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miliya首先谢谢您看完整贴,其次谢谢您的留言,我已经因为很久没更新而处于狗不理的状况了,看到有新留言真是受宠若惊WW在回应您的质疑前,我想先说一下就整体而言这一贴的根本问题--我一直知道多数前辈与吧友可能会被其中的一些略显残酷现实的立论惊吓到而产生些许不适,比如杀铃一方早逝后的婚配,乃至家族亲情的表现与动机.
我并非故意要标新立异,只是觉得单纯依照剧情与国人的理解,再怎么爬梳整理推论,差不多就是那些大同小异的分析内容,千篇一律,岂不无趣?另外,我一直好奇的是,为什麽<犬夜叉>是"战国"御伽草纸呢?既然把背景设在战国,而且又从未涉及真正的大名明星与重要历史,可见作者想画的并不是自己YY版的上山谦信ˋ武田信玄ˋ伊达政宗,或应仁之乱ˋ本能寺之变ˋ关原之战,那么又何必选择战国为主要人物活动的时代呢?其中必然有特殊意义,是以分析时更加不可以将之无视,而单纯以现代人的心态去揣测ˋ理解各个人物的行动,特别当我们是外国读者的时候.所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社会科的论述本无所谓标准答案,您不妨就把吧内的通说(也就是您提出的质疑)当成甲说,把我在这贴的想法当成乙说,互相参照,增加点阅读漫画的乐趣即可.
以下逐一针对您的质疑提出我的解释--
(一)杀生丸的装束不同于战国武士?那是因为战国武士的装束本来没有一定.目前一般所知的武士礼节与衣饰,都在江户时期之后才逐渐定调;于斯之前,JP已经长期分裂数百年了,在交通险阻又缺乏权威的状态下,基本上爱穿什么,只要穿得起,纯属个人意愿.男可女装,女可男装,汉服ˋ韩服ˋ洋服ˋ僧服大行其道,像杀生丸这种古今混搭风更多,所以才有"婆娑罗"名词流传.
(二)我应该没有说过杀生丸不会爱护子女吧?虽然公犬没有明显的育幼行为,但无论平安贵族或战国武士,对于儿女的教育都是很重视的.我只是认为一些同人文喜欢写"杀生丸在铃死后对两人的孩子如何宝爱或转而置之不理",与JP的观念有点扞格.JP的概念的是儿女归儿女(属家族公领域事务),情人归情人(属个人私领域事务),JP男人不太会爱屋及乌,反而在独特的文化下,他们更想成为妻子/女友最大的孩子ˋ独佔伴侣的爱情与时间,所以越是相爱的夫妻/情侣,对孩子反而更冷淡.杀生丸未必会不爱孩子,但更不太可能因为铃的生死而改变态度--一开始宠就是宠,不宠就是不宠,跟铃的生死无关,至少我找不到其中的关连性基础何在.
(三)我从没坚持过杀生丸在铃死后会续絃,相对的,这应该是我最无法苟同的同人小说剧情.战国武将与妻子的关係比较类似君臣,妻子是人质或私人机要秘书,端视夫家与娘家的关係如何,故如果有其他人能肩负相同的工作,则武将们八成宁愿不结婚,因为他们真不喜欢有别家的人平起平坐还指手画脚.事实上,非常多武将是坚持不娶ˋ不再婚或与妻子分居的,而继承人出自嫡子的机率也不太高,反倒即便是嫡子,如果生母娘家太过强大,本家家臣会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德川家康的长子信康就是类似的例子.儒家那一套"男大当婚ˋ女大当嫁",或"立子以嫡不以长ˋ以长不以贤",在战国基本上并不适用.再说,战国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所以,杀生丸另娶与否与铃的生死基本脱钩,铃死了他可以不再娶,铃不死他照样可以另娶.如果真的只有铃可以进入他的内心,而他又没有其他非娶不可的理由,则他保持单身真的没有不可以.
(四)我从来没有批评过犬夜叉脚踏两条船.无论他心裡怎么想--是真的想要同时拥有桔梗与戈薇,或已经做出选择--我都觉得很合理."爱情对象应该单一"这点是十九世纪后才逐渐形成的中产阶级观念,无论如何都不能要求室町末期的犬夜叉将之奉为圭臬;同理,也不能强求现代女子戈薇大开婚姻平权倒车ˋ委屈自己而顺从犬夜叉.我在这一点的立场一直都比较...这样说有点奇怪...应该称之为"宽容"或"随便"吧,我不觉得桔/薇中有所谓的小三,也不觉得犬夜叉的行为或品德有任何可以差评之处.目标在什麽时代,就应该用那个时代的价值去观察人物.
(五)关于鬪牙王与杀生丸的关係,我想确实是这一贴中争议最大的部分.鬪牙王的遗产安排客观上偏厚犬夜叉,这点应该已经实锤了,没什么好讨论的;问题在于鬪牙王的主观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先不谈战国或平安的继承制度,依我个人的经验,父母往往有"在儿女间劫富济贫"的倾向.倘若一子日子滋润,一子饔飧不继,大多数父母会从前者那儿五鬼搬运到后者那儿,罔顾后者全然好吃懒做咎由自取,前者的富贵雍容则是拚死拚活的努力成果,因此造成家族间关係紧张.究其原因,未必是偏疼或私心,其实只是因为爱子女ˋ希望所有子女都过上一定水平的日子.这个问题在杀犬兄弟之间尤其尖锐.杀生丸简直花无缺,别说血统纯正武艺高强,母方财产搞不好还比鬪牙王本人还富足;犬夜叉与十六夜孤儿寡母却只剩栖身之所,下一餐在哪裡都不知道,鬪牙王把大多数遗产给后者,也是略尽绵薄,情有可原.
人做事不会只为单一目的,我想妖怪应该也一样吧.鬪牙王把财产都给犬夜叉,一方面是心疼幼子ˋ欲确保其最基本的存活;一来是锻鍊长子--至于比重各占多少,见仁见智,我参考历史因素,觉得应该是心疼占七ˋ锻鍊占三,毕竟杀生丸客观上什么都不缺,鬪牙王完全不管他,他反正也死不了,而且杀生丸其实未必是鬪牙王的继承人.我认为,面对野心勃勃的杀生丸,鬪牙王理所当然只能以最坏的角度考虑幼子的情况(永远不可以痴心妄想期待敌人心慈手软放下屠刀,武将鬪牙王应该非常清楚箇中利害);而杀生丸最终"脱胎换骨",则超越了父亲的预想--杀生丸简直担负起了犬夜叉的教育工作,说他是犬夜叉的师父也不为过,这种胸襟与成长,鬪牙王可以含笑九泉了.
我从不觉得鬪牙王ˋ杀生丸ˋ犬夜叉三方的父子兄弟关係的开始有多么温馨感人--毕竟那是资源有限的乱世,而且是不存在儒家礼教束缚的JP,抢扬鬪胜成王败寇天天上演,别说子杀生父,母杀亲子都很常见,在那种状况下期待阖家融洽天伦之乐ˋ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是不切实际ˋ过度浪漫的.然而,三方的结局却十分美好.杀生丸最终超越了利害与歧见,不只依据血统与出生顺序,而是依据成熟的心态与由衷的体恤,治癒了内心的伤痕,与已故的父亲和解,成为真正的一家之长,这才是有意义的地方.坦白来说,剧情走到后期,犬夜叉并没有变得比较可爱,他还是那个喳喳呼呼ˋ没大没小的弟弟,他的庶孽血统也不可能获得清洗,他夺去的宠爱和因此累积的伤害,一样都没少,但杀生丸放下了过去画地自限的坚持,他变得有能力肯定自己,不必继续在暗中看着父亲的眼色ˋ期待父亲的奖励,他不再是小孩了,而可以为人兄ˋ为人父ˋ为人君.如果缺乏鬪牙王的偏私(无论读者觉得公平与否),杀生丸的蜕变也不会如此耀眼.所以话再说回从头,我觉得于剧情或于背景,完全没必要否定鬪牙王的偏私--他的偏私全然有充分理由,而且造成了更突出的戏剧效果.