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书屋如如吧 关注:4,164贴子:286,952

回复:<道德經>八十一章 * 談玄重整。編序。解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3 章.........................
......................................................****** 棄絕學, 得<大道> ******
要拋棄
自以為 自己是專研學問的人
往往才能免除一些憂患
像那些只懂得回應上面的人
跟那些經常奉承拍馬領導的人
有甚麼兩樣呢? 你如真的拋棄了
善良 跟 醜陋! 其實又能相差多少呢!?
人們所怕的又有甚麼好擔心的呢?!
自古以來這種相對的現象一直在延續著
這好比是參加一個活動跟盛宴
我們為此經常會掀起熱鬧的狂潮
就像是度過冬天後去登高
看見春天萬象更新向榮的美景
各個生氣蓬勃蠢蠢欲動
為何我仍然是無動於衷呢?
為啥我還開心不起來呢!?
我為何仍然感覺疲倦無趣啊!
感覺自己似乎已欠缺生命的活力了
看起來大家都英姿風發了
只有我仍然感覺孤獨與無力
我真的是一個既糊塗又混沌的愚人啊!
春天來了! 人人都那樣的清醒
那樣的精神 那麼的聰明
我卻甚麼也看不見 摸不著啊
這世界原是那樣的遼闊無邊無際啊!
像大海般讓人看不到盡頭
如大風一樣總不眠不休的在流動變易着
大家都受到了無比的震撼
好像只有我看來很愚笨又無能
嗄! 為何我和人們都不一樣呢
原來! 原來呀!
我的心靈早已與<道>同在同體同步了。


49楼2017-01-11 07:37
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21 章 @@
    原文 : 從 道
    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
    以此。


    50楼2017-01-11 07:44
    回复
      2025-05-23 17:45:08
      广告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4 章.........................
      ..............................................****** 與<大道> 同體同步 ******
      擁有大德的人
      他是與<大道>同體同步的
      事實上我仍很疑惑
      <大道>這個東西究竟是甚麼呢?
      我仍然恍恍惚惚的看不見又摸不著啊
      但是, <大道>也會是一個摸得著的東西吧?
      只是這個<大道>太深奧了!
      離現實太遙遠了啊!
      縱然如此,
      我們卻能感覺<大道>中有一股精氣
      讓這個精氣能帶我傳神
      <大道>能幫著<神>來帶動萬事、萬物、萬理
      來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
      這是我對<大道>的概念與認知
      我才能讓我還原到宇宙開創之初
      這就是因我心中有<大道>!
      看啊!
      我已入道並與<大道>
      同步 同體了。


      52楼2017-01-11 07:52
      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16 章 @@
        原文 復 命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復。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竟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53楼2017-01-11 07:54
        回复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5 章.........................
          ..............................................****** 清靜無為之<大道> ******
          先要有清靜無為之心的修持
          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而能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之最高境界
          你看啊! 那萬物的蓬勃生长欣欣向榮
          都會守靜而返回到原來的根本
          守清淨之心
          能真正反璞歸真
          依循著根本的 道 跟 理
          感悟到生生不息的自強之理
          讓我們認知大自然循環的規律
          我們能回歸到自然之道理,
          才是真正的聰明之舉
          生活中才不會自作聰明的輕舉妄動
          引來大災難
          當我們認識了這種自然之道的規律
          我們的心胸自然就開闊起來了
          我們就能有更大的無所不包的包容量
          我們為人處世自然就很公正
          我公正了, 就能設想得周全
          我周全了, 才能符合自然之大道
          符合自然之大道後, 我們才能長長久久
          终生都不会遇上危险與災難。
          所以! 我們先要學習清靜無為的放下之心
          我們才能真正的有所作為
          而無所不為了。


          55楼2017-01-11 08:06
          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02 章 @@
            原文: 觀 竅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56楼2017-01-11 08:08
            回复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6 章.........................
              ..............................................****** <有>與<無>不著相 ******
              凡是世上人都能分辨出什麼是< 美 >的事物
              而會排斥那 < 醜陋 >的面目
              凡是世上人都能分辨出什麼是 < 好的 >
              也因為這樣
              就能分辨出什麼是< 壞的 >
              當人人產生了< 有 >跟< 無 >的< 相 >的執著
              < 困難 >和< 容易 >就開始需要互相的幫助
              等你有了< 長 >的概念
              就必有<短>的不同形象生出
              看見 < 高 >的,
              一定會有 < 低 >的要相比較
              聽見了< 聲 >
              必然會發出< 音 >來相呼應
              看見< 前面 >的!
              就必然還有 < 後面 > 的跟隨著
              自古聖人不刻意去處理人、事、物、理
              只用 < 行動 >來代替 < 言論 > 與 < 真理 >
              就因為這樣萬物自然的開始生長變化
              雖時時在生長!
              但卻不去刻意覺察它
              就是自己做了什麼?
              也不堅持 < 對 >與 < 錯 >的 相!
              一旦成功了
              也不用他來居功求賞
              就因為您的不居功
              所以您會永遠的留在------
              那個位子上。


              58楼2017-01-11 08:25
              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03 章 @@
                原文: 安民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 則無不治。


                59楼2017-01-11 08:27
                回复
                  2025-05-23 17:39:08
                  广告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7 章.........................
                  ..................................................****** < 無為 > 至要 ******
                  領導人,最好不在下屬前面稱讚賢能的人
                  這樣大家就不會爲争寵而相忌妒而排斥
                  領導人最不能在下屬前表露自己喜愛的人或貴重的寵物
                  就不會因為争寵而去做那貪污不法的事情
                  領導者不表露出過多的慾望與要求
                  百姓的心就不會亂了步閥
                  就不會出差錯
                  這是聖賢人治理天下的要訣
                  凡事你都抱著謙虛的心
                  實際上你擁有滿腹的學問與道理
                  雖然領導人需要有高瞻遠曯的視野
                  但也要降低標準認同下屬
                  還得不失骨氣的做出百姓的典範
                  用<常道>的概念來引導百姓
                  使百姓無過多的慾望
                  讓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
                  不敢超越領導地位之上
                  上下如都抱著<無為>的心理
                  領導者如能善用<無為>之心來治理國家與百姓
                  <無為>就能變得< 無所不為 >了


                  60楼2017-01-11 08:43
                  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0 5 章 @@
                    原文 : 守中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 其猶橐龠乎
                    (橐,音:駝。龠,音:月)
                    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62楼2017-01-11 08:53
                    回复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8 章.........................
                      ..................................................****** 守中之道 ******
                      上天和大地為何都給我們感覺很不仁慈?
                      把百姓當著畜生般一個錢都不值
                      世上的聖人處事往往也讓人感覺不公平
                      處理起來總不分好跟壞都一起打平淘汰?
                      嗨! 上天與聖人處理事情我們怎能明白
                      我們就該不執著在<相>的主觀與分別上
                      天地間要像有孔的陶笛---
                      虛實相當相合
                      陶笛能吹! 就因有孔
                      內部虛空
                      才能吹出動聽又美妙之------
                      空音。
                      守在下層的人啊
                      不能妄言、妄為
                      你一生的狹隘之境
                      不能看到全面全方位
                      你偏頗不當的言行
                      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禍害
                      記住!
                      因你的侷限
                      會讓你有~~~
                      是與非分別之心
                      就容易削減你自己的能量。
                      不如謹言慎行
                      不偏不倚
                      守在中庸之道上
                      讓自己合理適度的隨著大道
                      運行。


                      63楼2017-01-11 09:04
                      收起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23 章 @@
                        原文 : 同 道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 道亦乐得之;
                        同於德者 德亦乐得之;
                        同於失者 失於乐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64楼2017-01-11 09:07
                        回复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19 章.........................
                          ..................................................****** 希言是金 ******
                          學習少說話
                          是一種切合自然的法則
                          就是狂風, 也吹不倒這個法則
                          暴雨, 也不會下個沒完沒了
                          淹沒得了他
                          是誰讓狂風 暴雨來侵擾他的呢?
                          那是天 是地的意思嗎?
                          可是天跟地都不能持久啊!
                          何況是我們微小的人類呢?
                          所以凡是追求於<道>的人
                          進入<道>的人
                          自然會與<道>的作風相同
                          求<德>的人
                          也自然能得到<德>的品行
                          如想要<丟失>的
                          也自然<失>去了
                          得<道>的人
                          往往<道>會接納他
                          與<德>接近的人
                          <德>也會包容他
                          與<失>相同的人
                          <失>也想跟他為友
                          如果我們跟一個失去一切信用的人打交道
                          當然我們會發現
                          他, 是多麼不值得大家信任啊!


                          65楼2017-01-11 09:18
                          回复
                            ...............................@@ 談玄 讀老子道德經 第 27 章 @@
                            原文 : 襲 明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66楼2017-01-11 10:01
                            回复
                              2025-05-23 17:33:08
                              广告
                              ............................************** 談衛那 解譯 老子道德經 *****************
                              .....................................................老子道德經 * 第 20 章.........................
                              ..................................................****** 能人之底蘊 ******
                              行善要不留痕跡
                              善言談的人
                              要能不被留下話柄
                              很能計算的人
                              不會留下籌碼
                              善於開關的人
                              不用鑰鎖就能開啟
                              精於綑綁的人
                              他不用繩子
                              就能讓人無法解脫
                              所以聖人跟領導人
                              往往善待又很會用不同的人
                              因此世上沒有廢棄的無用之人
                              同樣善於運用物的人
                              經常懂得廢物利用
                              這就是非常聰明的人
                              所以啊! 能人往往可做惡人的老師
                              惡人卻是能人的借鏡
                              惡人如不尊重能人老師
                              不愛護珍惜這面鏡子
                              雖然自以為很聰明又有智慧
                              實際上卻是糊塗人之輩
                              這種奧妙之理呀!
                              是一般人很難理解得了的唷!


                              68楼2017-01-11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