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吧 关注:6,181贴子:89,591

回复:噙泪悼于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明王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它一直秉承着朱棣留下的旨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便是最好的写照,历代帝王也都一直延续着这个理念,除此之外手下大臣也不乏精兵悍将,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则被后世称为大明王朝第一功臣的于谦。于谦是一位军事家,同样也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文天祥为标榜,与岳飞元帅齐名,先后领导了保卫京师之战、夺门之变、铲除宦官等功绩,朝廷上下无不敬佩。然而最终却被自己奉献一生的明王室给杀害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
于谦从小就有鸿鹄之志,他把报国当作是自己一生的目标,在明宣宗时期,王爷朱高煦起兵造反,是他帮助宣宗击溃了朱高煦。
在土木堡之变后,身为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的五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在这国家危难之际,大臣于谦挺身而出,他支持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登基,并且还驳斥了南迁的逃跑主义言论,并积极的组织了军事力量,与瓦剌决战于北京城外,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不向权贵折腰,坚持自己的原则,深受老百姓爱戴,使得大明王朝逐渐走向了中兴,可以说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梦想。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于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了上皇,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并恢复了其帝位,在宣谕朝臣以后,便立即把于谦以及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以及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
行刑那天全城的百姓都来到现场,看着被五花大绑的于谦后,许多人都流泪了,于谦死后,行刑的刽子手因为心怀愧疚,自刎身亡。
后来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奉命抄家,但到了于谦家中,却发现家徒四壁,除了皇帝赏赐的蟒袍跟剑器外,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不禁也落下了泪,久居深宫中的皇太后刚开始不知道于谦被处死,后来才得到消息,为此叹息哀悼了好几天,再后来,英宗也后悔了。
可以说于谦的死是大明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如果他不死,大明的格局走向也不会偏离,如果他不死,百姓也可多享受两天好日子,不过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他的死亡消失了,但是他的事迹却一直流传下来,让我们后人去学习,他的形象也会被铭记在所有人心中


IP属地:广东142楼2021-05-20 21:18
回复


    IP属地:广东143楼2021-05-20 21:22
    收起回复
      于谦是一个文官,在这之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为何坚信能守住北京城?是盲目的自信,头脑发热,靠一腔热血?那么,于谦有条件赢下这场保卫战,延续大明的命脉吗?
      政治方面
      也先最大优势在于他抓了英宗,你打我就是打你的主子,大逆不道之罪,说白了,就是拿英宗做挡箭牌,为自己开路。事实上,也先这张王牌也起到了作用,守关边将面对这种情况,缩手缩脚,投鼠忌器,被也先攻下了不少城池。
      于谦抓住了也先想利用被俘的英宗作为政治筹码的弱点,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征得皇太后同意后,另立朱祁钰为新君,即明代宗,遥遵明英宗为太上皇,很巧妙的化解了政治上的劣势,这样也先手里的明英宗这张王牌成为了摆设,也先的小算盘落空了,没办法只能跟明军硬碰硬打了。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基础的军事行动往往无果而终,北京是政治中心,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民众认同度高,明朝的宗庙、众多的机构都设在北京,南迁就等于放弃了北方的半壁江山,没有了长城战略屏障和幽云十六州的战略要冲,南方无险可守,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当初朱棣迁都原因之一就是北京离长城近,政府可以快速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控制好长城一带,不然像两宋一样,一望无际的平原,无险可守,不是将士不用命,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金刚钻做不了瓷器活,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在平原上根本挡不住骑兵,最后成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军事方面
      “英明”的朱祁镇领导和他“机智”的秘书王振虽然败光了明朝的一线精锐部队,但明朝的统治根基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还有大量的二线部队,虽然战斗力差一点,但人数众多,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质量上的差距,况且明朝的动员能力强,于谦在短时间内就组织了22万的军队。


      IP属地:广东144楼2021-05-25 11:45
      回复
        外地的勤王军队也源源不断向北京开进,也先只是长驱直入,并没有取得周围的战略要点,宣府、大同都还在明军手里,也先要想获得胜利,就得速战速决,与北京的明军进行决战,不然很容易腹背受敌,弄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全军覆没。
        明军还拥有武器上的优势,火器可以很好地实施远程打击,遏制骑兵的进攻,另外,也先的军队都是骑兵,骑兵不善攻城,可以联想到后来的后金和大明的宁锦大战,努尔哈赤的骑兵是何其的精良,在精良的武器和坚固的城墙面前,还不是被打得人仰马翻,连努尔哈赤同志自己都送了人头。
        地理优势
        北京作为大明的都城,城防工程是首屈一指的,周围有护城河环绕,易守难攻,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北京城的防御是极其精良的,李自成攻下北京是靠人从内部打开城门的,清兵攻下北京城是李自成放弃的,八国联军攻北京是慈禧主动放弃的等等,自明朝以来北京城真正经历过战火而被拿下来的次数一次都没有,三朝古都的城防工程不是浪得虚名的。

        北京保卫战兵力分布_图
        人和优势
        北方的游牧民族被称为蛮夷,意为未开化的民族,野蛮、残暴是这些民族的特点。城破意味着家破人亡,所以面对外族的入侵,北京城的百姓团结度是空前的,这也不难怪于谦在短时间内就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据记载,一个月内就加固了北京城周围45里的城墙,整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特别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把城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构筑了城壕,加强了城防。
        同时,命令工部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在城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沙栏木,共设置门扉11000余个、沙栏木长5100余丈,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城池的防御性能。在修建防御工事的同时还将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了北京,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多力量大永远是真理。


        IP属地:广东145楼2021-05-25 11:53
        回复

          北京保卫战地图_图
          可见于谦提出的固守北京并不是突出他的“另类”,而是有对形势的认真分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也先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了。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避免了再一次出现两宋时期战略被动的局面,保住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于谦也成为了民族英雄,于谦与岳飞、张煌言被世人称为“西湖三杰”,他的坚持力战,避免了历史的改写。


          IP属地:广东146楼2021-05-25 11:54
          回复
            于谦冤死后,朝廷下令抄家,但锦衣卫搜查发现堂堂一品大官家里却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是供奉着朱祁钰赐予的蟒袍、剑器。奉命抄家的锦衣卫看到此情此景无不落泪,感慨于谦大人的清正廉明。
            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的部下,但十分推崇于谦的为人,他在于谦死去的地方敬酒祭奠,忍不住大哭。
            曹吉祥对此感到很愤怒,下令鞭打他。但尽管如此,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敬酒祭奠于谦。久居深宫之中的皇太后消息不通,很多天后才得知这一消息,为此叹息哀悼了很久,一度悲愤到水米不进。
            沉冤得雪,大义永昭于谦死后他的职位便空出来了,这一抢手的大官职被石亨的党羽陈汝言顶替。但不到一年,他被被人检举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达到了几万两白银。
            明英宗下令查处后,铁非常愤怒的质问:"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后来,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终于获得了平反。


            IP属地:广东147楼2021-06-20 00:09
            回复
              因观王金陵效白乐天何处难忘酒之作,喜其切近人情,乃亦效颦,非敢追踪前人,不过遣兴而已二首 明.于谦
              其一
              何处难忘酒,隆冬客异乡。
              门前风凛凛,天外雪茫茫。
              候馆人烟少,前途道路长。
              此时无一盏,安得解愁肠。
              其二
              何处难忘酒,承恩昼锦荣。
              宾朋相慰藉,儿女共攀迎。
              白发庭闱健,青春事业成。
              此时无一盏,安得叙欢情。
              -------附 白乐天 《何处难忘酒》七首
              何处难忘酒,长安喜气新。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
              省壁明张榜,朝衣稳称身。此时无一醆,争奈帝城春。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
              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此时无一醆,何以叙平生。
              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罗绮,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醆,争过艳阳天。
              何处难忘酒,霜庭老病翁。暗声啼蟋蟀,干叶落梧桐。
              鬓为愁先白,颜因醉暂红。此时无一醆,何计奈秋风。
              何处难忘酒,军功第一高。还乡随露布,半路授旌旄。
              玉柱剥葱手,金章烂椹袍。此时无一醆,何以骋雄豪。
              何处难忘酒,青门送别多。敛襟收涕泪,簇马听笙歌。
              烟树灞陵岸,风尘长乐坡。此时无一醆,争奈去留何。
              何处难忘酒,逐臣归故园。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
              半面瘴烟色,满衫乡泪痕。此时无一醆,何物可招魂。


              IP属地:广东148楼2024-03-18 07:24
              收起回复
                忆西湖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绝句
                梦里相逢西子湖,
                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
                添得新坟一座无?


                IP属地:广东149楼2024-04-12 21:48
                回复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明 于谦《上太行山》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彼时,半百之年的于谦虽已鬓染霜华,可犹奔波在巡抚河南、江西两省的旅途上,辗转千里,不辞劳苦。
                  西风落日,斜阳向晚,倦鸟知还,孤身跋涉在太行途中的他虽离家越来越远,但却步履坚定,初心不改,立马太行,雄视千里。
                  “霄汉翱翔应有自,生平不为稻粱谋。”,于谦有济世之才,志在四方,一生忧国忧民,舍己为公,造福于民,以兴国为己任。
                  这首《上太行山》是其遭到宦官王振构陷昭雪后官复原职,二度出巡两省时所作,虽历尽万千苦辛,依然痴心不改,一往直前。


                  IP属地:广东150楼2024-04-13 07:32
                  回复
                    “百炼玄金,溶为金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填御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若磐石……”在开封市龙亭区北郊乡的铁牛村,有一个铁牛庙,该庙没有供奉其他神灵,而是供奉了一尊铁犀牛,这段铭文就刻在铁犀背上。
                    身高2.04米,围长2.66米,这尊铁犀独角朝天,双目炯炯,两肢前撑,躯体魁梧,面朝着日夜奔流的黄河方向,背后守护的就是“八朝古都”开封。
                    这尊铁犀并非无名之辈,而是大有来历的,为明代时任河南巡抚于谦所铸造。在中国古代传统理念中,铁者金也,金生水,为水之母。犀即牛也,牛坤属,坤为土,性能克水,故铸置铁牛在此,以镇压黄河水患,保佑一方平安。


                    IP属地:广东151楼2024-04-16 10:48
                    回复
                      于谦,这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爱国诗人,深受中华儿女爱戴和仰慕的清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便是治水能吏。
                      宣德五年(1430年),33岁的于谦被委以重任,擢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巡抚衙门设在开封。在金秋九月,于谦单车赴任,没想到,此去开启的巡抚地方生涯,竟长达十八年之久。


                      IP属地:广东152楼2024-04-16 10:49
                      回复
                        于谦到开封的第二年,黄河暴溢,冲决堤岸,淹没开封府所属的民田达五千多顷。汹涌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咆哮着,撕咬着,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饿殍遍野,数不尽的百姓无家可归。
                        作为一方长官,于谦心急如焚。他顾不得自身安危,身先士卒,不分昼夜带领部属与民众治理水患,经过多日拼搏,才将水魔降伏。
                        在漫长的岁月里,于谦不辞辛劳地奔波于黄河岸边。为了防范洪水泛滥,他将修筑堤防作为重要任务,《明史》记载,“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IP属地:广东154楼2024-04-17 01:25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4-04-20 16:13
                          收起回复

                            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上的于公祠堂。


                            IP属地:广东156楼2024-04-20 16:57
                            回复

                              这是七年前的老照片 缅怀于大人


                              IP属地:广东157楼2024-04-20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