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ione吧 关注:32,797贴子:571,217

回复:中国之不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个大佬,能讲一下四凶吗?


IP属地:江苏417楼2019-09-13 19:25
收起回复
    关于所谓四凶,这四个中华文化传说中的怪兽只要你对神话略微了解的话应该都不会陌生:混沌、穷奇、饕餮、梼杌。这四者并列最早见于春秋左传。被称为古时候帝王的不成器的儿子,所谓帝鸿之子混沌,少昊之子穷奇,缙云之子饕餮,颛顼之子梼杌。
    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是很搞笑的,因为帝鸿指的是黄帝,而缙云在某些语句下也是指代的黄帝,很有意思。
    关于混沌,他作为神出现远远早于怪兽。先秦庄子里混沌是中央的天地,浑然天成无面目,这个形象与同时期的山海经里的帝俊江是接近的。:“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帝江与帝鸿在很多古文献里都指出实际上是同一位。混沌作为帝鸿之子,与其父形象一致,基本没有大问题。但到了汉代,《神异经》里开始出现混沌状如犬的野兽模样。整个过程其实很容易看出是后来人的记录,对古典神话的歪曲与再创作。
    而所谓穷奇,从一开始出现就是怪物。但成书于先秦的山经和成书于汉代的海内经则记录了完全不同的两种穷奇的形象。《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山海经·海内北经》中也有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头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日从足。",很明显看出关于穷奇的形象还没有定论。甚至东汉人注释《淮南子》的时候,还把穷奇看做天神。
    穷奇那时候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所谓恶兽也是后来才形成的。
    至于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那关于四凶到底真相如何呢,让我们回归目前已知最早的记录: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饕餮、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四凶最早是和尧舜相关联的。但是很巧合的是《史记》里记录了舜一则和四凶十分类似的记录《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四罪四凶,流放四方边境。名称不同,行为类似,目的相同。很有意思,对不对?
    而且其实四凶四罪在名称和神话上还有更多的关联性。首先所谓歡兜很多记录里认为他是黄帝一族,而且歡兜与混沌从语音上十分接近。形象上来说歡兜与帝江都有有翼这个典型的特征。共工根据丁山的研究可以看做鲧或穷的扩散音。而所谓的鲧在古文献里是颛顼的子孙,他的神话也着重突出鲧固执与顽劣。而孔安国注三苗时直接宣城“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也。”
    四凶与四罪不同名但实际却是相同的。古时是神,是部族。但他们被击败了,于是成为了不肖子,进一步被歪曲成为怪兽。


    IP属地:安徽418楼2019-09-16 17:23
    收起回复
      潘多拉的有吗?CP中的潘多拉身份是?


      IP属地:广东419楼2019-09-18 15:38
      收起回复
        说起四灵,现在人都知道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甚至这个也经常成为日本动漫里表现的中国元素(当然这也因为阴阳道也吸纳了的缘故)。但大家知道为什么是这四个吗?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最早源于星象,我国古人将星空划分为几个区域中央的三垣外围则是二十八宿对应天下九州。二十八宿分诸四野,东西南北,也就形成了四个大的区域。在秦汉时期又为这四野增添了五行属性,五方五行五色。东是木、是青。东方七宿由苍龙也更多被叫做青龙。南是火,是红,对应的就是朱雀。西是金,是白,天上就是白虎。北是水,是黑,对应就是玄武。
        但为什么是这四种动物形象呢?这就涉及另一个我国传统生物划分——五虫。西游记中对此其实也有描写。但这其实不是佛教的说法,最早来源于《礼记》
        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万物之数也。
        羽虫之长是凤凰(朱雀)、毛虫之长是麒麟(白虎)、甲虫之长是灵龟(玄武),鳞虫之长是蛟龙(青龙)。形象差别最大的就是白虎了。
        但根据目前考古研究,白虎等四象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反倒是麒麟作为四灵出现要到秦汉。用神秘的麒麟代替常见的猛虎作为毛虫的象征从逻辑上很恰当。但反过来白虎是原本的毛虫之长也没多大的问题


        IP属地:安徽420楼2019-09-26 09:32
        回复
          兩個問題:
          1.
          先秦中國神話除去女媧
          還有哪些女神
          是具備「地母神」性質的?
          2.
          先秦中國神話
          有相當於「世界樹」、「宇宙山」的地方或神木嗎?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421楼2019-09-30 20:37
          收起回复
            话说回来尧舜这样的角色该怎么理解,以前的暴力篡位变成了民主禅让的政治寓言?还是像罗慕卢斯和雷慕斯那样?至于更晚出现的燧人与华胥呢?后期添加的历史化人物?


            IP属地:江苏422楼2019-10-03 10:37
            收起回复
              突然受某FATE设定影响——苏美尔神话中古老战神巴扎扎
              跟各位聊一下

              ababa,也可写作Zamama,是战争之神,基什城(Kish)的守护神。他与尼努尔塔(Ninurta,大神恩利尔之子,也是战神)有联系,扎巴巴的象征——鹰头权杖——经常被描绘在尼努尔塔的象征旁边。女神芭芭(Baba)与伊南娜(Inanna)常被描述为他的妻子。
              作为战士之神,扎巴巴在战斗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勇猛。绰号“石头粉碎者”突出了他可怕的本性。同样,位于巴比伦的扎巴巴大门(Zababa Gate)也被称为“憎恨它的攻击者(It Hates Its Attacker)”。扎巴巴在神话中很少被提及,一般是作为阿舒尔(Assur)之子与尼努尔塔一同出现。特别是在古巴比伦王国之后,芭芭女神常被认作是他的妻子。扎巴巴也常常作为伊南娜的配偶被引用,出现时往往是成对的。然而,这种组合可能是由于他们共同的好战本性。
              他的绰号“土地之主(Lord of the Lands)”将扎巴巴与恩利尔(Enlil)等同起来,因为这一般是恩利尔的头衔。扎巴巴也被认为是阿卡德的萨尔贡的铭文上的神,伊拉巴(Ilaba)。萨尔贡认为伊拉巴是他个人的神,在征服基什之后,他将两位神等同起来。基什是扎巴巴的城市,但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王萨姆苏-伊路那(Samsu-iluna)的碑文上把扎巴巴与伊斯塔尔都写成是基什城的主神,对扎巴巴崇拜的最早证明可以追溯到早王朝时期。为符合他的好战本性,扎巴巴的图像常与狮子、狮子头权杖联系在一起。在其他战神尼努尔塔与伊斯塔尔的图像上也有这类标志。
              各位不妨推论一下他的神格与权能可行范围吧!


              IP属地:北京423楼2019-10-05 22:01
              收起回复
                签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24楼2019-10-14 15:45
                回复
                  还在更新吗 想问问牛郎织女个故事有没有特别之处
                  网上提到织女与蚕女有关,还有那只帮助牛郎的牛是什么来历?


                  IP属地:上海425楼2019-11-10 22:03
                  收起回复
                    请问四时神青干、朱四单、白大燃、墨干和四时主有没有关系啊


                    IP属地:广东426楼2019-11-11 22:47
                    收起回复
                      大佬,能不能讲解一下春节?


                      IP属地:江苏427楼2019-11-17 10:31
                      收起回复
                        那些所谓的“爱情”——牛郎织女(羽衣型)、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型)
                        讲这个话题其实很伤心,因为这种解剖很冰冷,也会破坏中国神话里的那种美感,但是还是想讲出来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牛郎织女和七仙女都是民间传说,和他们相似的故事在历朝历代的笔记、文学里屡见不鲜。基本上这种爱情故事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牛郎织女型和七仙女型。
                        牛郎织女的故事成型最早是在南朝,在这之前是牛、女的传说,这个是源于古老星象崇拜——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个也是牛郎织女的结局,也是最初的作用,解释天空中隔着银河的两颗星星,这个角度上来说和古希腊的星座神话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这个故事在后来的传说中变质了,人们把这个星座神话加以延伸补充细节,将牛郎变作人类的农民,织女保持天帝的女儿,以此来满足故事创作者和受众的那种自尊心或者说虚荣。除此之外,牛郎和织女为何在一起,这个本身就是所谓羽衣型故事的一个杂糅。即一个农民/贫民,因为偷看仙女洗澡,偷走仙女衣物,以此为要挟仙女下嫁给他并生了孩子,几年后(一般是三年),在孩子的帮助下,仙女找到衣物,独自飞上天去。
                        这个神话看上去很美,但仔细深究的话,牛郎这类贫民根本算不上尊重女性,他们在这些仙女看来和强盗、无赖根本没有本质区别。他们用强迫的手段使得仙女委身于他,所以当仙女有机会后会立刻飞离,回到天上与自己的父母团聚。在牛郎织女里,因为结果是注定的(牛郎星和织女星),所以在这个神话里为了消弭一些不顺畅的内容,变添加了一个助力——老牛。这个老牛几乎无所不能,能知道过去未来,牛皮还能使人飞天。这种角色在民间故事里出现,一般都是代表作者的力量,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主角完成自己的任务。


                        IP属地:安徽428楼2019-11-18 09:20
                        回复
                          与结果先行的牛郎织女相比,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更加悲哀,同样的这则故事最早出现在六朝的《搜神记》里。同样类型的民间传说还有田螺姑娘、龙女三娘等等,基本上就是一个贫民一无所有但品质很好,突然有一天一个仙女来到他面前一无所求说死说活要嫁给他,两个人生活了几年(一般是三年),这三年里,这个贫民生活越来越好,然后男子发现女子的身份(主动或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女子为了报恩/爱慕男子品德等而来到他身边,女子最后与男子分开。事实上早期的七仙女传说就是如此展开的,她的下凡是天帝的命令,时间到了,就得离开。
                          这个民间传说充分满足了所谓底层贫民,那些现实里的loser(用现在话说就是*丝)的幻想,自己一无所有混的屁也不是却能有美女愿意倒贴。为了让这些loser显得不那么*丝,于是乎给他添加了各种善良的品行,如孝啊,如帮助弱小(一般是小动物)这些。而为了让故事不那么功利,于是乎七仙女变得是爱慕男子而下界的。到了现在更加延伸出什么欢天喜地七仙女这些**的故事来,那些个仙女一个个都成了为了爱情的斗士。
                          七仙女类型故事最本质的核心就是个女子和贫民男子生活了几年后就得离开,那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就涉及到我国古代一个古老而很悲哀的习俗——典婚,俗称共妻。
                          典婚,又称作承典婚、典妻婚。它是指丈夫将妻子典租给他人,在商定的时间内成为典夫的妻妾,期满后仍归原夫。典妻的丈夫多因贫困交加,生计困窘,故愿将妻子典与他人。典租双方须有媒证,并订契约,写明典租期,典租价。租期到后两不相欠,各回各家,如果生下了子女则要归典方所有,被典的妇女则独自回到原来的家中。
                          这种典期一般三至五年。怎么样是不是和两类故事很像?


                          IP属地:安徽429楼2019-11-18 09:37
                          收起回复
                            大佬,我想了解一下古代祭祀方面的东西,比如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背后,先民的巫术行为一类的知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30楼2019-11-21 20:07
                            收起回复
                              有没有阿依努那边的神介绍啊


                              IP属地:广东431楼2019-11-21 23: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