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吧 关注:23,114贴子:97,599

回复:每日科技快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加坡科学家揭示榴莲气味难闻的原因
新加坡几名喜爱榴莲的科学家潜心研究,可能已揭开大自然中一种最难闻气味的奥秘。
研究人员发现,是一个气味基因让这种多刺水果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科学家们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培育出“无气味或口味较温和”的榴莲。
榴莲爱好者对此心情复杂,这些人对榴莲独一无二的气味“顶礼膜拜”。新加坡人里奇·梁在脸书网站上写道:“失去应有气味的榴莲将只是一个没有实质内容的空壳。”他还把“失去独特气味的榴莲”比作“失去灵魂的人”。
该研究项目由一群未披露姓名的榴莲爱好者提供资金。五名癌症科学家研究了三年后绘制出了完整的榴莲基因图谱。这是世界首创。
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
遗传学家帕特里克·陈说:“我们的分析揭示,在榴莲里,易挥发的硫的生成过程得到增强,这与许多人认为榴莲有一股‘硫磺’味儿的看法不谋而合。”
研究人员称,榴莲的强烈气味在野外有着重要用途:吸引动物来吃它从而传播它的种子。
对于这种水果,有人喜爱也有人憎恶。新加坡的很多户外场所禁止人吃榴莲,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也不得携带榴莲。
除了气味,研究人员还查明了榴莲的祖先,认定它可追溯到大约6500万年前的可可植物。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017年10月10日报道;2017年10月11日一期(第21424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46楼2017-11-24 16:12
回复
    研究称肉桂可能有助减肥
    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肉桂中的一种精油会攻击脂肪细胞,因此可用于治疗肥胖症。
    该研究显示,肉桂醛通过刺激脂肪细胞消耗能量(该过程被称为生热作用)来促进代谢健康。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吴君说:“几千年来,肉桂一直是我们饮食的一部分,人们通常很喜欢它。因此,如果它还能帮助抵御肥胖的话,或许能提供一种让患者更容易坚持下去的促进代谢健康的手段。”
    这项研究的灵感来自以实验鼠为对象的肉桂醛研究,那些研究显示肉桂醛可预防肥胖。发表在当期的《代谢》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检验了类似效果是否会出现在人类身上。
    研究人员从志愿者身上提取脂肪细胞,并用肉桂醛处理这些脂肪细胞,结果发现促进新陈代谢的基因和酶的“表达有所增加”,且有利于生热作用的蛋白质也增加了。吴君暗示,可利用肉桂醛激活生热作用从而抗击肥胖。但在进一步研究前,她并不赞成把肉桂当作一种减肥治疗手段,需要更多研究以发现肉桂醛的好处与副作用。
    ——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2017年11月25日报道;2017年11月27日一期(第21471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47楼2017-11-27 15:51
    回复
      冥想:延缓衰老的武器
      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冥想有助于减轻精神紧张、焦虑和缺乏睡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在美国一所大学于2015年发布首份相关研究报告后,7日公布的这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冥想对延缓衰老的积极影响。
      该研究的对象是花较多时间(冥想时间在1.5万至3万小时)冥想的人的大脑。研究论文主要作者加埃勒·舍特拉表示,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他们的大脑在抗衰老方面的变化。
      研究人员分析了73名成年人的大脑,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6人冥想而67人未冥想。另一组研究对象是186名20岁至87岁的人,研究人员利用他们来评估衰老对大脑的传统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冥想的特殊效果。
      结论就是,冥想者的部分脑组织的体积和功能的衰减幅度比同龄非冥想者要小。
      舍特拉强调,这些尤其容易受年龄因素影响的大脑区域对于控制和管理情绪以及集中注意力和执行指令至关重要。
      比如,其中就涉及在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特别容易受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大脑后扣带皮层。
      总体上,这些脑组织的大小和运转水平与认知表现存在关联。这些脑组织体积更大、运转得更好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专注力和记忆力等认知功能可被更好地保留。
      这些初步研究成果还需在规模更大的人群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研究人员还致力于通过研究了解冥想延缓痴呆症发病的机制。
      ——法国《回声报》网站2017年12月10日报道;2017年12月12日一期(第21486期)《参考消息》翻译、(第5版)转载


      955楼2017-12-12 15:20
      回复
        科学家:人类寿命已达极限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017年12月9日电】据kp.ru网站援引美国《生理学前沿》杂志的报道,人类可能已经在寿命、身高和体能方面达到极限。
        这项巴黎大学进行的大规模研究基于近120年来的遗传和环境信息。
        科学家认为,发挥人类潜能的主要障碍是人类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可以预期的是,人类的寿命不会有所增加,只会减少。
        让-弗朗索瓦·图桑教授称:“当前的现实已经使我们人类达到自己的极限,我们是认识到这一点的第一代人。”
        此前,据俄罗斯“360°”电视台报道,有研究显示,低热量饮食可延长寿命。
        ——2017年12月12日一期(第21486期)《参考消息》翻译、(第5版)转载


        956楼2017-12-12 15:25
        回复
          科学家揭示饮食如何影响心情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017年12月12日电】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科学家指出,饮食对不同年龄人群心理状态的影响不同。相关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快讯网站上。
          此前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在网上填写调查表,描述自已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和心理状态。
          科学家分析了结果后确定,食肉会对18至29岁人群的心情产生很大影响,因为经常吃肉者的大脑中会积聚可产生满足感从而改善心情的化学物质。而一周吃肉少于三次且不运动的年轻人则容易罹患精神障碍。
          30岁以上人群不吃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红酒、绿茶、四季豆和洋蓟等)则会对心情有很大影响。
          英国科学家此前发现,食用石榴、红葡萄、蘑菇和小扁豆等食物或有助预防和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
          ——2017年12月13日一期(第21487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57楼2017-12-15 14:36
          回复
            寒冷容易诱发癌症
            【俄新社莫斯科2017年12月7日电】题:寒冷容易诱发癌症
            塞浦路斯大学医学院的雇员发现,住在北方国家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月刊上。
            科学家此前提出假设,认为人类对极端天气的适应性与癌症发病风险有关。报告作者康斯坦丁诺斯·沃斯卡列季斯介绍说:“帮助人类应对恶劣天气的基因变异也会引发癌症。表现出高度‘耐寒性’的细胞很容易发生癌变。
            全球统计数据表明,北方国家居民患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更多。这个趋势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地方上述癌症的发病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7年12月13日一期(第21487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58楼2017-12-15 14:48
            回复
              喝热茶有助保护视力
              《英国眼科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称,每天哪怕饮一杯热茶都能明显降低青光眼发病率。这种疾病表现为眼球浑浊,是失明的主要诱因之一。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妮·科尔曼团队在2005至2012年间,观察了大约1万名参加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护士和专业医务工作者后得出上述结论。
              项目参与者定期提交分析,接受全面健康检查,并告知饮食情况。部分人在观察开始前和开始后接受了眼底和角膜测试。
              研究人员认为,喝茶对眼睛有益,是因为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其他物质,如类黄酮,可扩张血管,确保眼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有趣的是,只有热茶有这种作用,而所有含相同成分的凉茶以及咖啡对青光眼发病率没有任何影响。个中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够解开这一谜题。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2017年12月15日报道;2017年12月17日一期(第21491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62楼2017-12-21 12:54
              回复
                科学家观测到红巨星“史无前例”细节
                【埃菲社柏林2017年12月20日电】今天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研究报告显示,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个科学家团队观测到一颗红巨星表面变化过程的“史无前例的细节”。
                红巨星是“中老年”阶段的恒星,其体积会膨胀到非常巨大的程度,外层气体密度变低,表面温度下降,看起来呈红色。红巨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不稳定阶段。
                这颗红巨星名为“天鹤座π1”,质量与太阳差不多,但直径是太阳的350倍。“天鹤座π1”与地球相距530光年。
                该团队的科学家称,太阳以后也会发生膨胀,进而变成一颗与“天鹤座π1”相似的红巨星。研究显示,太阳目前近50亿岁,正处于“青壮年期”,现状还可以维持约50亿年。在那之后,太阳将进入红巨星演化阶段。
                根据拜耳命名法,一颗恒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希腊字母,代表恒星的亮度等级,另一部分是恒星所属星座的名称。一般来说,α星一般是每个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星。
                由克劳迪娅·帕拉迪尼率领的这个天文学家团队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和PIONIER设备观测了“天鹤座π1”,发现其表面有一些相互交错的板块结构,其中有的板块长度甚至接近该星直径的1/4。
                天文学家称,这种特殊结构可能是在“天鹤座π1”由恒星演化为红巨星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细节以前从未被观测到过。
                ——2017年12月25日一期(第21499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63楼2017-12-25 14:47
                回复
                  儿童多吃鱼更聪明
                  【俄新社莫斯科2017年12月21日电】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证明,多吃鱼有助于提高智商和改善睡眠质量。他们对儿童进行相关调查,论文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这篇论文的作者们认为,此前的一些研究揭示了鱼类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对智力有影响,但对智商提高和睡眠改善之间的关系分析得还不够。
                  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中国541名年龄为9岁至11岁的儿童,其中54%是男孩,46%是女孩。孩子们先回答平均多久吃一次鱼的问题。然后参加智商测试。同时,通过让孩子们的父母回答问题,来评估孩子们的睡眠质量。
                  测试结果显示,与吃鱼次数更少或者完全不吃的同龄人相比,每周吃鱼不少于一次的孩子,睡眠障碍次数相对较少,而且他们在智商测试中获得的平均分要高出4.8分。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研究结果表明,应当多让孩子们吃鱼。幼儿可以从2岁起就开始接触这种食物。开始吃鱼的年龄越早,就越容易适应鱼的味道和爱上吃鱼。研究参与者之一珍妮弗·平托-马丁解释说:“儿童对气味的感受很敏锐。如果他们不习惯鱼味,可能就不愿意吃鱼。”
                  ——2017年12月26日一期(第21500期)《参考消息》翻译、(第5版)转载


                  964楼2017-12-26 11:10
                  回复
                    多吃绿叶菜让老人更年轻
                    【法新社美国迈阿密2017年12月20日电】周三发表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吃一份绿叶蔬菜有助于预防老年记忆丧失,让大脑保持年轻。
                    发表在美国《神经学》周刊上的报告称,吃绿叶蔬菜和不吃绿叶蔬菜的老人之间的差别令人非常震惊:相当于年轻11岁。
                    尽管这一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因而缺少证明存在因果关系的过程,但研究人员称,它还是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健康饮食和健康变老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报告的作者、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玛莎·克莱尔·莫里斯说:“向饮食中加入绿叶蔬菜是促进大脑健康的简单办法。”
                    这一研究报告追踪了960名平均年龄为81岁的老人,追踪时间平均为5年。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没有患痴呆症。参与者完成了关于他们多长时间吃一次菠菜、羽衣甘蓝和生菜等食物的问卷调查。他们每年接受一次记忆测试。
                    吃绿叶蔬菜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吃1.3份。那些吃得最少的人每天仅吃0.1份。
                    研究报告称,测试显示,每天至少吃一份绿叶蔬菜的人,“其记忆和思维技能衰退得比那些从不吃或很少吃绿叶蔬菜的人要慢”。即使在研究人员将吸烟、高血压、肥胖、教育程度以及脑力和身体锻炼等因素考虑在内后,结果也没有变。
                    未参与该研究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临床流行病学资深研究员戴维·卢埃林说:“这一结果与其他更广泛的证据相符,即坚持地中海饮食风格的人患痴呆的风险可能会降低。”
                    所谓的地中海饮食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食用植物性食物,且摄入的红肉有限。
                    伦敦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研究负责人詹姆斯·皮克特指出:“研究人员没有直接研究痴呆症,所以,我们不能说,它会推迟或防止这一疾病的发作。”
                    他还说:“不过,老年人每天吃一两份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其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要比那些不吃的人好。吃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的健康饮食,定期运动,避免吸烟,会有助于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2017年12月22日一期(第21496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68楼2017-12-29 12:58
                    回复
                      星系“计划生育”的秘密:研究人员发现特大质量黑洞能“关停”恒星的产生
                      天文学家可能最终发现了大型星系中恒星诞生的秘密。
                      年轻的星系中闪烁着快速形成的崭新恒星,但随着星系的演化,恒星的形成最终会停止,但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位于星系中心的黑洞的质量决定着多久之后星系会停止产生恒星。
                      所有巨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质量是太阳质量100万倍的特大黑洞,它通过对星系中恒星的引力效应、有时还通过驱动活跃星系核的高能辐射来显示其存在。
                      据认为,从活跃星系核倾泻到星系的能量,通过加热和驱散原本在冷却后会凝结成恒星的气体来停止恒星的形成。
                      但此前尚无观测证据来证明特大质量黑洞与恒星形成之间的关联。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琼·布罗迪说:“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真相,但一直在输入反馈来模拟。”
                      布罗迪说:“这是我们能看到黑洞影响星系中恒星形成历史的首个直接观测证据。”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8年1月1日报道;2018年1月3日一期(第21508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71楼2018-01-03 13:05
                      回复
                        研究揭示关于“神童”的三个真相
                        要想成为所谓的“神童”,智商指数必须达到100以上。一项历经45年的研究分析了童年时期智商高于平均值的儿童在成长期以及成年后的情况,打破了人们对于“神童”的普遍迷思。
                        主持这项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斯坦利,他几乎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对“神童”的研究上。在研究团队的协助下,斯坦利深入研究了这些智商超常儿童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
                        心理学家西尔维娅·费泰莱维奇强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也存在和其他任何儿童相同的问题,而且还必须承受外界给他们的更高期望。
                        斯坦利早已去世,将这项未竟的研究工作的主导权留给了研究团队当中的一位同事——戴维·卢宾斯基。卢宾斯基不负众望,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并得出了明确的研究结论。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自幼成为一个天才并非有害,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观点,那就是自小开发智力有可能带来长期危害。
                        另一个重要结论在于,成为天才也是有不同形式的 。研究发现,虽然有些智力超群者最终成为出色的科学家,但还有很多人在文学、心理学、律师业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发挥出才能。这一结论推翻了“神童”只能成为科学家的普遍观点。
                        费泰莱维奇指出,和普通人一样,智力超群的人也不尽相同。或许整个社会并没有像看待普通儿童那样区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是简单地给他们贴上“神童的”标签。但是智力超常者不可能全都从事一种职业,他们也会按照自已的意愿成为艺术家或者数学家等。
                        此项研究还推翻了“一切对‘神童’而言都是轻而易举的”这种普遍迷思。实际上,智力超常者同样需要付出和普通人一样的努力。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神童”还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
                        费泰莱维奇还表示,接收这些“神童”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儿童会受到区别对待。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然而不幸的是,总是有些人因为自已的与众不同而受到歧视。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新闻网2018年1月1日报道;2018年1月3日一期(第21508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72楼2018-01-03 13:28
                        回复
                          丽蝇用唾液降低体温
                          丽蝇不会出汗,但它们把通过唾液降低体温变成一种高超的技艺。
                          丹尼斯·安德雷德1月4日在整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的年会上报告说,在炎热季节,大眼睛、健壮的大头金蝇(为丽蝇科金蝇属的一个种——本报注)会不断吐出——然后吸回——唾液。这个过程不是出汗。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研究生态和进化的安德雷德说,丽蝇对唾液的处理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蒸发降温。
                          随着唾液从大头金蝇的口器悬挂下来,唾液携带的部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安德雷德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当唾液变得凉一点时,大头金蝇便将其吸回去。
                          显微CT扫描显示,被吸回去的唾液位于大头金蝇大脑附近的喉道。这个过程使大头金蝇的体温比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了大约摄氏4度。安德雷德认为,这或许帮助大头金蝇避免了体温过热的危险。同一滴唾液可以一连多次被吐出、降温、吸回,再吐出。
                          安德雷德与一名同事是在因为其他原因观察丽蝇体温时发现唾液被不断吐出、吸回这一现象的。在此之前,他还没有发现有关这一现象的研究报告。不过,什洛·拉翁德尔和一名同事曾在2012年描述过按蚊如何排出一滴体液、体液悬挂下来并降温的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发生在按蚊身体的另一端。
                          蚊子的体温可以随周围温度而升降。当蚊子从温血的哺乳动物身上吸血时,其体温会快速升高。在吸血过程中,蚊子排出一滴带血的尿液,一些热量随之散发。现就职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拉翁德尔说,尿液中发生了某种液体运动。但她不能确定这些体液是否像大头金蝇吸回唾液那样被蚊子回收。
                          ——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2018年1月5日报道;2018年1月9日一期(第21514期)《参考消息》翻译、(第5版)转载


                          975楼2018-01-09 16:59
                          回复
                            太空热:失重状态令宇航员的体温升高
                            许多人都想感受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失重状态。然而,太空旅行除了带给人身体和精神压力外,还会影响我们的核心体温。研究者发现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体温升高,甚至他们在休息时的体温也比正常的摄氏37度高1摄氏度左右。
                            这一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宇航员会感受到一种持久性的发热状态:在活动时,其体温常常超过摄氏40度。由汉斯-克里斯蒂安·贡加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额温枪检测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核心体温。他们发现,宇航员的核心体温不是突然升高的,而是在两个半月间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约摄氏38度。
                            贡加解释说:“我们研发了一项新技术,把体表温度感应器和热流传感器结合起来,这能测量动脉血温度微小的变化。”研究人员使用这项技术测量宇航员在进入国际空间站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体温,并记录了他们在休息和活动时的体温。贡加说:“在失重状态下,人们的身体很难消耗多余的热量。在这样的条件下,身体和所处环境之间的热转换变得困难得多。”汗水在太空蒸发的速度比在地球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活动时体温升高得尤其快。
                            核心体温的过度波动会影响体能和认知表现,甚至危及生命。人们希望这些新发现将积极影响未来执行长期任务的宇航员的健康和幸福感。贡加补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就人体最优核心体温的进化提出了问题:它是如何适应外界环境的,以及它将如何继续适应地球的气候变化。”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8年1月5日报道;2018年1月8日一期(第21513期)《参考消息》翻译、(第5版)转载


                            976楼2018-01-09 17:16
                            回复
                              新发现可以对冬季长胖作出解释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突破性研究中发现:在暴露于太阳发出的蓝光之下时,我们的皮下脂肪细胞会缩小
                              研究报告的资深作者、艾伯塔大学艾伯塔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和药理学教授彼得·莱特说:“当太阳发出的蓝光穿透我们的皮肤、到达皮下脂肪细胞时,脂滴会缩小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换句话说,这使得我们的细胞不储存太多脂肪。”
                              莱特还说:“反过来看,我们生活在北方的气候中,一年中有8个月接受不到充足的光照,这或许促进了脂肪堆积,导致我们中的一些人在冬季增加体重。”
                              他提醒说,这项发现只是初步观察结果,因此通过晒太阳减重不是一种安全和推荐的方法。
                              莱特说:“例如,我们还不清楚激活这一减肥机制所需的光照强度和时长。”
                              不过他也说,这项新发现将开辟未来科学探索的新途径,有朝一日可以产生对肥胖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如糖尿病的药物和光学疗法。
                              莱特猜测说:“这一机制或许在确定我们童年时所产生的脂肪细胞数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莱特称:“这是个偶然发现。我们在阴性对照实验中注意到人体组织细胞的这一反应。我们知道进一步研究很重要。”
                              他说,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堆积在皮肤附近的脂肪细胞或许是一个外周生物钟。
                              莱特说:“研究尚处于初期,但这并非是一项巨大的飞跃式假设,即通过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控制我们身体昼夜节律的光,可能也对我们皮肤附近的脂肪细胞有同样影响。”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8年1月10日报道;2018年1月12日一期(第21517期)《参考消息》翻译、(第7版)转载


                              981楼2018-01-12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