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吧 关注:23,114贴子:97,613

回复:每日科技快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学家发现“前所未有”逆转皱纹和脱发的方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够消除衰老所引发的皱纹和脱发问题——至少在小鼠身上有效。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科学家探寻了逆转显著衰老过程的方法。这项研究成果20日发表在美国《细胞死亡和疾病》杂志上,揭示了该研究团队在小鼠身上停止引发衰老征兆的突变的过程。
在细胞中,细胞赖以生存的化学能量的90%都由线粒体产生。随着人类年岁增长,线粒体功能减弱。这可能会导致很多衰老征兆的出现,比如皱纹和脱发。科学家们认为,当线粒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丢失,就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神经障碍等因年龄引发的疾病。
科学家们在小鼠身上激活了令其线粒体功能减弱的突变,就像人类衰老之后的变化那样。在短短四周时间内,小鼠的毛发开始脱落、变灰,并变得无精打采。在四至八周内,小鼠皮肤开始出现皱纹。雌性小鼠皱纹比雄性小鼠严重。这些皱纹与内源性衰老(即自然衰老)以及由抽烟、日晒等引发的外源性衰老的情况相似。
研究团队称,这些小鼠的皱纹与人类外源性衰老相似,因为外层皮肤变厚,皮肤细胞数量增加,并出现炎症和毛囊功能障碍,正如人类外源性衰老时所经历的那样。至于内源性衰老,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中的四个标记也消失了。
当科学家们停止这种突变后,小鼠长了皱纹的皮肤和毛发脱落情况得到逆转。小鼠恢复到原本的样子,线粒体功能也得到恢复。
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遗传学教授、该论文作者凯沙夫·辛格说:“据我们所知,这个观察结果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当突变被终止时,小鼠其他老化的器官并未出现逆转迹象。这有可能意味着,线粒体对于皮肤健康比对于内脏器官健康更重要。
这项研究不仅表明线粒体是引发衰老征兆的关键因素,而且表明由线粒体引发的衰老征兆可以通过恢复线粒体的原本功能而得到逆转。虽然人类还远无法实现这一过程,但这为潜在的治疗性和预防性药物奠定了基础。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18年7月22日报道;2018年7月24日一期(第21710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1161楼2018-07-24 13:46
回复
    挑食的孩子更高大健壮
    如果孩子挑食,父母总会担心他们营养不良或者长不高。但一项新研究发现,大多数挑食的孩子不仅后来长得很好,而且还常常比那些儿时吃得多的同龄人更健壮。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曾跟踪调查了数千名3岁时被认为挑食的孩子。
    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挑食的孩子会有相对同龄人偏瘦的时期,但大多数人最后都比其他孩子长得更高而且更健壮一些。
    5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挑食的孩子,他们会拒绝尝试不熟悉的食物——常常是健康的食物——比如绿色蔬菜,并且要求父母只做他们最爱吃的东西。
    大多数孩子会逐渐不再挑食,不过有40%左右的孩子挑食的时间会超过2年,而在这段时间里,焦急的父母难免会为孩子的生长和身体健康而发愁。
    英国国民保健署的官网上说,要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应做到一家人一起进餐,给孩子小份食物,并在他们至少愿意尝试吃不同食物时表扬他们。
    官网上还说:“如果你的孩子拒绝吃什么东西,别逼他吃。拿走食物,什么话都不说,保持平静就好了。”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8年7月30日报道;2018年8月1日一期(第21718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65楼2018-08-08 14:36
    回复
      微笑有声音,而且有感染性
      根据巴黎认知学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小型研究,当一个人微笑时,另一个人很可能“听到”,并模仿这一表情。
      换句话说,微笑不但有声音,而且具有感染性。
      我们早已知道微笑是一种普遍的人类信号。在各种文化中,微笑都能被理解,而且正如伊利诺伊州诺克斯学院的一名心理学教授曾向《科学美国人》月刊解释的那样,微笑是“经过预先编程的”。他说,天生的盲人和普通人微笑的方式一样,微笑的理由也一样。
      2008年,英国的科学家发现,人们甚至不需要看见就能感知微笑。我们仅凭听人说话就能选出不同类型微笑的声音。
      而现在,这项研究表明,我们不仅能够辨识研究人员所说的“咧开嘴发出声音时谜一般的标志”或圣诞中的“微笑效应”,而且似乎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辨识。此外,就像得到了视觉暗示一样,这会引发模仿行为。
      为了试验,巴黎的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数字化手段重现了微笑的听觉标志,他们设计的软件可以在任何录音中加入微笑。他们随后给35个参与者戴上连接面部肌肉的电极,观察他们能否从录音的法语句子中捕捉到微笑的声音——有些句子被加入了微笑的音效,有些则没有。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听众不仅通常能听出增强的音效,甚至当他们有意识地错过一个微笑时,颧大肌也已准备好回应微笑而咧嘴。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2018年7月28日报道;2018年7月30日一期(第21716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67楼2018-08-08 16:04
      回复
        一种针对艾滋病的预防治疗显示出积极迹象
        一项在巴黎地区进行了一年的研究表明,暴露前预防对艾滋病是整体有效的。预防胜于治疗。这句名言是针对艾滋病预防治疗进行的名为“预防性干预试用”研究报告的核心宗旨。该项研究是2017年5月由巴黎圣路易医院热带病和传染病科负责人让-米歇尔·莫利纳牵头展开的。
        研究的最初结果是由法国国家艾滋病研究机构和巴黎医院公共援助机构周二公布的,其结论是这种预防性治疗显示出了积极的迹象。相关机构发布的公告指出,研究结果显示“暴露前预防有效且耐受性表现良好”。
        这种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服用特效药特鲁瓦达,这是美国吉利德制药公司研发的一种药物,主要针对“有风险”人群提供试用。这一人群主要是那些通常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发生性关系的人。
        莫利纳对《回声报》解释说:“最终,不少于1600人参加了研究项目。直至今日,没有一人感染艾滋病。而且,没有任何人以治疗效果不理想为由而中断参与研究。这对于预防艾滋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此前只有避孕套是避免感染的途径,现在我们拥有了至少证明有效的另外一种办法。”
        不过他也强调说,预防性治疗应当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药应该每天服用,或者在发生性行为前后服用。特鲁瓦达结合了两种抗逆转病毒的治疗方法,首先是针对那些艾滋病血清检验呈阳性的人。这种预防艾滋病的药物曾在2012年至2015年以及2016年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而最新公布的这份报告再次证实了它的效果。
        然而莫利纳指出:“暴露前预防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它应当取代避孕套。最好是两种方式结合使用。”避孕套还可以预防肝炎之类的其他传染病。莫利纳说:“但是,如果暴露前预防能够有效采取,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对于那些不愿意带避孕套的人,暴露前预防治疗方法更容易接受。
        最后,莫利纳强调说:“暴露前预防与接种艾滋病疫苗完全不同,应当不懈地努力以发现更多此类治疗方法。”
        ——法国《回声报》网站2018年7月24日报道;2018年7月27日一期(第21713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73楼2018-08-08 17:23
        回复
          数世纪中,医学界把精神疾患归咎于月亮
          作者:凯瑟琳·福利
          医学史上,在许多世纪里,医生们都相信,远在384400公里外的一块大石头可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行为。2000多年前,科学家们开始认识到,月亮会影响海洋潮汐。这促使一些早期的科学家把这一观念延伸到人体。他们认为,由于人体就像海洋一样,主要由水构成,因此月亮必然能对我们施加某种影响。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是最早把月亮的“重要性”引入医学的医生之一。据称,他曾经说:“不懂占星术的医生无权自称为医生。”《科学美国人》月刊上曾有人撰文说,大约300年后,在意大利,老普林尼——一位多产的科学家、首部百科全书的作者——称大脑为人体“最潮湿”的器官。当时的医生认为,如果月亮——尤其满月,就像今晚(7月27日)的月亮那样——可能影响身体里的水,那么它就最有可能影响大脑,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
          这样,满月就成了引发精神疾病的疑似原因,尽管当时的人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类疾病。这就是为什么英文单词“lunacy”(意为“精神错乱”)和“lunatic”(意为“疯子”)与罗马月亮女神卢娜有关。吸血鬼和狼人等神话怪兽的活动也被认为与月亮有关。
          月亮会加剧古怪行为的正统观念一直流传到18世纪。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亨廷顿的医生辛迪·麦克尔罗伊曾解释说,例如在英格兰的某些城镇,如果你能证明你是在满月期间犯了罪,你可以要求减刑。在伦敦的伯利恒医院,由于担心月亮会加剧病人的精神疾病,医生们会给病人使用镣铐。
          医生们还推测,月亮可能导致癫痫病人突然发作,还可能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所有关于月亮影响精神健康的思想都是不正确的。
          考察月亮对人类健康和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已经有大约100项了。虽然有些研究报告说,月亮同犯罪活动有关联,但1991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这些大都是伪科学。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2018年7月27日报道;2018年7月29日一期(第21715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76楼2018-08-10 11:57
          回复
            老鼠实验显示,实验药物可逆转与高脂饮食有关的脱发和皮肤损伤
            在对老鼠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实验性化合物,成功地逆转了经以往研究证实与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有关的脱发、白发和皮肤炎症。
            研究人员说,这种化合物能让肌体停止生成一种名为“鞘糖脂”的脂肪,这种脂肪是皮肤和其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目前的研究表明,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的老鼠更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毛发由黑色变成灰色甚至白色,大量脱毛和皮肤发炎破损。然而,给这种动物喂食这种化合物,似乎可以逆转这些症状。
            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提醒说,在老鼠身上有效并不意味着在人类身上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而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他们使用的这种化合物对人体安全。但他们说,这些发现揭示了用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人类脱发和皮肤损伤的可能性。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苏布罗托·查特吉说:“我们还需弄懂更深入的研究,但我们的发现说明,或许将来可以利用我们开发的药物来治疗银屑病以及糖尿病或整形手术导致的皮肤损伤。”
            查特吉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式饮食会导致老鼠脱毛、毛发变白和皮肤发炎,我们认为,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同样也会使人脱发和头发变白。”
            他说:“希望将来可以用这种方式帮助老年人更快、更有效地解决秃顶和白发问题,以及帮助伤口愈合。”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8年7月30日报道;2018年8月2日一期(第21719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77楼2018-08-10 12:30
            回复
              胡夫金字塔或能收集电磁能
              科学家发现,大金字塔能收集电磁能,并将其聚集于它的墓室和基座。
              这座139米高的建筑物是古埃及人在4500多年前建造的。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的一个。
              专家们还在努力揭开这座金字塔的谜团。据信,该金字塔是法老胡夫的墓。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信息技术、机械学与光学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该金字塔有聚集电磁能的能力。
              他们创建了一个该金字塔的模型,以测试它的电磁反应。
              该模型被用来考察这座金字塔如何分散或吸收波能。研究人员测试了金字塔与共振长度为200~600米的波的互动。
              研究人员说,如果该金字塔聚集能量的能力可以在纳米级的规模上重现,同样的科学技巧可以用来制造更高效的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
              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应用物理学杂志》半月刊上。该论文说:“人们或许认为,坐落在一个基底层之上并支持多级共振的金字塔形物体可以极大地抑制电磁波反射。在地球环境下,这可以被用来控制无线电波的传播和反射。由于这种缩放性质,对于适当的材料和几何参数,这样一种效果可以在不同的光谱范围内得以实现。”
              该研究的科学主管安德烈·耶夫柳欣说:“作为科学家,我们也对埃及金字塔感兴趣。因此,我们决定把大金字塔当作通过共振使无线电波消散的一个粒子来考察。”
              耶夫柳欣说:“由于缺乏关于该金字塔物理特征的信息,我们不得不利用一些假设。”
              耶夫柳欣说:“例如,我们假定,金字塔内部没有未知腔室,并且具有普通石灰岩特征的建筑材料均匀地分布于它的内外。”
              耶夫柳欣说:“有了这些假定,我们取得了有趣的结果,这些结果有助我们找到重要的实际应用。”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网站2018年7月31日报道;2018年8月2日一期(第21719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79楼2018-08-10 13:35
              回复
                德国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人脑磁粒子图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2018年7月31日电】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了人类大脑的磁粒子图。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这一壮举显示,大脑中的磁粒子集中在小脑和脑干部分。
                一些候鸟可以感知地球的磁场,科学家们也一直在争论人类是否也具有趋磁性感觉。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证实人类拥有这一必要工具。
                高级成像技术显示人类大脑中的磁粒子呈不对称分布状态。
                “人脑利用感官反应的不对称性来空间定位以及声源定位。”神经解剖学教授克里斯托夫·施米茨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尽管人类具备拥有趋磁性感觉的先决条件,但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大脑的磁粒子很可能不足以提供足够强大的磁信号来服务于所有生物目的。
                科学家希望也对海洋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磁粒子进行类似研究,比如能在全球海洋中迁移数千英里(1英里=1609.344米)的鲸类。
                “我们希望确定是否能在鲸类大脑中发现磁粒子,以及它们是否也是不对称分布的。”施米茨说。
                ——2018年8月2日一期(第21719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80楼2018-08-10 13:55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1181楼2018-08-10 14:32
                  回复
                    新化合物逆转人体细胞老化的关键方面,突破可能是“新一代抗退化药物的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发的新化合物能逆转人类细胞老化的关键方面。
                    在对内皮细胞(排列在血管内部)的一项实验室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以线粒体(细胞的“发电站”)为目标的化合物。
                    在研究样本中,衰老细胞(已经退化并停止分裂的老细胞)的数量减少了多达50%。该大学的研究小组还发现了两种剪接因子(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对内皮细胞何时以及如何老化起关键作用。
                    这一发现不仅提高了未来对血管实施治疗的可能性,还提高了对其他细胞实施治疗的可能性。血管老化变硬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问题的风险。
                    该大学医学院的洛娜·哈里斯教授说:“随着人体的老化,它们会积累老的(衰老)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不如年轻的细胞。”
                    她说:“这不仅是衰老的结果,也是我们衰老的原因。”
                    哈里斯说:“埃克塞特大学研制的这些化合物有可能改变细胞发生老化的机制。我们过去常常认为,癌症、痴呆和糖尿病等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各有其独特原因,但它们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一两个共同机制。这项研究着眼于其中一种机制,我们的化合物研究结果有可能为未来的新治疗途径开辟道路。这很可能是新一代抗退化药物的基础。”
                    她说,目标是帮助人们保持健康长寿。她还说:“这关乎健康寿命和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延长寿命。”
                    在去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该研究小组展示了一种在实验室中让老化细胞恢复活力的新方法。
                    不过这项新研究关注的是精确定位老化细胞中的线粒体并让它们恢复活力。
                    我们人体的每一个基因都有能力制造不止一种产品,而剪接因子是决定制造哪些产品的基因。
                    在这项利用新化学制剂进行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能够非常明确地定位两个剪接因子(SRSF2和HNRNPD)。这两个因子在决定细胞如何以及为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哈里斯说:“在我们检测的衰老细胞中,有将近一半表现出恢复到年轻细胞模型的迹象。”
                    研究人员检测了3种全都由埃克塞特大学研制的不同化合物。结果发现,每一种都能使衰老血管细胞数量减少40%到50%。
                    这些化合物(AP39、AP123和RT01)是用来选择性地将微量硫化氢气体运送到细胞中的线粒体中,帮助衰老或受损的细胞产生生存所需的“能量”,并减少衰老。
                    同样来自该大学的马特·怀特曼教授说:“我们的化合物为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了一种替代燃料来帮助它们正常运转。”
                    他说:“从本质上说,许多疾病状态可以被视为加速老化,而保持线粒体的健康有助于预防或(许多是在动物模型中)扭转这种状况。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剪接因子在决定我们的化合物如何工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8年8月7日报道;2018年8月10日一期(第21727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82楼2018-08-10 16:22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3楼2018-08-10 21:41
                      回复
                        缺水会影响大脑思维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跑步、健身、打球、户外工作、出汗……这些以及其他许多活动都会导致人体脱水。有些人失去的水分比其他人多,但是无论缺水多少,都会让大脑的能力受到影响。
                        这份发表在美国《运动医学与科学》季刊上的报告指出,并非水分严重流失才会使大脑认知能力受到影响,体内水分减少1%就足以让人的注意力出现问题或者导致决策困难。
                        研究报告作者、佐治亚理工学院生理学实验室主任明迪·米勒德-斯塔福德说:“脱水会影响人们清晰思考的能力,当脱水超过体重2%时,运动协调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甚至轻微和中度脱水——45公斤重的人脱水0.9公斤,或者91公斤重的人脱水1.8公斤——都会导致注意力和决策出现问题。
                        研究作者指出,“水分流失,尤其是在炎热环境下,会让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所谓的执行功能例如地图识别、语法推理、心算和校对改正等能力变差。”
                        例如,这种体液流失会让人在长时间会议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在足球比赛中浑浑噩噩,或者难以完成填字游戏。米勒德-斯塔福德指出,“当人们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时,就无法轻松完成那些处理过程复杂或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
                        这份宏观研究以之前33项研究发现的证据为基础。这些证据指出,即使是走路半小时,都有可能导致水分流失1.5%至2%。对于一个体重标准的人来说,2%的脱水相当于流汗1升左右。
                        但主要问题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脱水,于是就产生了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许不能很好地完成考试。如果涉及到飞行员、士兵或者外科医生和公共汽车司机等需要聚精会神才能完成工作的角色,也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检测自己是否存在轻微脱水,有以下几个技巧:口渴是一个重要指标;尿液颜色也可以作为参考,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则说明缺水,如果尿液呈现琥珀色或棕色,则说明脱水严重;视力模糊也是一种症状;脱水也有可能表现为情绪的突然波动。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2018年8月1日报道;2018年8月4日一期(第21729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84楼2018-08-12 17:04
                        回复
                          高纤维食物可防止肠漏
                          研究显示,食用高纤维食物可降低体内压力水平,并避免食物和细菌从肠道进入血液。
                          体内细菌和我们的状态(特别是紧张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成为科学研究越来越关注的领域。
                          高纤维食物(纤维质存在于水果、蔬菜和全麦谷物中)是人体内一种名为短链脂肪酸(SCFA)的物质的主要来源。
                          爱尔兰科克大学研究人员和其他一些人发现,短链脂肪酸水平长期偏低导致肠道功能减弱以及“易漏”。
                          研究人员称,易漏的肠道壁会让未消化的食物颗粒、细菌和微生物进入血液,并引发长期炎症。
                          对小鼠的研究发现,饮食中短链脂肪酸充足的小鼠不易产生紧张及抑郁型行为,更加随和,且认知能力较强。
                          研究人员认为,短链脂肪酸能对大脑产生影响,降低紧张感,并避免肠道“易漏”。
                          肠道内侧壁由单层细胞构成,这形成了肠道内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黏膜屏障。
                          这层屏障可有效吸收营养,同时阻止大部分大分子和微生物从肠道内侧进入血液循环并引发炎症。
                          这篇研究的通讯作者约翰·克赖恩教授评论称:“人们越来越认可肠道细菌和化学物对生理和行为的调节作用。迄今为止,我们对短链脂肪酸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得还很少。研究短链脂肪酸能否改善与压力相关的人类机能失调症状非常重要。”
                          酒精、阿司匹林和止痛药布洛芬等特定物质可刺激肠道内壁,从而破坏这个细胞间屏障,并让一些物质从间隙进入血液。
                          之前的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可对预防及治疗特定癌症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是结肠癌。丁酸短链脂肪酸可维持结肠细胞健康,并预防肿瘤生长。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8年8月1日报道;2018年8月4日一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85楼2018-08-14 11:10
                          回复
                            澳大利亚改良蚊子灭登革热见成效
                            在澳大利亚汤斯维尔,登革热病毒已被有效扑灭。2014年,有人在当地放出防登革热蚊子。
                            自放出改良蚊子以来,昆士兰州的这座城市4年中没有出现本地传播的登革热病例。而在放出蚊子前的4年中出现了54个本地传播病例。
                            这个试验意味着,科学家首次成功使用改良蚊子消灭了一整座城市里的蚊媒病毒。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斯科特·奥尼尔和他的同事用天然的沃尔巴克氏菌感染了埃及伊蚊。沃尔巴克氏菌会阻碍蚊子传播登革热病毒。奥尼尔和同事在两年时间在汤斯维尔各处放出了400万只受感染的蚊子。
                            奥尼尔说,一旦放出受感染的蚊子,它们就会同野外的蚊子交配,并传播沃尔巴克氏菌,这样其他蚊子也变成防登革热蚊子了。
                            在过去50年中,全球登革热感染病例已增至原来的30倍。现在每年有3.9亿人感染这种病毒,2.5万人因其死亡。
                            沃尔巴克氏菌不会给人类、动物或环境带来风险。现在,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越南等11个国家正在受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蚊子身上试验。这些国家的登革热发病率高于澳大利亚,这意味着改良蚊子或许并不奏效。不过,奥尼尔说,初步的结果看起来是积极的。
                            虽然科学家仍试图搞清确切的机制,但研究显示,沃尔巴克氏菌会以两种方式防止登革热传播:它们会提高蚊子免疫系统对登革热病毒的抗性,它们还会提高登革热病毒从蚊子细胞中吸取养分的难度。
                            实验室研究显示,沃尔巴克氏菌还能阻止蚊子传播寨卡病毒和奇昆古尼亚病毒,但要确认这一点还需实地研究。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2018年8月2日报道;2018年8月5日一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86楼2018-08-14 12:34
                            回复
                              科学家说青光眼可能是一种可治愈的自身免疫疾病
                              科学家认为,青光眼可能是一种可治愈的自身免疫疾病。在英国,有近50万人罹患这种致盲性疾病。
                              据认为,出现这种常见眼部问题的原因是,液体在眼内积聚,压迫视神经,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但科学家们现在认为,这种疾病实际上可能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误以为眼内细胞遭细菌感染而对其展开攻击的结果。
                              通常免疫细胞被禁止进入眼睛以防发生炎症,但在对老鼠进行的研究中,美国马萨诸塞眼耳科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证明,一些免疫细胞能够进入眼球并侵蚀视网膜细胞。
                              当研究人员在人类体内寻找同样具有破坏性的免疫细胞时,他们发现,青光眼患者眼内的免疫细胞数量是视力完全正常的人的5倍。
                              马萨诸塞眼耳科医院的视觉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眼科学副教授陈东风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我们能找到方法来瞄准这一路径,就有可能找到治疗青光眼的方法,甚至彻底阻止青光眼的发展。”
                              陈东风说:“目前的青光眼疗法完全以降低眼压为目的。但我们知道,即使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他们仍可能失明。现在我们知道了,眼压高带来的压力可能引发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细胞攻击眼内的神经元。”
                              在英国,青光眼是引发无法治愈的失明症的首要原因,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0的人罹患青光眼。
                              过去,人们一直将青光眼与眼压升高联系在一起,而随着年龄增长和眼内让液体排出的管道堵塞,一个人的眼压往往会升高。
                              大多数疗法着眼于降低眼压,但在许多患者身上,即使眼压恢复正常,病情还是会加重。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8年8月10日报道;2018年8月13日一期(第21730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1188楼2018-08-14 1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