,除金币外无他赐,乃独捐资俸,添购各种新奇等件,随身带往。


                          IP属地:广东158楼2024-04-20 18:48
                          回复
                            明史演义第三十七回摘录片段:是年冬月,乜先复遣使至京,贺来年正旦,且贡名马。尚书王直,请遣使答报,有诏饬兵部议决。于谦道:“去年乜先使来,臣闻他弑主为逆,尝请发兵讨罪,未邀俞允,今反欲遣使答报么?”原来景泰二年,乜先曾弑主脱脱不花,于谦请讨逆复仇,景帝不从,至是乃复阻遣使,竟得罢议。惟脱脱不花被弑情由,亦须补叙明白。先是脱脱不花娶乜先姊,生了一子,乜先欲立以为嗣,脱脱不花未允,且与乜先夙有违言。乜先遂攻脱脱不花,脱脱不花败走,经乜先追击,杀死脱脱不花,把他妻孥收没,自称监国。至景泰四年,且僭立为汗,复遣使致书,称大元田盛可汗。田盛二字的音义,与天圣相似,末署添元元年。景帝答书,亦称他为瓦剌汗。景帝不从于谦之请,且称他为汗,亦是投鼠忌器之意。乜先遂日渐骄恣,且据有脱脱不花的妃妾,左抱右拥,朝欢暮乐,害得朝政不理,部众分解。蛾眉误国,中外一辙。阿拉知院求为太师,乜先不许,且将阿拉二子,尽行杀毙。阿拉大怒,纠众攻乜先,乜先沉湎酒色,毫不设备,竟被阿拉拿住,数他三罪道:“汉儿血在汝身,脱脱不花汗血在汝身,乌梁海血亦在汝身。天道好还,今日汝当死。”乜先无词可答,竟被阿拉一刀,挥作两段。阿拉欲继立为汗,忽被鞑靼部目孛来杀入,战败身死。孛来夺乜先母妻,并玉玺一方,访得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仍拥立为鞑靼汗,号称小王子。自是瓦剌骤衰,鞑靼复炽


                            IP属地:广东159楼2024-04-20 19:04
                            回复
                              有一年,山西发生蝗灾,身为三品巡抚的于谦带领着手下的衙署人员,跟着农民一起到地里,亲自动手捕捉蝗虫.百姓看到于谦在地里灭蝗的憔悴身影,无不感动得落泪.乡亲父老由此认定于谦才是真正属于这块土地的父母官.


                              IP属地:广东160楼2024-04-20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