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665贴子:6,157,064

回复:【书痴】自己的读书记录,书评+摘抄+书讯,愿意结交每一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要读书 想要充实自己 却不知道读什么 还好遇到了楼主 准备先读读查令十字街84号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0楼2017-07-18 17:56
收起回复
    漂亮!


    701楼2017-07-18 18:20
    回复
      【心理学实验中的安慰剂效应与双盲控制】
      安慰剂效应原本是一个医学概念,由毕阙提出。意思是当病人接受一种无效药物或者无针对性药物治疗时,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出现好转。安慰剂效应指的就是病人对治疗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增强。
      在心理学的研究情境中,当个人行为受到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就出现了。这是一种心理学实验中常见的误差之一。我举一个例子,暴力行为是否由于在电视中看到暴力镜头而引起的。假定我们的被试中有从来没看过电视,但是也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我们既可以推测出这是因为,这些被试被放到一种允许他们表现攻击行为的情境下(实验)。他们觉得自己应该表现出攻击行为,因而就这么做了。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对实验的干扰。
      心理学实验针对安慰剂效应的补救措施就是双盲控制。同样以攻击行为那个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在攻击实验中加入一个喜剧节目的处理组。就是被试被分为看暴力节目与喜剧节目两组。而且在我的实验中要引入研究助手。由研究助手来迎接被试与收集数据。在研究助手不知情(不知道被试到底被分在哪一组),形成研究助手与被试都不知道哪一名被试被进行了何种处理(双盲),来消除偏见。而且这些研究助手是不知道实验假设的,因为他们负责收集数据,如果在知道假设情况下收集,会导致个人的期望因素对数据的偏见。所以我举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双盲控制是如何解决期望与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偏差。使心理学实验相对得到客观的数据。


      IP属地:辽宁703楼2017-07-18 22:57
      回复
        上海书展又要来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05楼2017-07-19 18:12
        收起回复
          心理物理学的一些概念
          【绝对阈限】产生感觉体验的最小物理刺激量。绝对阈限的研究结果往往总结为心理测量函数,描述从无到完全察觉的过渡。这条曲线大多数情况下是S型曲线。
          在心理学实验中测定绝对阈限会出现一种误差,就是【感觉适应】。指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反应逐渐减少的现象。所以说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只能是近似绝对值,或者称为近似阈限。
          于是针对反应偏差,产生了【信号检测论】(SDT)的系统研究方法。简单说,信号检测论不关注感觉本身,关注的是刺激事件的出现与否。 阈限测量时,除了刺激本身的强度外,至少还有两个因素也会影响被试判断的结果:一个是被试对信号出现的期望的程度,另一个是被试作出判断后获得的奖惩的情况。
          【最小可觉差】(JND)人类或动物对某种感觉刺激的变化能察觉到的最小差。比如我给被试一根10mm的小棒,当小棒增加到11mm时被试才能发觉,两个长度不一样。这个差值就是最小可觉差,进一步引出了韦伯定律,即JND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值是恒定的。
          这些概念虽然有些枯燥(本人觉得很有趣),但是恰恰是心理物理学的必备基础,心理物理学研究的无非是,物理刺激是如何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心理物理学因此与感觉生理学产生了联系,感觉生理学是研究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信息传递的过程。而研究心理学中特定感觉之前,我们需要这些知识把一个物理事件转化成心理事件。


          IP属地:辽宁706楼2017-07-19 23:49
          回复
            以前只想着看自己的书,体验着自己的阅读世界便好,突然想到古人尚且有百家争鸣而扬长避短之风,几千年后的我怎么能此般闭塞。幸运能发现这样一个如此渊博多彩的贴,已收藏,向楼主致谢,愿做你的书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07楼2017-07-23 07:50
            收起回复
              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的高低
              写在文前,本文是通过三本书的例子来比出乾嘉史学中三家村(钱大昕、赵翼、王鸣盛各自代表作的高低。而不是和稀泥说各有优劣,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各家学术准确度)。我先说结论。史学价值《考异》>《札记》>《商榷》。
              清代乾嘉学术,催生出的三本史学考证式著作。从清末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到民国时期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再到胡梁之后吴虞的《中国文学选读书目》都收入三家村的著作了。客观的说《考异》、《札记》、《商榷》是清儒通释诸史最著名的三本书。但是三本书在今天的名声是不一样的。赵翼的《札记》可以说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我曾经在某某杂志上看到过有人列举中国历史20名作(仅仅是20本),就有《札记》。更不用说《札记》被印刷的次数最多。名气第二的是王鸣盛的《商榷》解放前有国学丛书版本、解放后中国书店影印过广雅丛书本。而钱大昕的《考异》和前述《商榷》一起重印一遍后,很少出版社再去出版。可以说名气最末。但是三本书的学术价值,我认为正好反过来,即《考异》第一、《札记》第二、《商榷》最差。
              如果严格从考据上看,《考异》无疑属于考证类著作。其他两本不是,至少在狭义上说不能算考证。而且钱大昕在我眼中是史学天才,他的《考异》中很多点石成金之语,或者说考据太高明了。
              我举一个例子。《后汉书.光武本纪》载十三年“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钜鹿,真定属常山,河间属信都,城阳属琅邪,泗水属广陵,淄川属高密,胶东属北海,六安属庐江,广阳属上谷。”这是说,东汉光武帝十三年的时候,把西汉十三个很小的王国(这些王国都只辖三四县之地,而级别与领有三四十县的郡相当,是不合理的现象,是西汉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结果)取消了,将它们的地盘并入邻近的郡,这一举措自然是对头的。问题是根据上面的记载,数来数去只省并了九国,那里来的十三国?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给《后汉书》作注时认为十三解释不了,应该是九。这一结论一直到钱大昕之前没有人质疑。等到钱大昕写《考异》时说,《光武本纪》写错了,或者说后代传抄错了(印刷术之前手抄,李贤那个例子就说明唐朝时已经是错的了)。不是十三,也不是九。应该是“十国”。真正的《光武本纪》是这样的“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钜鹿,真定属常山,河间属信都,城阳属琅邪,泗水属广陵,淄川(属)、高密、胶东属北海,六安属庐江,广阳属上谷。”只去掉“三”、“属”两个字就豁然贯通了。钱大昕是根据阅读《续汉书.郡国志》发现《光武本纪》的错误。
              上面这个例子在《考异》中算非常小儿科的。有很多史书错误,经过钱大昕考证,我们发现很多史实讲清楚了。所以我说《廿二史考异》是真正的考据,相比之下其他两本不算。
              接下来我先说学术价值最差的《商榷》。《札记》有自己的特点,留最后说。
              王鸣盛的《商榷》说对了的地方有,但是大多是前人议论过的,前人领悟到的。然后他再说一遍,所以用我的标注,他的书价值不大。我这里批判的是他另一部分—他乱说的部分。错误是比比皆是的,我举三个例子。
              【1】地名属性搞错,这是王鸣盛最常犯的错误,在《名字郡县义例不定》一篇文章中出现好几次。比如说到倪宽时,提到千乘人。他把千乘当作县名对待,殊不知,在汉代千乘可以是县也可以是郡。王鸣盛没有说清到底是哪一个,臆测出结论。同一篇文章说到“卫绾,代大陵人。此但言县无郡而又著其乡者”。王鸣盛把代当成县,大陵当成乡。其实大陵是太原郡的属县,汉景帝削藩之后,太原仅一县,所以太原大陵,在史书中习惯称为代大陵。王鸣盛根本没理解,代是什么意思,胡乱猜测又一例子。
              【2】这个例子比较有名。就是王鸣盛在《商榷》中的“魏武三都说”,这结论已经被现代史学家驳得体无完肤了。我们先看看王大先生自己的原文“魏武之世先后三都:建安元年迎天子都许;至九年灭袁氏后迁都邺;至末年又自邺迁洛。”并且嘲笑陈寿写《武帝纪》中没有讲迁洛的事情。这里王大先生犯了四重错误、首先如果说的是魏都,那么必须从曹操建安十八年受封魏公算起,此前不得有魏都。第二从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延康元年受禅为止。没有魏都,只有汉都。第三建安九年曹操到邺,是就任冀州牧,不是迁都。第四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都邺。知道曹丕时代一直都邺。所以哪来的魏武三都,是不是曹操在哪,哪就算都?王大先生嘲笑陈寿,显得自己很无知。
              【3】王鸣盛不但嘲笑陈寿,还嘲笑过班固。比如他在《汉书.高帝纪》中看到“代郡五十三县、太原郡三十一县”就用《汉书.地理志》对照说地理志中代郡是四十三县,太原郡是二十一县。本纪错了。其实《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是汉末的情形。与高帝相差二百多年。地理沿革怎么会一样?
              我举的例子,本意不是黑王鸣盛。《商榷》自有自身的价值。但是它自己的错误也是数不清的。这种书在史学价值上当然低于《考异》。而且稍微了解清代乾嘉学派的人都知道。性格上钱大昕低调,沉稳,搞考据扎实。王鸣盛常常爱说前人怎么怎么错了,突出自己的厉害,为的是噱头。余嘉锡曾经委婉的批评过王鸣盛的史学功底“平生著作,考证疏略者往往而有”,就是说,王鸣盛考证出的东西,前人考证过了。没有什么创见。
              最后说说《札记》。如果说《考异》是点石成金,《商榷》是自己贴金。那么《札记》属于披沙炼金。在才华上赵翼虽然不如钱大昕。但是赵翼做了另一番工作就是钩稽史料。在这一点上《商榷》也是。但是王鸣盛不如赵翼做得好。钩稽史料就是把相似的史料整理在一起,看看有什么规律。中国传统史料是按照纪传表志一路写下来的。本纪是按年叙述、列传是人物传记、表是重大事件的格式化、志是典章制度的记叙。这样的体例有一个缺点,就是很多互相关联的史料,散见各章。赵翼的《札记》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些史料整理在一起。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整理得好,他对历史的看法往往独到。赵翼自己也很谦虚,自己做的工作无非整理,非考证。以今天的眼光看,赵翼的《札记》更像一本论文集,他看历史选取的很多角度,不夸张说就是一个个论题。只不过现在的史学者可以利用更广泛的史料而已。(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有趣的是《廿二史札记》比《廿二史考异》晚了整整十五年。我想钱大昕的某些振聋发聩的话,多少对于赵翼来说是启思开窍。
              放在清代学术史里看,今天三本书的高下是能看出来的。用杨树达的话说“考证史实,为事较难,而所得反小;钩稽史实,为之者较易,而收获反丰”。这不就是学术价值往往与名气成反比的委婉说法么。
              2017年7月23日


              IP属地:辽宁708楼2017-07-23 20:09
              收起回复
                是水瓶座吗233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09楼2017-07-23 20:24
                收起回复
                  欢迎加入热爱文学的群,群号码:571764542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0楼2017-07-26 21:13
                  回复
                    可以推荐一本推理小说吗


                    711楼2017-07-27 22:48
                    收起回复
                      看了你的贴,买了好几本回来,陈寅恪的书,84号书,但感觉都看了好无趣,有些看不懂。我初级水准,很少看书。这才开始尝试看书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712楼2017-07-28 00:23
                      收起回复
                        结果就买了这么多艰深的书,宝宝心塞


                        来自iPhone客户端713楼2017-07-28 00:23
                        收起回复
                          你好楼主 看到你读了这么多的书还有你在读书道路上的享受我感到很吃惊 吃惊之余更多的是自愧不如 楼主我现在是一名即将升入大学的学生 在此真诚请教 该如何去读一本书 怎么样去读一本书才会真正的体会到精髓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如果有幸 希望楼主可以帮忙解答 在此不胜感激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4楼2017-07-28 23:06
                          收起回复

                            到了几本年代久远的书
                            非常优秀的一套历史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87年到1993年出齐40种。这套书的作者在各自领域都是佼佼者,每个人的名字,每个人的文章我都如数家珍。他们是中国历史学界的黄金一代,以后的学术界我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英雄,以后的学者再难写出“必前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必不可无”的学术书。粗粗翻看目录,从作者选题就可以看出大家风范,问题意识决定学术框架与标准。而且目录是中英文双语,方便国外学者检索。往大了说《世界文化丛书》是80年代、90年代中国出版业狂飙突进、知识分子热衷于主编各种丛书的缩影。那时候的出版界,没有弥漫现在的商业气。这个圈子里住着那么一批人,自甘寂寞不失风骨,把著书做书当成养花种草般的生活艺术去做。从纸张、装帧、版式设计还是插画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更不用说那批坚实的作者群那批可爱的读者群的支撑(80年代文化类书籍的印数动辄十几万,在现在则是几千)。20年后,再拿起这些泛黄的书,没有理由不把它们当作神明对待。


                            IP属地:辽宁715楼2017-07-29 19: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